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 课件(共27张PPT+希沃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小石潭记 课件(共27张PPT+希沃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21:1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小石潭记》
一、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或寄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二、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其被贬永州之后所做的“永州八记”,是游记中的脍炙人口之作。
三、课文译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听闻,听见
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心情为之高兴。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尤,格外。
清澈,寒冷。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宾语前置句,以全石为底,以…为:把…作为/当作。(小石潭)把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表修饰,不译。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wàn)
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大约,
古今异义词
表约数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向下,
名词作状语
穿透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yǐ)
静止不动的样子
突然间向远处游去
俶尔:忽然(chù)
(xī)
轻快迅疾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表修饰,不译
斗/蛇:像北斗星/蛇一样
名词作状语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犬牙:像狗牙一样,名词作状语
能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使…凄凉/寒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凄凉幽深
因为
凄清
停留
古今异义词
于是,就
离开
表顺承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而连接前后不同义的动词,表承接。
跟随者同去的人
gōng
四、重点汇总
1.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明灭可见
作为,当做
形成,成为
大约
可以(客观)
能够(主观)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水尤清冽
其境过清
西南而望
记之而去
介词,把、用
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连词,因为、由于
清澈
凄清
表修饰,不译
表承接(前后连接不同义的动词),然后
2.词类活用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心乐之 c.下见小潭/日光下澈
d.皆若空游无所依 e.潭西南而望 f.斗折蛇行
g.其岸势犬牙差互 h.凄神寒骨
向西,
名词作状语
感到快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向下,
名词作状语
在空中,
名词作状语
向西南,
名词作状语
像北斗星/蛇一样
名词作状语
像狗的牙齿一样,
名词作状语
使…凄凉/寒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古今异义
a.闻水声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不可久居 d.乃记之而去
古意:听闻,听觉
今意:闻到,嗅觉
古意:大约
今意:可能,可是
古意:停留(短暂)
今意:居住(长期)
古意:离开
今意:到
4.特殊句式
a.全石以为底(倒装句)
b.斗折蛇行(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以全石为底,
把/用整块石头作为/当作潭底
(溪水)斗折蛇行
溪水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五、内容感知
1.文章为山水游记,作者围绕“小石潭”都写了哪些内容?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全文的?
__________石潭→潭中__________→小潭__________
→潭中__________→交代________
游览顺序:
发现
景物
源流
气氛
同游者
移步换景
2.作者发现石潭和描写潭中景物时心情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用原文回答)面对这样的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
前后好似矛盾,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神寒骨。
作者改革失败被贬,心有愤懑,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六、写法概括
1.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
无论写潭石、潭水、游鱼,还是写溪流、岸势、树蔓,都是经过仔细观察,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最凝练的语言加以描绘。如写石的奇异,水的清冽,鱼的活泼,溪的曲折幽远,树的蒙络参差,都是十分准确的。
2.虚实相生,动静相间。
(1)如写石潭的“石”,既正面实写,又通过写水声清脆,水质清澈,侧面虚写石潭的“石”的特点。写鱼,实写鱼而虚写水,既表现了鱼的情态,又表现了水的秀美。
(2)第一段写潭的石底、潭水时,突出了静态,写周围时,“青树翠蔓……参差披拂”,这又是动态;第二段写潭中鱼,既写“佁然不动”,又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也是动静相间的。如此虚实相生、动静相间,就把景物写得摇曳多姿,有声有色。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文中不仅描写了美丽的山川景色,而且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也写进去了,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潭上环境的凄清,更可以让人体会到作者悲凉的身世。这样写,景物染上了人的感彩,文章创造的境界就更为鲜明切实。
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 王国维
课后作业:完成《小石潭记》的《配套练习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