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22:02: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诗经》二首
积累与运用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参差(cēn chī)荇菜,左右流之。
B.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C. 窈窕淑女,君子好(hào)逑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左右芼之(挑选)
B.君子好逑(配偶) 寤寐求之(日日夜夜)
C.白露未晞(干) 在水之涘(水边)
D.蒹葭采采(采摘) 道阻且跻(高)
3、翻译句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下列句子中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6.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句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中的“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8.名句默写。
(1)在《关雎》一诗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关雎》中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男子长夜难寐、绵绵不断的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蒹葭》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冷寂的秋景图,为全诗奠定了怅惘的情感基调。
(4)《蒹葭》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_”表达了主人公为了找到心中爱恋的人,不怕道路险阻漫长。
9、老龙河畔,杨柳依依。在离别之时,人们常“折柳寄情”,为此你搜集了以下材料。
①杨柳极易成活,姿态婆娑,清丽潇洒,适宜配植于池边湖岸。适应性强,树形优美,多作庭院绿化树种。(源自网络)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③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齐民要术》)
根据以上信息,介绍一下“折柳寄情”的寓意。
10、王阿姨邀请你为刚出生的小妹妹取一个名字(两个字),你会选择《诗经》中的哪两句呢?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富含哲理,意蕴深刻。利用其取名,典雅又富有内涵。如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则是其父亲听其哭声悠悠,随口吟出《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见到蒿草,便发出“呦呦”的鸣声,呼朋引伴来食。自此,屠呦呦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
阅读理解
(一)阅读《蒹葭》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1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13、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14、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5.说说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并体会它们在艺术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16.这两首诗都写了对爱的执着追求,你认为哪一首诗写得更美、更动人?请为它写一段赏析文字。
17.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试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木  瓜
《诗经 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①。匪②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①琼琚:美玉名。下“琼瑶” “琼玖”同。②匪:同“非”,不是。
18、此诗选自《诗经 卫风》,“卫风”指的是____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的章法结构,这和我们课内学过的《关雎》《蒹葭》中的手法相同。此结构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效果
19.此诗是《诗经》传诵最广的名篇之一,由此诗生发出成语“投木报琼”,请推测此成语的意思。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20.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1.下面对《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B.中间四句勾画出一幅典型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并且以此来反衬主人公不平静的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
D.“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了痛苦的罪行。
22.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五)、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23.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24.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六)、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①。”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②?”
庄子笑曰:“周③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
(选自《喻林》)
【注释】①终其天年:活到自然死亡为止。②将何处:打算怎么做。③周:指庄子自己。
2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庄 子 行 于 山 中 见 大 木 枝 叶 盛 茂 伐 木 者 止 其 旁 而 不 取 也。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2)舍于故人之家(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28.阅读全文,请选出与本文主题不相符的一项(  )
A.看问题不能僵化,应该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机动灵活地处理。
B.矛盾双方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所谓世事无绝对。
C.庄子为所有无用之材作辩护,这体现他消极避世的处世心态。
D.在材与不材之间作出判断抉择是劳神费心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我们因顺其自然,在材与不材之间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这已经是最接近自然大道了。
答案
C 2.D
3、(1)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水中的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2)长短不齐的荇菜,(女子)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3)河边的芦苇青苍苍,露水珠凝结成霜。
(4)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寻寻觅觅那人,她仿佛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4.D 5.C 6.C 7.B
8、(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4)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9、①“柳”字谐音“留”,在古代经常用来表示惜别与挽留;②“柳”的生命力、适应性强,姿态美好且有辟邪的功能,常借此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能从三个材料中提炼出两方面恰当的寓意即可)
10、伊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伊人”可以是心里喜欢的人,也可以是心中的希望,是美好的存在。希望妹妹能如“伊人”般美好,令人喜爱。
1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1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3、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14、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15.《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追求心上人而不得以至于产生幻想,主要用“兴”的表现手法烘托气氛,引发读者的相关联想,非常传神地表现男子因相思而苦恼的情状。《蒹葭》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写初秋时水边的景色,也是运用“兴”的手法,塑造出充满朦胧之美的艺术境界。 
16.示例:《蒹葭》诗的内容极为单纯,写古今中外所谓“永恒”的题材——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有含蓄美,有意境美,有朦胧美,更有音乐美,全诗回环复沓,往复歌咏,凄婉动人,朦胧深邃,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真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啊! 
17.比如《蒹葭》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的情状与过程,形象地描绘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待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寂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用“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活动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找伊人困难重重,想见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18、卫国的民歌 重章叠句 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氛围,刻画形象,强化感情,突出主题,营造一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
19、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答出礼尚往来、回报他人也可)
20.这首诗着重描写妻子对丈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的盼望思念之情,反映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1.D 
22.诗中写了思妇视野中最能触动她心弦的几样景物:栖于埘的鸡儿,幽暝的黄昏,归圈的牛羊。这些景物突出了一个“归”字,使她产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于是,诗人借助景物,把人物感情中最强烈、最集中的一点“等待”凸显出来了。这样的写景是移情于景,为情造境,对表达人物感情、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主题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23.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4.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25.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26.(1)因为 (2)住宿 27.其中一只能叫,另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2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