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词语复习》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词语复习》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明白一词多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找近反义词,并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运用,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判断词性并正确使用,根据语境选择运用合适的关联词。 3.复习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词语表达,并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运用,加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课时评价任务 1. 能够掌握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明白一词多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找近反义词,并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运用(目标1) 2. 能够判断词性并正确使用,根据语境选择运用合适的关联词。(目标2) 3. 能掌握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词语表达,并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运用。(目标3)
三、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词语复习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写已学过的词语,理解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按要求给词语进生归类。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每篇课文后面要求说说写写的词语,都应该正确地读写及积累。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精讲精练。特别重视词、句的训练。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词语积累方面,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以及课外阅读的积累,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词语,且能将词语比较准确的运用于文章中,但是,词汇量多而且杂,比如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一词多义、同一个意思不同词语的表达等等,学生就容易搞混淆了,有的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部分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还比较欠缺,所以需要更加系统的复习,再次巩固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将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向目标1)1.学生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生齐读以上方法。 1.导入新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词语的积累师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吗? 2.第一关:词语举例,学生理解词语。 凝神谛听:拆分组合法 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联系上下文法 猜测法、不+反义词等等 师总结: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去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就很重要了,一定要牢记。学生能够回忆起理解词语的方法。 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理解词语并能说出依据。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境,通过回顾以往知识并利用实例让学生明白所用方法理解词语,唤醒学生的记忆,让知识更加牢固地记在脑子里。环节二:一词多义、近反义词(指向目标1)1.学生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对比每一个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 2.利用学过的方法,会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词语不同的意思。 2.根据以上方法学会找近反义词。 触-(摸) 奔-(跑) 寻-(找) 举动—(行动) 立即—(立刻) 仍然—(仍旧) 脱-( 穿 ) 吐-( 吞 ) 枯-(荣 ) 生-( 密 ) 健壮-(瘦弱) 常常-(偶尔) 浓密-(稀疏)师:很多词义有很多意思,比如本义和原始义、基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看似繁多的意思,其实只要掌握方法,也就不难了。 第二关: 端:A、事情的开头;B、平举着拿; C、东西的一头;D、端正;E、项目。 (1)看,前端是2米多长的象牙。( ) (2)这回,他正端坐着,听爷爷讲故事。( ) (3)好客的主人端出食品招待客人。( ) 张:A、看,望;B、姓;C、把合拢的东西分开;D、陈设,铺排;E、扩大、夸张。 张灯结彩( ) 张牙舞爪( ) 东张西望( ) (4)张冠李戴( ) 第三关: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你又能找出词语的近义词吗? 触-( ) 奔-( ) 寻-( ) 举动—( )立即—( )仍然—( ) 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你又能找出词语的反义词吗? 脱-( ) 吐-( ) 枯-( ) 生-( ) 健壮-( ) 常常-( ) 浓密-( ) ②教师总结:不管是一词多义,还是给词语找近反义词,都离不开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迁移其他的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能掌握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运用。活动意图说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论是哪一科的学习,教给学生方法很重要。本环节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一词多义的方法后,要会运用。环节三:判断词性。(指向目标2) 1.学生为出示的成语分类。。 3.根据方法,再次练习。 下列成语按照感彩分类正确的是( D ) A、贪生怕死(贬义),野心勃勃(贬义)、一丝不苟(褒义)、自私自利(贬义) B、全神贯注(褒义)、奋不顾身(褒义)、阴谋诡计(贬义)、气势汹汹(中性) C、坚强不屈(褒义)、弄虚作假(贬义)、盛气凌人(贬义)、居高临下(中性) D、斩钉截铁(褒义)、高大威猛(褒义),拾金不昧(褒义),威风凛凛(褒义) 创设情境:影视剧中都会有好人和坏人之分,我们的词语朋友也不例外,形容好人好事的词就叫做褒义词,形容坏人坏事的词就叫做贬义词,站在中间位置,不向任何一方的就叫做中性词。那我们怎么判断词性呢?当然也离不开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运用更多的就是成语的词性了。 首先我们要学会将成语分类。 描写技艺高超的成语: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形容自然环境恶劣的成语: 描写天气环境恶劣的成语: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来源寓言故事的成语: 描写山险的成语:
描写注意力集中的成语:
描写心灵美的成语: 描写悲伤\痛苦的成语: 描写害怕\担心的成语: 形容坏人做坏事的: 出示词、句生练习。 能根据词语意思准确判断词性。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生生汇报、交流清楚成语的词性分类并学会运用。环节四: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词语表达。(指向目标3)六下一单元 学生做游戏。 学生发现句子中词语的特点: 这些词语的意思相近,都是“全部”的意思。 这个句子中用三个不同的词语来表示相同的意思,避免出现语言重复现象。 3.齐读句子,感悟句子的妙处。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比赛说近义词的小游戏,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 师生一起做比赛说近义词的小游戏。 (1)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准备四张写有词语的小纸条(纸条上分别写上:高兴、伤心、胜利、失败)。 (2)小组派代表抽取纸条,选定词语,比赛在一分钟内谁说的近义词多。 (3)比赛结束,教师要求落后的学生从所写的近义词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4)引导学生朗读所写的句子,并说一说写得好不好。 2.教师出示课本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 过渡:刚刚比赛落后的两组同学用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分别写了几句话,有的句子读起来既通顺又优美,而有的句子读起来却感觉别扭。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与同学们写的句子比较比较,看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1)出示句子: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①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句子的特点。 明确:这个句子用三个“有的……”构成排比,说明有名的老铺子挂出的灯形式统一,写出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衬托了热闹的节日气氛。既显示出这些老铺子很气派,又表现了元宵节的壮观场面。 ②教师出示词语,学生朗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一律 清一色 都是 第四关:引导学生用出示的词语写句子。 总结:今天通过复习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在生活中还要处处留心,平时多积累。 能够按顺序写出大写字母,用音序查字法检字。活动意图说明: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环节五: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1.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梳理总结本课复习内容。 1.今天我们复习了词语的相关知识,你能用思维导图或结构图等方式进行总结、梳理吗? 学生能够用图示梳理词语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 一词多义 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 近反义词 运用 词语 判断词性并运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词语表达并运用
七、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