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20: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杨 氏 之 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导入新课
出示杨梅,孔雀图片,让学生认一认,导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用杨梅和孔雀进行有趣谈话的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抽学生一句一句地读,下面学生认真听并评价。由学生读学生评。读音有误地再纠正。再分组读,齐声读。
自由地小声读课文,并在课文中用斜线标注出停顿处,把课文读流利。
学生汇报标注情况。学生评并读一读。读正确读流利。
出示生字,让学生读正确音,领读。
你认为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抽学生起来逐一说一说字结构,容易出错的地方。努力把字写工整。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你知道文中哪些字词的意思?怎样知道的?
预设:梁:梁国。聪:聪明。诣:拜访。禽:文中指家中的鸟。
归纳出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①借助注释,②组词法,③换词法,④联系上不文,⑤补充法。
你还想知道文中哪些字或词的意思?用横线标注出来。学生自主标注。老师随机引导标注的字或词的意思。
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借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小组可以互相交流。逐字逐句学习课文中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文中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呢?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小组可以互相交流。大约8分钟后学生汇报,有误抽学生来改正,补充。
预设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甚:非常。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拜访。其父:这个孩子的父亲。父:父亲。乃:于是。呼:叫。儿:儿子。出:出来。孔君平拜访这个孩子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叫孩子出来。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为:替,给。设:摆放,摆设。果:水果。谁为谁设果?孩子给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④、想想孩子端来水果与孔君平之间会怎么交流?后面两句可以借助注释学习,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孔:孔君平,示:给……看,曰:说。此:这。君:你。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⑤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声:随着声音,马上。答:回答。曰:说。未闻:没有听说。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家禽:家中的鸟,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展示课文最后一句话,比较有“未闻”和没有“未闻”一词的不同。老师指导学生朗读。(预设:从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体现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这是你家的果。作为长辈的孔君平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幽默风趣,而杨氏之子却听出话里的玄机由孔君平的姓想到孔雀,不是生硬回答,而是委婉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回答得体,又有礼貌,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思维敏捷,甚聪慧。如果没有“未闻”一词就显得很直接,就像在怼孔君平,不礼貌。)
四、知识延伸拓展
做练习题
假设杨氏之子在家接待的客人,客人姓李会怎么回答:……
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读好课文,背诵课文。预设:抽两个学生背诵,再全班背诵。
1.课文不但要会背,还要会讲。回家后请将《杨氏之子》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像《杨氏之子》这样短小而又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有许多,请搜集1-2个来读一读、讲一讲。
板书:
杨氏之子
孔 君 平 杨氏之子
杨梅 孔雀 甚聪慧
君家(杨家)果 夫子家(孔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