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导入
王兆鹏等著《宋词排行榜》
第1名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这首词究竟有何魅力使其能够名列榜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扬才语文
咏史怀古诗词往往是作者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怀。
*标志:标题中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加“咏”,或在其后加“怀古”“咏怀”。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手法:用典、双关、对比、反衬、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情感: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借古讽今、怀才不遇
咏史怀古诗词
苏 轼
(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北宋四川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旷世奇才——苏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宋四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门四学士:秦黄晁张
秦观 黄庭坚 晁补之 张耒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讽议朝政,随后又摘取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
“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乌台诗案
历经“乌台诗案”的东坡,入狱103天,九死一生,在黄庭坚等人力保之下,丢官去职,惨遭贬谪。
元丰五年,47岁的东坡被贬黄州两年有余,生活拮据而窘迫,“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政治亦不得志,虽任“团练副使”,实则不过是一个“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的闲职。
登临赤鼻矶,祭奠江月,苏文忠做《赤壁赋》及‘大江东去’词。
背景探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
诵读诗词
概括本词上阙与下阙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上阙写游赤壁所见之景,
下阙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将永无止息的江水与消逝的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
从古至今,江水永是流淌,而人的生命有限,表现出惆怅。
深入研读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
观眼前之景
虚实结合
把眼前大江浪涌和历史风流人物融合在一起,描绘出空间广阔、时间悠远之景(景),
创造出旷远深邃的意境(意境),
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情(情)。
2.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乱”写出岩石山崖的险怪,参差不齐。
“穿”夸张,突出山崖陡峭,高耸入云。(高度)
“惊”拟人,江水的汹涌澎湃。
“拍”拟人,突出惊涛骇浪的力度之大。
“卷”写出浪花汹涌的气势之大。
“雪”比喻,指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描绘了山崖险峻、波澜壮阔的赤壁之景。
表现了诗人的豪迈奋发之意气。
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渲染了环境气氛。
3.赤壁之景中哪些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深入研读
思历史人事
角度 诗句 形象
年龄 小乔初嫁了
姿态 雄姿英发
装束 羽扇纶巾
神态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年轻有为
风姿俊朗
从容儒雅
指挥若定,
战果辉煌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
思考:
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为什么选取周瑜?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三十丧妻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务 东吴都督(24岁)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情场、 官场、 战场, 场场得意 黄州、 惠州、 儋州,州州 __
但是,苏轼就一味沉浸在对自己功业未成的悲叹中吗?作者在充满磨难的人生境遇中,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用周瑜的英雄形象
反衬自己年近半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领会词人的人生感悟
下面两句话是关于“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解释,你认为哪一句更为贴切?如果你认为还有更贴切的理解,也请写出来。
人生转瞬即逝,自己年近半百却一事无成,可悲。以酒酹月,寄托哀思。
人生是非功名生死皆为虚无,唯有江月永存,可叹。以酒酹月,表达敬意。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拓展阅读
纵观苏轼一生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兼而有之,儒家的仁政爱民理想和《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是他积极用世,提出一些改革主张的思想动力;苏轼十分喜爱《庄子》,晚年又受到佛学的影响,在他头脑中还有老庄的清净无为、超然物外和佛家的身心皆空、与世无争的思想。这些思想就这样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存在于苏轼的身上。
——瞿晴《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补充资料
领会词人的人生感悟
下面两句话是关于“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解释,你认为哪一句更为贴切?如果你认为还有更贴切的理解,也请写出来。
人生转瞬即逝,自己年近半百却一事无成,可悲。以酒酹月,寄托哀思。
人生是非功名生死皆为虚无,唯有江月永存,可叹。以酒酹月,表达敬意。
人生的是非成败,就让它们如梦一般烟消云散吧;江月永恒,自是值得敬畏,但我心不死,此后不喜不惧,宠辱偕忘,只愿逆风飞翔!
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苏轼被贬黄州,政治失意,可正是在黄州的数年让他的思想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他以淡泊功名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也以此营建了自己的精神壁垒。苏轼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主旨探究
本词借古抒怀,
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
抒发了词人虽有才华抱负,但韶华已逝、壮志难酬的忧愤无奈和寻求解脱的旷达情怀。
怀古诗
观眼前之景
怀古之人事
抒一己之情
感受诗歌的豪放风格
宋人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感受诗歌的豪放风格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壮阔之境;
2、刻画豪迈之人,向往建功立业,这是一种豪情;
3、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不甘沉沦,积极进取,这更是一种豪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分析“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的作用
①结构上:过渡。由上阕写景过渡到下阕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②内容:“一时多少豪杰”呼应上文“千古风流人物”和下文周瑜事迹,为抒发钦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思想做铺垫。
③表达效果上:融合写景、抒情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中“人生如梦”句有“人间如梦”“人生如寄”等三种不同的表达,你认为哪种表达最恰当?为什么?
人生如梦:针对自己生存和生活,感慨人生虚空,理想破灭
人间如梦:人世间,整个人类社会。
人生如寄:人的生命短促,犹如暂时寄居在世间。
用人生如梦,更能抒发词人因为被贬而理想破灭、壮志难酬的感慨。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念奴娇》刻画的是追慕前人功业,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有志之士的形象。该形象即词人本身。
《临江仙》刻画的是探索宇宙、历史、人生永恒价值,拥有高洁情操、旷达胸怀的隐士形象。该形象是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
概括两词不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全词特点
(1)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上片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片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2)全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如前面提到的全词的背景设置、孙刘与曹军赤壁鏖兵等,都是一挥而就,笔墨酣畅。
(3)衬托。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陪衬周郎。用“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