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年级语文下册
1. 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4. 教法学法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目录
CONTENTS
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古诗二首》是两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雷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告诉人们怎样辨别方向;《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在太空中生活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正确读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字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4.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习惯,激发热爱的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浅,方位感弱,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要留心周围事物,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习惯,激发热爱的自然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
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感悟,自主实践,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读中感悟,突破难点;创设情境,实践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年级学过的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诗《东西南北》作为导入内容,然后看着诗句,师生问答方式,老师读前半句,学生后半句,接着抛出问题:如果你出门在外,迷路了怎么办?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太阳是如何给我们指点方向的呢?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1.教师引领,渗透学法。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别慌张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样辨别
晴天
太阳
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
指着北方。
黑夜
北极星
永远高挂在北方。
阴雨天
大树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
下雪天
沟渠里的积雪
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
说一说:你知道了哪几种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冬天,太阳从南边射过来,正对着沟渠的北边,北边这面受照射的时间长,化得快,南边这面背对着太阳,太阳照射不到,雪化得慢。
2.学生自学,运用学法。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后,和学习伙伴合作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课件、板画,着重理解怎样利用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同时理解“稠”和“稀”的意思,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方向是一个难点,需细读课文,详加分析。
3.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文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告诉我们即使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通过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来分清东南西北,因为它们就是“天然的指南针”。除了文中的方法外,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课件出示对应图片,引导学生交流。
年轮密集的是北方,
年轮稀疏的是南方。
岩石上有青苔的一面是北侧,
另一面为南侧。
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拓展延伸
4.创设情境,实践运用。
创设小朋友去郊游迷路了,需要有人帮助指点方向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