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9 09:04:13

文档简介

开滦二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上古史》中提到,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 )
A. 早期国家的形成 B. 建筑技术的进步
C. 原始农业的产生 D. 商业分工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从“依靠自然”到“改造自然”的关键性进步应该是原始农业的产生,C项正确;早期国家的形成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A项;建筑技术的进步不足以使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排除B项;商业分工没有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 《汉谟拉比法典》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诸子女均已结婚,仅有一未成年之子未娶妻者,父死亡后分割父家之所有时,诸兄弟除予未成年之弟以应继承部分外,更应以银予之以为聘礼之用,未成年之兄弟应娶妻。”由此可推知,古巴比伦( )
A. 律法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思想 B. 律法注重服务现实生活
C.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 家庭成员地位日趋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诸子女均已结婚,仅有一未成年之子未娶妻者,父死亡后分割父家之所有时,诸兄弟除予未成年之弟以应继承部分外,更应以银予之以为聘礼之用,未成年之兄弟应娶妻。”可得出法典关心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体现了律法注重服务现实生活,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不是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并非强调财产的私有,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几位人物地痊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3. 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表明( )
A. 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B. 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C. 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D. 历史研究随史料丰富而不断深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可知,随着考古学及文献研究的发展,学者对古希腊历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这说明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D项正确;只要史料充足,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也可以考证,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综合多种史料与历史结论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4. 随着大城市的出现,各种姓之间的混血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印度法律又制定了“顺婚”和“逆婚”原则。所谓“顺婚”,即高种姓之男娶低种姓之女;所谓“逆婚”,即低种姓之男娶高种姓之女。“顺婚”是允许的,而“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这表明古代印度( )
A. 经济发展突破种姓制度 B. 阶层流通完全固化
C. 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 D. 血缘关系决定等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印度法律制定“顺婚”和“逆婚”原则,“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可知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C项正确;法律绝对禁止“逆婚”,说明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没有突破种姓制度,排除A项;“顺婚”是允许的,可见阶层流通并未完全固化,排除B项;“血缘关系决定等级”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5. 古埃及的奥西里斯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一变化有利于( )
A.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B. 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C. 维护国家秩序稳定 D. 促进人文意识觉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埃及,奥西里斯崇拜,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种信仰强调正义和来世观念,有利于底层大众安于现状,有利于维护国家秩序稳定,C项正确;“君权神授思想”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根据材料“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可知,奥西里斯崇拜逐步扩展至普通大众,突破了社会等级的限制,排除B项;“人文意识”以人为中心,而奥西里斯崇拜以“神”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
6. 希腊古风时代大多数殖民地都是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采用创始神话和语言、食物、教育、宗教、体育、戏剧等,使这些地区保持了强大的希腊特征。这表明古代希腊殖民( )
A. 促进了文明间交流互鉴 B. 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
C. 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 D. 子邦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保持了强大的希腊特征”可知,希腊殖民促进了希腊的政治和文化传播,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文化通过海外殖民得到了扩展,没有涉及其他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据材料“腊古风时代大多数殖民地都是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模式上,与民主政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海外殖民形成的城邦是独立的国家,并非拥有“一定自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7. 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 )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B. 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 扩大了帝国的统治疆域 D. 促进了三大洲文明交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据材料“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及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的统治疆域包括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印度河流域的部分地区,波斯“御道”的修建有助于加强其统治区域内部的交流,其统治疆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所以“御道”的修建促进了三大洲文明的交流,D项正确;世界市场的建立是在近代,排除A项;波斯的“御道”修建在波斯帝国境内,不会保证整个“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B项;波斯是在其统治疆域之内修建“御道”,有利于巩固对疆域的统治,但没有扩大帝国的统治疆域,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
A. 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B. 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的见证
C. 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 D. 古希腊人建立海外城邦的例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世界)。据材料内容可知,在中亚地区发现了希腊文化的元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把希腊文化带到中亚地区,所以该遗址应该是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C项正确;A项错在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在前3000年左右就有了城市的遗址,排除A项;亚述帝国统治时间是(约前26世纪初---前609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古希腊人建立的海外城邦主要是在地中海沿岸,没有在中亚地区建立海外城邦,排除D项。故选C项。
9. 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统治呈现出多种因素混合的现象。该帝国( )
A. 首次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帝国 B. 利用罗马法维系地中海200多年和平
C. 推动希腊文明与亚非文明的交流融合 D. 推广先进文化全面取代原有制度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统治呈现出多种因素混合的现象”可知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C项正确;“首次”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就分崩离析,并没有维系200多年的和平,排除B项;全面取代原有制度文化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0. 7至8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法律编纂强调司法实践经验,弱化罗马法传统原则,并将拉丁语法律术语转译为希腊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拜占庭( )
A. 背离了自然法精神 B. 统治理念发生转变
C. 扩大了帝国的疆域 D. 法律体系成熟完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根据题干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其文化融合了罗马文化、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并且希腊化的基督宗教成为帝国的主要宗教。7世纪,拜占庭帝国采用希腊语作为官方语言,拜占庭法学家也致力于将法律术语转译成为希腊语,这些都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统治理念发生转变,排除B项;自然法的精神大体包含以下方面:公平、理性、人权,材料没有涉及相关内容,不能得知背离了自然法精神,排除A项;7到8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与6世纪相比,疆域缩小,排除C项;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在中古的西欧社会,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密切。如果封臣背主求荣,将会被领主抛弃;但如果是领主不履行诺言,封臣同样可以抛弃领主。这说明在当时的西欧,封建关系存在的特点是( )
A. 封建领主的权力受到封臣的限制 B. 领主与封臣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
C. 领主与封臣之间在政治上并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D. 封臣具有极强的独立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如果封臣背主求荣,将会被领主抛弃;但如果是领主不履行诺言,封臣同样可以抛弃领主”可知,领主与封臣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契约对双方都有约束,B项正确;只有当领主不履行诺言时,封臣可以抛弃领主,这并不是指领主的权力受到封臣的限制,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领主与封臣之间在政治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排除C项;“如果封臣背主求荣,将会被领主抛弃”说明封臣要效忠领主,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古希腊剧场的设计综合考虑了阳光照射、风向、排水等因素,以避免内部空气不流通而影响公民的身体健康。这表明古希腊( )
A 科技文化繁荣发达 B. 民主政治具有深厚文化基础
C. 建筑凸显人文精神 D. 戏剧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古希腊人在建造剧场时,综合考虑了与会者的健康问题,在阳光、通风、排水等方面都做了优化,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科技繁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公民的参政热情,排除D项。故选C项。
13.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信仰服务”。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 封建体制趋于解体 B. 教权逐渐走向强化
C. 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D. 王在法下原则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540年至604年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教皇格里高利的努力下,世俗权力由抵触教会到服从教会,这体现出这一时期教权高于王权,教权逐渐走向强化,B项正确;根据所学,此时欧洲进入中世纪不久,封建制度处于发展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间是中世纪初期,当时不可能出现民族民主意识,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材料反映的是教权走向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以下两图反映了中古时期的日本具有同西欧较为相似的社会形态,对两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君主都掌握着实际上的最高权力 B. 都通过层层分封强化了专制
C. 都以封建小农经济作为经济基础 D. 都存在责权对等的主从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效忠封君,封君给予封臣土地和保护;日本封建等级下,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即都存在责权对等的主从关系,D项正确;日本幕府体制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以上的中央政府称号,排除A项;中古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B项;中古西欧和日本都以庄园制为经济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5. 据表可知,( )
时间 史事
1356年 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
1362年 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
1381年 英王理查德二世用英语与瓦特泰勒农民起义代表对话
1385年 英格兰规定所有文法学校都要将英语作为教学正式用语
1450年 凯德农民起义用书面英语形式呈交起义诉求
A. 农民起义促进了民主政治形成 B. 法制改革孕育了书面考试办法
C. 君主专制加强推动了国家崛起 D. 官方语言变迁强化了民族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英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4世纪到15世纪,英语在英国诉讼、审讯、国王对话、学校和官方文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语言有利于强化民族内的认同,有利于强化民族意识,D项正确;17世纪,英国建立民主政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英语的广泛英语,没有涉及书面考试的内容,不能反映法制改革孕育书面考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此时王权的加强和君主专制的建立,不能得知君主专制推动国家崛起,排除C项。故选D项。
16. 有学者认为,《神曲》洗净人性而成圣的模式,是把人性当作盆栽;但在《堂吉诃德》《哈姆雷特》中,凡人甚至反英雄的形象比较普遍,人性被看作是自然树木。这反映了( )
A. 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B. 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
C. 文学题材的不断丰富 D. 文艺复兴逐渐走向衰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性逐渐从“盆栽”转变为“自然树木”,体现了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断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未体现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神曲》、《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不能说明文学题材的不断丰富,排除C项;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此时并未逐渐走向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
17.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此书一经出版,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赞誉道:“亚当·斯密博士就是牛顿,政治经济学的牛顿。”这是因为亚当·斯密的理论( )
A.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 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证明
C. 有利于重商主义发展 D. 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6年(英国)。根据材料“亚当·斯密博士就是牛顿,政治经济学的牛顿。”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改变了人们对宇宙和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而亚当·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它的理论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亚当·斯密的理论属于经济理论,未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未体现该理论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证明,排除B项;亚当·斯密的理论有利于自由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8. 788年,朝鲜设立了“读书三品科”制度,即“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读《曲礼》孝经》者,为下;若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者,超擢用之”、该制度的设立
A. 使儒学开始在朝鲜传播 B. 反映出唐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C. 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D. 提升了朝鲜官僚的执政能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后期,朝鲜推行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选官制度,反映出唐朝文化对朝鲜的影响,B项正确;以掌握儒家经典作为选官主要标准,扩大了儒学在朝鲜传播,并非儒学在朝鲜传播的开始,A项错误;当时朝鲜半岛已处于统一的新罗统治之下,C项错误;以儒家经典为主选拔官员,不能直接提升朝鲜官僚的执政能力,D项错误。
19. 德里苏丹国是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对其统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印度教开始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B. 苏丹可任命地方行省总督
C. 摆脱了突厥人的长期控制 D. 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德里苏丹国的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其地方则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故选B;德里苏丹国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且印度教在公元4世纪的笈多帝国时期就已开始逐渐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了,排除A;德里苏丹国是由突厥人建立的国家,摆脱突厥人控制的说法无从谈起,排除C;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笈多帝国,排除D。
20. 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这意在( )
A. 强调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B. 表达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C. 突出区域文明同源特征 D. 说明文明发展具有规律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美洲)。据材料“,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可知,虽然非洲和美洲在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相互独立发展,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相似的发展过程,这体现了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统一性,反映了文明发展的规律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却呈现出历史发展的相似性,独立性并非想要表达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共性,并非多元特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发展上的共性,而非起源上的共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1. 15世纪上半期,阿兹特克人社会繁荣,文化发展。他们用棉花和舌兰织布,有的还编织进各色珍贵的鸟羽,做成斗篷、饰物和礼品,色彩缤纷,精美绝伦。此外,阿兹特克人能制造出质地优良、造型美观的褐底黄纹的彩陶,已经掌握了用天然铜锻造铜器的技术。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 )
A. 纺织和制造业发达 B.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 “浮动园地”的发明 D. 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美洲。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上半期,阿兹特克人社会繁荣,文化发展,他们在纺织、制造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D项正确;纺织和制造业发达是成就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A项;阿兹特克文明由于地理因素,与外界交流较少,排除B项;“浮动园地”的发明也是成就的具体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大交换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D. 物种大交换冲击了传统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中的“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可知,新航路开辟发现了众多未知的事物,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物种交换”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因“促进近代科学发展”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不一致,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物种交换如何冲击了传统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
23. 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封建誓约中记载:“我,封君(领主),愿以我的权力和尊严,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将由神明见证,并受到教会和世俗法律的保护。”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教会在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B. 封臣对所属领地拥有绝对所有权
C. 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 D. 封君封臣制度是始终稳固的政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封君……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可知,封地是维系封君和封臣之间关系的基本纽带(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特征),C项正确。教会在封君封臣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材料并未说明教会是整个权力体系的核心,排除A项;封臣对封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但它并不是“始终”稳固的政体,曾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4. 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学( )
A. 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B. 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
C. 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 D. 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可知,15世纪末的欧洲大学具有独立的经济、司法和管理权,说明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B项正确;当时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的独立性,非推动城市自治,排除C项;当时大学并未改变科学的从属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5. 首航归来的哥伦布向其同胞宣称:“新发现的地方有许多神奇的东西,从带回来的黄金制品来看,可以证明那里矿藏丰富……那里的人是如此的欢喜,少有欲望,他们用甜美的言语相互交谈,显得十分友好。”这一描述客观上( )
A. 促进了拉美文化繁荣 B. 拉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
C. 推动了洲际间的交流 D. 引发了欧洲政治格局变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那里矿藏丰富”“显得十分友好”,再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描述容易引起欧洲人对美洲的向往,客观上推动了洲际间的交流,C项正确;虽然欧洲人的到来对拉丁美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哥伦布的描述本身并不足以直接促进拉美文化的繁荣,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序幕在这之前就已拉开,排除B项;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欧洲人大量涌入美洲,这都与欧洲政治格局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
26. 来自拉丁美洲的金银在武装护航下到达西班牙,为西班牙国王提供了1/4的收入。16世纪60年代,每年有几艘船只从墨西哥航行到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他们在这里用白银与中国商人交换丝绸、瓷器、香料和其他奢侈品,然后卖给拉美地区的欧洲矿主和城市居民,或者运回西班牙销售给富有的贵族。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美洲白银的传播( )
A.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B. 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发展
C.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适应了工业革命开展的需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60年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材料中“墨西哥”“西班牙”“菲律宾”“中国”“拉美地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美国的白银广泛传播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洲白银的传播情况,而不是美洲白银流入欧洲及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无法体现欧洲的价格革命,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材料没有提到英国,无法体现适应了工业革命开展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
2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些重要的艺术学校和工作室建立起来,提供了系统化的艺术教育,这些学校鼓励学生研究古代艺术、人体解剖学和透视等基本技能。北欧地区也建立了类似的艺术学校,如荷兰的莱顿学派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进步思想在欧洲传播 B. 人们普遍接受人文精神
C. 民族教育得到了发展 D. 世俗教育取代教会教育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类似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学校(有人体解剖学和透视等人文主义学校)也在北欧建立起来,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传播,A项正确;仅凭几所艺术学校不能得出人们普遍接受人文精神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民族教育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也不能反映世俗教育取代教会教育,排除D项。故选A项。
28. 宗教改革中,英王成为英国天主教会最高首领,有权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收回了教会的司法权,没收了教会和修道院的财产。这( )
A. 确立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
C. 废除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 D. 表明世俗王权取代教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中国王成为了英国天主教会的最高首领,并且收回了基督教会的司法权及财产,加强了世俗王权的统治,这有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B项正确;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英国的宗教改革并不是废除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世俗王权对教权的控制,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
29.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们——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对造物主上帝的信仰、研究、证明成为一种探索宇宙结构、万物奥秘、自然秩序的信念、激情和动力,形成一种用实证方式取得科学事实,用逻辑手段论证自然存在、演化规律性的理性思维方式,认为自然的可知性和上帝创造万物进程的可知性是相一致的。据此可知( )
A. 科学革命巩固了神学的地位 B. 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 宗教信仰客观推动科学进步 D. 天主教会鼓励科学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科学家信仰宗教,对宗教的信仰和研究客观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形成用实证方式取得科学事实,用逻辑手段论证自然存在、演化规律性的理想思维方式,C项正确;近代科学的发展让神学的地位受到冲击,排除A项;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这个论断本没有错,但却不是结合题干得出的结论,排除B项;教会因为科学的发展动摇了他们的统治,他们断然不会支持科学创新,排除D项。故选C项。
30. 卢梭指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据此可知,卢梭( )
A. 主张君主立宪 B. 认同直接民主制度
C. 提倡主权在民 D. 强调实行三权分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归纳其主旨为,卢梭认为政府是人民个人意志共同体,行政权的受托人是人民的办事员,即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认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这就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C项正确;卢梭主张直接民主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卢梭确实主张直接民主制,但是材料不能体现出卢梭的直接民主思想,只能体现他的主权在民思想,排除B项;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数十个世纪以前的古代开始,尼罗河河谷的居民开始有了书面记载的历史以后,文明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进行的。从尼罗河走到了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土地,然后是转向克里特岛、希腊和罗马。地中海,一个内陆海成为了贸易中心,而地中海沿岸城市是艺术、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发源地。
综合上述材料,围绕“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这一话题,依据材料,结合史实,多角度说明上述观点。(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论题: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
阐述:公元前499年至449年间,西亚的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联军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希腊城邦胜利结束。希波战争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考验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推进雅典民主制的繁荣与鼎盛,古希腊城邦也进一步发展。经济上,古代埃及是世界上较早确立奴隶制的文明之一,而古代希腊人在从事海上贸易的过程中,与古埃及人产生密切的贸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古代希腊人学习古埃及的奴隶制。这促进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促进古代地中海地区贸易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思想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后来传播至罗马帝国内部,在392年成为罗马的国教,在罗马帝国内部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逐渐深入人心。在进入中世纪之后,基督教教会在西欧建立了神权统治,对于欧洲以及地中海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从尼罗河走到了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土地,然后是转向克里特岛、希腊和罗马。地中海,一个内陆海成为了贸易中心,而地中海沿岸城市是艺术、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发源地。”与题干“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可知,其论题是: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西亚和北非的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来证明其对于地中海周边区域的影响。这可以从政治,经济与思想等方面进行说明。政治上,根据材料“两河之间的土地”可知,两河流域文明。而两河流域与地中海周边区域的政治互动为“希波战争”等。可以从希波战争的影响来进行证明。如:公元前 499年至449年间,西亚的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联军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希腊城邦胜利结束。希波战争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考验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推进雅典民主制的繁荣与鼎盛,古希腊城邦也进一步发展;在经济上,根据材料“尼罗河河谷的居民”可知,这是位于北非的古代埃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是世界上较早确立奴隶制的文明之一。可以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证明,古代埃及是世界上较早确立奴隶制的文明之一,而古代希腊人在从事海上贸易的过程中,与古埃及人产生密切的贸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古代希腊人学习古埃及的奴隶制。这促进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促进古代地中海地区贸易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思想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也是西亚文化的部分。结合基督教的历史知识进行说明,基督教思想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后来传播至罗马帝国内部,在392年成为罗马的国教,在罗马帝国内部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在进入中世纪之后,基督教教会在西欧建立了神权统治,对于欧洲以及地中海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进行总结,点明主题。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15世纪,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种城市特许状,它是国王或领地主人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证书。下表为部分特许状的内容。
颁发者 内容
【英】不列特尔市 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
【英】亨利一世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 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
【英】理查德一世 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
【法】威廉·克里托伯爵 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
【法】特尔瓦伯爵亨利 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概括城市特许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特许状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答案】(1)主要内容:确认市民身份的自由;明确城市享有一定的司法和行政管理权;保障人身安全;一定的贸易自由权;废除封建赋役;确定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
特点:颁发主体为上层贵族或教会人员;涉及领域广;是封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法律效力。
(2)影响:促进城市自治;一定程度保障了城市的基本制度和市民的基本权利;促进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王权的强化;有利于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1-15世纪的西欧。第一小问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可知其确认市民身份的自由;据材料“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可知明确城市享有一定的司法和行政管理权;据材料“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可知明确一定的贸易自由权;据材料“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可知废除封建赋役;据材料“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可知确定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
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种城市特许状,它是国王或领地主人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证书”,可知颁发主体为上层贵族或教会人员;从颁发特许状的内容可以看出涉及到了人身、司法、行政、贸易、土地使用等各个方面,可知其涉及领域广;其颁布的对象是封建社会的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可知其是封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从颁发者是国王或领地主人,可知其具有法律效力。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1-15世纪的西欧。影响:据材料:“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可知促进城市自治;据材料“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可知一定程度保障了城市的基本制度和市民的基本权利;据材料“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可知促进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可知其削弱了封建势力,有利于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些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领地主人颁布的并具有法律效力,可知其推动了王权的强化。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很快在马尼拉建立了亚洲贸易总部,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虽不允许中国人从事涉外贸易,但“臣服于天朝上国德行的”西方国家逐渐排除在禁止之列。期间,满载白银的帆船会从阿卡普尔科出发,历时3个月横渡太平洋,抵达马尼拉,用白银交易丝绸、瓷器后再花费六个月时间的返回阿卡普尔科,最后将商品销往拉美各地。西属美洲的贵族以穿中国丝绸的衣服为荣耀,瓷器甚至成为观赏的艺术珍品。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持续了两个半世纪,1815年,“麦哲伦”号离开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终落下帷幕。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材料二 跨越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路,沟通了中国与美洲、欧洲的贸易圈,打通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环球化的最后一里路,成为近500年来古老中国联系欧美经济文化体系的重要通道,沿着这一通道舶来的美欧物产,如:番薯、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烟草等,经过商人被带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深刻改变了近古中国的社会景观与生活内涵。
——摘编自吴春明《月港—马尼拉航路对中华文化史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有利条件及其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明朝“海禁”政策松动;中国商人积极参与;中国市场与美洲市场互补。特点:航程远;持续时间长;由西班牙主导;中国输出商品,美洲提供货币
(2)影响:大量白银流入,推动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展;高产作物传入,促进粮食增产和人口增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条件: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得出是新航路的开辟;根据“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很快在马尼拉建立了亚洲贸易总部,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得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根据“明政府虽不允许中国人从事涉外贸易,……西方国家逐渐排除在禁止之列”可得出明朝“海禁”政策松动;根据“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可得出中国商人积极参与;根据“历时3个月横渡太平洋,……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可得出中国市场与美洲市场互补。特点:从材料的范围可得出航程远;根据材料的时间,从1565年到1812年,可得出持续时间长;根据“历时3个月横渡太平洋,……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得出中国输出商品,美洲提供货币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历时3个月横渡太平洋,……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得出大量白银流入,推动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展;根据“如:番薯、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烟草等,经过商人被带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深刻改变了近古中国的社会景观与生活内涵。”得出高产作物传入,促进粮食增产和人口增长。开滦二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上古史》中提到,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 )
A. 早期国家的形成 B. 建筑技术的进步
C. 原始农业的产生 D. 商业分工的出现
2. 《汉谟拉比法典》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诸子女均已结婚,仅有一未成年之子未娶妻者,父死亡后分割父家之所有时,诸兄弟除予未成年之弟以应继承部分外,更应以银予之以为聘礼之用,未成年之兄弟应娶妻。”由此可推知,古巴比伦( )
A. 律法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思想 B. 律法注重服务现实生活
C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 家庭成员地位日趋平等
3. 传统观点认为,古希腊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碑铭学等材料的积累以及文献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农业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表明( )
A. 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B. 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C. 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D. 历史研究随史料丰富而不断深入
4. 随着大城市的出现,各种姓之间的混血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印度法律又制定了“顺婚”和“逆婚”原则。所谓“顺婚”,即高种姓之男娶低种姓之女;所谓“逆婚”,即低种姓之男娶高种姓之女。“顺婚”是允许的,而“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这表明古代印度( )
A. 经济发展突破种姓制度 B. 阶层流通完全固化
C. 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 D. 血缘关系决定等级
5. 古埃及的奥西里斯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一变化有利于( )
A.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B. 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C. 维护国家秩序稳定 D. 促进人文意识觉醒
6. 希腊古风时代大多数殖民地都是建立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之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采用创始神话和语言、食物、教育、宗教、体育、戏剧等,使这些地区保持了强大的希腊特征。这表明古代希腊殖民( )
A. 促进了文明间交流互鉴 B. 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
C. 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展 D. 子邦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7. 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 )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B. 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 扩大了帝国的统治疆域 D. 促进了三大洲文明交流
8. 中亚地区阿伊哈努姆遗址(约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的鎏金银盘、大夏和印度古钱,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
A. 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址之一 B. 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的见证
C. 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 D. 古希腊人建立海外城邦的例证
9. 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统治呈现出多种因素混合的现象。该帝国( )
A. 首次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B. 利用罗马法维系地中海200多年和平
C. 推动希腊文明与亚非文明交流融合 D. 推广先进文化全面取代原有制度文化
10. 7至8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法律编纂强调司法实践经验,弱化罗马法传统原则,并将拉丁语法律术语转译为希腊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拜占庭( )
A. 背离了自然法精神 B. 统治理念发生转变
C. 扩大了帝国的疆域 D. 法律体系成熟完备
11. 在中古的西欧社会,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密切。如果封臣背主求荣,将会被领主抛弃;但如果是领主不履行诺言,封臣同样可以抛弃领主。这说明在当时的西欧,封建关系存在的特点是( )
A. 封建领主的权力受到封臣的限制 B. 领主与封臣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
C. 领主与封臣之间在政治上并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D. 封臣具有极强的独立性
12. 古希腊剧场的设计综合考虑了阳光照射、风向、排水等因素,以避免内部空气不流通而影响公民的身体健康。这表明古希腊( )
A. 科技文化繁荣发达 B. 民主政治具有深厚文化基础
C. 建筑凸显人文精神 D. 戏剧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13.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信仰服务”。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 封建体制趋于解体 B. 教权逐渐走向强化
C. 民族民主意识薄弱 D. 王在法下原则形成
14. 以下两图反映了中古时期的日本具有同西欧较为相似的社会形态,对两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君主都掌握着实际上的最高权力 B. 都通过层层分封强化了专制
C. 都以封建小农经济作为经济基础 D. 都存在责权对等的主从关系
15. 据表可知,( )
时间 史事
1356年 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
1362年 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
1381年 英王理查德二世用英语与瓦特泰勒农民起义代表对话
1385年 英格兰规定所有文法学校都要将英语作教学正式用语
1450年 凯德农民起义用书面英语形式呈交起义诉求
A. 农民起义促进了民主政治形成 B. 法制改革孕育了书面考试办法
C. 君主专制加强推动了国家崛起 D. 官方语言变迁强化了民族意识
16. 有学者认为,《神曲》洗净人性而成圣的模式,是把人性当作盆栽;但在《堂吉诃德》《哈姆雷特》中,凡人甚至反英雄的形象比较普遍,人性被看作是自然树木。这反映了( )
A. 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B. 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
C. 文学题材的不断丰富 D. 文艺复兴逐渐走向衰落
17.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此书一经出版,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赞誉道:“亚当·斯密博士就是牛顿,政治经济学的牛顿。”这是因为亚当·斯密的理论( )
A.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 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证明
C. 有利于重商主义发展 D. 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
18. 788年,朝鲜设立了“读书三品科”制度,即“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读《曲礼》孝经》者,为下;若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者,超擢用之”、该制度的设立
A. 使儒学开始在朝鲜传播 B. 反映出唐文化对朝鲜影响
C. 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D. 提升了朝鲜官僚的执政能力
19. 德里苏丹国是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对其统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印度教开始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B. 苏丹可任命地方行省总督
C. 摆脱了突厥人的长期控制 D. 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20. 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这意在( )
A. 强调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B. 表达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C. 突出区域文明同源特征 D. 说明文明发展具有规律性
21. 15世纪上半期,阿兹特克人社会繁荣,文化发展。他们用棉花和舌兰织布,有的还编织进各色珍贵的鸟羽,做成斗篷、饰物和礼品,色彩缤纷,精美绝伦。此外,阿兹特克人能制造出质地优良、造型美观的褐底黄纹的彩陶,已经掌握了用天然铜锻造铜器的技术。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 )
A. 纺织和制造业发达 B.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 “浮动园地”的发明 D. 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大交换 B.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地理大发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D. 物种大交换冲击了传统观念
23. 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封建誓约中记载:“我,封君(领主),愿以我的权力和尊严,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将由神明见证,并受到教会和世俗法律的保护。”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教会在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B. 封臣对所属领地拥有绝对所有权
C. 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 D. 封君封臣制度是始终稳固的政体
24. 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学( )
A. 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B. 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
C. 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 D. 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
25. 首航归来的哥伦布向其同胞宣称:“新发现的地方有许多神奇的东西,从带回来的黄金制品来看,可以证明那里矿藏丰富……那里的人是如此的欢喜,少有欲望,他们用甜美的言语相互交谈,显得十分友好。”这一描述客观上( )
A. 促进了拉美文化繁荣 B. 拉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
C. 推动了洲际间的交流 D. 引发了欧洲政治格局变革
26. 来自拉丁美洲的金银在武装护航下到达西班牙,为西班牙国王提供了1/4的收入。16世纪60年代,每年有几艘船只从墨西哥航行到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他们在这里用白银与中国商人交换丝绸、瓷器、香料和其他奢侈品,然后卖给拉美地区的欧洲矿主和城市居民,或者运回西班牙销售给富有的贵族。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美洲白银的传播( )
A.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B. 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发展
C.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适应了工业革命开展的需求
2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些重要的艺术学校和工作室建立起来,提供了系统化的艺术教育,这些学校鼓励学生研究古代艺术、人体解剖学和透视等基本技能。北欧地区也建立了类似的艺术学校,如荷兰的莱顿学派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进步思想在欧洲传播 B. 人们普遍接受人文精神
C. 民族教育得到了发展 D. 世俗教育取代教会教育
28. 宗教改革中,英王成为英国天主教会最高首领,有权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收回了教会的司法权,没收了教会和修道院的财产。这( )
A. 确立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
C. 废除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 D. 表明世俗王权取代教权
29.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们——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对造物主上帝的信仰、研究、证明成为一种探索宇宙结构、万物奥秘、自然秩序的信念、激情和动力,形成一种用实证方式取得科学事实,用逻辑手段论证自然存在、演化规律性的理性思维方式,认为自然的可知性和上帝创造万物进程的可知性是相一致的。据此可知( )
A. 科学革命巩固了神学的地位 B. 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 宗教信仰客观推动科学进步 D. 天主教会鼓励科学创新
30. 卢梭指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据此可知,卢梭( )
A. 主张君主立宪 B. 认同直接民主制度
C. 提倡主权在民 D. 强调实行三权分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数十个世纪以前的古代开始,尼罗河河谷的居民开始有了书面记载的历史以后,文明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进行的。从尼罗河走到了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土地,然后是转向克里特岛、希腊和罗马。地中海,一个内陆海成为了贸易中心,而地中海沿岸城市是艺术、科学、哲学和知识的发源地。
综合上述材料,围绕“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这一话题,依据材料,结合史实,多角度说明上述观点。(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15世纪,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种城市特许状,它是国王或领地主人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证书。下表为部分特许状的内容。
颁发者 内容
【英】不列特尔市 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
【英】亨利一世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 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
【英】理查德一世 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
【法】威廉·克里托伯爵 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
【法】特尔瓦伯爵亨利 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概括城市特许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特许状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很快在马尼拉建立了亚洲贸易总部,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虽不允许中国人从事涉外贸易,但“臣服于天朝上国德行的”西方国家逐渐排除在禁止之列。期间,满载白银的帆船会从阿卡普尔科出发,历时3个月横渡太平洋,抵达马尼拉,用白银交易丝绸、瓷器后再花费六个月时间的返回阿卡普尔科,最后将商品销往拉美各地。西属美洲的贵族以穿中国丝绸的衣服为荣耀,瓷器甚至成为观赏的艺术珍品。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持续了两个半世纪,1815年,“麦哲伦”号离开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终落下帷幕。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材料二 跨越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路,沟通了中国与美洲、欧洲的贸易圈,打通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环球化的最后一里路,成为近500年来古老中国联系欧美经济文化体系的重要通道,沿着这一通道舶来的美欧物产,如:番薯、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烟草等,经过商人被带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深刻改变了近古中国的社会景观与生活内涵。
——摘编自吴春明《月港—马尼拉航路对中华文化史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有利条件及其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