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3年生物学高考真题分类练--专题四 酶与ATP(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3年生物学高考真题分类练--专题四 酶与ATP(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1 23:3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3年生物学高考真题分类
专题四 酶与
题组
一、选择题
1. [2023浙江1月选考,2分]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 水浴 ,酶活性丧失 ;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 水浴 ,酶活性仅丧失 。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
A. 温度 B. 底物 C. 反应时间 D. 酶量
2. [2023广东,2分]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 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 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 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3. [2023浙江6月选考,2分]为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中溶液 乙中溶液 不同时间测定的相对压强
Ⅰ 肝脏提取液 溶液 0 9.0 9.6 9.8 10.0 10.0
Ⅱ 溶液 0 0 0.1 0.3 0.5 0.9
Ⅲ 蒸馏水 溶液 0 0 0 0 0.1 0.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解生成 导致压强改变
B. 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C. 时Ⅰ组和Ⅲ组反应已结束而Ⅱ组仍在进行
D. 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4. [2022浙江1月选考,2分]下列关于腺苷三磷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 分子中与磷酸基团相连接的化学键称为特殊的化学键
C. 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不断地合成和水解
D. 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5. [2022全国乙理综,6分]某种酶 由 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 ”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组分 - -
蛋白质组分 - -
低浓度 - -
高浓度 - - -
产物 -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酶 必须在高浓度 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 浓度升高而升高
C. 在高浓度 条件下 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 在高浓度 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6. [2022重庆,2分]植物蛋白酶 和 能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可用于制作肉类嫩化剂。某实验小组测定并计算了两种酶在 、不同 下的相对活性,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酶 相对活性 3 5 7 9 11
0.7 1.0 1.0 1.0 0.6
0.5 1.0 0.5 0.2 0.1
A. 在 时,两种酶的最适 均为3
B. 在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不变
C. 从 上升至 ,两种酶在 为5时仍有较高活性
D. 在 、 为 时, 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7. [2021北京,2分] 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C、 、 、 、 B.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 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 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8. [2021海南,3分]研究人员将 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的离体肝细胞, 后迅速分离得到细胞内的 。结果发现 的末端磷酸基团被 标记,并测得 与注入的 标记磷酸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一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表明,细胞内全部 都转化成
B. 标记的 水解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
C. 在 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D. 与 相互转化速度快,且转化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9. [2021海南,3分]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
B. 在 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
D. 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二、非选择题
10. [2021湖北,13分]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膜),试管,烧杯等。
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现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
(1) 实验设计思路
取 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 ,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2) 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出现结果①: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②:
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③:
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④:
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专题四 酶与
题组
一、选择题
1. [2023浙江1月选考,2分]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 水浴 ,酶活性丧失 ;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 水浴 ,酶活性仅丧失 。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B )
A. 温度 B. 底物 C. 反应时间 D. 酶量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可知,两组实验的不同之处是一组不加底物,一组加过量底物,即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 符合题意。
2. [2023广东,2分]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 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 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 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解析]红茶制作时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其释放的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正确;发酵过程的实质就是酶促反应过程,在最适温度下,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大,此条件下发酵能获得更多的茶黄素, 正确;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会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错误;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失活,故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可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正确。
3. [2023浙江6月选考,2分]为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中溶液 乙中溶液 不同时间测定的相对压强
Ⅰ 肝脏提取液 溶液 0 9.0 9.6 9.8 10.0 10.0
Ⅱ 溶液 0 0 0.1 0.3 0.5 0.9
Ⅲ 蒸馏水 溶液 0 0 0 0 0.1 0.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分解生成 导致压强改变
B. 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C. 时Ⅰ组和Ⅲ组反应已结束而Ⅱ组仍在进行
D. 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解析] 分解的产物是 和 ,其中 属于气体,会导致压强改变, 正确;据表分析可知,甲中溶液是酶或无机催化剂等,乙中是底物,应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正确;三组中的 溶液均为 ,则最终产生的相对压强应相同,据表可知, 之前 Ⅰ组反应已结束,但Ⅱ组和Ⅲ组压强仍未达到Ⅰ组的终止压强 ,故 时Ⅱ组和Ⅲ组反应仍在进行, 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对比Ⅰ、Ⅱ组可知,在相同时间内Ⅰ组(含过氧化氢酶)相对压强变化更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正确。
4. [2022浙江1月选考,2分]下列关于腺苷三磷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由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 分子中与磷酸基团相连接的化学键称为特殊的化学键
C. 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不断地合成和水解
D. 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解析]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 错误;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是普通的磷酸键,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是特殊的化学键, 错误; 合成时不需要水解酶, 错误; 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正确。
5. [2022全国乙理综,6分]某种酶 由 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 ”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组分 - -
蛋白质组分 - -
低浓度 - -
高浓度 - - -
产物 - - -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A. 酶 必须在高浓度 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 浓度升高而升高
C. 在高浓度 条件下 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 在高浓度 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解析]实验组①给予的条件为低浓度 ,有产物生成,表明该条件下酶 具有催化活性, 不符合题意;实验组③和实验组⑤只有酶 的蛋白质组分,自变量为 的浓度,两组实验都无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不具有催化活性, 和 不符合题意;实验组②和实验组④只有酶 的 组分,自变量为 的浓度,低浓度 组无产物生成,说明在低浓度 条件下 组分不具有催化活性,高浓度 组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 条件下 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符合题意。
6. [2022重庆,2分]植物蛋白酶 和 能使肉类蛋白质部分水解,可用于制作肉类嫩化剂。某实验小组测定并计算了两种酶在 、不同 下的相对活性,结果见表。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D )
酶 相对活性 3 5 7 9 11
0.7 1.0 1.0 1.0 0.6
0.5 1.0 0.5 0.2 0.1
A. 在 时,两种酶的最适 均为3
B. 在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不变
C. 从 上升至 ,两种酶在 为5时仍有较高活性
D. 在 、 为 时, 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 时, 的最适 为 , 的最适 为5左右, 不合理;一般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酶,在 长时间放置后,两种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 不合理;在 时酶可能变性失活,因此从 上升至 ,两种酶可能都已经失活, 不合理;在 、 为 时, 的相对活性一般比 高( 为5时,两种酶的活性相同),因此该条件下 更适于制作肉类嫩化剂, 合理。
7. [2021北京,2分] 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 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含有C、 、 、 、 B.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 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 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解析] 由 、 、 、 、 五种元素组成, 项正确;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也能合成 , 项错误;细胞内合成 需要相关酶的催化, 项正确; 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项正确。
8. [2021海南,3分]研究人员将 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的离体肝细胞, 后迅速分离得到细胞内的 。结果发现 的末端磷酸基团被 标记,并测得 与注入的 标记磷酸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一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 该实验表明,细胞内全部 都转化成
B. 标记的 水解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
C. 在 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D. 与 相互转化速度快,且转化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解析]该实验只能说明被 标记的磷酸中的磷可以进入 ,不能说明细胞内全部 都转化成了 , 项错误;据题干“结果发现……几乎一致”,可推出 标记的 水解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 项正确、 项错误; 与 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 项错误。
9. [2021海南,3分]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 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
B. 在 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
D. 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解析]据图可知,该酶在 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活性,推测该酶可以耐受一定的高温, 项正确;据图可知,在 时, 时的反应速率 时的反应速率 时的反应速率 时的反应速率,即在 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项正确;据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其中 条件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所需时间最短, 条件下次之, 条件下再次之, 条件下所需时间最长, 项正确;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可能相同,如达到最大反应速率后,继续增加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发生改变, 项错误。
【高分必备】
解答坐标曲线题的“三步曲”
二、非选择题
10. [2021湖北,13分]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膜),试管,烧杯等。
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现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
(1) 实验设计思路
取2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3分),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2) 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出现结果①: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活性高。
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②:透析前后,两组的酶活性均不变。
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③: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
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④: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
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解析]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逆抑制剂,另一种是不可逆抑制剂。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 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欲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 的抑制作用类型,可设计以下实验:取2支试管,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酶 溶液,向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物质溶液(记为 组),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物质溶液(记为 组),一段时间后,测定 、 两组中酶 的活性。然后将 、 两组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酶 的活性。若透析后, 、 两组的酶 的活性均比透析前的高,则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若透析前后, 、 两组的酶 的活性均不变,则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若透析后 组的酶 的活性比透析前高, 组的酶 的活性透析前后不变,则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若 组的酶 的活性透析前后不变,透析后 组的酶 的活性比透析前高,则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