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8 21:41:09

文档简介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
一、看拼音写词语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 杨氏之子 同步练习题)读拼音,写汉字。
liáng guó cōng huì zào yì jiā qín
               
yáng méi yīng shēng dá yuē kǒng què
               
【答案】梁国;聪慧;造诣;家禽;杨梅;应声;答曰;孔雀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梁、慧、诣、禽、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梁国、聪慧、造诣、家禽、杨梅、应声、答曰、孔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二、填空题
2.(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梁国杨氏   (sì shì)之子九岁,甚   (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   (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   (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qín qíng)。”
【答案】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三、单选题
3.根据《杨氏之子》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B.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D.“夫子”是对年长且有学问之人的尊称,文中指的是孔君平的老师。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A.为设果”是说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说法错误。
B.家禽:今义;人类为了食用、经济或观赏等目的而由野生禽类驯化和饲养得到的禽类。 文中说的是孔雀,意思不同。说法错误。
C.正确。
D.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文中指的是孔君平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C 。
【点评】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训练,这样能增强答题能力。
四、判断题
4.(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杨氏之子 同步测试)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文《杨氏之子》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错误。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点评】做好此题在于读懂课文。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5.(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杨氏之子 同步测试)读《杨氏之子》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g。
【答案】正确
【知识点】拼音;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正确。“应”是多音字,在“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g。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6.(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杨氏之子 同步测试)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读课文《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答案】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正确。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点评】做好此题在于读懂课文。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7.(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杨氏之子 同步测试)《杨氏之子》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错误。依据课文内容可知,“为设果”是说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点评】做好此题在于读懂课文。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五、语言表达
8.(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随堂练习)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乃:   
句子翻译: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示:   曰:   
句子翻译: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   闻:   
句子翻译:   
【答案】(1)拜见;于是,就;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给……看;说;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没有;听说;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诣”:拜见。乃:于是,就。句意: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示”:给……看。曰:说。句意: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未”:没有。闻:听说。句意: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答案为:(1)拜见;于是,就。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2)给……看。说。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3)没有。听说。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点评】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六、综合题
9.(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一课一练)字义理解。
(1)写出下划线字在文中的含义。
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 乃:   。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闻:   。 禽:   。
(2)给下面下划线的“惠”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施惠于人   ②互惠互利   ③谢谢惠顾   ④甚聪惠   
A.好处 B.同“慧”,智慧
C.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有益行动 D.给人好处
(3)下面各句中的“乃”字与“乃呼儿出”中的“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家祭无忘告乃翁。
B.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C.乃破琴绝弦。
(4)下列选项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中的“其”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 B.其人弗能应也
C.又誉其矛日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答案】(1)拜访;就,于是;听说;鸟
(2)A;D;C;B
(3)C
(4)B
【知识点】字义
【解析】
【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唤了他儿子出来。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①施惠于人:就是施予恩惠给他人,就是做好事。惠:好处。 ②互惠互利:互相给对方恩惠或者好处,给对方带来便利。惠:给人好处。 ③谢谢惠顾:惠顾,指光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有益行动。 ④甚聪惠:非常聪明。惠:同“慧”,智慧。(3)“乃呼儿出”中的“乃”意思是于是。A你的。B是。C于是。(4)A、C、D他的。B卖矛和盾的人。
故答案为:(1)1、拜访 2、就,于是 3、听说 4、鸟(2)A、D、C、B(3)C(4) B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3)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4)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七、语段阅读
10.(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周测试卷(适用于云南地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_。孔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孔   曰:“   。”儿应声答曰:“   。”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②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
③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④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⑤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
(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1)聪惠;诣其父;果有杨梅;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正确
(3)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4)反应灵敏、机灵、聪明。
(5)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6)我认为杨氏之子是个聪慧、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孩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果”字是“水果”③错误, 夫子是古时对男子的尊称;④错误;文中的“家禽”指孔雀。⑤正确。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4)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反应灵敏、机灵、聪明。
(5)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八、现代文阅读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同步练习)主题阅读拓展。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 乔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也有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必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门口。”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幽默地说他的头发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因秃头而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文明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越富有幽默感。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有删改)
1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譬如:   
②尴尬: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讽    胸襟   
健全    不露声色   
13.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其“幽默”表现在   。
14.作者在阐述“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①   ;②   。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   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   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15.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幽默的人?请用波浪线在本文画出答案。
16.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显示自信。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①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   。”
②一次,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   ,忘了写内容。”
【答案】11.比如;文中指下面就是例子。;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文中指处于两难境地,不好处理。
12.讽刺;胸怀;健康;不动声色
13.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爸爸自然不会知道,但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
14.议长用一句幽默的话解决了拐杖的放置事,也化解了尴尬;伏尔泰笑谈自己被批评的事,既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对比;秃头
15.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16.我恰好相反;署名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来概括。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6)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环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11.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意思的识记、理解能力。“譬如”:比如。结合文中语句“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可知文中指下面就是例子。“尴尬”: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结合文中语句“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可知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文中指处于两难境地,不好处理。
故答案为:①比如;文中指下面就是例子。②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文中指处于两难境地,不好处理。
12.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识记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题干所给的词语思考,并结合平日所积累的词语进行作答,或利用题干中词语的单字尝试重新组词。嘲讽︰嘲笑讽刺。近义词是∶讽刺。胸襟∶指心情、志趣、抱负、胸臆等。近义词是∶胸怀。健全∶强健而没有缺陷。近义词是∶健康。不露声色∶不动声色。近义词是∶不动声色。
故答案为:讽刺;胸怀;健康;不动声色
1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文章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可从文中第一段找出答案,爸爸不知道迈克尔·乔丹的电话,但是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体现出了儿子的幽默。
故答案为: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爸爸自然不会知道,但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
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对比手法的识记、理解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结合文中第四段议长让提议者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和伏尔泰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的事情进行概括即可。“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幽默与讽刺进行对比,写了两个人对待秃头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故答案为:议长用一句幽默的话解决了拐杖的放置事,也化解了尴尬。;伏尔泰笑谈自己被批评的事,既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对比;秃头
1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文章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结合文中最后一句“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象能力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首先需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以及体会文章主旨,合理想象,并组织语言。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得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
故答案为:我恰好相反;署名
九、写作题
17.(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随堂练习)课文中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可是文中只写了一次对话,请你展开想象,接下去再写几句,并体现出他们的特点。写对话时要有提示语,最好分段。
【答案】孔君平哈哈大笑,说:“我今天算是领教了你的聪慧了!你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哪里,哪里,我只是无名小辈,刚才说的话多有得罪,请孔叔叔多多见谅!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杨氏之子说。
孔君平说:“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带你去看孔雀。”杨氏之子笑着说:“下次我一定再请您吃杨梅!”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首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其次结合题目具体分析,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作。答题时,要紧扣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特点想象他们的对话,在写对话时要分段写,并写好提示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
1 / 1【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
一、看拼音写词语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 杨氏之子 同步练习题)读拼音,写汉字。
liáng guó cōng huì zào yì jiā qín
               
yáng méi yīng shēng dá yuē kǒng què
               
二、填空题
2.(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 课时练)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梁国杨氏   (sì shì)之子九岁,甚   (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   (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   (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qín qíng)。”
三、单选题
3.根据《杨氏之子》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B.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D.“夫子”是对年长且有学问之人的尊称,文中指的是孔君平的老师。
四、判断题
4.(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杨氏之子 同步测试)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文《杨氏之子》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5.(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杨氏之子 同步测试)读《杨氏之子》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g。
6.(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杨氏之子 同步测试)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读课文《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7.(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杨氏之子 同步测试)《杨氏之子》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五、语言表达
8.(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随堂练习)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乃:   
句子翻译: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示:   曰:   
句子翻译: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   闻:   
句子翻译:   
六、综合题
9.(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一课一练)字义理解。
(1)写出下划线字在文中的含义。
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   。 乃:   。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闻:   。 禽:   。
(2)给下面下划线的“惠”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施惠于人   ②互惠互利   ③谢谢惠顾   ④甚聪惠   
A.好处 B.同“慧”,智慧
C.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有益行动 D.给人好处
(3)下面各句中的“乃”字与“乃呼儿出”中的“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家祭无忘告乃翁。
B.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C.乃破琴绝弦。
(4)下列选项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中的“其”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 B.其人弗能应也
C.又誉其矛日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七、语段阅读
10.(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周测试卷(适用于云南地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_。孔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孔   曰:“   。”儿应声答曰:“   。”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②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
③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④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⑤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
(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八、现代文阅读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同步练习)主题阅读拓展。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 乔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也有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必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门口。”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幽默地说他的头发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因秃头而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文明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越富有幽默感。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有删改)
1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譬如:   
②尴尬: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讽    胸襟   
健全    不露声色   
13.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其“幽默”表现在   。
14.作者在阐述“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①   ;②   。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   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   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15.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幽默的人?请用波浪线在本文画出答案。
16.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显示自信。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①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   。”
②一次,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   ,忘了写内容。”
九、写作题
17.(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随堂练习)课文中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可是文中只写了一次对话,请你展开想象,接下去再写几句,并体现出他们的特点。写对话时要有提示语,最好分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梁国;聪慧;造诣;家禽;杨梅;应声;答曰;孔雀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梁、慧、诣、禽、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梁国、聪慧、造诣、家禽、杨梅、应声、答曰、孔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A.为设果”是说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说法错误。
B.家禽:今义;人类为了食用、经济或观赏等目的而由野生禽类驯化和饲养得到的禽类。 文中说的是孔雀,意思不同。说法错误。
C.正确。
D.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文中指的是孔君平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C 。
【点评】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训练,这样能增强答题能力。
4.【答案】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错误。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点评】做好此题在于读懂课文。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5.【答案】正确
【知识点】拼音;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正确。“应”是多音字,在“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g。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6.【答案】正确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正确。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点评】做好此题在于读懂课文。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7.【答案】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错误。依据课文内容可知,“为设果”是说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点评】做好此题在于读懂课文。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8.【答案】(1)拜见;于是,就;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给……看;说;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没有;听说;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诣”:拜见。乃:于是,就。句意: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示”:给……看。曰:说。句意: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未”:没有。闻:听说。句意: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答案为:(1)拜见;于是,就。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2)给……看。说。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3)没有。听说。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点评】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
9.【答案】(1)拜访;就,于是;听说;鸟
(2)A;D;C;B
(3)C
(4)B
【知识点】字义
【解析】
【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唤了他儿子出来。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①施惠于人:就是施予恩惠给他人,就是做好事。惠:好处。 ②互惠互利:互相给对方恩惠或者好处,给对方带来便利。惠:给人好处。 ③谢谢惠顾:惠顾,指光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有益行动。 ④甚聪惠:非常聪明。惠:同“慧”,智慧。(3)“乃呼儿出”中的“乃”意思是于是。A你的。B是。C于是。(4)A、C、D他的。B卖矛和盾的人。
故答案为:(1)1、拜访 2、就,于是 3、听说 4、鸟(2)A、D、C、B(3)C(4) B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3)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4)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10.【答案】(1)聪惠;诣其父;果有杨梅;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正确
(3)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4)反应灵敏、机灵、聪明。
(5)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6)我认为杨氏之子是个聪慧、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孩子。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杨氏之子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果”字是“水果”③错误, 夫子是古时对男子的尊称;④错误;文中的“家禽”指孔雀。⑤正确。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4)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反应灵敏、机灵、聪明。
(5)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答案】11.比如;文中指下面就是例子。;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文中指处于两难境地,不好处理。
12.讽刺;胸怀;健康;不动声色
13.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爸爸自然不会知道,但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
14.议长用一句幽默的话解决了拐杖的放置事,也化解了尴尬;伏尔泰笑谈自己被批评的事,既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对比;秃头
15.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16.我恰好相反;署名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来概括。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6)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环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11.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意思的识记、理解能力。“譬如”:比如。结合文中语句“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可知文中指下面就是例子。“尴尬”: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结合文中语句“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可知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文中指处于两难境地,不好处理。
故答案为:①比如;文中指下面就是例子。②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文中指处于两难境地,不好处理。
12.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识记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题干所给的词语思考,并结合平日所积累的词语进行作答,或利用题干中词语的单字尝试重新组词。嘲讽︰嘲笑讽刺。近义词是∶讽刺。胸襟∶指心情、志趣、抱负、胸臆等。近义词是∶胸怀。健全∶强健而没有缺陷。近义词是∶健康。不露声色∶不动声色。近义词是∶不动声色。
故答案为:讽刺;胸怀;健康;不动声色
1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文章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可从文中第一段找出答案,爸爸不知道迈克尔·乔丹的电话,但是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体现出了儿子的幽默。
故答案为: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爸爸自然不会知道,但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
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对比手法的识记、理解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结合文中第四段议长让提议者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和伏尔泰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的事情进行概括即可。“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幽默与讽刺进行对比,写了两个人对待秃头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故答案为:议长用一句幽默的话解决了拐杖的放置事,也化解了尴尬。;伏尔泰笑谈自己被批评的事,既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对比;秃头
1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文章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结合文中最后一句“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象能力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首先需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以及体会文章主旨,合理想象,并组织语言。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如果原文以记事为主,续写部分应该是事件得自然延伸,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
故答案为:我恰好相反;署名
17.【答案】孔君平哈哈大笑,说:“我今天算是领教了你的聪慧了!你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哪里,哪里,我只是无名小辈,刚才说的话多有得罪,请孔叔叔多多见谅!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杨氏之子说。
孔君平说:“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带你去看孔雀。”杨氏之子笑着说:“下次我一定再请您吃杨梅!”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首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其次结合题目具体分析,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作。答题时,要紧扣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特点想象他们的对话,在写对话时要分段写,并写好提示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