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
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距今约8500年前的贾湖遗址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中有53座半地穴式房址,陶窑11座,墓葬445座,出土陶、石、骨等文物及文物标本5000余件,骨笛30支,契刻符号17例等。下列选项中,对该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旧石器时代定居生活的例证 B. 该村落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C. 该地居民已有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D. 该地居民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精神生活
2. 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不可回避的争论点。下列言论属于某位性恶论的儒家代表人物观点的是( )
A. 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 B.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C.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D.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3. 《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其中的“戍”指的是( )
A. 到边境屯戍,役期一年 B. 到西域去屯田,役期一年
C. 到本郡服役,役期一月 D. 到京城服兵役,役期两年
4. 《晋书》中记载:“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由此可见( )
A. 司马昭伐蜀中重视疫病的防治 B. 伐蜀对完成国家统一意义重大
C. 应首先攻打蜀国但条件还不够成熟 D. 攻打吴国不在司马昭战略计划之列
5. 《隋书》记载:“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掌其事”的地点位于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某学者在论述中指出:“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此时期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
B. 西迁的蒙古军队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色目人”
C. 从海路来中国由陆路返回的旅行家把他的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
D. 汉族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7. 光绪七年(1881年)翰林院学士周德润上书:"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虑远忧深之计。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不守四夷而守边境,则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则更无及矣。我朝幅员广辟,龙沙雁海尽列藩封。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下列关于清廷的做法,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A. 任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 B. 因朝鲜事变卷入对日作战
C. 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占领 D. 建省以强化对台湾的管辖
8. 1934年8月1日,《红色中华》全文刊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这篇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
A. 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B. 敌后战场逐渐成全国抗战主战场
C. 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向长城沿线进犯
9. 1953年春,中央统战部组织调查组到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是我们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利用资本主义工业来训练干部,并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主要环节,也是我们同资产阶级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环节”。这份报告,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此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方针最有可能是( )
A. “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障工农利益,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B. “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C. “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
D.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10. 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并鼓励苦行避世的生活方式。彼特拉克鄙视无用的哲学思考和跟人类毫无关系的知识。他还嘲笑经院学者,称他们可以告诉你“狮子的鬃毛共有几根……却不知道或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祈求你告诉我,这一切有何用处?”这段话意在表明( )
A. 彼特拉克更加关注到人本身的问题 B. 基督教伦理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C. 基督教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统一 D. 文艺复兴有助于破除对教会的迷信
11. 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漫画,画面中拔河的一方是人多势众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只有两人、势单力孤的同盟国,中间站立者是美国。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美国是交战双方的调停人 B. 大国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C. 战争初期主动权在协约国 D. 美国是战局的决定性因素
12. 英国城市自治传统由来已久。工业革命后,市民只能享受一定程度的自治,再加上城市化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自治市的民主选举被提上日程,1835年市政法案出台了。该法令的颁布表明( )
A. 英国国王逐渐成为国家象征 B. 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
C. 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D. 英国社区组织已开始形成
13. 某学习小组就历史课上某一主题展开研究,搜集到一系列相关论文,论文题目有:《墨西哥音乐文化与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发展》《美国文化种族主义的内涵和实质》《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为( )
A. 全球联系建立 B. 文明多元起源
C. 文明交流互鉴 D. 殖民文化侵略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非绝大部分殖民地在战后二十年内已成为独立国家。殖民地白人曾叫嚣“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强”,作如此断言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B. 日内瓦会议使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C. 戴高乐政府被迫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D.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称“非洲年”
15.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失业率远低于大萧条时期,但许多城市工人仍认为自己更贫困,因为有以下几个理由:一个理由是,随着工厂由人工昂贵的国家迁移到人工低廉的国家,西方工人不再能要求和得到他们已开始习以为常的高工资;另一个理由是,自动装置和机器人的普及正在取代办公室里的“白领工人”以及工厂里的“蓝领工人”。下列与材料所述现象有关的是( )
A. 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使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B. 政府干预的加强使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减少
C. 美国产业升级使传统行业劳动力需求减少 D. 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 据史书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京西转运使程能上言:“诸州户供官役素无等第,望品定为九等,著於籍,以上四等量轻重给役,馀五等免之,后有贫富,随所升降。望令本路施行,俟稍便宜,即颁於天下。”“诏令转送使躬裁定之。”由此可知( )
A. 百姓按照等第缴钱由政府募人代役 B. 评定等第一旦登记在户将不再改变
C. 赋予行政长官转运使较大的自主权 D. 允许京西路实行按评定等第服官役
17. 晚清时期,一些南方督抚曾与西方国家商订协议:“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下列项与此协议同属一个历史事件后果的是( )
A. “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B.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C.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D.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8. 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浙商发展,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下列举措符合“地瓜经济”思路的是( )
A. 开辟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B.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C. 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D. 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 1881年,伊拉克考古学家霍姆兹德·拉萨姆在巴比伦古城西帕尔(巴格达西南侧)的废墟中发现了右图这块距当时2500年的文字泥板。直到19世纪末这块泥板才受到重视,被冠以“巴比伦世界地图”的标签在大英博物馆公开陈列。以下与此相关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其被重视可能得益于对泥板文字的成功破译
B. 此泥板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象形文字
C. 此块泥板产生时人类还尚未进入到铁器时代
D. 实证了希腊化时代推动了地图绘制技术发展
20. 有学者认为,现代欧洲的文化是古典的元素(古代希腊、罗马),犹太的元素(基督教),日尔曼的元素的混合结果。日耳曼人在未曾南下以前虽然没有美术、科学、哲学或文学,但日尔曼人那种自由独立的精神和无限发展的力量却是他们的特质,所以终究成为欧洲的主人,这就是日耳曼人的贡献,而中古时代的一千年就是他们做这种调和工作的一个时代。材料意在表明( )
A. 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洋上古文化的破产 B. 中古时代奠定了欧洲现代文明的新基础
C. 日耳曼人调和三种文化元素实现了自我开化 D. 目耳曼习惯法也是现代欧洲法律的重要渊源
21. 史学家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以义和团为案例揭示历史学自身的路径及其限度。此书的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研究、叙述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考察直接、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以及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与当时的“当事人”对正在发生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这三部分,构成了“历史三调”。以下与“历史调”认知相同的是( )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念的重要观点
B. 一般我们认为过去的历史只要对我们还具有某种意义,那么也是当代史
C. 历史学自有独特价值,新时代的史学必须是“科学的、综合的、比较的、全面的”
D. 历史包括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亲历者的讲述、后人根据以往材料所描绘重构的历史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2题14分,23题6分,24题20分,25题12分,共52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桑弘羊)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摘自汉朝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十七年中丞周案议,将东西洋贾舶题定额,数岁限船八十,有八给引如之,后经自变量有限,而愿贩者多,增到百一十引矣。其征税之规,有水饷、有陆饷、有加增饷。
——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双方争论焦点并指出各自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中后期明朝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从世界潮流的角度简要评价明清海禁政策。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稔知各省在沪殷商,或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向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设立商局招来,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似足顺商情,而张国体。拟先行试办招商,为官商浃洽地步,俟机器局商船造成,即随时添入,推广通行。
——1872年李鸿章《试办招商轮船折》
请简要评价李鸿章倡议试办的轮船招商局。
24.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最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银输出既是当时欧洲社会的经济形势所迫,又是人民大众的需要。
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一)西欧能以充足的贵金属白银货币向东欧购买食粮,弥补了西欧的不足。以东欧的粮食养西欧的工业,为日后欧洲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二)欧洲的经济生活历来与东方关系密切,如果没有美洲的白银,欧洲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他们继续大力从事东方和世界贸易的可能。(三)尽管欧洲从美洲获得最大量的金银,但其生产能力未能与人口和货币量同步增长。当时市场的商品还是不足,不能消化这许多贵金属货币,于是不得不以其所得的40%以上的白银外溢。而中国吸纳了世界白银的半数后市场稳定如故。
由此使人得出这样的认识:16~17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表明当时欧洲还不可能成为世界白银旋流的中心或世界经济体系中心而只是边缘地区。
——摘编自薛国中《美洲白银与欧洲价格革命》
材料二 就英国方面来看,19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工业资本统治阶段。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高速发展,大工厂产品极大丰富,并且已经大大超过国内市场的容量,它要求有广阔的市场以推销英国大工厂产品,要求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以便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英国的毛纺织业冶金业等也都希望在印度扩大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而只有在国外办大工厂的情况下,这些产品才有市场……
还有,随着近代工厂制度在英国确立,一些英国商人看到从英国输入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印度建立近代大工业,可以利用印度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土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正如马克思1853年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工业巨头们发现,使印度变成一个生产国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总之,英国向印度移植大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摘编自丁新艳《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近代工业化》
材料三 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命运已经是国际社会中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也承认,它们在相助怪癖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负责任大国行为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认识到共同问题的存在,并承认这些问题需要采取集体行动来应对,因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命运要求人们转向共同安全原则,即从“对抗型安全”转向“共生型安全”。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全的理解是基于“对抗”的原则,而只有在“联盟”或“自愿结盟”中“安全”才被赋予“共生”的意味。然而,在气候变化、生物和数字病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太空运陨石及全球经济等共同威胁面前,“对抗型安全”几乎毫无意义。
——摘编自[英]巴里·布赞、[英]乔治·劳森著《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白银大量输出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阐述16~17世纪世界白银的旋流过程。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把印度变成生产国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大国谋求“对抗型安全”的表现,试举冷战结束后全球层面追求“共生型安全”的史实两例。
25. 儒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早在3—5世纪,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一带,曾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这一带国家统治的指导方针及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民族心理的形成与文化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7世纪开始,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发现了孔子。欧洲的思想家将孔子和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他们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孔子和儒家思想直接参与了西方思想发展的进程,参与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有学者评价说:“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摘编自武斌《孔子的世界》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儒家文化与文明发展”,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绝密★考试结束前
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
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距今约8500年前的贾湖遗址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中有53座半地穴式房址,陶窑11座,墓葬445座,出土陶、石、骨等文物及文物标本5000余件,骨笛30支,契刻符号17例等。下列选项中,对该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旧石器时代定居生活的例证 B. 该村落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C. 该地居民已有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D. 该地居民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精神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贾湖遗址位于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距今约85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房屋结构、陶窑和墓葬,这些都表明当时的人们有固定的居住地和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发现证明了当时的居民已经有了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居住环,C项正确;旧石器时代时间是大约300万年前开始,直到大约1万年前结束的一个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华夏第一村”指的是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兴隆洼遗址,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没有和其他地区的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世界上最早的精神生活”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 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不可回避的争论点。下列言论属于某位性恶论的儒家代表人物观点的是( )
A. 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 B.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C.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D.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者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反映了荀子强调隆礼重法,即礼法兼施的主张,B项正确;“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属于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属于墨家学派的主张,排除C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属于儒家的“仁”“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3. 《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其中的“戍”指的是( )
A. 到边境屯戍,役期一年 B. 到西域去屯田,役期一年
C. 到本郡服役,役期一月 D. 到京城服兵役,役期两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渔阳”在今天的今北京市密云区,属于边境地区,秦朝“戍”指的是保护京师或边境,为期一年,A项正确;“到西域去屯田”与材料“戍渔阳”不符,排除B项;秦朝“戍”指的是保护京师或边境,为期一年,排除C项;“到京城服兵役”与材料“戍渔阳”不符,且役期是一年,并非两年,排除D项。故选A项。
4. 《晋书》中记载:“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由此可见( )
A. 司马昭伐蜀中重视疫病的防治 B. 伐蜀对完成国家统一意义重大
C. 应首先攻打蜀国但条件还不够成熟 D. 攻打吴国不在司马昭战略计划之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昭认为先取蜀国是完成更大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利用巴蜀地区的优势可以更容易地实现更大的战略目标。这暗示了伐蜀对完成国家统一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先取蜀再灭吴的战略,虽提到“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但这不是材料重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攻打蜀国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反而表达了司马昭对伐蜀的积极态度和充分准备,排除C项;这与材料中的信息相悖,司马昭明确提到了攻打吴国的计划和所需的准备,只是他认为先取蜀国更为有利,排除D项。故选B项。
5. 《隋书》记载:“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掌其事”的地点位于图中(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隋朝时期。根据材料“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及所学可知,隋朝时期,统治者派遣裴矩主掌西域诸蕃与中国的互市之事,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排除A项;②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排除B项;③位于洛阳一带,排除C项。故选D项。
6. 某学者在论述中指出:“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此时期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
B. 西迁的蒙古军队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色目人”
C. 从海路来中国由陆路返回的旅行家把他的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
D. 汉族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因为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A项正确;自西向东的主要是大批移民,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排除B项;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从海路回国,排除C项;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排除D项。故选A项。
7. 光绪七年(1881年)翰林院学士周德润上书:"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虑远忧深之计。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不守四夷而守边境,则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则更无及矣。我朝幅员广辟,龙沙雁海尽列藩封。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下列关于清廷的做法,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A. 任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 B. 因朝鲜事变卷入对日作战
C. 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占领 D. 建省以强化对台湾的管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翰林院学士周德润认为天子应守护四方边境,以藩属国守护边疆,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因朝鲜事变卷入对日作战就是对四方边境的守护,与材料中观点一致,B项正确;左宗棠于1875年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并非以藩属国守护边疆,排除A项;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占领与以越南守西南的观点相悖,排除C项;建省以强化对台湾的管辖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并非以藩属国守护边疆,排除D项。故选B项。
8. 1934年8月1日,《红色中华》全文刊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这篇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
A. 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B.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C. 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向长城沿线进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3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及所学可知,1934年7月初,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出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同时调动与牵制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减轻中央苏区压力。由此可知,这篇宣言发表的背景是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向长城沿线进犯,D项正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排除A项;“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属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内容,排除B项;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排除C项。故选D项。
9. 1953年春,中央统战部组织调查组到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形式,是我们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利用资本主义工业来训练干部,并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主要环节,也是我们同资产阶级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环节”。这份报告,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此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方针最有可能是( )
A. “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障工农利益,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B. “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
D.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在1953年中央统战部的调查报告提出后,中国共产党确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过程主要包括“公私合营”,即在一定时期内允许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最终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企业。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实施的重要政策之一,旨在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将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B项正确;中国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是1927年-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与题意“是我们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的要求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生在1992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 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并鼓励苦行避世的生活方式。彼特拉克鄙视无用的哲学思考和跟人类毫无关系的知识。他还嘲笑经院学者,称他们可以告诉你“狮子的鬃毛共有几根……却不知道或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祈求你告诉我,这一切有何用处?”这段话意在表明( )
A. 彼特拉克更加关注到人本身的问题 B. 基督教伦理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C. 基督教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统一 D. 文艺复兴有助于破除对教会的迷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狮子的鬃毛共有几根……却不知道或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关注到人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关注到人本身的问题,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彼特拉克对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的抨击,没有体现“基督教伦理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排除B项;在中世纪,基督教的神权和世俗文化产生了矛盾,没有实现神权和世俗文化统一,排除C项;文艺复兴影响有限,没有破除对教会的迷信,排除D项。故选A项。
11. 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漫画,画面中拔河的一方是人多势众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只有两人、势单力孤的同盟国,中间站立者是美国。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美国是交战双方的调停人 B. 大国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C. 战争初期主动权在协约国 D. 美国是战局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一战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画面中拔河的一方是人多势众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只有两人、势单力孤的同盟国,中间站立者是美国”及所学可知,此时的同盟国集团仅剩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力量在不断壮大,但双方力量处于僵持状态。1917年随着美国的加入,德奥集团在战略上进一步处于劣势,整个战争发生了重大转折,说明美国是战局走向的决定性因素,D项正确;美国加入了协约国,并不是双方的调停人,排除A项;“大国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属于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排除C项。故选D项。
12. 英国城市自治传统由来已久。工业革命后,市民只能享受一定程度的自治,再加上城市化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自治市的民主选举被提上日程,1835年市政法案出台了。该法令的颁布表明( )
A. 英国国王逐渐成为国家象征 B. 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
C. 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D. 英国社区组织已开始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5年(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城市自治传统由来已久,而1835年市政法案的出台,使得市民的自治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保障,标志着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的确立,B项正确;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国王成为国家象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题目关注的是自治市制度的确立,而不是社区组织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3. 某学习小组就历史课上某一主题展开研究,搜集到一系列相关论文,论文题目有:《墨西哥音乐文化与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发展》《美国文化种族主义的内涵和实质》《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为( )
A. 全球联系建立 B. 文明多元起源
C. 文明交流互鉴 D. 殖民文化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墨西哥音乐文化与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发展》《美国文化种族主义的内涵和实质》《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及近代美洲文化发展的特点,体现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特征,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类文明起源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殖民文化侵略”与题干《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非绝大部分殖民地在战后二十年内已成为独立国家。殖民地白人曾叫嚣“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强”,作如此断言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B. 日内瓦会议使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C. 戴高乐政府被迫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D.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称“非洲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但此时它们并不是共和国,而是英属印度的两个自治领。印度在1950年通过宪法成为共和国,而巴基斯坦在1956年通过宪法也成为共和国,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A项正确;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确实成功地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B项;阿尔及利亚在二战后经历了长期的反殖民斗争,最终在戴高乐政府时期获得了独立,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C项;1960年是非洲国家独立的高潮期,多个非洲国家在那一年获得了独立,因此被称为“非洲年”,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失业率远低于大萧条时期,但许多城市工人仍认为自己更贫困,因为有以下几个理由:一个理由是,随着工厂由人工昂贵的国家迁移到人工低廉的国家,西方工人不再能要求和得到他们已开始习以为常的高工资;另一个理由是,自动装置和机器人的普及正在取代办公室里的“白领工人”以及工厂里的“蓝领工人”。下列与材料所述现象有关的是( )
A. 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使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B. 政府干预的加强使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减少
C. 美国产业升级使传统行业劳动力需求减少 D. 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材料中提到工厂迁移到人工低廉的国家,以及自动装置和机器人的普及取代了办公室和工厂的工人,这表明美国产业正在升级,导致传统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C项正确;题目中主要强调的是工厂迁移和自动化对工人就业和工资的影响,而非全球化本身,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社会信息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 据史书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京西转运使程能上言:“诸州户供官役素无等第,望品定为九等,著於籍,以上四等量轻重给役,馀五等免之,后有贫富,随所升降。望令本路施行,俟稍便宜,即颁於天下。”“诏令转送使躬裁定之。”由此可知( )
A. 百姓按照等第缴钱由政府募人代役 B. 评定等第一旦登记在户将不再改变
C. 赋予行政长官转运使较大的自主权 D. 允许京西路实行按评定等第服官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诸州户供官役素无等第,望品定为九等,著於籍,以上四等量轻重给役,馀五等免之,后有贫富,随所升降。”可知,北宋时期,京西转运使程能上书统治者允许诸州户按照等第的差别服官役,并且获得了宋太宗的认可,先行在京西路实行,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募人代役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后有贫富,随所升降”说明评定等第会受到财富多少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排除B项;北宋“置诸路转运使”,主要为了削弱地方的财权,并不是赋予转运使较大的自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7. 晚清时期,一些南方督抚曾与西方国家商订协议:“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下列项与此协议同属一个历史事件后果的是( )
A. “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B.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C.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D.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事件是东南互保,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出处是慈禧的“罪己诏”中的一句话,字面意思就是衡量中国的物力财力,能给就给,只要能讨得各国的欢心。可见其内心惶恐,表示愿满足八国侵略军的一切要求,但求保清廷平安,保她尊位无损,A项正确;“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是指戊戌变法,排除B项;“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是指洋务运动,排除C项;“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是魏源《海国图志》,排除D项。故选A项。
18. 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浙商发展,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下列举措符合“地瓜经济”思路的是( )
A. 开辟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B.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C. 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D. 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地瓜经济”比喻强调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要像地瓜一样,既要在本土扎根,也要向外拓展,吸取外部资源和市场的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这与“地瓜经济”的理念是一致的,C项正确;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年至1957年的“三大改造”,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而“国有企业改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表现为轻重工业比重合理,工业链完整,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排除D项。故选C项。
19. 1881年,伊拉克考古学家霍姆兹德·拉萨姆在巴比伦古城西帕尔(巴格达西南侧)的废墟中发现了右图这块距当时2500年的文字泥板。直到19世纪末这块泥板才受到重视,被冠以“巴比伦世界地图”的标签在大英博物馆公开陈列。以下与此相关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其被重视可能得益于对泥板文字的成功破译
B. 此泥板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象形文字
C. 此块泥板产生时人类还尚未进入到铁器时代
D. 实证了希腊化时代推动了地图绘制技术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直到19世纪末这块泥板才受到重视,被冠以‘巴比伦世界地图’的标签在大英博物馆公开陈列。”可知,这块泥板之所以被重视的原因是:这块泥板揭示了古巴比伦地貌、水文等自然要素的分布和特征,A项正确;此泥板上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并非象形文字,排除B项;此块泥板产生时人类已经进入到铁器时代,排除C项;此块泥板与“希腊化时代”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0. 有学者认为,现代欧洲的文化是古典的元素(古代希腊、罗马),犹太的元素(基督教),日尔曼的元素的混合结果。日耳曼人在未曾南下以前虽然没有美术、科学、哲学或文学,但日尔曼人那种自由独立的精神和无限发展的力量却是他们的特质,所以终究成为欧洲的主人,这就是日耳曼人的贡献,而中古时代的一千年就是他们做这种调和工作的一个时代。材料意在表明( )
A. 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洋上古文化的破产 B. 中古时代奠定了欧洲现代文明的新基础
C. 日耳曼人调和三种文化元素实现了自我开化 D. 目耳曼习惯法也是现代欧洲法律的重要渊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现代欧洲的文化是古典的元素(古代希腊、罗马),犹太的元素(基督教),日尔曼的元素的混合结果,而中古时代的一千年就是将文化进行混合的一个时代,据材料可判断,中古时代奠定了欧洲现代文明的新基础,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现代欧洲的文化的来源,没有体现西洋上古文化的破产,排除A项;日尔曼人自由独立的精神和无限发展的力量是他们的特质,而非日耳曼人调和三种文化元素实现了自我开化,排除C项;习惯法是罗马法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B项。
21. 史学家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以义和团为案例揭示历史学自身的路径及其限度。此书的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研究、叙述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考察直接、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以及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与当时的“当事人”对正在发生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这三部分,构成了“历史三调”。以下与“历史调”认知相同的是( )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念的重要观点
B. 一般我们认为过去的历史只要对我们还具有某种意义,那么也是当代史
C. 历史学自有独特价值,新时代的史学必须是“科学的、综合的、比较的、全面的”
D. 历史包括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亲历者的讲述、后人根据以往材料所描绘重构的历史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根据材料“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研究、叙述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可知,体现了学者对义和团运动史实的叙述;“第二部分考察直接、间接参与义和团运动以及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与当时的‘当事人’对正在发生的看法大为不同”体现了历史研究过程中重视亲历者参与该事件的考察;“第三部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体现了学者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及重构历史的努力。由此可见,材料提供了探寻历史真相的三条不同途径,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过去的历史与当代史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历史学的独特价值,“科学的、综合的、比较的、全面的”属于史学研究的方法要求,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2题14分,23题6分,24题20分,25题12分,共52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桑弘羊)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摘自汉朝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十七年中丞周案议,将东西洋贾舶题定额,数岁限船八十,有八给引如之,后经自变量有限,而愿贩者多,增到百一十引矣。其征税之规,有水饷、有陆饷、有加增饷。
——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双方争论的焦点并指出各自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中后期明朝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从世界潮流的角度简要评价明清海禁政策。
【答案】(1)焦点:政府是否要对盐铁酒专营以及推行均输法。
文学派反对的理由:此举与百姓争利;导致淳朴民风被破坏;造成百姓弃农经商,不利于农业发展。
大夫派肯定的理由:此举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进而满足边防守备需要。
(2)变化:由严禁到放松限制。
原因:抗倭斗争的胜利;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部分官员的积极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
评价: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焦点:根据材料一“文学对曰:‘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大夫(桑弘羊)曰:‘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得出:政府是否要对盐铁酒专营以及推行均输法。理由:文学派反对的理由:根据材料一“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得出:此举与百姓争利;导致淳朴民风被破坏;造成百姓弃农经商,不利于农业发展。大夫派肯定的理由:根据材料一“大夫(桑弘羊)曰:‘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得出:此举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进而满足边防守备需要。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二“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由严禁到放松限制。原因:根据材料二“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得出:部分官员的积极推动;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经济等方面可归纳为:抗倭斗争的胜利;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稔知各省在沪殷商,或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向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设立商局招来,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似足顺商情,而张国体。拟先行试办招商,为官商浃洽地步,俟机器局商船造成,即随时添入,推广通行。
——1872年李鸿章《试办招商轮船折》
请简要评价李鸿章倡议试办的轮船招商局。
【答案】两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轮船招商局,正是以求富为目的,创办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它的创办和运营,推动了中国交通近代化;是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打破列强在华航运垄断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解析】
【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两次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根据材料“若由官设立商局招来,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似足顺商情,而张国体。拟先行试办招商,为官商浃洽地步,俟机器局商船造成,即随时添入,推广通行。”可知,轮船招商局,正是以求富为目的,创办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和运营,推动了中国交通近代化,是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打破列强在华航运垄断有着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24.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最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银输出既是当时欧洲社会的经济形势所迫,又是人民大众的需要。
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一)西欧能以充足的贵金属白银货币向东欧购买食粮,弥补了西欧的不足。以东欧的粮食养西欧的工业,为日后欧洲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二)欧洲的经济生活历来与东方关系密切,如果没有美洲的白银,欧洲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他们继续大力从事东方和世界贸易的可能。(三)尽管欧洲从美洲获得最大量的金银,但其生产能力未能与人口和货币量同步增长。当时市场的商品还是不足,不能消化这许多贵金属货币,于是不得不以其所得的40%以上的白银外溢。而中国吸纳了世界白银的半数后市场稳定如故。
由此使人得出这样的认识:16~17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表明当时欧洲还不可能成为世界白银旋流的中心或世界经济体系中心而只是边缘地区。
——摘编自薛国中《美洲白银与欧洲价格革命》
材料二 就英国方面来看,19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工业资本统治阶段。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高速发展,大工厂产品极大丰富,并且已经大大超过国内市场的容量,它要求有广阔的市场以推销英国大工厂产品,要求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以便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英国的毛纺织业冶金业等也都希望在印度扩大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而只有在国外办大工厂的情况下,这些产品才有市场……
还有,随着近代工厂制度在英国确立,一些英国商人看到从英国输入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印度建立近代大工业,可以利用印度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土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正如马克思1853年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工业巨头们发现,使印度变成一个生产国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总之,英国向印度移植大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摘编自丁新艳《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近代工业化》
材料三 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命运已经是国际社会中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也承认,它们在相助怪癖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负责任大国行为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认识到共同问题的存在,并承认这些问题需要采取集体行动来应对,因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命运要求人们转向共同安全原则,即从“对抗型安全”转向“共生型安全”。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全的理解是基于“对抗”的原则,而只有在“联盟”或“自愿结盟”中“安全”才被赋予“共生”的意味。然而,在气候变化、生物和数字病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太空运陨石及全球经济等共同威胁面前,“对抗型安全”几乎毫无意义。
——摘编自[英]巴里·布赞、[英]乔治·劳森著《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白银大量输出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阐述16~17世纪世界白银的旋流过程。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把印度变成生产国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大国谋求“对抗型安全”的表现,试举冷战结束后全球层面追求“共生型安全”的史实两例。
【答案】(1)原因:以白银货币向东欧购买食粮,弥补西欧粮食不足;参与东方和世界贸易的需要;市场的商品不足以消化贵金属货币。
过程:葡萄牙商人把中国商品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这些白银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国;葡萄牙人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大量白银从长崎流入澳门;西班牙经由“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赚取白银,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2)成因:工业革命完成;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需要原材料以便扩大再生产;通过印度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土地,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利润。
格局: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3)对抗型安全:
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上,1949年美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共生型安全:二十国集团、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任一点或两点都写均只给一分;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均不给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原因、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至17世纪的世界。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西欧能以充足的贵金属白银货币向东欧购买食粮,弥补了西欧的不足。”可得出以白银货币向东欧购买食粮,弥补西欧粮食不足;由材料“欧洲的经济生活历来与东方关系密切,如果没有美洲的白银,欧洲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他们继续大力从事东方和世界贸易的可能。”可得出参与东方和世界贸易的需要;由材料“尽管欧洲从美洲获得最大量的金银,但其生产能力未能与人口和货币量同步增长。当时市场的商品还是不足,不能消化这许多贵金属货币,于是不得不以其所得的40%以上的白银外溢。”可得出市场的商品不足以消化贵金属货币。第二小问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世界白银的旋流过程包括:葡萄牙商人把中国商品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这些白银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国;葡萄牙人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大量白银从长崎流入澳门;西班牙经由“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赚取白银,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原因、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以来的世界。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随着近代工厂制度在英国确立,一些英国商人看到从英国输入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印度建立近代大工业,可以利用印度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土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可得出通过印度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土地,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由材料“英国向印度移植大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可得出获取更多的利润;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完成;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需要原材料以便扩大再生产。第二小问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是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第一小问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大国谋求“对抗型安全”的表现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例如: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1949年美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第二小问举例:由材料“共同命运要求人们转向共同安全原则,即从‘对抗型安全’转向‘共生型安全’。”“在气候变化、生物和数字病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太空运陨石及全球经济等共同威胁面前,‘对抗型安全’几乎毫无意义”及所学可知,共生型安全包括:二十国集团、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25. 儒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早在3—5世纪,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一带,曾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这一带国家统治的指导方针及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民族心理的形成与文化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7世纪开始,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发现了孔子。欧洲的思想家将孔子和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他们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孔子和儒家思想直接参与了西方思想发展的进程,参与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有学者评价说:“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摘编自武斌《孔子的世界》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儒家文化与文明发展”,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论题:儒家文化的全球影响
证明:自古以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东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3-5世纪开始,儒家思想逐渐传播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民族心理的形成与文化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到全球范围。17世纪开始,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发现了孔子和儒家思想。欧洲的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他们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孔子和儒家思想直接参与了西方思想发展的进程,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有学者甚至评价说:“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进入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他们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这种文化融合不仅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儒家文化的全球影响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现实意义。从东亚到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儒家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积极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欧洲的思想家将孔子和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他们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为儒家文化的全球影响。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儒家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证明。根据材料“早在3—5世纪,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一带,曾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古以来,儒家文化一直是东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3-5世纪开始,儒家思想逐渐传播到东亚、东南亚等地区,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民族心理的形成与文化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从17世纪开始,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发现了孔子。欧洲的思想家将孔子和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他们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到全球范围。17世纪开始,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发现了孔子和儒家思想。欧洲的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他们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孔子和儒家思想直接参与了西方思想发展的进程,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根据材料“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他们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这种文化融合不仅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总结归纳,升华中心。总之,儒家文化的全球影响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现实意义。从东亚到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儒家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积极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