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不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10: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集体练习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
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神意,白居易的自相
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
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
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吊发
现了“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
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
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
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
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
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
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
事实上,任何事物,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
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
树料二: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
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已的孩子从
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
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
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
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
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
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
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首、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