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老 舍
茶
馆
情境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回顾百年沧桑、厚植爱国情怀,学校拟举办“忆往昔风云变幻,望今朝国泰民安”主题文化节。高二年级一致决定参演老舍先生的经典话剧《茶馆》,为全校师生展现一幅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今天我们便一起来举行《茶馆》第一幕剧本围读会,帮助大家更好地诠释人物、重温经典。
研读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本结构。
2.分析话剧人物特点及其深层内涵。
3.赏析话剧人物语言,归纳主题。
研读任务一——理情节,析结构
《茶馆》的第一幕,被曹禺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试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这样说?
常四爷与二德子冲突,马五爷施威
刘麻子拉纤,康六卖女
刘麻子卖洋表,常四爷担忧
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感慨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秦庞交锋
常四爷被抓
庞太监买妻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社会黑暗,农民生活悲惨)
(洋货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封建统治的荒淫)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富有正义感的民众、民族资本家)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贫富分化严重)
茶客对话
(民众对维新运动漠视)
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作者没有一句写政治,却通过人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全貌。
情节梳理
《茶馆》的第一幕,被曹禺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试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这样说?
① 人物众多,身份殊异。
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吃洋教的小恶霸,下至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同处一个舞台空间。
② 作品不追求完整的故事。
以人物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
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平面展开,形成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画卷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从戏一开场,戏剧冲突就接连不断,但是这些冲突都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
研读任务二——赏人物,观时代
《茶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一向为人称道,出场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让人“闻其声知其人”。例如第一幕中重点刻画的王利发、常四爷,就刻画得特别生动,使人印象深刻。请分析王利发和常四爷的形象。
人物形象——王利发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顺民”,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态度
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
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安分守己
胆小自私
精明干练
顺应时代
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圆滑机灵
善于应酬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人物形象——常四爷
①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②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③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儿,给拉拢这路事! ④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⑤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⑥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人物形象——常四爷
①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12) ②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32) ③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儿,给拉拢这路事!(60) ④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68) ⑤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102) ⑥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107)
明里讽刺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痛心洋货倾销、国家银子外流,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
斥责刘麻子伤天害理,嫉恶如仇。
以国货为傲,有爱国心、民族自尊心
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
爱国意识、忧虑国运
常四爷是旗人,对清王朝不满,对洋人痛恨。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明政治的黑暗。出狱后参加义和团,后来以卖菜为生。敢作敢为,有正义感,最终仍穷困潦倒,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
人物众生相
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
唐铁嘴——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一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畸形与病态
研读任务三——品语言,明主题
老舍的戏剧语言讲究含蓄深刻,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
秦庞交锋(119-129)
庞太监:哟!秦二爷!
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我早就知道!
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
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一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人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富、深刻。
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这句话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走到尽头。这句话是作者有意加在结尾处的,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
第一幕描写戊戌政变失败后,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却笼罩着一种凄惨、冷酷的气氛: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太监竟然娶妻,八十多岁的老人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入狱,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腐朽的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主旨解读
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没有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中心人物,一个个人物的展出,一个个情节的嵌入,使舞台呈现出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截面,如同画卷逐渐展开。人物虽多,但大多单线联系,故事较为独立。
2.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夹缝中生存的市民代表王利发,正义爱国、敢作敢为的常四爷,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刘麻子、唐铁嘴等。
3.鲜活的语言特色: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人物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潜台词。
如果以“经典中的经典”为题,给《茶馆(第一幕)》写一篇文学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