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9 09:1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八年级(下)期中
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
选项,多选、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英语听力测试中,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物体振动一旦停止,就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D.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2 .( 3 分 ) 关 于 声 现 象 的 描 述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图中,开启倒车雷达,可以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
C.用小木棍敲打“水瓶琴”,可能出现相同的响度和音色
D.一个同学敲击课桌,另一个同学耳朵贴在桌上,可以分别听到从空气、桌子传来的两
次声音
3.(3分)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4.(3 分)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第 1页(共 49页)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5.(3 分)当下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们需要定期做核酸检测,当医护人员用手机扫描图示
的核酸预约码时( )
A.手机中二维码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摄像头相当于凸面镜
D.该原理与放大镜相同
6.(3 分)如图甲所示是高层建筑的墙体中有三根绞在一起的电线,可以用如图乙所示的“测
量仪”把它们区分开。小华将 A、B 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接在 X、Z 两端,
灯泡发光;小华将 B、C 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在 X、Y 两端,灯泡发光。
则( )
A.A 和 Z 是同一根电线 B.A 和 X 是同一根电线
C.B 和 Y 是同一根电线 D.C 和 Z 是同一根电线
7.(3 分)指纹锁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智能锁具,通过“指纹”开关 S1或者“密码”开
关 S2都能启动电动机运转,打开门锁。下列控制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第 2页(共 49页)
A.
B.
C.
D.
8 .( 3 分 ) 利 用 下 列 四 幅 光 路 图 正 确 解 释 生 活 中 的 现 象 的 是 ( )
A.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
B.老年人看近处的物体模糊
第 3页(共 49页)
C.水中潜水员看见岸上的树木
D.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9.(3 分)将四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一样的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以下说法错
误的是( )
A.四种声音的音色基本相同
B.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可能出现乙波形
C.乙音叉的音调比丙低
D.丙音叉的响度和丁相同
10.(3分)如图所示电路,开关变化时,对 R 和 L 的连接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S1闭合、S2断开,R 和 L 并联
B.S1、S2均闭合,R 和 L 并联
C.S1闭合、S2断开,R 和 L 串联
D.S1、S2均闭合,R 和 L 串联
11.(3 分)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第 4页(共 49页)
12.(3 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灯泡 L1、L2都能正常发光,两只电表都有示数,工作
一段时间后,灯泡 L1突然熄灭,L2仍正常发光,两只电表均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
A.L1开路 B.L2短路
C.电压表短路 D.电流表开路
13.(3分)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
A.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C.演唱会会上,观众手机静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音
D.悦耳动听的箫声可能是噪音
14.(3 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
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实验中,纸板 ENF 不必与平面镜垂直
C.多次改变入射角是为了减小误差
D.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时,入射角为 0°
15.(3 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 A 处,若入射
第 5页(共 49页)
光线保持不变,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 B 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②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③只将平面镜水平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④平面镜绕入射点 O 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⑤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O 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16.(3 分)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 10 时 45 分,如图,
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
A.10 时 45分 B.7 时 15分 C.7 时 45分 D.1 时 15 分
17.(3 分)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
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
A.甲同学 B.甲、乙同学 C.丙、丁同学 D.丁同学
18.(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6页(共 49页)
A.只闭合 S2和 S3时,电灯 L1和 L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 L1的电流
B.只闭合 S1和 S2时,灯 L2短路,电流表测通过 L1的电流
C.开关 S1、S2、S3都闭合时,形成了短路,L1和 L2将烧坏
D.只闭合开关 S1和 S2时,L1和 L2并联,电流表测 L1、L2的电流之和
19.(3 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
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 的 I﹣U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线 A 是电阻 R1的 I﹣U 关系图象
B.电源电压为 14V
C.R1的阻值是 20Ω
D.滑动变阻器 R2的最大阻值为 30Ω
20.(3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 S,电压表的示数为
U0,移动变阻器 R 的滑片 P,使得变阻器的电阻值减小为原来的 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由 U0增大到 2U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变阻器 R 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 2 倍
B.R:R0=3:1
第 7页(共 49页)
C.变阻器 R 两端的电压减为原来的
D.当滑片 P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为 4U0
二、填空题(本题共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42 分)
21.(6 分)有下列六种材料:①锗,②石墨,③橡胶,④汽油,⑤陶瓷,⑥铜丝,⑦硅,
⑧盐水,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属于半导体的
是 。
22.(8 分)艺术节上,小蛟用吉他伴奏优美的乐曲。演奏前先要调节振动琴弦的长短和松
紧,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弦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幅度”),从而改变
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特性;在弹奏的过程中,小川
伴随拍子敲击吉他面板模仿鼓声,但观众能听出并不是真正的鼓声,这是因为吉他面板
和鼓面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不同。同样力度敲
击吉他面板,在小音乐教室听到的声音比在艺术馆声音响亮,这是因为在小音乐教室声
波经过多次 ,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23.(2 分)如图为某均匀金属薄板,现测得接线柱 A、B 之间的电阻为 R.如果将该电阻
板 均 匀 分 成 9 块 , 并 挖 去 其 中 一 小 块 , 则 此 时 A 、 B 之 间 的 电 阻 变 为
R。
24.(4 分)小金在探究“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成 I﹣U
关系图像。两个电阻串联后,通过电阻甲的电流为 0.2A 时,乙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V;若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 3伏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 A。
25.(4 分)中国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为了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推行纯电动汽
车(如图)。在给汽车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汽车的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行驶中的电动汽车速度用流经电机的电流的大小来控制。驾驶员踩“油门”,其作用相当
第 8页(共 49页)
于改变了电路中的 来改变电流大小的。
26.(8分)珍视双眼,预防近视,要从我做起。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 。
(2)要使物体看得清楚,应使从物体射来的光经戊图结构[1] 折射后,汇聚
在 。
(3)当你从室外进入比较暗的房间时,往往觉得眼前一片乌黑,要等片刻后才逐渐看见
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变大。
27.(10分)部分同学不注重科学用眼,造成眼睛近视。
(1)为加强学生护眼意识,学校每学期会开展一次视力检查。如图所示,小明正在检查
视力,要求人眼与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相距 5m,则小明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 L 为
m。小明站起向平面镜靠近,此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
小”或“不变“),所观察到的是一个 (选填“实像”或“虚像”)。
(2)视力检查结束后,同学们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此时晶状体变 (选填“厚”
或“薄”),晶状体的焦距变 (选填“大”或“小”)。
28.(6分)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因为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带上了 电荷,将该玻璃棒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 A,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则判断
小球 A 的带电性 。
第 9页(共 49页)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一小题,第一问 4 分,第二问 2 分,共 6 分)
29.(4 分)如图,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反射光线恰好与凹透镜的主光轴
平行。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30.(2 分)如图,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反射光线恰好与凹透镜的主光轴
平行。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以及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3 分,共 48 分)
31.(30 分)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准备了两节新干电
池、定值电阻 R1、R2,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滑动变
阻器的规格是“20Ω 2A”。
(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
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
到 。
第 10页(共 49页)
(3)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
近 3V,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
(4)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第 4 次实验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
示,为 V。
(5)小明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
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 。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电压 U/V 0.5 1.2 1.8
电流 I/A 0.10 0.24 0.36 0.5
(6)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 。
(7)实验结束后,小明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保持其他元件及连接方式不变进行实验,
他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电流与电压的正确结论,原因
是 。
32.(18分)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与
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调整的目的是 。
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_____
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7.5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4 8 正立、放大的虚像
(2)第二次实验中所得像的性质为 。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倘若在做实验时小亮发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
如何调节凸透镜 (填“向上”还是“向下”)。
(4)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第 11页(共 49页)
(5)小红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
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将“E”
换成“F”(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察,屏上的像应是 。
五、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32 小题 4 分,第 33 小题 6 分,第 34 小题 8 分,共 18 分)
33.(4 分)声呐是声音的一种重要利用。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
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
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 10s 内接收到经 B 潜艇反射回来的信
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1是多少?(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m/s)
(2)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继续监控潜艇 B,突然接到潜艇 B 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
高的,且测出潜艇 B 的速度是 30m/s,方向始终在潜艇 A、B 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2为多少?
34.(6 分)如图是一个保温箱温度显示器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其原理是利用电压表的示数
表示保温箱内的温度,温度越高电压表的示数越大。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为 4V,R0为定值
电阻,R1是热敏电阻,图乙是它的阻值﹣温度的关系图像。电压表的量程为 0~3V,当
保温箱内温度为 60℃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2.5V,通过计算说明:
(1)求 60℃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
(2)定值电阻 R0的阻值是多少?
(3)若将 R0换用阻值更小的电阻,则保温箱内能显示的最高温度将 (选填
第 12页(共 49页)
“升高”、“降低”或“不变”)。
35.(8 分)小敏看到超载车损坏公路的新闻报道,设计了一个称量车重的模拟电路,将载
重量转化成电流表示数,如图甲。电路由电源、称重计(电流表、量程 0~0.6A)、定值
电阻 R0,滑动变阻器 R1、弹簧和开关组成。已知电源电压 8 伏,滑动变阻器 R1长 40厘
米、最大阻值 20欧,且电阻的大小与其接入的长度成正比,弹簧的长度与受到压力之间
的关系如图乙,当没有载物时,变阻器滑片指在上端,电流表示数是 0.1A。
(1)定值电阻 R0多大?
(2)最大载重时,该模拟电路的电流表示数多大?
(3)小华觉得最大称量时,该模拟电路的电流表示数应该过满量程的一半,则应选择定
值电阻:R2=20 欧、R3=5 欧和 R4=1欧中哪个替换 R0,替换后,最大称量时,电流表
示数多大?
第 13页(共 49页)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八年级(下)期中
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
选项,多选、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英语听力测试中,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物体振动一旦停止,就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D.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答案】D
【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推理得出的。
【解答】解:(1)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可以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故 A 错误;
B、英语听力测试中,听到的声音是由音箱的振动产生的,故 B 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但发出的声音仍在传播,人
还可以听到,故 C 错误;
D、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一般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
得的,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属于基础知识。
2 .( 3 分 ) 关 于 声 现 象 的 描 述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第 14页(共 49页)
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图中,开启倒车雷达,可以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
C.用小木棍敲打“水瓶琴”,可能出现相同的响度和音色
D.一个同学敲击课桌,另一个同学耳朵贴在桌上,可以分别听到从空气、桌子传来的两
次声音
【答案】C
【分析】(1)本实验中的乒乓球是为了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2)倒车雷达是为了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
(3)“水瓶琴”中的水位不同,音调不同。
(4)一个同学敲击课桌,另一个同学耳朵贴在桌上,因为传播距离较短,能听到一次声
音。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
声音能传递能量,故 A 错误;
B、图中,开启倒车雷达,可以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故 B 错误;
C、用小木棍敲打“水瓶琴”,可能出现相同的响度和音色,但是音调不同,故 C 正确;
D、一个同学敲击课桌,另一个同学耳朵贴在桌上,由于传播距离较短,只能听到由桌子
传来的一次声音,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应
用。
3.(3分)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第 15页(共 49页)
【答案】A
【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解答】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①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④鼓膜,引起鼓膜的振
动;振动通过⑤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
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②听神经传递到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 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4.(3 分)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答案】C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
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
第 16页(共 49页)
播形成的。
【解答】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
而成的像是③④。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
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5.(3 分)当下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们需要定期做核酸检测,当医护人员用手机扫描图示
的核酸预约码时( )
A.手机中二维码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摄像头相当于凸面镜
D.该原理与放大镜相同
【答案】B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解答】解: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中二维码成倒立缩小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
理相同,此时的二维码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故 B 正确。
故选:B。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
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
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第 17页(共 49页)
6.(3 分)如图甲所示是高层建筑的墙体中有三根绞在一起的电线,可以用如图乙所示的“测
量仪”把它们区分开。小华将 A、B 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接在 X、Z 两端,
灯泡发光;小华将 B、C 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在 X、Y 两端,灯泡发光。
则( )
A.A 和 Z 是同一根电线 B.A 和 X 是同一根电线
C.B 和 Y 是同一根电线 D.C 和 Z 是同一根电线
【答案】A
【分析】由题知,小华将 A、B 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接在 X、Z 两端,灯泡
发光,说明此时电路为通路,则剩下的两端在同一根导线上;小华将 B、C 连在一起时,
小明将“测量仪”连在 X、Y 两端,灯泡发光,说明此时电路为通路,则剩下的两端在
同一根导线上,据此解答。
【解答】解:
(1)小华将 A、B 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接在 X、Z 两端,灯泡发光,如图
1所示;
图 1 中上面只剩下 C 端,下面只剩下的是 Y 端,则说明 C 和 Y 是同一根电线;
(2)小华将 B、C 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在 X、Y 两端,灯泡发光,如图 2
第 18页(共 49页)
所示;
图 2 中上面只剩下 A 端,下面只剩下的是 Z 端,则说明 A 和 Z 是同一根电线;
综上分析,C 和 Y 是同一根电线,A 和 Z 是同一根电线,则剩下的 B 和 X 是同一根电线,
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电路三种状态的理解,关键要知道:灯泡发光时为通路,则剩下
的两端在同一根导线上。
7.(3 分)指纹锁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智能锁具,通过“指纹”开关 S1或者“密码”开
关 S2都能启动电动机运转,打开门锁。下列控制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第 19页(共 49页)
D.
【答案】D
【分析】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
只控制所在支路;由此根据只要其中一种方式识别成功,则相应开关闭合,电动机工作
开门。
【解答】解:由题知,指纹(S1)、密码(S2),只要其中一种方式识别成功,则相应开
关闭合从而使电动机启动工作,所以两个开关应并联后再与电动机串联在电源上,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关键是明确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8 .( 3 分 ) 利 用 下 列 四 幅 光 路 图 正 确 解 释 生 活 中 的 现 象 的 是 ( )
A.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
B.老年人看近处的物体模糊
C.水中潜水员看见岸上的树木
D.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B
【分析】(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折
射角大于入射角;
(2)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是远视眼;
(3)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
【解答】解:
A、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折射角
第 20页(共 49页)
应小于入射角;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图中
两个表面的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都错误,故 A 错误;
B、看近处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是远视眼,成像不清晰,故 B 正确;
C、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的物体,是岸上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到水中,图中的箭头
方向标反了,故 C 错误;
D、人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应该是由树木射向湖面的光线被反射进入人眼,而图
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光学综合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及其
规律。
9.(3 分)将四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一样的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以下说法错
误的是( )
A.四种声音的音色基本相同
B.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可能出现乙波形
C.乙音叉的音调比丙低
D.丙音叉的响度和丁相同
【答案】B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
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A、由四图可知,四种声音波形基本相同,则音色基本相同,故 A 正确;
B、甲音叉的振幅大于乙音叉的振幅,甲音叉振动的频率也大于乙音叉振动的频率,将甲
音叉的音量降低不可能出现乙波形,故 B 错误;
C、由图乙和图丁可知,乙音叉振动的频率比乙小,故乙音叉的音调比丙低,故 C 正确;
D、由图丙和图丁可知,丙音叉的振幅和丁相同,则丙音叉的响度和丁相同,故 D 正确。
第 21页(共 49页)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属于基础知识。
10.(3分)如图所示电路,开关变化时,对 R 和 L 的连接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S1闭合、S2断开,R 和 L 并联
B.S1、S2均闭合,R 和 L 并联
C.S1闭合、S2断开,R 和 L 串联
D.S1、S2均闭合,R 和 L 串联
【答案】B
【分析】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经过各用电器从正极回到电源负极;并
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分别经过各用电器从电源正极回到负极。
运用电流流向法,可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解:AC、当开关 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依次经过电阻一个
用电器,灯泡 L 没有接入电路,故 AC 错误;
BD、当开关 S1、S2均闭合时,电流有两条路径,电阻与灯泡 L 并联,故 B 正确,D 错
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识别串、并联电路的能力,电路的识别一般就从电流路径上分
析,只有一条路径的是串联,有多条路径的是并联。
11.(3 分)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近视眼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第 22页(共 49页)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答案】C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
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
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
骨,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解答】解:A、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可以配戴凹透镜
加以矫正,不合题意。
B、人眼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就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
头,不合题意。
C、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所以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是错误的,
符合题意。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的关键要明确耳和眼睛的结构,眼睛和耳朵的相关知识是学习的难点,解
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12.(3 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灯泡 L1、L2都能正常发光,两只电表都有示数,工作
一段时间后,灯泡 L1突然熄灭,L2仍正常发光,两只电表均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
A.L1开路 B.L2短路
C.电压表短路 D.电流表开路
【答案】D
【分析】由图知,闭合开关,两只灯泡并联,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
测量 L1支路电流,再结合选项逐一进行判断。
【解答】解:
第 23页(共 49页)
A、如果 L1开路,L1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能够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有示数,故 A 不符合题;
B、如果 L2短路,整个电路短路,灯泡都不能发光,故 B 不符合题意;
C、如果电压表短路,整个电路短路,灯泡都不能发光,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电流表开路,无示数,L1开路不发光;电压表开路,无示数;灯泡 L2不受影响仍然
发光,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并联电路故障的判断,在并联电路中,因为每个用电器与电源独
立组成通路,所以故障一般不会是用电器短路,否则烧坏电源。
13.(3分)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
A.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C.演唱会会上,观众手机静音是从声源处减弱噪音
D.悦耳动听的箫声可能是噪音
【答案】B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
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
耳处减弱;
(4)从环保角度,一切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听的声音造成
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故 A 正确;
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竹管内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时的频率不同,所以是
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 B 错误;
第 24页(共 49页)
C、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正确;
D、悦耳动听的箫声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就是噪声,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噪声的定义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具
有一定的综合性,但相对较简单。
14.(3 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
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实验中,纸板 ENF 不必与平面镜垂直
C.多次改变入射角是为了减小误差
D.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时,入射角为 0°
【答案】D
【分析】A、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在光屏看到反射光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B、过入射点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
C、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多次改变入射角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D、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据此分析。
【解答】解: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 A 错误;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纸板 ENF 与平面镜不垂直,则
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 B 错误;
C、多次改变入射角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故 C 错误;
D、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时,入射角为 0°,故 D 正
确。
故选 D。
第 25页(共 49页)
【点评】本题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考查注意事项、操作过程和对漫反射和入射角的理
解。
15.(3 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 A 处,若入射
光线保持不变,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 B 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②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③只将平面镜水平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④平面镜绕入射点 O 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⑤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O 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答案】C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
夹角。
【解答】解: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
改变,但光斑会向左移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角不变,并且入射点相对应 A 点的位置不
变,因此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变,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若要让反射光在光屏的 B 点,入射角不变,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需要将平面
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反射光线可经过 B 点,如图所示:
故③符合题意;
④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O 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
第 26页(共 49页)
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大,反射光线可能经过 B 点,故 C 符合题意;
⑤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O 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小,根据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小,反射光线不可能经过 B 点,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
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16.(3 分)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 10 时 45 分,如图,
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
A.10 时 45分 B.7 时 15分 C.7 时 45分 D.1 时 15 分
【答案】D
【分析】平面镜中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可以利用 12点与 6 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
称图形几点的方法,
【解答】解:过 12点与 6 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
也可从图中像的后面观察可知,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1 点 15 分;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
物体真实的情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
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
17.(3 分)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
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
第 27页(共 49页)
A.甲同学 B.甲、乙同学 C.丙、丁同学 D.丁同学
【答案】B
【分析】人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缘故。该题可以分别
做出四个学生的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像和老师的位置,连线不通过屏风者,都能看到
老师。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S′和木质屏风在平
面镜中的像 A′B′,如图所示,像点 S′和甲、乙连线都没有被屏风挡住,因此甲、乙
两位同学都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但像点 S′与丙、丁连线被屏风虚像挡住,所以
丙、丁两位同学不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确定像的位置,容易出错的是:许多不是
画物体的像,而是画出人眼的像,注意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反射光线进入人眼而不是人眼
发出光线。
18.(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8页(共 49页)
A.只闭合 S2和 S3时,电灯 L1和 L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 L1的电流
B.只闭合 S1和 S2时,灯 L2短路,电流表测通过 L1的电流
C.开关 S1、S2、S3都闭合时,形成了短路,L1和 L2将烧坏
D.只闭合开关 S1和 S2时,L1和 L2并联,电流表测 L1、L2的电流之和
【答案】B
【分析】(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经过各用电器从正极回到电源负极;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分别经过各用电器从电源正极回到负极;
(2)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电源短路是指用导线直接将电源两端相连。
【解答】解:A、只闭合 S2和 S3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电流表、开关 S2和 S3直
接回到电源负极,形成电源短路,故 A 错误;
BD、只闭合 S1和 S2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电流表、灯泡 L1和开关 S1回到电源
负极,灯 L2短路,电流表测通过 L1的电流,故 B 正确,D 错误;
C、开关 S1、S2、S3都闭合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电流表、开关 S2和 S3直接回到
电源负极,形成电源短路,L1和 L2不会被烧坏,故 C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识别串、并联电路以及短路的能力,电路的识别一般就从电流
路径上分析,只有一条路径的是串联,有多条路径的是并联。
19.(3 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
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 的 I﹣U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第 29页(共 49页)
A.图线 A 是电阻 R1的 I﹣U 关系图象
B.电源电压为 14V
C.R1的阻值是 20Ω
D.滑动变阻器 R2的最大阻值为 30Ω
【答案】C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 R2串联,电压表 V1测 R1两端的电压,V2测 R2两端的电
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电压变化的范围进行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会等于零;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阻 R1的功率最小,
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和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
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 R1的阻值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答】解:A、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0 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R1两端
的电压最大,R2两端的电压为 0,由图象可知,A 为滑动变阻器 R2的 U﹣I 关系图象,B
为电阻 R1的 U﹣I 图象,故 A 错误;
B、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 U﹣I 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0.2A,R1两端的电压 U1=4V,R2两端的电压
U2=14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电压:U=U1+U2=14V+4V=18V,
故 B 错误;
C、由图乙中的 B 线(R1的 I﹣U)可知,当 R1两端电压为 4V 时,通过的电流为 0.2A,
则 R1的电阻:R1= = =20Ω,故 C 正确;
D、由图甲可知,当 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中的 A 线
第 30页(共 49页)
(R2的 I﹣U)可知,通过 R2的最小电流为 0.2A,此时 R2两端电压为 14V 时,则 R2的
电阻:R2= = =70Ω;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欧姆定律
的应用,要明白电路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还要会看“U﹣I”关系图象。在电学中,
有些题目的信息是通过图象给出的,所以要会读电路图中的信息和 U﹣I 图象中的信息。
20.(3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 S,电压表的示数为
U0,移动变阻器 R 的滑片 P,使得变阻器的电阻值减小为原来的 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由 U0增大到 2U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变阻器 R 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 2 倍
B.R:R0=3:1
C.变阻器 R 两端的电压减为原来的
D.当滑片 P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为 4U0
【答案】C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 与 R0串联,电压表测 R0两端的电源。
(1)根据欧姆定律分别表示出两次电压表的示数之比即可求出两次电路中的电流之比,
根据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即可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与定值电阻之比,进一
步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电源的电压;
(2)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3)当滑片 P 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右端时,电路为 R0的简单电路,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
压。
第 31页(共 49页)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 与 R0串联,电压表测 R0两端的电压。
(1)由 I= 可得,两次电压表的示数之比: = = = ,可得:I2=2I1,
即通过变阻器 R 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 2 倍,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因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所以, = = ,
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与定值电阻之比为: = ,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电源的电压:
U=I1(R+R0)=I1(3R0+R0)=4I1R0=4U0;
(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变阻器 R 的滑片 P在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U﹣U0=4U0﹣U0=3U0,
移动滑片 P 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原来的 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U﹣U0′=4U0﹣2U0=2U0,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3)当滑片 P 滑动变阻器 R 的最右端时,电路为 R0的简单电路,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
压 4U0,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注意
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出错。
二、填空题(本题共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42 分)
21.(6 分)有下列六种材料:①锗,②石墨,③橡胶,④汽油,⑤陶瓷,⑥铜丝,⑦硅,
⑧盐水,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②⑥⑧ ,属于绝缘体的是 ③④⑤ ,属于半导体的
是 ①⑦ 。
【答案】②⑥⑧;③④⑤;①⑦。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之为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酸、碱、盐的溶液,金属,大地,
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解:(1)锗、硅为半导体;石墨、铜丝、盐水都容易导电,属于导体;
第 32页(共 49页)
(2)橡胶、汽油、陶瓷都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故答案为:②⑥⑧;③④⑤;①⑦。
【点评】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会分辨出常见导体和绝缘体。
22.(8 分)艺术节上,小蛟用吉他伴奏优美的乐曲。演奏前先要调节振动琴弦的长短和松
紧,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弦振动的 频率 (选填“频率”或“幅度”),从而改变声
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特性;在弹奏的过程中,小川伴
随拍子敲击吉他面板模仿鼓声,但观众能听出并不是真正的鼓声,这是因为吉他面板和
鼓面发出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不同。同样力度敲击
吉他面板,在小音乐教室听到的声音比在艺术馆声音响亮,这是因为在小音乐教室声波
经过多次 反射 ,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答案】频率;音调;音色;反射。
【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
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
【解答】解:奏前先要调节振动琴弦的长短和松紧,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使声音
的音调不同;
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人们能够区分吉他面板和
鼓面发出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
在小音乐教室,敲击吉他面板声碰到墙壁被反射回去形成了回声,回声不断反射,与原
声混在一起,使响度增大。
故答案为:频率;音调;音色;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和回声,属于基础知识。
23.(2 分)如图为某均匀金属薄板,现测得接线柱 A、B 之间的电阻为 R.如果将该电阻
板均匀分成 9 块,并挖去其中一小块,则此时 A、B 之间的电阻变为 R。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如图,将电阻板均匀分为 9 块:竖着 3块为并联、共 3排串联,设每块电阻为 r,
第 33页(共 49页)
按先并联、后串联的顺序计算 R 的大小,得出 R 与 r 的大小关系;
当挖去其中一小块,分析剩余 8 块电阻关系:其中竖着两排是三块并联,另一排为 2 块
并联,再串联一起,再按先并联、后串联的顺序计算 R′的大小。
【解答】解:将电阻板均匀分为 9 块:竖着 3 块为并联,共 3 排串联,总电阻为 R。
设每块电阻为 r,竖着 3 块并联:R 并= ,
3排串联,R 串=3× =r,
则 R=R 串=r;
由于挖去其中一小块,剩余 8 块电阻关系:
其中竖着两排是三块并联,另一排为 2 块并联,再串联一起,
设每块电阻为 r,挖去其中一小块后 AB间的电阻 R',
则 R′= + + = =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并联特点,关键有二:一是知道 n 个 R 并联,R 并= ,二
是将 9 块电阻先按竖着 3 块并联、后 3 排串联的排列。
24.(4 分)小金在探究“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成 I﹣U
关系图像。两个电阻串联后,通过电阻甲的电流为 0.2A 时,乙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1 V;
若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 3 伏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 0.9 A。
【答案】1;0.9
【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干路中的
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解答】解:两个电阻串联后,通过电阻甲的电流为 0.2A 时,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
相等,所以通过乙的电流也为 0.2A,根据图可知,乙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1V;
若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 3 伏电源上,由图可知,通过甲的电流为 0.3A,通过乙的电流
第 34页(共 49页)
为 0.6A,则干路中的电流为 I=0.3A+0.6A=0.9A。
故答案为:1;0.9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规律的应用,难度不
大。
25.(4 分)中国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为了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推行纯电动汽
车(如图)。在给汽车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汽车的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用电器 ;
行驶中的电动汽车速度用流经电机的电流的大小来控制。驾驶员踩“油门”,其作用相当
于改变了电路中的 电阻 来改变电流大小的。
【答案】用电器;电阻。
【分析】在电路中,消耗电能的是用电器。
根据欧姆定律分析作答。
【解答】解:在给汽车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汽车蓄电池消耗了电能,相当于电路中的用
电器;
由欧姆定律可知,在电压一定时,导体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驾驶员踩“油门”,其
作用相当于改变了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流大小。
故答案为:用电器;电阻。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组成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
26.(8分)珍视双眼,预防近视,要从我做起。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 甲、丙 。
(2)要使物体看得清楚,应使从物体射来的光经戊图结构[1] 晶状体 折射后,汇聚在
视网膜 。
第 35页(共 49页)
(3)当你从室外进入比较暗的房间时,往往觉得眼前一片乌黑,要等片刻后才逐渐看见
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瞳孔 变大。
【答案】(1)甲、丙
(2)晶状体;视网膜;
(3)瞳孔。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
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
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
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3)图戊中,1 晶状体、2虹膜、3 瞳孔、4 角膜、5睫状体、6 玻璃体、7 视网膜、8 巩
膜、9视神经、10 脉络膜。
【解答】解:(1)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甲表示
的是近视眼;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乙表示的是
远视眼;图丙配戴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图丁配戴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
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是甲、丙。
(2)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 5 玻
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
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当你从室外进入比较暗的房间时,往往觉得眼前一片乌黑,这时人体的 3 瞳孔会慢
慢放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然后才能看清物体。
故答案为:
第 36页(共 49页)
(1)甲、丙
(2)晶状体;视网膜;
(3)瞳孔。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27.(10分)部分同学不注重科学用眼,造成眼睛近视。
(1)为加强学生护眼意识,学校每学期会开展一次视力检查。如图所示,小明正在检查
视力,要求人眼与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相距 5m,则小明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 L 为 0.6
m。小明站起向平面镜靠近,此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或“变小”
或“不变“),所观察到的是一个 虚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
(2)视力检查结束后,同学们在走廊上眺望远方,此时晶状体变 薄 (选填“厚”
或“薄”),晶状体的焦距变 大 (选填“大”或“小”)。
【答案】(1)0.6;不变;虚像;(2)薄;大
【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等大虚像,据此
分析解答。
(2)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
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
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
成像。
【解答】解:(1)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 5m,根据图示可知,小明到平面镜距
离 2.2m,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 5m﹣2.2m=2.8m,视力表到平面镜距离也为
2.8m,则 L 的大小应该是 2.8m﹣2.2m=0.6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小明站起向
平面镜靠近,此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2)同学们观看远方时,此时晶状体变薄,折射光的能力变弱,晶状体的焦距变大,晶
状体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0.6;不变;虚像;(2)薄;大。
第 37页(共 49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人眼的视物原理,属于基础题。
28.(6 分)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因为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带上了 正 电荷,将该玻璃棒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 A,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则判断小
球 A 的带电性 带负电或不带电 。
【答案】失去;正;带负电或不带电。
【分析】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
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利用电荷间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可以确定小球的带电情况。
【解答】解:当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因为失去电子而带上了正电荷。
由图可知,带正电的玻璃棒吸引轻质小球 A,由电荷间作用规律和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可
知,小球 A 带负电或不带电。
故答案为:失去;正;带负电或不带电。
【点评】不同的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过程中有得失电子的现象,如果
是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有得失电子现象,不
会发生摩擦起电。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一小题,第一问 4 分,第二问 2 分,共 6 分)
29.(4 分)如图,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反射光线恰好与凹透镜的主光轴
平行。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第 38页(共 49页)
【答案】
【分析】(1)先求出反射角、入射角,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
(2)作出折射光线要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过焦点。
【解答】解:(1)由图知,主光轴与镜面的夹角为 45°,反射光线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
所以反射角为 90°﹣45°=45°,则入射角也为 45°,因此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
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45°;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据此画出
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光的反射光路图和凹透镜光路图的画法,熟记反射定律的内容,
并掌握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是解答此题关键。
30.(2 分)如图,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反射光线恰好与凹透镜的主光轴
平行。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以及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1)先求出经过平面镜的反射角、入射角,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
光线;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第 39页(共 49页)
【解答】解:(1)由图知,反射光线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而主光轴与镜面的夹角为 45°,
所以反射角为 90°﹣45°=45°,则入射角也为 45°,因此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
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光的反射光路图和凹透镜光路图的画法,熟记反射定律的内容,
并掌握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是解答此题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3 分,共 48 分)
31.(30 分)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准备了两节新干电
池、定值电阻 R1、R2,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滑动变
阻器的规格是“20Ω 2A”。
(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
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断开 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阻值最大处 。
(3)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
近 3V,则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 滑动变阻器短路 。
(4)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第 4 次实验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
示,为 2.5 V。
(5)小明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 ①
第 40页(共 49页)
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 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于 0.12A 。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电压 U/V 0.5 1.2 1.8
电流 I/A 0.10 0.24 0.36 0.5
(6)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 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7)实验结束后,小明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保持其他元件及连接方式不变进行实验,
他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电流与电压的正确结论,原因是 小灯泡的
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
【答案】(1)见解答图;(2)断开;阻值最大处;(3)滑动变阻器短路;(4)2.5;(5)
①;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于 0.12A;(6)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7)不能;小灯泡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分析】(1)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
(2)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
到阻值最大处;
(3)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根据电压表
示数始终接近 3V 分析电路中存在的故障;
(4)根据电压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5)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大小,根据串联的电阻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
路中最小电流分析;
(6)分析表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结论;
(7)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不变,而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据此
分析。
【解答】解:(1)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因为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所以电源电压为
U=2×1.5V=3V,因此电压表应选 0~3V 的量程,如图所示:
第 41页(共 49页)

(2)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
到阻值最大处;
(3)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示数
始终接近 3V,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0,因此电路中存在的故
障是滑动变阻器短路;
(4)图丙中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 0.1V,示数为 2.5V;
(5)由表中数据利用欧姆定律可知,电阻大小为:R= = … =5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最大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
为:R 总大=R 大+R=20Ω+5Ω=25Ω,
电路中最小电流为:I 最小= = =0.12A>0.10A,故第①组实验数据有拼凑的
嫌疑;
(6)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故
得出的结论: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7)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不变,而小灯泡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
大,所以用小灯泡进行此实验不能得出电流与电压的正确结论。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断开;阻值最大处;(3)滑动变阻器短路;(4)2.5;(5)
①;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于 0.12A;(6)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7)不能;小灯泡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点评】本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考查了电路连接、注意事
项、电路故障、电压表读数、数据分析、控制变量法和灯丝电阻的影响因素。
32.(18分)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与
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调整的目的是 使像能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 。
第 42页(共 49页)
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_____
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7.5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4 8 正立、放大的虚像
(2)第二次实验中所得像的性质为 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5 cm。
(3)倘若在做实验时小亮发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
如何调节凸透镜 向下 (填“向上”还是“向下”)。
(4)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 (选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5)小红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
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将“E”
换成“F”(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察,屏上的像应是 C 。
【答案】(1)使像能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2)倒立、缩小的实像;5;(3)向下;(4)
远离;(5)C。
【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就要调整蜡
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
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3)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4)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5)光屏上能呈接到的像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找到和“F”
第 43页(共 49页)
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像即可。
【解答】解:(1)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在序号 2中,物距为 15cm,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表格中数据知,
当物距等于 10cm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也为 10cm,所以 10cm=2f,则 f=5cm。
(3)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由
于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上调节,
或将光屏向上调节或将凸透镜向下调节。
(4)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成的像也增大。所以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
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
(5)A、如图,和“F”比较,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故 A 错误。
B、如图,和“F”比较,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故 B 错误。
C、如图,和“F”比较,左右颠倒,上下颠倒。故 C 正确。
D、如图,和“F”比较,上下不颠倒,左右不颠倒。故 D 错误。
故选 C。
故答案为:(1)使像能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2)倒立、缩小的实像;5;(3)向下;
(4)远离;(5)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平时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并能做到灵活运用。同时还考查了光路的可逆性。
五、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32 小题 4 分,第 33 小题 6 分,第 34 小题 8 分,共 18 分)
33.(4 分)声呐是声音的一种重要利用。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
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
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 10s 内接收到经 B 潜艇反射回来的信
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1是多少?(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m/s)
(2)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继续监控潜艇 B,突然接到潜艇 B 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
高的,且测出潜艇 B 的速度是 30m/s,方向始终在潜艇 A、B 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2为多少?
第 44页(共 49页)
【答案】(1)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1是 7500m。
(2)经一分钟后潜艇 B 与潜艇 A 的 s 为 5700m。
【分析】(1)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 A 传到潜艇 B 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
(2)先利用 s=vt 求 1 分钟后潜艇 B 行驶的路程,由于声波频率变高,所以潜艇 B 是靠
近声呐,现在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等于原来的距离减去潜艇 B 行驶的路程。
【解答】解:超声波从潜艇 A 传到潜艇 B 的时间:
t= t 总= ×10s=5s,
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1=vt=1500m/s×5s=7500m。
(2)1 分钟后,潜艇 B 行驶的路程:
sB=vBtB=30m/s×60s=1800m,
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s=s1﹣sB=7500m﹣1800m=5700m。
答:(1)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1是 7500m。
(2)经一分钟后潜艇 B 与潜艇 A 的 s 为 5700m。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
计算单程的长度,这一点容易失误。
34.(6 分)如图是一个保温箱温度显示器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其原理是利用电压表的示数
表示保温箱内的温度,温度越高电压表的示数越大。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为 4V,R0为定值
电阻,R1是热敏电阻,图乙是它的阻值﹣温度的关系图像。电压表的量程为 0~3V,当
保温箱内温度为 60℃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2.5V,通过计算说明:
(1)求 60℃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
(2)定值电阻 R0的阻值是多少?
第 45页(共 49页)
(3)若将 R0换用阻值更小的电阻,则保温箱内能显示的最高温度将 升高 (选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60℃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0.01A;
(2)定值电阻 R0的阻值是 250Ω;
(3)升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R0与 R1串联,电压表测 R1两端的电压。
(1)(2)由图像可知,当暖箱内温度为 6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
中的电流和电路的总电阻,再由电阻的串联求出定值电阻 R0的阻值;
(3)由图像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
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暖箱内的温度
最高;暖箱内的温度最高时,R0两端的电压 3V 不变,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 1V 也不变,
将 R0换用阻值更小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
据此结合图像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热敏电阻 R1与定值电阻 R0串联,电压表测 R0
两端的电压。
(1)当暖箱内温度为 60℃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2.5V,由图像可知,R1=150Ω,
由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R1两端电压为 U1=U﹣U0=4V﹣2.5V=1.5V。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
I= = =0.01A;
(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为:
R= = =40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定值电阻 R0的阻值是:
R0=R﹣R1=400Ω﹣150Ω=250Ω;
(3)由图像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 R1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
由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所以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3V 时,暖箱内的温度最高,
此时 R0两端的电压为 3V 不变,电源电压恒定为 4V,则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1V 也不
第 46页(共 49页)
变,
将 R0换用阻值更小的电阻时,通过 R0的电流变大,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也变大,
由 R= 可知,电压一定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由图像可知,暖箱内能达到的最高
温度将升高。
故答案为:(1)60℃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0.01A;
(2)定值电阻 R0的阻值是 250Ω;
(3)升高。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
键。
35.(8 分)小敏看到超载车损坏公路的新闻报道,设计了一个称量车重的模拟电路,将载
重量转化成电流表示数,如图甲。电路由电源、称重计(电流表、量程 0~0.6A)、定值
电阻 R0,滑动变阻器 R1、弹簧和开关组成。已知电源电压 8 伏,滑动变阻器 R1长 40厘
米、最大阻值 20欧,且电阻的大小与其接入的长度成正比,弹簧的长度与受到压力之间
的关系如图乙,当没有载物时,变阻器滑片指在上端,电流表示数是 0.1A。
(1)定值电阻 R0多大?
(2)最大载重时,该模拟电路的电流表示数多大?
(3)小华觉得最大称量时,该模拟电路的电流表示数应该过满量程的一半,则应选择定
值电阻:R2=20 欧、R3=5 欧和 R4=1欧中哪个替换 R0,替换后,最大称量时,电流表
示数多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当没有载物时,变阻器滑片指在上端,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流表
示数为 0.1A,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2)由图乙可知,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根据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大小与其接入的长度成正
第 47页(共 49页)
比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该模拟电路的电流表
示数;
(3)根据题意可得电流表最大示数的范围,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即
可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范围,然后确定定值电阻的阻值,再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
求出最大称量时电流表示数。
【解答】解:(1)当没有载物时,变阻器滑片指在上端,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
流表示数为 0.1A,
由 I= 可得,电路总电阻:
R 总= = =8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定值电阻的阻值:
R0=R 总﹣R1=80Ω﹣20Ω=60Ω;
(2)由图乙可知,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ΔL=L﹣L1=40cm﹣24cm=16cm,
因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大小与其接入的长度成正比,
所以,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R1′=R1﹣ R1=20Ω﹣ ×20Ω=12Ω,
则该模拟电路的电流表示数:
I′= = ≈0.11A;
(3)电流表量程为 0.6A,电流要超过量程的一半,则:I 小>0.3A,
即 I 小= = >0.3A,
解得:R<14.67Ω,
电路最大电流 I 大≤0.6A,则
I 大= = ≤0.6A,
解得:R≥1.33Ω,
综上可知,电阻应选择 R3;
第 48页(共 49页)
替换后,最大称量时,电流表示数:I= = =0.47A;
答:(1)定值电阻 R0为 60Ω;
(2)最大载重时,该模拟电路的电流表示数为 0.11A。
(3)应选择定值电阻 R3,替换 R0,替换后,最大称量时,电流表示数 0.47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从图乙中读出有用的信息和利
用好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电阻丝长度的关系是关键。
第 49页(共 4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