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的测定
一、目的
掌握悬浮物的测定方法
明确物理指标对水质评价的影响。
二、原理
1、悬浮性固体的测定
悬浮性固体指剩余残留在滤纸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纸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纸,将所称量重量减去滤纸重量即为悬浮性固体的重量。
三、仪器
烘箱、电子天平、干燥器;称量瓶; 玻璃棒、100ml量筒、定量滤纸、玻璃漏斗、铁架台。
四、实验步骤
将滤纸放入称量瓶中在烘箱内置103-105℃烘至恒重(两次之差≤ 0.2mg),取出后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其重量,为B(g)。
剧烈振荡水样,迅速用量筒量取100mL水样,使其全部通过恒重的滤纸 过滤。如果悬浮性物质太少,可增加取样体积。
六、计算
发现问题】
今天早晨,我去学校大操场打扫卫生。因为是初秋,不断地有梧桐树的叶子往下落。我无意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落在地面上的梧桐树的叶子绝大部分都是背朝上?这是为什么呢?
【提出猜想】
我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落叶,仔细地观察起来:只见叶面比较光滑,而叶背却很粗糙。我猜想:会不会是叶面密度大,叶背密度小的原因?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树叶落地时,它密度大的一面先着地,叶背就朝上了。回家后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妈妈说:“你的猜想有一些道理,但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开始行动起来,
【实验过程】
动手剪一剪
我首先找来几张画画用的的厚素描纸,又问妈妈要了几张薄薄的彩纸,然后剪成一片片树叶的形状,再分别把一片厚的纸树叶和一片薄的纸树叶涂上胶水,并重叠着用粘贴在一起,就这样,一共做了20片双层纸树叶。
上楼抛一抛
我紧紧地握着这20片纸树叶爬上学校的三楼,妈妈站在楼下大声喊:“一、二、三,扔!”我立即松开手掌,把手中纸树叶向空中撒去,只见纸树叶像漂亮的大蝴蝶,轻盈地飘向大地,五彩缤纷,好看极了,惹来了一群看热闹的同学。
认真数一数
我跑下楼,开始认真数了数,我一共抛下20片纸树叶,其中有18片用厚素描纸剪的那一面都是朝上的。我兴奋极了!妈妈说:“一次实验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同样的实验,至少做三次。”于是,我捡起地上的纸树叶,又一次跑上了三楼,开始了第二、第三轮实验。
用笔记一记
我把三次的实验结果记录了下来:
实验次数 抛下的纸树叶片数 厚素描纸一面朝上的片数
第一次 20 18
第二次 20 19
第三次 20 17
动脑想一想
根据三次的统计结果,每次抛下20片纸树叶,每次厚素描纸一面朝上的平均几率是18片。由此可见,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落叶的背面一定比正面轻。
再次看一看
教我们科学课的马老师对我的小研究很感兴趣,为了再一次验证我的想法,他主动借了一架显微镜给我,并指导我进一步观察落叶的组织构造。我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叶面的细胞呈长方形,排列规则;而背的细胞呈块状,排列不规则。
上网查一查
马上去带着我上网查阅了一下资料,资料上说:“叶面的细胞叫栅栏组织;叶背的细胞叫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他们主要用于接收光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大量的有机物,密度较大;海面组织排列疏松,叶绿素较少,主要用于贮存植物内部产物和水,密度较小。因此不仅叶面的颜色通常比叶背鲜艳,它的重量也比较大。”
【得出结论】
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植物的落叶大多数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这并不是秋风玩的把戏,而是由叶子的内部特殊结构造成的。
【图片资料】
清晨,我在校园里扫落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为什么大多数落叶都是背朝上呢?
我用厚素描纸和彩色薄纸做纸树叶
数一数,一共做了20片
我把20片树叶从楼上抛下来
哇!奇迹发生了,绝大部分纸树叶都是厚素描纸的一面朝上。
采集一片落叶作标本,我要仔细观察一下叶片的构造。
哈哈,我终于看到了叶面细胞和叶背细胞的不同构造。
探究性学习——探究智仁地区水质污染的情况
一、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地调查的特点,掌握收集样品的方法
2、 巩固过滤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了解小论文的撰写。
教学重难点:
1、 收集样品的方法
2、 设计实验方案——测定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的含量
3、在科学探究中,学习撰写小论文。
二、教学设计
引入:展示乐清地图,请大家找到乐清湾。
展示另一张图片,我们美丽的天然渔港——乐清湾。(我们曾经拥有美丽的渔港——乐清湾)但是……
对比图片:如今的乐清湾(赤潮频发、垃圾漂浮、渔业枯竭等)
展示资料:2013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曝光,乐清湾近海海域80%受到严重污染,附近无鱼可打。
提问1:看了这些图片和资料,你有什么感想?
提问2:我们智仁周边有没有这些污染事件呢?
探究智仁地区水质污染的原因。
请学生回顾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2)建立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得出结论 6)评价与交流
提问3:你认为污染的原因有什么?请你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
(溪水中含有哪些污染物?或溪水中的污染物有哪些?)
建立猜想假设:微生物、化学物质、泥沙、生活垃圾等
提问4: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还有其他方法吗?(进行水质污染的相关调查)
你知道哪些调查方法?你会选择哪种调查方法?为什么?
介绍:实地调查法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注:因为实地调查持续时间长,结果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以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完成。
提问5:怎样进行实验,这个实验方案如何设计?(学生讨论)——先取样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收集样品。(收集地点、收集方法等)
介绍:取样的方法(图片,文字介绍)
图片展示:这是老师事先请几位同学采集到的水样
问:该水样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泥沙、有机物、微生物、化学物质等)
说明:水样中含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杂质,化学、生物杂质的测定我们还没有学过,今天我们就用物理的方法测定污水中不溶性杂质的含量(提示:杂质的质量占水样体积的比)
提问6:请同学们设计——测不溶性杂质的含量的方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作品,形成较完善的设计方案,教师展示方案,讨论实验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活动:根据实验方案进行过滤等操作,说明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不进行称量和烘干这些活动。(实验过程中巡视各小组,查看过滤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比较滤纸上杂质的含量。(描述含量的多少:如少、很少、较多、多等)
提问7:这样的溪水你愿意引用吗?为什么?(不愿意,影响健康)如果想饮用这里的溪水,你有什么想法?
说一说:我们国家、政府有没有采取哪些治理措施?——五水共治
谈谈你对五水共治的认识
练习:1)过滤操作中的明显错误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对测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的含量有什么影响?
小论文撰写的指导:(举例)
梧桐树的叶子往下落。我无意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落在地面上的梧桐树的叶子绝大部分都是背朝上?这是为什么呢?
课件15张PPT。探究性学习——探究智仁地区水质污染的情况大荆镇一中 金晓克探究智仁某小溪污染的原因提出问题:溪水中含有哪些污染物?建立猜想或假设:1)实地调查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调查法
4)实验调查法
5)文献调查法水质污染情况调查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样品)采样器浸入水中,
瓶口位于水面下10~20cm,
打开瓶盖设计研究方案(测定不溶性杂质的含量)样品杂质分析天平VB提示:杂质的质量占水样体积的比过滤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我们在行动2015年,由大荆镇党委、政府举办的“生态大荆,美丽水乡”摄影展在该镇南门桥拉开序幕。我镇各宗教场所约50位宗教界人士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并纷纷在“我承诺,我践行”的签名墙上郑重签名。1.请指出右图过滤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1)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 。 2.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的测定方案:①取水样,测出体积V②将水样过滤,烘干滤纸和杂质,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减去原滤纸的质量m1,即杂质的质量:③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的含量:m2m1﹣Vm2﹣m1板书设计:提出问题探究智仁地区水质污染的情况建立猜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收集事实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交流实地调查等采样测定不溶性杂质含量描述(定性或定量)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