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9 12: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潮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卡记得涂“班级座号”;
2.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选择题上;填空题填写在答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Na-23 Cl-35.5 Al-27 S-32 Fe-56 Cu-64 Ba-137
第I卷44分(选择题)
一、单选题(1-10题每小题2分;11-16题每小题4分)
1.下列选项涉及的过程中能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微生物燃料发电 D.电动汽车充电
2.2023年是我国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时期,在包括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都取得瞩目成就,其中涉及各种化学材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的主要材料是Si
B.高铁动车的车厢厢体由不锈钢和铝合金制成,不锈钢和铝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
C.国产飞机C919用到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歼-20战斗机在长春航展上完美亮相,其机身采用的碳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3.“十五”时期,碲化镉(Cde)薄膜电池研究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碲化镉太阳能电池较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有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和重量较轻等优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的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 B.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4个
C.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D.硅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区与非金属元素区的分界线处,常用作半导体材料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3NA
B.将含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的焦炭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4NA
C.含1molHNO3的浓硝酸与足量的Cu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D.1L0.1mol/L的氨水中,NH3分子、NH3·H2O分子共0.1NA
5.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图1:喷泉实验 B.图2:干燥 C.图3:收集 D.图4:制备
6.如图所示,托盘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有规格大小完全相同的锥形瓶,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应的试剂,然后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并通过导管连通两瓶,调节天平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左瓶试剂为食盐晶体,右瓶试剂为烧碱固体,一段时间后,天平指针会向左偏转
B.若左瓶试剂为浓氨水,右瓶试剂为酚酞溶液,一段时间后,右瓶中的溶液会变红
C.若左瓶试剂为浓氨水,右瓶试剂为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导管中部会产生大量白烟
D.若左瓶试剂为浓硫酸,右瓶试剂为石蕊溶液,一段时间后,右瓶中的溶液会变红
7.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FeCl3有还原性
B.白色沉淀为BaSO3
C.该实验表明SO2有漂白性
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8.已知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而且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使用催化剂,反应结束后会产生更多质量的气体
B.t2时刻的速率大于t1时刻的速率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t2时恰好完全反应
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或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或目的
A 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验证液体为胶体
B 将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溶液,边滴边振荡,最终沉淀消失 验证为两性氢氧化物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将浓硫酸加入蔗糖中形成多孔炭并有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和脱水性
10.汽车受到猛烈碰撞时,安全气囊内的固体迅速分解,产生氮气和金属钠,该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离子化合物
B.的分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表示2mol固体的能量
D.作为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具有产气快、产气量大等优点
11.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EZ4是一种强酸
B.非金属性:W>Z>Y
C.原子半径:Y>W>E
D.ZW2中,Z的化合价为+2价
12.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的酸性
B. a处变红,说明是酸性氧化物
C. b或c处褪色,均说明具有漂白性
D.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生成
13.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氮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可经催化氧化生成b
B.b为红棕色,可转化为c
C.b、c会造成光化学烟雾,酸雨,污染环境
D.d的溶液与Cu反应可生成b或c
1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放入水中:
B.通过灼热铁粉:
C.铜丝插入热的浓硫酸中:
D.通入酸性溶液中:
15.2018年5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和水生产氨,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2种
B.H+向a极区移动
C.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N2+6H++6e-=2NH3
D.a极上每产生22.4 L O2流过电极的电子数为4NA
16.沸石分子筛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未参与电子得失 B.步骤一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每生成理论上消耗 D.所有步骤均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第II卷 56 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56分)
17.(12分)某实验小组为验证NO2与水反应的产物与课本方程式中的产物是否一致,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打开K1、K3、K5,关闭K2、K4,通入一段时间N2,关闭K1﹔
步骤II:打开K2,加入足量浓硝酸,同时打开pH传感器和c(NO)传感器,记录数据如下:[pH越小表示c(H+)越大]
步骤III:5min后,打开K4,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烧瓶,关闭K4。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步骤I”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 。
(3)“步骤II”中“打开K2,加入足量浓硝酸”时,可观察到:圆底烧瓶中反应剧烈,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同时烧瓶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片刻后,三颈烧瓶内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4)“步骤III”中“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烧瓶”的目的是检验 (填化学式)。
(5)根据“步骤II”的数据采集和“步骤III”的实验现象,得到N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6)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结果也可能是因为 造成的。
18.(14分)绿矾(FeSO4 7H2O))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也是一种工业原料。一种以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含SiO2、Al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绿矾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需将黄铜矿粉碎,其目的是 ;高温“焙烧”过程中生成了三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是 。
(2)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下同);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
(3)“一系列操作”为: 、 、过滤、洗涤、干燥。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海波”或“大苏打”,也是一种重要的含硫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 。
(5)绿矾在空气中容易被部分氧化。现取被部分氧化的绿矾晶体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得沉淀9.32g;再通入112mL(标准状况)氯气恰好将其中的Fe2+完全氧化。推测所取晶体中 。
19.(16分)Ⅰ.断开1 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E):
化学键 H—H Cl—Cl O=O C—Cl C—H O—H H—Cl
E/(kJ·mol-1) 436 247 x 330 413 463 4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
则此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用含有a、b的关系式表示)。
(2)反应H2(g)+O2(g)=H2O(g)放出241.8 kJ能量,则根据所给键能数据可得x= 。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 ℃时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与氯化氢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① 20mL 0.1mol·L-1H2C2O4溶液 30mL 0.1 mol·L-1KMnO4溶液
② 20mL 0.2mol·L-1H2C2O4溶液 30mL 0.1mol·L-1KMnO4溶液
(1)该实验探究的是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一,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CO2体积大小关系是 (填实验序号)。

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2.24mLCO2(标准状况下),
则在2min内,v(MnO4-)= (假设混合液体积为50mL)。
(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 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② 。
20.(14分)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
(1)H2可用于工业合成氨气,已知拆开1molH—H、1molN≡N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形成1molN—H会放出能量391kJ,则在反应N2+3H22NH3中,每生成2molNH3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kJ。
(2)Mg、Al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
①若溶液为硫酸溶液,Mg为 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②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
(3)电化学法处理SO2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过氧化氢吸收SO2可消除SO2污染,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①石墨1为 (填“正极”或“负极”);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若11.2L(标准状况)SO2参与反应,则迁移H+的物质的量为
潮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单选题(1-10题每小题2分;11-16题每小题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B B D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D C C
二、非选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56分)
17.(12分)
(1)分液漏斗(2分) (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2分)
(3)Cu+4HNO3(浓) = Cu(NO3)2+4NO2↑+2H2O(2分)  (4)NO(2分)
(5)3NO2+H2O=2H++2NO+NO(2分) (6)圆底烧瓶中浓硝酸的挥发(2分)
(14分)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分) (2分)
(2) SiO2 (2分) Fe、Cu(2分) 
(3) 蒸发浓缩(1分) 冷却结晶(1分) (4)(2分)
(5) (2分)
19.(16分)
Ⅰ、(1)放出(1分) (b-a)(1分) (2)496.4 (2分)
(3) O2+4HCl2Cl2+2H2O(2分)
Ⅱ、(1)浓度(2分) ②>①(2分) (2) 2x10-4mol/(L·min) (2分)
测定生成相同体积的CO2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KMnO4溶液颜色变化的程度 (2分)
(4)该反应放热 (2分)
20.(14分)
(1) 放出(1分) 92(2分)
(2) 负(1分) 2H+ + 2e- = H2↑(2分) Al- 3e- + 4OH- = [Al(OH)4]-(2分)
(3) 负极(2分) (2分) 1mol(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