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2 14: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目录
CONTENTS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思考延伸




作者简介——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中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之一。
青年时期
40岁
47岁
51岁
少有才名,20岁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30岁礼部考试中第一,却被秦桧除名。
1164年,张浚北伐时曾起用陆游,不久北伐失利,陆游也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被罢免还乡;
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陆游任军中幕僚,又因投降派破坏,幕府被撤,陆游转回成都;
1175年,范成大擢用陆游,二人交游甚密,又遭嫉忌,受到诬陷而被免职……
人生经历
背景介绍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点击此处更换文本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解题
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者: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诵读感知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hánɡ/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思考:读完整首诗,你有什么收获?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表达。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疏通诗意
PPT模板 http:///moban/
合作探究——鉴赏诗句,感悟情感
3
2
1
4
首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尾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颔联中的意象有何深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颈联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1.首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运用比喻和反问。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为自己来京城感到后悔。
②直抒胸臆。谁令?表明他不得已而来京,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污浊的厌弃和客居京城无奈伤感。
补充:诗人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
成果展示
小楼:独自登楼,客居他乡,羁旅之愁,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
“小”,楼并非真的小,容不下诗人满腹愁苦
春雨:绵绵春雨,如愁人思绪。
杏花:点染临安城“太平盛世”气象,全然忘记亡国的危险。
一夜、明朝:彻夜未眠直到天亮,国事家愁,伴着雨声,涌上心头。
深巷:幽深狭窄,与愁苦之深相呼应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颔联中的意象有何深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成果展示
简要回答“小楼”这一意象表现了陆游何种思想情感?
“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常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怅所至,抒发了自我落寞的情怀。
有人说,阅读诗中颔联,对“一夜”暗含深意,为什么?
“一夜”意为“整夜”。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已了。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颔联中的意象有何深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画面: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
(2)以乐景衬哀情。杏花、春雨构成明媚的春光图景,反衬了诗人旅居京城时的郁闷惆怅、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
成果展示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3.颈联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①用典。暗用了张芝的典故。张芝擅长草书,但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很少写。借以表明自己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以草书消遣。
②细节描写。闲作草,戏分茶这两个细节含蓄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有志难伸,闲极无聊只能蹉跎岁月的无奈。
成果展示
诗人不仅有“闲情”作草书,而且有“闲情”晴窗下品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却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有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宏愿,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自己却在做草、品茶消磨时光,诗句中“闲情”背后的怨愤之情已溢于言表。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4.尾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明诗人怎样的情绪
①用典。运用“素衣化缁”典故,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素衣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而回家并非诗人本愿。只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不如回乡躬耕。流露出愤怨而又无可奈何的意绪。
“犹及清明可到家”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表现了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成果展示
素衣化缁典故
首联:
直抒胸臆 厌弃浊世,悔来京华
颔联:
借景抒情 辗转难眠,落寞惆怅
颈联:
细节描写 草书分茶,闲极无聊
尾联:
以典明志 远离污浊,及早回家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歌结构
《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是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仔细体会。
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怀难酬、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主题
1.《临安春雨初霁》中用独具易懂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的一句是“ ”。
2.《临安春雨初霁》中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如此形象而又深致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安春雨初霁》中诗末“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这两句,写诗人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
4.《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用“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两句写了自己的日常消遣——练书法和品茶。这两项都是需花费精力慢慢去做的,表面上闲适悠然,实际上可以看到诗人无事可做、消磨时光的焦灼的心。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情境默写】
世味年来薄似纱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