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下面有关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共分四段。
B、 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 元朝时又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缩短了江南到洛阳的航程
D、 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皇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3.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4.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曾帮助唐军收复长安、洛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军队?( )
A.吐蕃 B.突厥 C.南诏 D.回纥
5.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8.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 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9.武则天遗言立无子碑,由后人评说她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
A、我国历史唯一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C、重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0.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的是( )
11.“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指的是( )
A.西晋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起强大的政权。
C.隋军南下灭掉陈,南北重新统一。
D.大运河的开通。
12.它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是( )
A.康桥 B.赵州桥 C.卢沟桥 D.钱塘江大桥
13.唐朝时期,各国庞大的外交使团出入长安,出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象。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统一 B.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C.疆域辽阔 D.文化发达
14.唐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至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的“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15.唐太宗时,赣州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 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16.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江都
17.海南岛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8.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④①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京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何,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材料中的“河”指的是哪条河?
(2)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3)此条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及中心分别是哪里?
(4)此河发挥的最主要作用是什么?
20.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盛世经济】
(2)唐朝的全盛时期出现于何时?当时唐朝经济繁荣,农业获得很大发展。唐朝在农业工具上进行了哪些改进或发明?(至少列举两例)
【辉煌文化】
一段历史创造了一种文化,而文化又延续和凸显了那一段历史。繁盛的历史必然迸发出多彩而丰富的文化,正如唐朝文化的绚丽而华贵,丰富而新奇。
(3)请你完成下列关于唐朝诗文化的列表整理
类别 科技 诗歌 书法 石窟艺术
主要成就 唐朝印制的《 ①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其代表人物有 ② 、 ③ 和白居易。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 ④ 和 ⑤ 。 隋唐时期开凿的 ⑥ 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4)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21.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均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说的“策”是指什么制度?
(2) 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举一例说明他是这样做的。
(3) 说出三个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具体史实。
(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三条唐朝繁荣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是哪位皇帝所说的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认识到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二描写的是怎样的社会景象?出现于哪个皇帝统治前期。
(3)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两个盛世分别是什么?出现盛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留下什么启示?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边疆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更加密切。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使吐蕃、回纥和南诏等边境民族慕风向比,中原王朝则开放、宽容,更显海纳百川的自信和气魄。边境使者往来络绎不绝,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造就了唐代的开明与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舆论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一例。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请问在印度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他将印度哪些文化输入中国?(举出一项即可)
(3) 材料二中“各国使节”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盛况,请列举和唐朝交往的两个国家。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D
6.C
7.D
8.C
9.C
10.A
11.C
12.B
13.B
14.C
15.B
16.B
17.B
18.B
19.
(1)大运河 (2)隋炀帝 (3)涿郡 余杭 洛阳
(4)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0.(1)以民为本,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贞观之治
(2)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曲辕犁,筒车
(3)金刚经 李白 杜甫 颜真卿 柳公权 莫高窟
(4)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21.(1)科举制
(2)唐太宗;文成公主入吐蕃
(3)日本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
(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大都重视发展生产;科举制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人才(或统治者大都重用人才);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友好往来;等等,
22.(1)唐太宗;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2)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富庶的景象;唐玄宗。
(3)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统治期间都采取开明的政策,轻徭薄役,发展生产,注重吏治,任用贤才等。
(4)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②正确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③科技技术就是生产力;④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3.
(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或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等, 开明
(2)玄奘 佛教 或历史 或地理 或风土人情等
(3)天竺、日本(大食、波斯、朝鲜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