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13: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念奴娇 过洞庭
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学习目标
解读题目·《念奴娇·过洞庭》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
洞庭: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位于相对“中原”的位置,古代文人游学、就任、流放、贬谪、漂泊多经过或逗留于此处,均留下诗词文赋,为洞庭湖积淀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张孝祥曾三次到过湖湘,经过洞庭,有关洞庭的诗文在他的文集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北归期间,途经洞庭湖,见平湖秋月,作《念奴娇·过洞庭》。
作者简介
文学成就
体裁 内容 风格
清婉而俊逸

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
豪壮典丽
忠愤悲慨
咏怀词
高雅格调
放旷、豁达
写景寄情、因事立意
情词
深婉清丽
情切意深
写景小词
清雅流丽
描绘临安景色
对国事的忧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羁旅感怀
爱国词
佳作尤推思念情人李氏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诽谤谗害而被罢官,再次经历了仕途的险恶。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抒怀,写下这首词。
作者简介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qǐng
zhēn
xián
piān
朗读:注意读音节奏
二读诗歌 梳理词义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
虽然头发稀稀落落,衣襟单薄,但我安然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沧浪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宇宙万物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这首词把重点放在抒发内心情怀上,突出描写了自我人格的高洁。
上阕
下阕
着重写景,景中寓情。
着重抒情,意转激昂。
三读诗歌 整体感知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词往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请同学们纵观全词,找一找哪一句联结了
景与情?
3.“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片,简要分析。
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2.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
上片:妙在何处?
下片:欲说何事?
结合词的下片和写作背景,我们可以读出张孝祥是什么样的词人?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本句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洞庭春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过洞庭》;“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 营造了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环境氛围。
三万顷
玉鉴:玉镜
琼田:玉田
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比喻
一叶扁舟
说明湖面的广阔
对比
(夸张)
在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本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四读诗歌 探究赏析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素”,白色。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明河”即银河,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的显示了诗人的才华。
“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就美在澄澈。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 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表里俱澄澈” 是张孝祥的夫子自道,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
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这一会合的体验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因此诗人用“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的引出了下片。上片写景,下片则从回顾岭表一年写起,抒发感情。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3.“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片,简要分析。
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2.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
上片:妙在何处?
悠然
①景: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映。
②情: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
开阔、静谧、澄澈、明净、浩渺...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鉴赏下阕
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哪些词句能读出作者的性格和心胸?
思考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海” 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宋史》本传载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
“应”,因也,此处的“应”语气相当肯定。“经年”,经过一年。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矣。
“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一典故。“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
“肝肺皆冰雪”,尽管自己被免职,但仍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
澄澈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从岭表经年回复到当下。
萧骚: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
“襟袖”借代手法,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凡此种种,可以想见诗人的鲜明个性。
心胸开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
吸,也作挹,舀也,《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像舀酒的长把勺。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的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向之” 的豪情。
心静
心胸开阔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一个“扣舷”与“独啸”的动作、声音配合,把全词推上了感情的顶峰,传神地勾勒出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啸”也可作“笑”:
寄情湖光的微笑,
“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的傲笑,
对谗佞之徒的嘲笑。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最后词人为何发出了“不知今夕何夕?”的感慨?
词人在对外物的极度陶醉中,达到了一种审美忘我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连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时间,也在刹那间泯灭,所以他感叹“不知今夕何夕”。
所以,其实这首《念奴娇·过洞庭》中所有意象都有着共同的文化指向——天人合一。词人的小生命化为宇宙大生命,词人遂涌起永恒之感、不朽之感,也即我们所谓的“宇宙意识”。词人的澄明冰清之心,得意净化,达到一种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在更高层次上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回归。
这里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却没有屈原那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狼狈;这里有仰月映湖“对影成三人”的清高,却没有李白那种“行乐当及时”的失意。词人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恬淡和安宁。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湖波的摇篮里,他原先郁闷不安的心灵,找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开阔而洁净的心灵与澄澈的景色“合二为一”,这岂不就是最大的快慰与欢愉?此种妙处又岂是外人所能得知!
内心平静
肝肺皆冰雪 ---澄澈、高洁、磊落
稳泛沧浪空阔。 --- 沉稳、心胸开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豪迈、洒脱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平静、旷达
结合词的内容和写作背景,我们可以读出张孝祥是什么样的词人?
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
词的上阕
词的下阕
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
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其中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出作者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精神境界,也可见作者的高尚品质。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备受后人推崇。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