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社会发展》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社会发展》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7 22:1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 第六单元 同步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1.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2.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 秦长城 B、 汉长城 C、 明长城 D、 滇长城
3.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頫
4.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 )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5.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现于(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7.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8.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北宋 东京 B.北宋 四川
C.南宋 临安 D.南宋 广州
10.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边喝着茶边在瓦舍里看杂技表演 ③普通百姓可以穿多种颜色的衣服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⑤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两宋 D.明朝
12.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
①扬州 ②杭州 ③广州 ④泉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14.“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
15.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 )加强对它的管辖。
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军机处
1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17.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 ( )
A.尚书省 B.安西都护府
C.市舶司 D.遣唐使
18.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 ( )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舍”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杂技表演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20.《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 统一蒙古草原 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 建立蒙古国 D.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第II卷(非选择题)
21.唐、宋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广泛的对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②③所表示的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请你序号①③所代表的国家。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况如何?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3)宋代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
(4)结合两段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宋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5)上述材料说明的史实,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发?
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两宋时期,在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
(3)北宋哪一地区出现的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4)“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2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
探究二 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经济发展。
探究三 文化篇,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朝或元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C
6.A
7.B
8.D
9.B
10.B
11.C
12.B
13.A
14.B
15.B
16.B
17.C
18.D
19.A
20.B
21.(1)①天竺(2分)③日本(2分)
(2)活跃、繁荣(兴盛)(2分)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造船业的发达;政府的鼓励等(2分)
(3)市舶司(2分)
(4)对外开放(2分)
(5)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发展。(4分)
22.(1)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国家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东南地区。
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太湖流域
(3)四川地区 交子
(4)丝织业:两浙地区的丝织品位居全国首位;棉纺织业:在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制瓷业: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前列。
23.
(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5分)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3分)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5分)
24.(1)行省制度;宣政院。
(2)科举制。
(3)曲辕犁或筒车。
(4)宋词或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
(5)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