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问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我们要参观元谋人遗址,应该去
A.云南省 B.陕西省 C.浙江省 D.河南省
2.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图片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其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 )
①烧骨 ②石器 ③洞穴中的灰烬 ④骨针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考古专家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出土的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根据这一发现,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 )
A.在母系氏族时期 B.过着群居生活 C.在新石器时代 D.懂得人工种植
4.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尧 B.炎帝、黄帝 C.炎帝,舜 D.禹、汤
5.相传尧当政的时候,滔天洪水横流天下,民无居处。后来一心治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没有进去看看,最终治水成功( )
A.黄帝 B.舜 C.鲧 D.禹
6.下列哪一叙述是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
A.人类起源的传说 B.考古出土的文物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神话小说《封神榜》
7.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景仰,这是因为他们
A.使人类过上了定居生活 B.发明最早的文字和医学
C.治理黄河水患成效显著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8.“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D.夏商周百姓争取民主
9.“勤政爱民则国兴,暴政腐败则国亡”,这是历史发展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下列夏、商、西周的国君中,有一个国君与其他不一样,这个国君是
A.夏桀 B.商纣 C.周武王 D.周幽王
10.学校七年级(1)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王同学抽取到以下一组信息,依据这些息,可判断出此朝代是( )
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是禹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A.夏 B.商 C.西周 D.秦
11.商代的手工业分工较细,有制骨、制陶、琢玉、漆器、铸铜等门类,各种手工业都已有了显著发展和突出成就,而其中最能反映时代特点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是( )
A.陶器制造业 B.青铜铸造业 C.漆器制造业 D.铁器制造业
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13.周王室衰微,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汉景帝时,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西晋时八王之乱,人民饱受痛苦。出现如此局面的共同原因是实行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
14.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受周天子直接分封者被称作
A.卿大夫 B.士 C.诸侯 D.贵族
15.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和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力显著提高。当时,农业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16.先秦时期,车马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千乘之国”即是大国的代名词。如图为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实际出土殉马334匹,反映出当时哪个诸侯国的强盛国力(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17.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故事与其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问鼎中原——城濮之战 B.退避三舍——桂陵之战
C.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D.破釜沉舟——牧野之战
18.一位作家,在游览古代中国某项工程后感慨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
A.启 B.周武王 C.李冰 D.秦始皇
19.中国民间每逢春节都要贴年画、道“吉祥”,寄托人们对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种习俗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
C.传统文化 D.分封制度
20.在山东曲阜,有一处常年游人如织的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该古迹游人如织的场面说明了( )
A.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人民影响深远
B.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符合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势
C.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为世人所敬仰
D.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依然为当代国人所推崇
21.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2.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两大矛盾,据此回答: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3.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戍守长城误期,按律当斩
C.秦二世残暴 D.徭役沉重
24.《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A.赢得民心 B.善于用人 C.战术正确 D.兵多将广
25.秦帝国建立不久,有一块陨石从天而降,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始皇的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御史严查,未果,便将陨石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有( )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②刑法严苛
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赋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0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26.学习和了解历史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不同的途径,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让历史学习更有趣。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表格梳理】
材料一: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重大事件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①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② 产生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 ③ (战役),商朝灭亡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④ (年代),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1)请你将材料一中的表格补充完整。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史,你有何感悟?(6分)
【史料分析】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是将土地分给亲戚和功臣,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国家,让这些国家作为藩篱保卫周朝)
——《左传》
(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地图学史】
材料三: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观察下图。
(3)依据材料三《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归纳出周初诸侯国的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人能够成为诸侯?(6分)
27.创新活动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创新】
材料一:读下图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代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这导致了社会上哪一新兴的阶级势力逐渐增强?(4分)
【政策创新】
材料二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当时秦国的哪位国君支持这次变法?据材料二概括变法的两项内容。(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的历史作用。(4分)
28.【大一统的秦朝】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颂扬了秦王的哪一重大历史功绩?该功绩有何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2)材料二体现了秦朝的什么制度?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什么制度?(2分)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材料四:秦朝时的死刑种类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而且一人有罪,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得去打仗或者服劳役。
材料五: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3分)
(5)材料五中“夫作难”指的是什么起义?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25 ADDBD BDCCA BABCC ACCAD BABBB
26.(1)① 禹,② 中国王朝,③ 牧野之战,④ 公元前771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施仁政。
(2)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大都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宗亲和功臣。
27.(1)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地主阶级
(2)商鞅;秦孝公。内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历史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8.(1)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3)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有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4)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5)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