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9 08:29:58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2、选择性必修1、世界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农业生产托管是指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托管的供给主体包含农事企业、供销社、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能够为农户提供关键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种类型的托管服务。与普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相比,农业生产托管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更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农业生产托管主要服务对象是( )
A. 大型商品粮基地 B. 城郊果蔬农户 C. 乡村小型农户 D. 大型畜牧业基地
2. 农业生产托管实施的效果有( )
①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②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③促进农业用地大量流转④减少国家农业资金支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依托绿洲的城镇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布局特点,其“树枝状”的交通网络支撑着城镇化格局。公路运输是新疆城镇之间客运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区域内部的功能联系。下图示意新疆城市网络节点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新疆城市网络节点空间布局特点对新疆产生的影响是( )
A. 城市之间联系与合作加强 B. 交通运输建设总投资增加
C. 核心城市辐射叠加范围增大 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4. 为防止新疆城市边缘化现象的加剧,亟须加强城市对外联系的地区是新疆( )
A. 东部地区 B. 西部地区 C. 南部地区 D. 北部地区
受稳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对峙形势的影响,2021年7月20日08:00至22日20:00,位于太行山中段、河北省中南部的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地均出现50mm以上的强降水天气,降雨覆盖面积达4.2×10 km ,影响范围广。下图示意2021年7月21日20:00此次降水水汽总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次降水水汽主要来自低空的( )
A 东北气流 B. 东南气流 C. 西南气流 D. 西北气流
6. 导致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地形阻挡,水汽爬升慢 B. 水汽充足,冷凝速度快
C. 垂直温差大,大气对流强 D. 高压对峙,雨带移动慢
贞丰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5~17℃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1400mm之间,喀斯特洞穴发育强烈。大型底栖动物是指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底,且个体大于0.5mm的无脊椎动物群,是洞穴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贞丰县喀斯特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贞丰县喀斯特洞穴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总体上喜( )
A. 深水、黑暗环境 B. 浅水、有光环境 C. 深水、弱光环境 D. 浅水、弱光环境
8. 贞丰县喀斯特洞穴中的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较平水期少的主要原因是丰水期( )
A. 汇入洞穴的有机物少,洞穴内营养物质较少 B. 洞穴内径流速度过快,底栖动物流失量较大
C. 洞穴内获得的光照强,导致洞穴内水温过高 D. 受地表径流的干扰大,洞穴内水环境变化大
黄土高原当地居民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择沟道而居,临坡面和沟道耕作,繁衍生息几千年。因此,当地有着悠久的治沟打坝历史,也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的说法。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局部坝地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当地治沟打坝历史悠久,反映出当地( )
A 水土流失严重,且发生时间早 B. 人地和谐发展,且环保意识强
C. 灌溉农业发达,且推行范围广 D. 水利工程完善,且防洪能力强
10. 当地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说法的主要原因是沟道( )
A. 光照充足 B. 耕种便利 C. 水肥条件好 D. 复种指数高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要接合部,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发展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高度雷同、现代产业体系不完善、核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2021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下图示意辽宁沿海经济带引力格局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组成城市中,对经济带发展起主要引领作用的是( )
A. 丹东市 B. 大连市 C. 葫芦岛市 D. 锦州市
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产业高度雷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枯竭导致产业衰落 B. 受京津冀经济带的制约
C. 城市之间产业合作密切 D. 长期主导发展重化工业
13. 为增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辐射作用,应( )
A. 加快产业向内陆转移,加强与内陆城市合作
B.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C. 以渤海翼为发展重心,加快经济带向西扩展
D. 以黄海翼为发展重心,融入东北亚大经济圈
安哥拉是非洲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原油资源广泛分布于境内沿海跨陆盆地。2020年,安哥拉石油储量78亿桶,居非洲第四,占非洲石油总储量的6.2%;原油产量4.84亿桶,占非洲总产量的19.3%,是非洲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从2009年开始,安哥拉石油探明储量下降。截至2020年,安哥拉石油储量降至72.31亿桶,年均下降了1.77%。安哥拉生产的原油以出口为主。下图示意安哥拉主要油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安哥拉主要油田在近海岸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采时间长,油气资源枯竭 B. 海水较浅,形成油田较少
C. 油气储量小,开采效益不高 D. 沉积层厚,开采难度较大
15. 安哥拉以出口原油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海地区港口多,石油出口便利 B. 国内市场狭小,原油供过于求
C. 原油生产成本较低,出口利润高 D. 石油工业落后,深加工能力弱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赞比西河流域是全球水循环敏感的区域之一。其年降水量受刚果气流边界和热带辐合带控制,赞比西河流域呈现出明显的纬度梯度变化,从北部集水区的大于1000mm到南部的500mm;温度则主要因海拔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南部高海拔地区到赞比西河下游低海拔地区,最冷月7月的月均气温从小于13°C到23°C不等,最暖月(10月和11月)月均气温介于23 31°C,,雨季平均温度约为10°C。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流域地理位置和赞比西河流域植被分布概况。
(1)分析赞比西河流域水循环受气候影响大的原因。
(2)说明赞比西河流域10—11月气温最高的原因。
(3)推测赞比西河流域刚果生物群系的主要特征。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几字弯”地区是能源富集区、传统特色农牧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脆弱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等特殊区域。由于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区,加之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至极限,该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长期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整原调水方案(降低水源河流调水比例和调水线路高程),经洮河入黄河刘家峡水库。下图示意黄河“几字弯”地区水网总体格局。
(1)分析黄河“几字弯”地区需调水的紧迫性。
(2)简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整调水方案的益处。
(3)说明黄河“几字弯”地区水网总体格局规划的合理性。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部、沪苏浙交界处,有近千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和工商业集镇。朱家角镇包括古镇区、老镇区和新镇区三个部分,全镇文化遗产丰富,历史遗存众多。古镇区是朱家角镇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古镇核心区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街巷整体格局保存完好。2021年全镇常住人口10.1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43%。2016年朱家角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下图为朱家角镇区位图及古镇景区内部导览图。
(1)简述朱家角镇历史时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2)计划经济时期,简述朱家角镇居民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
(3)分别说出朱家角镇古镇区、老镇区和新镇区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功能定位。
(4)说明特色小镇建设对朱家角镇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2、选择性必修1、世界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农业生产托管是指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托管的供给主体包含农事企业、供销社、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能够为农户提供关键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种类型的托管服务。与普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相比,农业生产托管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更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农业生产托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 )
A. 大型商品粮基地 B. 城郊果蔬农户 C. 乡村小型农户 D. 大型畜牧业基地
2. 农业生产托管实施的效果有( )
①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②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③促进农业用地大量流转④减少国家农业资金支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土地规模较小、无力自己进行全部农业生产环节的农户,C正确;大型商品粮基地、城郊果蔬农户和大型畜牧业基地的土地经营规模较大,一般不会将农业生产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因此,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农业生产托管实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农业生产托管能够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使得劳动力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选项①正确。其次,农业生产托管能够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因为服务组织能够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选项②正确。农业生产托管不涉及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因此,选项③错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需要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出,因此,选项④错误。综上,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户来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依托绿洲的城镇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布局特点,其“树枝状”的交通网络支撑着城镇化格局。公路运输是新疆城镇之间客运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区域内部的功能联系。下图示意新疆城市网络节点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新疆城市网络节点空间布局特点对新疆产生的影响是( )
A. 城市之间联系与合作加强 B. 交通运输建设总投资增加
C. 核心城市辐射叠加范围增大 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4. 为防止新疆城市边缘化现象的加剧,亟须加强城市对外联系的地区是新疆( )
A. 东部地区 B. 西部地区 C. 南部地区 D. 北部地区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新疆城市网络节点空间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布局特点,城市相对分散,不利于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A错误;由于城市分布较为分散,交通运输建设的难度和成本会增加,因此交通运输建设总投资可能会增加,B正确;同时,由于城市集聚程度相对较低,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可能有限,难以形成明显的辐射叠加效应,C错误;此外,城市网络节点的空间布局特点并不直接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大小,因此不会直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新疆的南部地区,尤其是靠近边境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更容易出现城市边缘化现象。因此,为防止新疆城市边缘化现象的加剧,亟须加强新疆南部地区城市对外联系,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促进南部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而新疆的东部、西部和北部地区相对来说,城市发展条件较好,交通网络相对完善,城市边缘化现象相对较轻。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C。
【点睛】新疆的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山地、高原、平原、戈壁和沙漠等。其山脉呈南北走向,主要有三列平行山脉和昆仑山脉等。新疆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塔里木盆地北缘以及沿天山地区,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的沙漠区。
受稳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对峙形势的影响,2021年7月20日08:00至22日20:00,位于太行山中段、河北省中南部的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地均出现50mm以上的强降水天气,降雨覆盖面积达4.2×10 km ,影响范围广。下图示意2021年7月21日20:00此次降水水汽总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此次降水水汽主要来自低空的( )
A. 东北气流 B. 东南气流 C. 西南气流 D. 西北气流
6. 导致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是( )
A. 受地形阻挡,水汽爬升慢 B. 水汽充足,冷凝速度快
C. 垂直温差大,大气对流强 D. 高压对峙,雨带移动慢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水汽的来源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和风向来推断。由水汽总量图可知,水汽总量沿着太行山的走向,从西南向东北递减,因此推测水汽主要来自西南方,C正确,排除A、B、D。故选C。
【6题详解】
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的原因与大气环流和地形有关。首先,受稳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对峙形势的影响,雨带移动速度缓慢,这意味着水汽在某一地区停留的时间较长,有利于降水的持续。其次,太行山脉的阻挡作用可能导致水汽在此处聚集并爬升,从而增加降水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然而,与地形阻挡相比,高压对峙对雨带移动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显著D正确。受地形阻挡,利于水汽爬升,排除A;水汽充足,冷凝速度快和垂直温差大,大气对流强都是影响降水的因素,但与降水持续时间长的原因关系不大,排除B、C。故选D。
【点睛】影响降水强度的因素:大气水汽含量:水汽是降水的来源之一,水汽含量受气温、水面蒸发、植被蒸腾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降水强度。大气稳定度:当大气稳定度较强时,垂直上升运动受阻,云体发展受限,降水强度可能较弱;而当大气不稳定度较强时,容易形成对流云和强降水。
贞丰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5~17℃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1400mm之间,喀斯特洞穴发育强烈。大型底栖动物是指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底,且个体大于0.5mm的无脊椎动物群,是洞穴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贞丰县喀斯特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贞丰县喀斯特洞穴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总体上喜( )
A. 深水、黑暗环境 B. 浅水、有光环境 C. 深水、弱光环境 D. 浅水、弱光环境
8. 贞丰县喀斯特洞穴中的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较平水期少的主要原因是丰水期( )
A. 汇入洞穴的有机物少,洞穴内营养物质较少 B. 洞穴内径流速度过快,底栖动物流失量较大
C. 洞穴内获得的光照强,导致洞穴内水温过高 D. 受地表径流的干扰大,洞穴内水环境变化大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平水期和有光带的地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会比较多,因此推测贞丰县喀斯特洞穴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总体上喜浅水、有光的环境,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丰水期,下渗的地表径流会比较多,对洞内的水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存,D正确;丰水期,洞穴内的径流速度会加快,洞穴内的营养物质也可能被冲走,但这并非物种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因为洞穴中的底栖动物主要依赖洞穴内的有机物为生,而不是从外界汇入,A错误;虽然流速会变快名单不至于会冲走大型底栖动物,B错误;丰水期,洞穴内获得的光照会比较弱,导致洞穴内水温会较低,C错误。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不仅局限于地表,还涉及到地下水的运移和水质的变化。地下水通过溶洞、裂隙和流水等方式向地表或临近地表流出,形成地下河流、喷泉和洞窟景观。这些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通常较快,水质较好,适宜作为饮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等。
黄土高原当地居民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择沟道而居,临坡面和沟道耕作,繁衍生息几千年。因此,当地有着悠久的治沟打坝历史,也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的说法。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局部坝地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当地治沟打坝历史悠久,反映出当地( )
A. 水土流失严重,且发生时间早 B. 人地和谐发展,且环保意识强
C. 灌溉农业发达,且推行范围广 D. 水利工程完善,且防洪能力强
10. 当地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说法的主要原因是沟道( )
A. 光照充足 B. 耕种便利 C. 水肥条件好 D. 复种指数高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居民为了应对这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择沟道而居,临坡面和沟道耕作,繁衍生息几千年。同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发生时间早,历史悠久,因此当地治沟打坝的历史也十分悠久,A正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环保意识相对较弱,B错误;当地以旱作农业为主,灌溉农业并不发达,C错误;同时,当地地形崎岖,水利工程难以完善,防洪能力也较弱,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沟道相对于坡地来说,地势较低,有利于水土的汇集,因此水肥条件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沟道相对平坦,更便于耕种,C正确;沟道地区的光照条件并不优于坡地,且沟道地形复杂,耕种并不便利,复种指数也并不会因此提高,A、B、D错误。故选C。
【点睛】黄土高原形成主要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特别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然而,由于黄土的疏松特性,特别是当地表缺乏植被覆盖时,它很容易被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这种水土流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同时也塑造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形态。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要接合部,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发展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高度雷同、现代产业体系不完善、核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2021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下图示意辽宁沿海经济带引力格局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组成城市中,对经济带发展起主要引领作用的是( )
A. 丹东市 B. 大连市 C. 葫芦岛市 D. 锦州市
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产业高度雷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枯竭导致产业衰落 B. 受京津冀经济带的制约
C. 城市之间产业合作密切 D. 长期主导发展重化工业
13. 为增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辐射作用,应( )
A. 加快产业向内陆转移,加强与内陆城市合作
B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C. 以渤海翼为发展重心,加快经济带向西扩展
D. 以黄海翼为发展重心,融入东北亚大经济圈
【答案】11. B 12. D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对经济带发展起主要引领作用的城市应是区域中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四个选项中的城市中大连经济相对最为发达,其辐射带动作用最强,最能在经济带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的产业多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彼此之间的产业高度雷同,D正确;产业衰落的原因之一是产业高度雷同导致的,产业衰落是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A错误;产业类型是各个地区自主选择的,一般不会受外界制约,B错误;不同的产业类型更容易使产业合作密切,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中南工业基地整体大多数是以重工业为主,辽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产业类型相似,没有转移的必要,A错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方向应以高科技产业或第三产业为方向,为此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B正确;据第一题分析得知应重点以大连为主要引领作用城市,而非渤海翼城市为发展重心,C错误;黄海翼区域距离东北亚距离较远,融入较为困难,D错误。故选B。
【点睛】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
安哥拉是非洲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原油资源广泛分布于境内沿海跨陆盆地。2020年,安哥拉石油储量78亿桶,居非洲第四,占非洲石油总储量的6.2%;原油产量4.84亿桶,占非洲总产量的19.3%,是非洲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从2009年开始,安哥拉石油探明储量下降。截至2020年,安哥拉石油储量降至72.31亿桶,年均下降了1.77%。安哥拉生产的原油以出口为主。下图示意安哥拉主要油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安哥拉主要油田在近海岸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采时间长,油气资源枯竭 B. 海水较浅,形成油田较少
C. 油气储量小,开采效益不高 D. 沉积层厚,开采难度较大
15. 安哥拉以出口原油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海地区港口多,石油出口便利 B. 国内市场狭小,原油供过于求
C. 原油生产成本较低,出口利润高 D. 石油工业落后,深加工能力弱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安哥拉原油资源广泛分布于境内沿海跨陆盆地,所以安哥拉油田在近岸分布广,但随着油气资源长时间的开采,且优先开发近岸浅水区油田,油气资源枯竭,油田分布减少,A 正确;该地油田较多,油气储量较大,BC错误;近海岸的油气资源开采难度较小,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安哥拉港口多,石油出口便利,但出口原油的主要原因是市场,A错误;国内市场狭小不是导致主要以出口原油为主的原因,B错误;原油出口的利润较低,C错误;安哥拉经济发展落后,国内石油化工产业技术差,对原油的深加工能力弱,导致该国以出口原油为主,且处于原油出口贸易的劣势地位,D正确。故选D。
【点睛】安哥拉拥有丰富的未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估计已探明原油储量为90亿桶,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1万亿立方英尺。该国目前的石油日产量约为116万桶,但在石油生产旺盛的2010年,日产量曾高达200万桶。石油工业是该国的关键产业,占国家收入的近75%。据估计,石油伴生天然气产量为179亿立方英尺。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赞比西河流域是全球水循环敏感的区域之一。其年降水量受刚果气流边界和热带辐合带控制,赞比西河流域呈现出明显的纬度梯度变化,从北部集水区的大于1000mm到南部的500mm;温度则主要因海拔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南部高海拔地区到赞比西河下游低海拔地区,最冷月7月的月均气温从小于13°C到23°C不等,最暖月(10月和11月)月均气温介于23 31°C,,雨季平均温度约为10°C。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流域地理位置和赞比西河流域植被分布概况。
(1)分析赞比西河流域水循环受气候影响大的原因。
(2)说明赞比西河流域10—11月气温最高的原因。
(3)推测赞比西河流域刚果生物群系的主要特征。
【答案】(1)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流域内气温变化较大,水分蒸发变化显著。
(2)太阳直射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此时未进入雨季,晴天多,气温高。
(3)生物群系复杂,物种丰富;生物群落演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生物群系稳定,季节差异性较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赞比西河流域为背景,涉及气候、生物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控制下降水多,信风控制下降水少,因此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该区域海拔较高,流域内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影响蒸发,因此水分蒸发变化也比较显著。
【小问2详解】
该地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10—11月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获得太阳辐射多,热量较高;此时还未受赤道低压影响,还未进入雨季,因此晴天多,气温高。
【小问3详解】
该地水热变化较为显著,因此生物群系复杂,物种丰富;该地区地处热带地区,气温较高,因此生物群落演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刚果生物群系以热带雨林为主,全年高温多雨,生物群系稳定,季节差异性较小。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几字弯”地区是能源富集区、传统特色农牧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脆弱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等特殊区域。由于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区,加之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至极限,该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长期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整原调水方案(降低水源河流调水比例和调水线路高程),经洮河入黄河刘家峡水库。下图示意黄河“几字弯”地区水网总体格局。
(1)分析黄河“几字弯”地区需调水的紧迫性。
(2)简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整调水方案的益处。
(3)说明黄河“几字弯”地区水网总体格局规划的合理性。
【答案】(1)黄河“几字弯”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能源工业和牧业耗水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需水量大。
(2)减轻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调水工程的建设难度;降低对江河源区下游河段水力发电影响。
(3)利用地形优势,可实现调水工程向北、东、南自流,降低取水和用水的困难;与自然河流相互连通,方便补充河流基本生态用水;输水支线分布广,可保障黄河“几字弯”地区调水的全覆盖。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几字弯”地区为背景,涉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需调水是因为缺水,该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是因为,黄河“几字弯”地区总体来说,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量稀少;社会原因是因为该地工业,农业发达,因此能源工业和牧业耗水量大;其次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用水。
【小问2详解】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整原调水方案(降低水源河流调水比例和调水线路高程),降低水源河流调水比例可以减轻对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降低对江河源区下游河段水力发电影响;降低调水线路高程可以降低调水工程的建设难度,更方便施工。
【小问3详解】
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地形优势,可以实现调水工程向北、东、南自流,从而降低取水和用水的困难;将水网与自然河流相互连通,可以方便补充河流的基本生态用水,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图中可以看出水网的输水支线分布较广,因此可保障黄河“几字弯”地区调水区域的全覆盖。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部、沪苏浙交界处,有近千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和工商业集镇。朱家角镇包括古镇区、老镇区和新镇区三个部分,全镇文化遗产丰富,历史遗存众多。古镇区是朱家角镇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古镇核心区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街巷整体格局保存完好。2021年全镇常住人口10.1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43%。2016年朱家角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下图为朱家角镇区位图及古镇景区内部导览图。
(1)简述朱家角镇历史时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2)计划经济时期,简述朱家角镇居民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
(3)分别说出朱家角镇古镇区、老镇区和新镇区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功能定位。
(4)说明特色小镇建设对朱家角镇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水网密布,水上交通便捷;紧靠大淀湖,鱼类资源丰富;水热条件优越,且劳动力丰富,水稻种植业发达。
(2)农业;商业;手工业。
(3)古镇区为主要旅游区,重点打造江南文化与艺术历史街区;老镇区为旅游活动提供配套服务,同时是古镇区居民搬迁的主要聚集地;新镇区定位高端旅游服务市场,打造上海市休闲度假区。
(4)有利影响:加强对古民居的修缮和保护;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挤占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外来人口迁入,生活习俗多样化,对当地传统的农耕文化造成冲击。
【解析】
【分析】本题以朱家角镇区位图及古镇景区内部导览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产业类型、游服务业的功能、城镇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本小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中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昼夜温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朱家角镇地处长江下游,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雨热同期,水分和热量充足,有利于水稻种植;又因为毗邻大淀湖,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水域广阔,淡水渔业发达;该地河网密布,水上交通便利,便于稻米和鱼获的销售,故被称为“鱼米之乡”。
【小问2详解】
据题干信息“朱家角镇有近千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和工商业集镇”。鱼米之乡说明当地农业相对发达,是工商业集镇说明当地有一定的商业基础,计划经济时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经济活动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小问3详解】
朱家角古镇区有近千年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根据材料信息“古镇区是朱家角镇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古镇核心区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街巷整体格局保存完好”可知,古镇区是朱家角镇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建筑物以明清建筑为主,整体格局保存完好,为此古镇区应为主要旅游区,适宜打造江南文化与历史街区;老镇区距离古镇区较近,古镇区是旅游业核心区域,适宜为古镇区旅游业提供配套服务设施,同时为古镇区的居民搬迁提供迁入区,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新镇区为新建镇区,基础设施完善,建设水平较高,适宜定位高端旅游服务业,主要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休闲旅游度假。
【小问4详解】
特色小镇建设导致大量外来常住人口进入,占常住总人口的43%。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挤占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小镇公共基础设施压力增加;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外来人口迁入,生活习俗多样化,对当地传统的农耕文化造成冲击。但特色小镇建设会对古民居进行修缮和保护,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以及当地人居环境的改善;特色小镇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