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5-2016学年上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2015-2016学年上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7 15:3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初二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4页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5—8页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它是我见到的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这句话中“最要命的外交文件”应该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厦门是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中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许多特殊荣誉。在近代史上,该地区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4、 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法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5、“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6、在近代史上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
7、率军收复新疆.巩固了西北边疆的清政府官员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从1840年以来,侵略者曾两次攻入北京城烧杀抢掠,这两次战争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 )
A.总理衙门设立    B.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 《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末代皇帝》 D.《甲午风云》
12、一首民歌说:“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鹦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巾。”下列人物中是“红头巾”领袖的是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华尔 D.洪秀全
13、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4、我们要再现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场景,最好选择( )
A.虎门销烟 B.黄海海战 C.收复新疆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5、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碟.要求其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后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达到了该目的。这个“岛屿”是( )
A.香港岛 B.辽东半岛 C.台湾岛 D.澎湖列岛
16、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 )
A. 《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17、八年级(2)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观点,其中最有力的依据是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丧失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道出了战争的实质 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④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
19、1843年,一位一直生活在香港岛的当地商人?会经历到的新情况是
A.交纳进出口商品关税给英国政府 B.到北京英国大使馆办理出国护照
C.广州地方当局欢迎他在广州投资设厂 D可以与英国人查理结伴去重庆经商
20、“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上述歌曲应是
A.《火烧圆明园》 B.《我的中国心》 C《龙的传人》 D《万里长城永不倒》
2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22、有人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
A.日本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23、“历史的史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毛泽东。”下列哪一场战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对中华民族来说,伴随着20世纪钟声而来的,不是和平的福音,而是侵略者的铁蹄。此次清政府被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1861年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的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俄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国军队 D.日本军队
初二历史试题
题号 26 27 28 29 总分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座号填写在右下角的座号栏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0分,共50分。
评卷人 得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而这个时候,欧洲各国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而中国统治者对此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后来,中国落后了。——温家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6分)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 请举出两例来。(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落后的原因,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4分)
评卷人 得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1)根据所学知识,马士这里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指出“激烈的禁烟运动”的时间和地点。(4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4分)
材料三:右图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的中国社会状况?(2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9年10月,圆明园管理处组成专家组,分别走访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追寻圆明园流失文物线索。在文物回归过程中,大体有4种途径,分别是政府行为、捐赠(持有者捐赠、买主捐赠)、回购和法律手段
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中与文物流失关系最密切的战争是哪两次?(4分)
“近代第一次灾难性战争”与“20世纪初灾难性战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3)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什么问题?(4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4分)
(2)如果将上述两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纳入同一学习主题,请你拟定这个学习主题名称。(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两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分)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初二历史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D B A D B C C D D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C D C A A D B C D B
非选择题
26、(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6分)
(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6分)
(3)政治腐败.经济落后.闭关锁国.列强浸略。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4分)
27(1)鸦片战争(或第一次鸦片战争)(2分);
1839年,广州虎门海滩。(4分)
(2)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或黄海海战)(4分)
(3)《辛丑条约》(2分)
28(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2)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3)说明了国势强弱的变化;说明了国人自信心的增强;说明了随着国力的增强, 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答出其中一点或其它言之成理的均可)(4分)
29、(1)”材料一:林则徐:材料二:左宗棠(4分)
(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言之有理即可)(2分)
(3)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捍卫国家利益。(大意相同即可)(4分)
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初二历史试卷第8页,总8页
初二历史试卷第7页,总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