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7 21:1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 (1927—1937)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
  请思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是指什么?共产党又是如何“孵出小鸡”的?一、南昌起义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笔记1.背景: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3.意义:①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 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打铁趁热,及时巩固!1997年江泽民同志亲笔为某地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该地是指( )
A.南昌 B.延安 C.西柏坡 D.北京二、土地革命(1927年8月——1937年7月)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2.秋收起义:地点:
内容:
意义:
汉口(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民党的总方针
(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给中共指明了方向。(方向指土地革命) 笔记2.秋收起义①时间:③过程:先是进攻长沙失败,后来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④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井冈山道路)1927年9月②领导人:毛泽东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①创立者:毛泽东②内容: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③意义: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壮大,革命力量大大增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土地革命(1927~1937):打土豪,分土地,废除封建剥削(核心) 笔记(军事保证)(经济保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内涵军事保证核心根本经济保证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②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十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笔记二、土地革命(1927~1937) 笔记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①建立:1931年11月于瑞金正式成立②主席:毛泽东 ③影响:正式建立了与国党政府对峙的政权。国:国民政府(南京)共:红色政权(瑞金)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概括图示中国人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阶级矛盾反围剿围剿1933年蒋介石动员一百万军队,二百架飞机,亲任总司令,第五次围攻井冈山。红军五次反“围剿”双方兵力比较1.原因: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②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4.遵义会议(1935年1月)——转折三、红军长征(1934——1936)3.经过:—转折(遵义会议)—开始(危急)—胜利(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笔记4.遵义会议(1935年1月)——转折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②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成为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内容:军事上:纠正……肯定……;
组织上:取消……选举……三、红军长征 笔记(2)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②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③开创了革命新局面。5.红军长征意义:三、红军长征 笔记“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亏不亏,想想红军老前辈。” 永恒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精神。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武装起义南昌起义 打响第一枪
秋收起义 起义受挫后,找到正确路
(走俄国城市暴动之路) 土地革命
(探索中
国革命之路)革命方针的确定:“八七会议”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路线和实践
根据地建设:政权和经济
武装斗争:三次反“围剿”
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和实践 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长征的胜利和意义
南昌起义 打响第一枪
秋收起义 起义受挫后,找到正确路
革命方针的确定:“八七会议”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小结1、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变化
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
2、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3、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因素是
A.军事指导方针错误 B.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C.红军武器装备落后 D.敌人兵力的绝对优势B AB练习练习(2012年北京文综)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B拓展:中共军队的先后名称1、中国国民革命军(八一南昌起义)
2、中国工农革命军(秋收起义)
3、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时期)4、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争)
5、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
6、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时期派出军队)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3分)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2分)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3分)依据材料三,结合其实践效果,略谈你的认识。(2分)
起义领导人在门口台阶上站在最前边举起右手的是周恩来、贺龙(周恩来左边)、叶挺(周恩身后)、朱德(叶挺左边)、刘伯承(坐者)等会见起义部队。问题:南昌起义军南
下受挫的原因是什么?八七会议主观上战略方向的选择错误客观上敌人力量强大也许进攻城市的路线行不通启示:南昌起义疑问:秋收起义的失利,再一次证明“城市路线”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但为何一再坚持这条路线呢? 执着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道的新陈代谢》适合自己的
才是最好的 毛泽东为什么会选中井冈山?你认为当地的老百姓是否愿意跟随这支革命队伍? 该如何去发动老百姓投身革命?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探究⑴ :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在农村,地主拥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却少地或无地。探究⑵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在
农村立足?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探究⑶ :中共为了立足在革命根据地采取
了哪些措施?①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
地革命。
② 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工农—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依靠力量,为此要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和争取农民。(基本内容)

武装—武装斗争,建立自己的队伍,武力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基本形式)

割据—根据地建设,包括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作为革命的立足点和大后方。土地革命方针确立:
八七会议准备:
秋收起义道路探索: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总结经验受挫向井冈山进军工农武
装割据
理论实践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武装反抗军事“围剿”反 “围剿”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政权对峙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长征1会宁这是泸定桥的图片,仅仅有
十三根铁索。红军就是在
这上面爬过去的!飞夺泸定桥红军攀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茫茫水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