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我国平均降水pH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酸雨是一种环境污染现象,它反映的是( )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2.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的原因主要有( )
①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 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 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 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下面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3.漫画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光化学烟雾 B.禽流感 C.全球变暖 D.有机物污染
4.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频繁 B.酸性气体增多 C.环境污染严重 D.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沙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海域污染
B.沙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海域污染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沙漠化、原始森林破坏、海域污染
D.沙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海域污染
6.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读世界各地每年的硫、氮排放量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显示( )
A.发展中国家硫、氮排放量较高 B.中国人均硫、氮排放量较高
C.发达国家硫、氮排放总量较高 D.发达国家人均硫、氮排放量较低
8.据调查北欧的芬兰、瑞典等国的酸雨主要和英国、德国的工业污染有关,其转移的主要途径是( )
A.大气运动 B.跨国河流 C.洋流 D.国家之间的产品贸易
9.关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因而不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承担者
B.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多少成正比
C.解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控制人口增长
D.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11.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加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
D.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读“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 )
A.妨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
B.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C.导致交通阻塞和能源浪费
D.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
13.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抑制臭氧消耗③节约自然资源④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玻璃瓶、塑料袋 B.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 D.烂菜叶、果皮
1978年3月24日,“阿摩科·卡迪兹号”油轮在法国布列塔尼海岸泄漏原油22.4万吨,污染了近350km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亡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该事件是世界十大石油泄漏事件之一,对海洋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海洋治理都是一个巨大的警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阿摩科·卡迪滋号”油轮石油泄漏属于( )
A.累积性生态安全问题 B.累积性环境污染问题
C.突发性生态安全问题 D.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
16.“阿摩科·卡迪兹号”油轮石油泄漏导致牡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造成牡蛎食物短缺 B.造成海水缺氧
C.降低海水温度 D.减缓洋流运动
二、综合题
17.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中心城市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又称“中三角”是涵盖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特大型城市群。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分析“中三角”地区有色工业发达的区位优势条件。
(2)分析“中三角”地区酸雨问题严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中三角”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现在其地位逐渐下降,请说明其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 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概念:是指全球普遍存在的或者带来全球性影响的 、环境污染和 等问题。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 ,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
②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了 的承受能力。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 能力。
如下图所示: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护城河,亦作濠,是指以天然为主、人工挖掘为辅的围绕城墙的河,古时具有防御作用,可防止敌人或动物入侵。湖北省某市拥有全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其最宽处超过250米,曾一度水污染严重。建国后进行过两次大面积的清淤,1991年采用的是传统的清淤方式,先将河中的水排干,再用人工或大型掏挖设备在河床底部掏挖淤泥;2019年采用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的工艺(由绞吸船从河底绞吸淤泥到淤泥处理车间,对淤泥进行脱水固化处理后集中外运)清淤。下图为1991年和2019年清淤水上作业图和2019年采用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流程图。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护城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防治护城河水污染的措施。
(3)与传统的清淤方式相比,分析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的优势。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存在一定动态关系,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正确位置。
A.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B.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C.开垦耕地,植被破坏D.粮食需求量加大、人均耕地减少
, , , 。
(2)黄河流域存在多种自然灾害隐患,判断“自然灾害”、“主要发生的地形部位”和“防治措施”的一一对应关系,用直线正确连接,在答卷上填上相应的答案
泥石流→① ,→②
滑坡→③ ,→④
洪涝→⑤ ,→⑥ 。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甲地周边坡面上植树造林能够保持水土的原理。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A
【解析】1.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酸雨形成的根源在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性燃料,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等,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对流层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在水汽凝结过程中溶于水而形成硫酸、亚硫酸等,然后随雨降落,形成酸雨,A正确,与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无关,B、C、D错误。故选A。
2.西南地区酸雨严重与这里的工业生产及自然地理状况有关。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为动力指向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盆地、山间低地的地形不利于空气扩散;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和湿度大也大大加剧了酸性气体的溶解,①②③正确。气温高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3.C 4.D
【解析】3.读图可知,该漫画为“地球发烧了”是由于人类活动燃烧化石能源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所致全球气候变暖,C正确;光化学烟雾是因为石油挥发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NO2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了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禽流感是由某些感染禽类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所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机污染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ABD都与地球升温无关,不是漫画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AB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该环境问题为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所致,D正确;人类活动频繁、酸性气体增多、环境污染严重都不是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进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5.B 6.D
【分析】5.根据图例所示位置,图中①分布在西亚、北非的沙漠气候区,反映的是沙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发达国家,反映的是酸雨问题。③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反映的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地区,反映的是农田土壤侵蚀问题。⑤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浅海区域,所反映的是海域污染问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由上题分析可知 ,②环境问题是酸雨,其形成主要以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有关,与工业排放废气、家庭炉灶排放废气、汽车排放废气有关,与建筑工地扬尘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全球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
7.C 8.A 9.D
【解析】7.读图可判断出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硫、氮排放总量大,C正确、A错误;发达国家人口总数较少,人均消费水平高,人均硫、氮排放量也较高,D错误;中国人口数量多,人均硫、氮排放量较低,B错误。故选C。
8.英国、德国地处西风带,其工业污染随西南风,向北影响北欧地区,A正确;英国、德国与北欧各国之间没有跨国河流,洋流主要影响沿海地区,BC错误;国家之间的产品贸易与工业污染、酸雨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A。
9.人口与污染物排放并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中国人口虽多,但排污总量相对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靠技术和环境管理等手段,BC错误;针对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应注意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A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各国都应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共同性原则:①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10.C 11.C
【解析】10.读图可知在不同的阶段尤其是有积极控污政策的参与其污染程度会得到比较明显的遏制可知“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正确;读图可知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众多,其主要因素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污染程度,B错误;读图可知图中信息并没有反应资源的不合理利用,D错误。故选C。
11.读图可知高速经济状态下和低速经济知长状态下对环境的压力是有不同的,高速经济增长状态下,对环境的压力较大,低速经济增长状态下对环境的压力较小,C正确;人口数量的增长只是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因素是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与控污政策,A错误;读图可知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不一样的,B错误;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数量的增长会一定程度上加剧环境恶化,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呈正比相关,不能认为人口多,环境污染程度就高,人口少,环境污染程度就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决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在认识和处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即不能把人口数量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环境污染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才有利于各种问题的解决。
12.B 13.B 14.D
【解析】12.固体废弃物主要占用空间,污染周围环境,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但对人们的出行和工作、交通、城市规模和发展影响不大。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改善城市环境,同时把一些能够回收利用的再充分利用起来,节约了自然资源,①③正确;不会抑制臭氧消耗,②错误;对耕地面积影响不大,④错误。故选B。
14.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三类:①可回收类,②有害垃圾,③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金属类、纸类、塑料类、玻璃类等,包括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用蓝色垃圾容器收集;有害垃圾表示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用红色垃圾容器收集;其它垃圾表示分类以外的垃圾,用灰色垃圾容器收集。玻璃瓶属于硅酸盐材料,废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错误;废铜烂铁属于金属材料,旧衣物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旧报纸属于回收再利用的物质,废电池属于回收后集中处理的垃圾,不属于同一类,C错误;烂菜叶和果皮都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属于同一类,D正确。故选D。
【点睛】垃圾分类,指按一定标准将垃圾分门别类存储、分类得投放和分类地搬运,从而转变成有用的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垃圾利用处理方法。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提升环境效益与人居环境,力争物尽其用。
15.D 16.B
【解析】15.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阿摩科·卡迪兹号”油轮在法国布列塔尼海岸泄漏原油22.4万吨,污染了近350km长的海岸带,该次石油泄漏属于突发性的环境污染问题,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6.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泄漏原油污染了近350km长的海岸带,牡蛎死亡9000多吨,主要原因在于石油密度较小,泄露过后导致石油浮于海面,导致海水缺氧,牡蛎死亡,B正确;食物短缺和温度降低也会影响牡蛎生长,但不是牡蛎死亡的主要原因,AC错误;洋流运动对牡蛎死亡影响偏小,D错误。故选B。
【点睛】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当环境质量偏离稳态时环境质量随之变化,若在极短时间内激烈"扰动",即发生"瞬态局部严重污染",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它是指: 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元种类、数量、浓度等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事故。
17.(1)盛产钨、汞、稀土、铜、锑、铅锌等有色矿产资源,原料丰富;临近(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电能充足、廉价;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水陆交通便利;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阔;武汉、长沙、南昌为省会城市,有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力支持。
(2)原因:该区域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空气潮湿;多低山丘陵,对冬、夏季风阻碍作用强,风力较小,不利于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扩散;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呈酸性,加剧酸雨危害;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社会经济损失更大。
措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适当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适当降低重工业(有色冶炼)的比重,减少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回收率,变废为宝;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严格执法,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等。
(3)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大发展,占用大量耕地,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蔬菜、花卉、水果)种植面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耕地撂荒现象严重。
【分析】本大题以中三角城市群发展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酸雨危害和农业区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详解】(1)主要从资源、能源、交通运输、劳动力、消费市场、科技、优惠政策等方面作答。 读图可知,中三角地区盛产钨、汞、稀土、铜、锑、铅锌等有色矿产资源,工业生产原料丰富;图中可以看出中三角地区临近(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电能充足且价格较火电等低;图中有长江及其支流,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水陆交通便利;区域内城市众多,人口稠密,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武汉、长沙、南昌为省会城市,有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力支持。
(2)原因:主要从酸性气体产生、气候、地形影响、土壤性质、社会经济等方面作答。该区域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为酸雨产生提供了污染源;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空气潮湿;当地多低山丘陵,对冬、夏季风阻碍作用强,风力较小,不利于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扩散,使酸性气体在区域内聚集;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呈酸性,加剧酸雨危害;区域内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受到酸雨危害时产生的社会经济损失更大。
措施:主要从节能减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科技投入、环保意识、法律法规等方面作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适当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减少酸性气体排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适当降低重工业(有色冶炼)的比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回收率,变废为宝,减少排到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严格执法,加大违法处罚力度等。
(3)主要从工业化、城市化大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等方面作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为应对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高产值的经济作物(蔬菜、花卉、水果)种植面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外工作收入明显增长,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造成该区域农业劳动力不足,耕地撂荒现象严重。综上所述,中三角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下降。
18.(1) 环境 资源耗竭 生态破坏
(2)资源
(3) 环境 净化
【分析】本题以环境问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指全球普遍存在的或者带来全球性影响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人类生产活动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了环境承受能力,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
【点睛】
19.(1)社会经济的增长,人口迅速增加;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医疗废水等的排放;河流管理不到位;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淡薄。
(2)对沿河工厂污染物的排放实行监测,达标后再排放;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需要综合治理和法规管理;注入新的活水,降低污染物浓度;及时清淤,雨污分离;加强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注重公众环境。
(3)节约水资源,减少生态破坏;无需大型挖掏设备,减少对河床的破坏;封闭施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淤泥变成含水率极低的泥饼,可直接利用,无二次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分析】本大题以护城河水污染为材料,涉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的优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城市水污染与人口众多、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水多有密切的关系;河流管理不到位,与排水系统不完善有关。古代护城河和城墙的主要功能是防御,现今护城河主要提供休闲、旅游的场所,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淡薄。
(2)防治水污染应从污水源头、政府管理、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回答。减少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并达标排放,加强法规管理,对沿河污染物的排放实行监测,违法必究,加大违法惩罚力度;已经污染了要及时治理、清淤,可以注入新的活水,降低污染物浓度;加大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3)采用传统的清淤方式比较落后,先将河中的水排干,再用大型挖掏设备在河床底部挖掏,这样不仅对河床造成一定的威胁,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采用淤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施工,不用排干护城河河水,节约了水资源,封闭式施工不会产生臭气、扬尘等环境污染,对周边居民影响小。也不需要大型挖掏设备,对河床破坏小。淤泥压缩后的泥饼含水率极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可直接填充低洼处,提高资源利用率。
20.(1) D C B A
(2) 沟谷 建格栅坝 陡坡 排水减重 平原 加固大堤
(3)截留雨水;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地表径流流速。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1)人口增加直接的影响是粮食需求量大,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均耕地减少,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必须开垦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开垦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肥力流失,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最终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沟谷地区地势低洼,径流容易汇聚,易发生泥石流,格栅坝对泥石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陡坡地区土石的重力较大,下沉的力量较强,容易出现滑坡,排水减重可以减轻流水的侵蚀作用,减轻滑坡的发生;洪涝出现在平原地区,河水蔓延出河堤,需要加固大堤抵御洪涝灾害。
(3)水循环的角度大致可以从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角度分析。植树造林后树冠可以截留雨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截留地表径流,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也可以降低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减轻对地表的侵蚀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