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 第3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 章末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 第3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 章末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7 20: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鲜卑民
族创造了北魏文明,北魏融入了中华文明。透过右图能获知(  )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A.①② B.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骑马武士陶俑直接反映出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同时也映射出北魏时较高的陶瓷艺术。至于统治者实行什么统治政策从图中是无从得知的。
2.以下因素对北魏的长远发展最为有利的是(  )
A.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
C.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
D.439年,北魏统治区域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 解题关键是理解D项的含义,它实际是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这自然有利于北魏的长远发展。
3.推行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该项措施的实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包括(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北方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C.国家的赋税收入有了一定保障
D.根除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答案 D
解析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本身造成的,均田制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
4.“窃见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答案 A
解析 注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弃卖田宅,漂居异乡”,针对这一状况,孝文帝实行了均田制。
5.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的实行(  )
①取代了宗主督护制 ②调整了鲜卑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 ③巩固了中央集权 ④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三长制是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新的基层管理制度,因此,它不是调整鲜卑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措施,将带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保守势力反对迁都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改革面临层层阻力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外名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7.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 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④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中要求三十岁以下的鲜卑族官员必须说汉语,这与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无关。
8.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其改革的措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D.颁布均田令
答案 D
解析 封建化的核心是农耕化,符合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选项应为D项。
9.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5世纪,书中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成,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时间判断,5世纪时期处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书中描述的繁华景象是在北魏迁都以后。
10.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答案 C
解析 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风格,这是民族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
11.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造成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趋于缓和,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答案 A
解析 任何一场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潮流,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7分,第14题17分,第15题1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俑 图二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涉及到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4分)
(4)结合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答案 (1)说明: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土地制度:均田制。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措施: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
(4)共同点: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不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7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的认识。(10分)
答案 (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解析 第(1)问主张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夷夏观念浓厚,少数民族远离中原等。理由主要从传统的儒家观念、夷夏差别等角度分析。第(2)问进步作用注意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信息:洛阳经济发展、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等。认识主要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8分)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4分)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6分)
答案 (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
(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