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静夜思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静夜思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16: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静夜思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中“明月”和“故乡”的象征意义。
2.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课堂引入
(1)通过展示夜晚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景象,以及这些景象让他们联想到了什么。
(2)提问学生是否在夜晚有过特别的感受,比如宁静、孤独或是思念。
2. 背景介绍
(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强调他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地位,以及他的诗歌风格。
(2)讲述李白创作《静夜思》时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可能的心情和环境。
(二)朗读诗歌
1. 教师示范朗读
(1)教师首先朗读《静夜思》,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
(2)解释诗歌的押韵结构,如“光”与“霜”、“月”与“乡”的押韵,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
2. 学生跟读练习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朗读诗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强调语调和停顿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3)邀请几位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读,给予鼓励和具体的改进建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朗读兴趣。
(三)诗歌解析
1. 诗句含义讲解
(1)逐句解释诗歌内容,如“床前明月光”描绘的是夜晚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
(2)引导学生理解“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月光的疑惑和惊奇。
2. 象征意义探讨
(1)讨论“明月”作为普遍象征的意义,如代表远方、希望或思念。
(2)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思考“故乡”在诗中的象征含义,如对家的怀念和对过往的追忆。
(四)情感体验
1. 家乡思念分享
(1)邀请学生自愿分享他们对家乡的记忆和思念之情,增强课堂的情感交流。
(2)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家乡的照片或物品,如特产、风景照等,作为触发学生情感联想的媒介。
2. 角色扮演活动
(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李白,模拟在不同情境下(如异乡、佳节等)的思乡情感。
(2)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观察并讨论扮演者的表现,如何更好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3)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并强调诗歌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尝试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 古诗文欣赏
(1)向学生介绍几首与思乡主题相关的古诗文,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对思乡情感的表达。
(2)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在表达思乡情感时的异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诗歌创作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记忆,鼓励他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技巧,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构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创作实践
(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诗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必担心诗歌的格式和规则限制。
4. 作品分享与评价
(1)邀请几位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倾听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强调创作中的亮点,同时给出改进的建议。
5. 家庭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诗歌,并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如绘画、音乐等。
(2)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诗歌创作过程,增进家庭间的沟通和理解。
四、课堂总结
1. 回顾本课所学的诗歌内容和象征意义。
2. 强调诗歌对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运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写。
五、课后作业
1. 背诵《静夜思》并默写。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或对某个地方的特殊情感。
3. 收集并阅读其他关于月亮的古诗文,准备下节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