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14:1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芙蓉楼送辛渐》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三首》。本单元的单元目标突出“伟大品格”四字,重点要求“感受人物的品质”。《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表达诗人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目标
1.会写“洛”、“壶”等字,理解字的含义。
2.学会朗诵古诗词,找准重音,分准节拍,确定朗诵基调,恰当运用重音、停连、节奏、语调等技巧表达诗词的思想情感。
3.在解读诗词意境和赏析语言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志向和精神品格,获得情操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走进作者内心,正确理解诗词内涵,了解诗人的人生坎坷及刚正不阿,感悟与友人的离别之“寒”及内心之“孤”,感受诗人高洁的道德情操。
教学难点:提高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新时代的“不忘初心”,传承“玉壶冰心”精神。
教学过程
1.朗读导入,营造意境
【教师导学】朗读《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设计意图】古诗词格律严整,音韵和谐,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韵律美。
【教师导学】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题目中的“送”字交待了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类型的诗呢?对,这是一首送别诗。面对离别,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当王昌龄送别友人辛渐时,托他带去的,不是一封“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家书,而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肺腑之言,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芙蓉楼送辛渐》,重温大唐时代诗人们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诗家夫子”王昌龄“冰清玉洁”的伟大人格。
【设计意图】首先解题,由“送”字引导学生归纳诗词类型,通过王维、岑参的诗句引出王昌龄的送别诗的不同之处,突出“玉壶冰心”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探讨,知人论世
【教师导学】题目中的“芙蓉楼”交代了送别的地点,那么芙蓉楼在哪里呢?
闻名天下的芙蓉楼有两座,一座在江苏镇江,一座在湖南洪江。王昌龄一生中十年之内有两次被贬的经历,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被贬岭南,三年后改任江宁县丞,唐玄宗天宝六载被贬龙标,本诗写于公元741年,此时王昌龄在江宁任上。
讲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有疑问,王昌龄在江宁做官,为何不在江宁送别,而是在润州芙蓉楼送别呢?原来,唐朝人送别朋友可不像今天这样简单,按照惯例,送别友人要陪伴他走上整整一天的路程,然后在旅店住一晚,第二天早上才正式分别。为着一场送别,王昌龄陪着辛渐走了一整天,把他从江宁一直送到了润州,润州是今天江苏镇江的古称。可见辛渐这个朋友在王昌龄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到达润州后,两人在芙蓉楼饮酒送别,第二天一早王昌龄送辛渐踏上北上洛阳之路。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与贬谪之路,交代朋友辛渐在诗人生命中的重要意义,为理解本诗内涵奠定基础。
3.诗句赏析,感悟品格
(1)“寒雨连江夜入吴”
【教师导学】诗的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中的寒雨是指秋冬时节的冷雨,“吴”是说江苏镇江一带三国时为吴国所属,因此称“夜入吴”。若从这一句中选出一个炼字最精当的字,你会选哪个呢?有同学说是“连”字,没错,“寒雨连江”写出了雨水的铺天盖地,与江面连成一片,一个“寒”字,一个“夜”字,再加上“连江”的秋雨,此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是不是一幅水天相接、烟波浩渺的吴江夜雨图?在这幅“吴江夜雨图”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离别之意。
【设计意图】紧扣一个“寒”字展开讲解,将理解借景抒情、锤炼文字的手法与通顺大意、感悟画面等融会贯通,在“吴江夜雨图”中感受诗人的离别之意。
(2)“平明送客楚山孤”
【教师导学】但这份离别之意不是小儿女情长,而是开阔的、苍茫的。我们来看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镇江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吴头楚尾”,楚山也指这一带的山。同学们,江水是最容易传达离愁别绪的,李白在《金陵酒肆送别》中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而王昌龄却以“孤山”而非“孤江”自喻,当然楚山并不孤独,孤独的是诗人的心,仕途不畅,连遭贬谪,小人诽谤,友人辞别,此时王昌龄的心境真可称得上一个“孤”字啊。
【设计意图】以王昌龄自比“孤山”而非“孤江”感知诗人的性格,同时联系“知人论世”环节学习的内容,感受诗人在“仕途不畅,连遭贬谪,友人辞别,小人诽谤”之时的心境,体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教师导学】友人将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离愁别绪中不可自拔,而是将千言万语汇聚成临别的明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从清澈无暇、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告慰友人,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出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在中国文化里,文人墨客常常用梅、兰、竹、菊、荷作为品格高洁的象征,而王昌龄却用冰心和玉壶,玉、壶、冰这三个字,其用意非同小可,在中国文化里,自古君子比德喻玉,玉壶用玉制成,玲珑剔透,温润细滑。晶莹剔透的冰块贮存在澄澈无暇的玉壶里,里里外外微尘不染,这是诗人至纯至真人格的体现,是其高洁情操的象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读到这一句,我们仿佛听见了王昌龄对辛渐的殷殷嘱托:
他们污蔑我的那些话,你信吗?洛阳的亲朋好友若是问我到底犯了什么事,做错了什么,请你转告他们,我王昌龄之心“清如玉壶冰”,我的心永远都没有变,我对朋友们的友情、我的志向,也永远像这冰清玉壶一样,纯洁无暇。
【设计意图】本句讲解紧扣“玉、壶、冰”三字,联系前面所铺垫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朋友的坚固友情和高洁志向,体会诗人托“玉壶、冰心”所言之志。
(4)联系时代,总结全诗
【教师导学】同学们,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情怀。今天我们不论为人还是处事,只有坚持本色,恪守初心,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辜负我们的“玉壶冰心”。
最后,我们再齐声朗读这首诗,朗读过程中注意重音、停连、节奏和语气,读出诗的画面感和意境美。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后,请同学们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参与互动答题,检验今天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总结全诗,结合时代,引导学生“恪守初心”。以朗读作结,形成回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加深对诗人品格的理解和领悟。
课后检测
1.朗读诗歌题目《芙蓉楼送辛渐》,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多选)
A.这是一首送别诗
B.送别的地点在芙蓉楼
C.诗人送别的对象是友人辛渐
D.辛渐给诗人送别
【答案】ABC
【解析】本诗为诗人王昌龄为友人辛渐送别,而非辛渐给诗人送别,D选项错误。
2.以下哪幅图片最能体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意境?
A.
C.
B.
D.
【答案】A
【解析】
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写景铺叙,强调一个“冷”字。寒雨是指秋冬时节的冷雨,“寒雨连江”的“连”写出了雨水的铺天盖地,与江面连成一片,描绘出了一幅水天相接、烟波浩渺的吴江夜雨图,情蕴景中,渲染出了离别之意。
“平明送客楚山孤”强调一个“孤”字。“平明”是天刚亮的时候,此时辛渐登舟北上,孤帆远影孑然将逝之时,诗人王昌龄没有将离愁别绪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而是凝注在了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当然楚山并不孤独,孤独的是诗人的心,仕途不畅,连遭贬谪,小人诽谤,友人辞别,此时王昌龄的心境真可称得上一个“孤”。由诗意可知最能体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为图片A。
3.本诗中最能传达出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诗句是
A.寒雨连江夜入吴
B.平明送客楚山孤
C.洛阳亲友如相问
D.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案】D
【解析】晶莹剔透的冰块贮存在澄澈无暇的玉壶里,里里外外微尘不染,是诗人至纯至真人格的体现,是其高洁的道德情操的象征,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达了诗人冰清玉洁、光明磊落、表里澄澈、坚持操守的品格。
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晚上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
B.“寒雨连江夜入吴”,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之感。
C.清晨,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D.王昌龄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现自己在逆境中不变的坚守,含义丰富。
【答案】A
【解析】“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平明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按照唐朝人送朋友的惯例,送的人要陪伴友人走上整整一天的路程,然后在旅店住一晚,第二天早上才正式分别。为着一场送别,王昌龄写下了两首诗,还陪着辛渐前行了一整天,把他从江宁一直送到了润州,到达润州后,两人在芙蓉楼饮酒送别,第二天一早辛渐踏上北上洛阳之路。因此是“平明送别”而非“晚上送别”。
5.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非常擅长写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体现出他对朋友的深情和冰清玉洁的品格,他的边塞诗则体现出他的爱国豪情以及雄浑阳刚的盛唐风骨。以下属于王昌龄边塞诗的是(多选)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BC
【解析】D选项出自李白的《赠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