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洮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1—3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上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由此可知,考古学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地理环境的改变 B. 社会形态不断变化 C. 贫富分化的出现 D. 生产工具制作水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石器时代(世界)。据材料“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可知,石器时代的分界线上的依据是青铜器的出现,即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项正确;地理环境的改变不是“划定石器时代”的依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贫富分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 古代历史上,濒海居民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和冒险的民族性格;而大陆居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保守和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这主要基于( )
A. 思想观念的束缚 B. 文化传统的限制 C. 地理环境的影响 D. 政治制度的制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在古代历史上形成了两种民族性格,这两种民族性格一种“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和冒险的民族性格”,一种“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保守和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这与地理环境有关,C项正确;材料与思想观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 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仅数万。这可用于说明古希腊城邦( )
A. 君主专制的形成条件 B.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C. 实行直接民主的原因 D. 推行了土地私有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仅数万”信息可以得出,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典型特征,在这种形势下公民有较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实行直接的民主政治,C项正确;希腊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希腊公民也十分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君主专制无从产生,排除A项;希腊半岛上任何一个城邦都不具备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因此希腊的城市国家一直没有像东方国家那样发展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的推行与小国寡民的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与中国秦始皇陵功能相同的埃及建筑是( )
A. 泰姬陵 B. 金字塔 C. 狮身人面像 D. 神庙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陵是指秦始皇的陵墓,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与此功能相似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B项正确;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排除A项;狮身人面像坐落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大金字塔近旁,是埃及著名古迹,排除C项;神庙,一般指帝王的宗庙,也指佛寺等,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世界上最早出现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 )
A. 文化的发达程度 B. 心理认同 C.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自然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为早期文明的产生提供了水源、土地等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D项正确;“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属于自然条件的范畴,文化的发达程度、心理认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6.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多刻在泥板上,古埃及人在莎草纸上书写象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文化遗址则发现了“印章文字”,这反映了( )
A.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 早期文明之间联系密切
C. 区域文明的同源性 D. 各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在文字上的差异反映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A项正确;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排除B项;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文明属于不同区域的文明,各有其源头,排除C项;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文明都属于古代文明,生产力水平没有根本性差异,其文字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7.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相当的高度,各种神庙和竞技场等争奇斗艳。但希腊人的私人居所简陋而朴素。这反映出( )
A. 希腊人以城邦为公共生活中心 B. 希腊公民政治权力受到限制
C. 希腊城邦的贫富差别不断扩大 D. 海外移民增加导致人口流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希腊的公共建筑恢弘壮丽,但私人居所非常简陋,反映出希腊人以城邦为中心,重视公共空间,忽视私人空间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希腊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个人财富对比,无法体现贫富差别,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海外移民活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 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中西方帝国发展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
A. 发展经济 B. 维护统治 C. 对外殖民扩展 D. 加强东西交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秦朝、罗马帝国、波斯(古代中国、西亚、西欧)。据所学可知,秦朝、罗马、波斯当时重视国内道路建设的主观目的是更好地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和统治,B项正确;道路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这不是当时的主要目的,且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都是奴隶制经济,排除A项;因为这些道路都是在帝国内部修建的,虽然有些地区是新占领的,但已经属于帝国的版图,才修的道路,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驰道”、“道”、“御道”都是材料涉及的国家加强对国家内部管理采取的交通措施,无法推知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9. 它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是( )
A. 雅典 B. 斯巴达 C. 罗马共和国 D. 罗马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结合所学,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综合以上表述,C项正确;雅典政治制度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直接民主、轮番而治,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斯巴达实行的是一种双元统治的政治结构,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古罗马帝国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君主制为基础,尊崇君王制,建立起著名的皇帝制,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新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世纪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B项正确;佛教诞生于古印度,排除A项;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排除C项;新教是基督教的一派,是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各个新宗派的统称,排除D项。故选B项。
11. 英国人格兰维尔于1176年至1179年间任王室巡回法官,他在任期内积极推进司法改革,例如,他通过推行皇家巡回法院审判制度来简化诉讼程序,使普通法传统得以发展,并使其更加明确简便。这些司法改革的举措( )
A. 使得平民大众受益 B. 削弱了对地方的控制
C. 体现了国王的意志 D. 缺少立法原则的指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2世纪70年代(英国)。据材料“推行皇家巡回法院审判制度来简化诉讼程序”可知,改变繁琐程序对大众有利,A项正确;王室巡回法院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是格兰维尔进行司法改革,不涉及国王,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法律发展完善,与缺少立法指导原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 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 )
A. 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 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
C. 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 D. 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俄罗斯)。据材料“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可知,东罗马帝国对俄罗斯的影响较大,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无法得出其融入基督教文化圈,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东正教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民法大全》频繁呈现“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这些术语的频繁出现( )
A. 缓和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 B. 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C. 适应了贵族寡头政治的需要 D. 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民法大全》中“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的频繁出现,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B项正确;这些法律术语与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没有关系,排除A项;“适应了贵族寡头政治的需要”说法错误,排除C项;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是法国大陆,东罗马帝国不是大陆法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4. 《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由四部法律文献组成,其中哪一部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法学汇纂》
C. 《法理概要》 D. 《新法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法律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A项正确;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 )
A. 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 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 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据本题材料“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可以看出非洲文明是与多种文明相互影响,推动了非洲文化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非洲文化是非洲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影响的结果,没有涉及其与美洲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先进、落后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其他文化对非洲文化的影响,并非非洲文化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非洲文化受到其他文化影响,但材料没有涉及这种影响是“积极吸收”还是“被动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6. 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印第安人( )
A. 食物生产影响社会生活 B. 注重公共集体活动
C. 开始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 实行原始直接民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题意可知,印第安人由于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也是全村最重要的社交场所,而且有时也成为村民大会举行的地方,由此体现了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磨坊是印第安人重要的社会场所,虽然有时村民大会也在磨坊举行,但并不代表印第安人注重公共集体活动和开始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更无法说明它们实行原始直接民主,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 玉米神是玛雅人崇拜的神灵之一。玛雅神话中玉米神是一个经历了死亡重生循环的神明,而且会在农作物的每一个生长周期开始时重生。这说明,玛雅人( )
A. 产生了较完整的宗教信仰 B. 形成了完备历法纪年方法
C. 已掌握了玉米种植的规律 D. 熟知了“零”的数值概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美洲)。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崇拜玉米神,而玉米神经历的生死循环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一致,这说明当时的玛雅人已经掌握了玉米种植的规律,总结出了种植经验,C项正确;仅仅通过信仰玉米神无法证明当时的玛雅人产生了较为完整的宗教信仰,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历法纪年方法无关,排除B项;“零”的数值概念与玛雅人信仰玉米神以及玉米神的重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 印第安人做为美洲原住民,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文明。下列国家中,发明了“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的是( )
A. 玛雅 B. 加纳 C. 印加 D. 阿兹特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发明了“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的是美洲的阿兹特克,D项正确,排除AC项;加纳是非洲国家,排除B项。故选D项。
19.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旧商路 B. 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 D. 造船技术的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寻金热”成为欧洲人寻找通往亚洲新通道的动力,当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源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B项正确;AC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 1497年7月8日,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一支包括四艘帆船和160名水手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去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这次远航
A. 到达了印度 B. 向西横渡大西洋
C. 发现好望角 D. 完成了环球航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A项正确;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达·伽马航行的方向是向东,而不是向西,因此达·伽马没有横渡大西洋,B项错误;发现好望角的航海家是迪亚士,而不是达·伽马,C项错误;完成环球航行是麦哲伦船队,不是达·伽马,D项错误。
21. 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运输业获利颇丰,但也面临着海洋风暴和海盗威胁,为此荷兰商人们最先创造了“入伙”的股份制度,股东通过“分红”收益。这一制度
A. 规避了海上航行的风险 B. 创新了商业模式发展的机制
C. 标志利益共享时代的到来 D. 推动全民皆商潮流风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入伙制度"开辟了股份制的先河,说明的是这一制度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的机制,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
22. 有学者将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动植物等的交流,称为“餐桌革命”。下列选项中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是( )
A. 小麦 B. 水稻 C. 玉米 D. 橄榄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农作物传入欧洲,C项正确;小麦是由欧洲人从欧亚大陆引入美洲的,排除A项;水稻是由欧洲人从欧亚大陆引入美洲的,排除B项;橄榄是由欧洲人从欧亚大陆引入美洲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3. 马尼拉大帆船是指从1565年到1815年的250年中,西班牙的帆船定期往返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从马尼拉满载着亚洲的奢侈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上述现象有利于
A. 人类地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 B.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市镇经济较快发展
C. 确立菲律宾东西弦易的枢纽地位 D. 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1565-1815年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促进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和市镇经济的发展,故选B;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由分散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故排除A;菲律宾当时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并不具有东西弦易的枢纽地位,故排除C;明清时期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上丝绸之路趋于衰落,故排除D。
24. 新航路开辟后,最先成为殖民霸主的是( )
A. 西班牙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新航路的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6世纪西班牙最先成为殖民霸主,A项正确;德国在1871年才实现统一,比较晚才参与世界殖民争夺,排除B项;法国在17世纪才开始大规模殖民扩张,最终在与英国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中落败,排除C项;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晚于西班牙,排除D项。故选A项。
25. 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
A. 英国和法国 B. 葡萄牙和西班牙 C. 荷兰和英国 D. 荷兰和意大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B项正确;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排除A、C、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在东方被征服各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座城市,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活动中心,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亚历山大东征毕竟是奴隶制时代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所以这个帝国的建立固然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摘编自于春英、申芬《评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上的作用》
(1)根据材料,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答案】(1)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对被征服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
(2)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文化交流要以和平友好方式展开。
【解析】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可知,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工商业发展;据材料“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可知,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据材料“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可知,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据材料“这个帝国的建立固然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可知,对被征服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可知,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据材料“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亚历山大东征毕竟是奴隶制时代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所以这个帝国的建立固然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可知,文化交流要以和平友好方式交流交往。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化自信首先基于对自身文明的认知,而重新认识亚洲文明对于当今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文明发展也是世界文明最早的代表,并对世界文明的奠定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卓新平《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任选一个古代亚洲的区域文明,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古代文明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答案】示例观点:古代阿拉伯文明成为东西方文化联系的桥梁。
阐述:古代阿拉伯文明兴起于西亚的阿拉伯半岛。7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形成和传播,阿拉伯半岛形成了统一国家。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人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总之,古代的阿拉伯文明在保存东西方古老文化和促进东西方中古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亚洲。首先,根据题意要求,任选一个古代亚洲的区域文明,阐述该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以古代阿拉伯为例,可拟定观点:古代阿拉伯文明成为东西方文化联系的桥梁。其次,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可从古代阿拉伯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保存和传播东西方文化等方面阐述。最后,总结概括可知:古代的阿拉伯文明在保存东西方古老文化和促进东西方中古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价值观,请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荷兰积极进行海外贸易。
(2)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影响: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至17世纪(欧洲)。历史背景:根据材料“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荷兰积极进行海外贸易。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后期(欧洲)。第一小问国家,根据材料“ 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并联系新航路开辟的知识可知,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根据材料“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可得出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甘肃省临洮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1—3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上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由此可知,考古学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 地理环境的改变 B. 社会形态不断变化 C. 贫富分化的出现 D. 生产工具制作水平
2. 古代历史上,濒海居民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和冒险的民族性格;而大陆居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保守和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这主要基于( )
A. 思想观念的束缚 B. 文化传统的限制 C. 地理环境的影响 D. 政治制度的制约
3. 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仅数万。这可用于说明古希腊城邦( )
A. 君主专制的形成条件 B.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C. 实行直接民主的原因 D. 推行了土地私有制
4. 与中国秦始皇陵功能相同埃及建筑是( )
A. 泰姬陵 B. 金字塔 C. 狮身人面像 D. 神庙
5.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 )
A. 文化的发达程度 B. 心理认同 C.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自然环境
6.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多刻在泥板上,古埃及人在莎草纸上书写象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文化遗址则发现了“印章文字”,这反映了( )
A. 世界文化多样性 B. 早期文明之间联系密切
C. 区域文明同源性 D. 各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7.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相当的高度,各种神庙和竞技场等争奇斗艳。但希腊人的私人居所简陋而朴素。这反映出( )
A. 希腊人以城邦为公共生活中心 B. 希腊公民政治权力受到限制
C. 希腊城邦的贫富差别不断扩大 D. 海外移民增加导致人口流失
8. 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中西方帝国发展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
A. 发展经济 B. 维护统治 C. 对外殖民扩展 D. 加强东西交往
9. 它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是( )
A. 雅典 B. 斯巴达 C. 罗马共和国 D. 罗马帝国
10. 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新教
11. 英国人格兰维尔于1176年至1179年间任王室巡回法官,他在任期内积极推进司法改革,例如,他通过推行皇家巡回法院审判制度来简化诉讼程序,使普通法传统得以发展,并使其更加明确简便。这些司法改革的举措( )
A. 使得平民大众受益 B. 削弱了对地方的控制
C. 体现了国王的意志 D. 缺少立法原则的指导
12. 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 )
A. 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 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
C. 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 D. 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13.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民法大全》频繁呈现“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这些术语的频繁出现( )
A. 缓和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 B. 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C. 适应了贵族寡头政治的需要 D. 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14. 《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由四部法律文献组成,其中哪一部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法学汇纂》
C. 《法理概要》 D. 《新法典》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 )
A. 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 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 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16. 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印第安人( )
A. 食物生产影响社会生活 B. 注重公共集体活动
C. 开始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 实行原始直接民主
17. 玉米神是玛雅人崇拜的神灵之一。玛雅神话中玉米神是一个经历了死亡重生循环的神明,而且会在农作物的每一个生长周期开始时重生。这说明,玛雅人( )
A. 产生了较完整的宗教信仰 B. 形成了完备历法纪年方法
C. 已掌握了玉米种植的规律 D. 熟知了“零”的数值概念
18. 印第安人做为美洲原住民,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文明。下列国家中,发明了“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的是( )
A. 玛雅 B. 加纳 C. 印加 D. 阿兹特克
19.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旧商路 B. 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 D. 造船技术的进步
20. 1497年7月8日,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一支包括四艘帆船和160名水手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去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这次远航
A. 到达了印度 B. 向西横渡大西洋
C. 发现好望角 D. 完成了环球航行
21. 15-17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运输业获利颇丰,但也面临着海洋风暴和海盗的威胁,为此荷兰商人们最先创造了“入伙”的股份制度,股东通过“分红”收益。这一制度
A. 规避了海上航行的风险 B. 创新了商业模式发展的机制
C. 标志利益共享时代的到来 D. 推动全民皆商潮流风行
22. 有学者将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动植物等的交流,称为“餐桌革命”。下列选项中从美洲传入欧洲的是( )
A. 小麦 B. 水稻 C. 玉米 D. 橄榄
23. 马尼拉大帆船是指从1565年到1815年的250年中,西班牙的帆船定期往返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从马尼拉满载着亚洲的奢侈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上述现象有利于
A. 人类地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 B.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市镇经济较快发展
C. 确立菲律宾东西弦易的枢纽地位 D. 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繁荣
24. 新航路开辟后,最先成为殖民霸主的是( )
A 西班牙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25. 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
A. 英国和法国 B. 葡萄牙和西班牙 C. 荷兰和英国 D. 荷兰和意大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在东方被征服各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座城市,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活动中心,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亚历山大东征毕竟是奴隶制时代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所以这个帝国的建立固然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摘编自于春英、申芬《评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上的作用》
(1)根据材料,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化自信首先基于对自身文明的认知,而重新认识亚洲文明对于当今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文明发展也是世界文明最早的代表,并对世界文明的奠定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卓新平《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任选一个古代亚洲的区域文明,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古代文明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价值观,请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