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2024.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D D A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A C C C A D A
二、非选择题:共3题,21题14分,22题14分,22题12分,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4分)
(1)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基督教主导。(3分)
变化:王权加强;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城市经济发展;大学兴办;人文主义思想传播。(任答四点得4分)
(2)原因:经济上,工商业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上,资产阶级需要新的意识形态(答“资产阶级需要新文化”也可)。(3分)
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的幸福;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否定封建特权等。(任答四点得4分)
22.(14分)
(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4分)
经济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2分)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双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5分)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3分)
23.(12分)
(1)社会转型: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4分)
关键性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2分)
表现: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3分)
(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3分)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用时:75分钟总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几个有特色的农业中心。下列有关“农业中心”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 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和棉花 B. 西亚培植出大麦和豆类
C. 非洲培育出马铃薯和甜高梁 D. 东亚培育出水稻和小麦
2.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在征服地区建立许多新城市,这些城市虽然是东征中的军事据点,但也是希腊人经济活动的中心。紧随亚历山大而来的人带着希腊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入驻新城市,影响着东方民族。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 使希腊文化成为亚非文明的源头 B. 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精华
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D. 热衷于传播古希腊文化
3.帝国通过不断扩张,形成辽阔疆域,下图为古代一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该帝国是
A. 阿拉伯帝国 B. 罗马帝国C. 拜占庭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
A. 沙皇俄国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 B. 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
C.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 D. 斯拉夫人接受了拜占庭的希腊语
5.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B.笈多帝国时期婆罗门教成为国教
C.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印度河中游 D.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6.下表为班图人迁徙概况。据此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路线 概况
西线 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直至抵达南非,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
东线 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A. 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 B. 促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C. 颠覆了桑海在西非霸主地位 D. 促进非洲文明朝多样性演进
7. 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 三角贸易的初现 B. 世界市场的成型 C. 工业革命的冲击 D. 殖民体系的确立
8.据学者研究,16——17世纪,中国白银生产规模变化不大,产银量基本停留在年平均十万两左右,与美洲、欧洲及日本的产银量相比,简直微乎其微,而中外金与银比价却发生了如下变化。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据此可知,当时
A. 中国市场贵金属持续升值 B. 中国与英国的物价趋于平衡
C. 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
9.下面时间轴能够反映16~17世纪中外历史的发展趋势,其中概括不正确的是
A. 宗教改革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西方殖民国家争夺日趋激烈
C.新航路开辟加剧了西欧殖民扩张 D. 殖民侵略开始威胁中国安全
10.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
A. 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 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
C. 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 D. 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
11.《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A.推动了“光荣革命”的发生 B.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 D.使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12.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上述材料强调了拿破仑
A. 直接领导了德国的革命 B. 发动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C. 并不是专横跋扈的暴君 D. 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13.近代以来,英、美、德、法四国通过资产阶级宪法的颁布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下表)。这反映出
国家 时间 宪法 确立政体
英国 1689年 《权利法案》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87年 美国1787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制
A. 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 B. 资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 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D. 共和体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14.煤炭工业早期发展史研究表明,当时英国市场上的能源售价是全世界最便宜的。英国成功摸索出巧妙且高效利用煤的办法,对18世纪一系列技术变革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材料可以用来解释
A. 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B. 技术变革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C. 英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了开发 D. 英国的制度变革保障了经济发展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A. 蒸汽和电力B. 蒸汽和石油C. 石油和电力D. 电力和核能
16.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 “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空想社会主义萌发 B.剩余价值论创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
17. 19世纪晚期,印度国大党领袖班纳吉要求“在印度实行代议制责任制政府”;中国维新派开启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埃及祖国党也提出了实行宪政的主张。这反映出该时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A.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 以暴力手段实现民族独立
C. 救亡图存与借鉴西方文明相结合 D. 形成了联合斗争的新局面
18.据不完全统计,从1885年到1900年间,被欧洲列强抢占的非洲土地比例从25%上升到90%,非洲大量的土著国家被消灭,最后只剩下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保持着独立。这反映出当时欧洲列强
A. 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B. 掠夺土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 扩大非洲的奴隶贸易 D. 严厉镇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列强的贪得无厌 B. 亚非拉地区的的贫困
C. 无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D.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一词成为非洲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主要是因为埃塞俄比亚
A. 坚持不懈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独立B. 维护国家主权实行民主政治
C. 揭开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D. 领导非洲各国进行联合斗争
二、非选择题:共3题,21题14分,22题14分,22题12分,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020年 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菜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年 “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年 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年 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1367年 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14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
——央视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的新变化。(7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的内涵。(7分)
22.(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 000万到2 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除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个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5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3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从1836年起,英国棉纺织业中的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子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使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指出促使“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的关键性发明,并归纳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9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与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