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风景谈
风景无言 思想有声
风景无言 思想有声
初中时我们学过茅盾的《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崇高的境界和强烈的感情冲击了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它并称为姐妹篇的作品《风景谈》。
01
基础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字 雁冰
沈德鸿
1896——198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1939年茅盾在新疆大学任教一年多后返回内地,归途中于西安喜遇朱德同志,应邀到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情愫。1940年底抵达重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茅盾写下了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的《风景谈》。
02
课文分析
解题
逐段讲解
风景 谈
谈风景
宾语前置
自然景象、建筑物?
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什么风景?
自然风景
人文风景
沙漠
望不到边际
四顾只是茫茫一片
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
单调
寂静
驼队
出现一个黑点
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眼帘
叮当的谐和合奏充满耳管
多彩
活跃
作者描绘第一幅风景,为什么不从驼队出现时写起,而是先描绘了一幅空旷沉寂、没有人迹的沙漠景观呢
单调寂静的沙漠与活跃的骆驼队伍形成鲜明的对比
无论多么单调的景色只要有人出现,就会产生奇迹,变成动人风景
骆驼队渐行渐近使整片寂静沙漠“活”过来了
自然景物
+
人的活动
=
风景
第二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自然景物
秃顶的山 层层梯田
挺立的谷子 蓝天明月之夜
人文景物
牛、唱着歌的种地人
幽静
寂静
愉快
作者描写种田人时使用了传神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小米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
这里的“长”,为什么不用“伸、冒”?
海上生明月
作者描写种田人时使用了传神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
这里的“长”,为什么不用“伸、冒”?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牛角仿佛小草,从土地上钻出来。同时伸、冒是一个短暂的动作,但是“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缓缓地从山脊另外一边由短倒长地出现,充分表现出其活力。
作者描写种田人时使用了传神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魃魃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短歌,为什么会从山顶飘下来?
作者描写种田人时使用了传神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魃魃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短歌,为什么会从山顶飘下来?
歌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同时唱的时间很长,种地人从山顶开始一直到山地还在唱,歌声就像飘下来一样。唱歌时间长,又体现出种地人的轻松愉快的心情,一唱一步在明月蓝天下悠闲回家。
第三、四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自然景物
晚霞、河水、
大山黄土、山坡、野火等
人文景物
生产归来的知识分子
朝气蓬勃
暮气沉沉
“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
“跌”字是用人的动作去写河水,生动形象地呈现河水突然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态势。
“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来自五湖四海的文艺工作者
七八种不同的方言
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
为着同一目标来到延安
“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兴奋地谈话
青菜和小米饭
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老茧
爽朗的笑声
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丝的困倦,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年轻人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世界终将是你们的。
第五、六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自然景物
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
黄褐色的浊水、
怪石峭壁的崖岸、天然的石洞
人文景物
促膝而坐讨论学习的青年男女
熠熠生辉
阴沉潮湿
石洞里的一对和公园里的一对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有何作用?
他们是衣着不同、地点不同、精神面貌不同的两对青年。一对是城市青年,谈情说爱生活平庸,一对是延安青年,学习讨论明白生活的意义。
作用: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城市青年的平庸生活,突出延安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他们之间是基于高尚理想的友谊或爱情。
第七、八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自然景物
桃树、半盘石磨、断碎旧阶、现成的石块、荠麦大麻
人文景物
有休憩的青年或谈天、或讨论、或聚会
怡然自得
荒凉破败
“这里坐的不舒服,吃的喝的也太粗糙简单”,连绿阴都是“简陋”的。那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不太美的景观做为描写对象呢
因为有高贵的人类精神,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延安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知识青年来这里休息、学习、争论,因此这里变成了一处“胜景”。延安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进步青年就是“仙”和“龙”,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将延安改造为中国共产主义的核心地区。
严肃、坚决、勇敢的士兵
第九、十自然段
自然景物
人文景物
万籁俱静
空气清冽
朝霞笼住左面的山
霞光笼罩下的小号兵
荷枪的战士
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排的士兵,只写两个哨兵呢?
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手法。他们不只是形单影只的两个士兵,而是千千万万抗日战士的化身,是无数中华儿女的象征;他们也不只是屹立在北国的宝塔山上,而是屹立在整个中华大地上,保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段落 画面 地点 自然景观 人的活动
1 沙漠驼队
2 月夜归耕
3-4 延河夕照
5-6 石洞雨景
7-8 桃林小憩
9-10 北国晨号
猩猩峡外的沙漠中
茫茫一片的沙漠
驼队的出现
黄土高原
秃山、蓝的天、黑的土、明月、作物等
晚归的农人和孩子
延安
晚霞、河水、大山黄土、山坡、野火等
欢歌笑语的来自五湖四海的知识分子
延安
雨天、荒山、石洞等
促膝长谈的青年男女
延安
桃林、茶社、作物等
学习与休息的青年
延安
晨光、朝霞、山峰等
号兵、荷枪的战士
段落 画面 精神内涵
1 沙漠驼队
2 月夜归耕
3-4 延河夕照
5-6 石洞雨景
7-8 桃林小憩
9-10 北国晨号
总领全文,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庄严妩媚。
反映的是黄土高原人民的吃苦耐劳、乐观——人对自然的改造。
赞美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斗争精神——生命力。
突出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孜孜不倦、勤奋、内在精神生活充实、生命力。
突显了革命战士所代表的坚毅、刚强、勇敢等民族精神。
赞美延安人民高尚的情趣——生命力、高尚的精神生活
这些画面的描述可以打乱顺序吗?
沙漠驼铃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国晨号
由一部电影产生的联想
延安青年的劳动生活
延安青年的学习生活
延安青年的业余生活
延安青年的革命责任
人对自然的认识逐一深入的顺序安排的
不能调换
①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②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④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
⑤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风景谈
风景
谈
①改造自然的人类更伟大
②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更伟大
③民族英雄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沙漠驼铃
高原归耕
延河夕照
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
北国晨号
总结主旨
本文是对那些坚持抗战、克服物质生活贫乏的困难,保持人类高贵的精神,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不息的人们的礼赞。这些人就是延安解放区的人们,他们和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斗争精神,构成了当时中国一道最绚烂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