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项提分练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专项提分练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21 16:2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提分练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1.美术小组有男生12人,女生8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王大伯家养了13只鸡和9只鸭。
(1)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2)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3.妈妈把2千克的茶叶平均装在3个小罐里,每个小罐装多少千克?
4.完成同一项工作,菲菲用了0.75小时,才才用了小时,他们两人中谁完成得最快?
5.王、张、李三位师傅在同一车间工作,王师傅3分钟做10个零件,张师傅4分钟做13个零件,李师傅5分钟做16个零件。平均每人做一个零件各用多少时间?谁的工作效率最高?
6.甲杯里装有75克豆浆,乙杯里装有100克豆浆,分别在甲杯里加入15克糖,乙杯里加入25克糖。李老师喜欢喝甜一点的豆浆,该选哪一杯?
7.王大伯家养了7只公鸡和11只母鸡。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分之几?母鸡的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8.有68面彩旗,按二面红的、一面绿的、三面黄的排列着,这些彩旗中,红旗占黄旗的几分之几?
9.下图是某一时刻两家肯德基餐厅的就餐人数示意图,请你通过计算判断此时哪家餐厅比较拥挤?
10.阅读资料:
不准多喝 母亲对儿子说:“今晚客人来喝酒,你只能装装样子,不准多喝。”“那么我只喝二分之一瓶。”“不行!”“那我只喝四分之二瓶好了。”“这才是妈妈的乖孩子!”
从数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11.走进自然保护区。
(1)珲春保护区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约占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的几分之几?
(2)我国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约占全球野生东北虎数量的几分之几?
12.盐场用6吨海水可以晒制80千克盐,那么,晒制1千克盐要多少千克海水?每千克海水可以晒盐多少千克?
13.某食品中脂肪含量约占44.5%,蛋白质含量约占,糖含量约占。哪种成分的含量最高?
14.妈妈买了一块正方形布料,姑姑买了一块长方形布料,妈妈做窗帘用去了,姑姑做床单用去了,谁用去的布料多?
15.下面的每个长方形都表示1升牛奶。
(1)在图中表示出“把3升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结果”。
(2)每个小朋友分得3升牛奶的( )。
(3)每个小朋友分得( )升牛奶。
16.奇思看一本75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25页,看了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
17.五(1)班有50人,课间活动中,有12人跳绳,23人踢毽子,其他同学在跑步。跑步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8.化简一个分数时,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得。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19.下图是某地2020年1~5月份降水量统计图。
(1)降水量最多与最少月份相差多少毫米?
(2)这几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1月份降水量是5月份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20.下图表示从同一车站发出的甲、乙两辆车的运行情况。
(1)统计图纵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 )千米。
(2)乙车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3)甲车在7点至10点,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10点至12点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时。
(4)10点时,甲车行驶路程是乙车的。
21.下面是李强7~11岁每年体检时的体重与全校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的对照图。
(1)简要说明李强从7岁到11岁体重的变化情况。
(2)( ) 岁时李强的体重与全校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相差最大,这一年李强的体重是全校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的。
(3)你还能知道什么?
参考答案:
1.;
【分析】用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化简,即可求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女生人数+男生人数,求出全组人数,再用男生人数÷全组人数,化简,即可求出男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
【详解】8÷12=
12÷(12+8)
=12÷20

答: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男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
【点睛】熟练掌握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2)
【分析】(1)求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用鸭的只数除以鸡的只数解答;
(2)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用鸡的只数除以鸭的只数解答。
【详解】(1)9÷13=
答:鸭的只数是鸡的。
(2)13÷9=
答:鸡的只数是鸭的倍。
【点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千克
【分析】2千克的茶叶,平均装在3个小罐里,求每个小罐装多少千克,就是把2千克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解答。
【详解】2÷3=(千克)
答:平均装在3个盘子里,每个小罐装千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才才
【分析】分数和小数比较:可以将分数化为小数,再按照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谁用时最少,谁就完成得最快。
【详解】=0.375
0.375<0.75
答:才才完成得最快。
【点睛】本题考查了小数和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5.王师傅:分;张师傅:分;李师傅:分;王师傅。
【分析】加工一个零件时间=用的时间÷加工零件个数,分别计算出王、张、李三位师傅的工作效率,比较谁的工作效率高可以根据谁用的时间短进行,再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3÷10=(分)
4÷13=(分)
5÷16=(分)
=0.3,≈0.308,≈0.313
0.3<0.308<0.313,即王师傅做一个零件用的时间短。
答:王师傅平均做一个零件用分,张师傅平均做一个零件用分,李师傅平均做一个零件用分,王师傅的工作效率最高。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简单的工程问题,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以及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6.选乙杯
【分析】根据题意,甲杯加入15克糖,甲杯的糖占糖水的分率,用糖的质量÷(糖与水的质量),代入数据,求出甲杯的糖占糖水的分率;乙杯加入25克糖,乙杯的糖占糖水的分率,用糖的质量÷(糖与水的质量和);代入数据,求出乙杯糖占糖水的分率,再比较两杯含糖的分率,即可解答。
【详解】甲杯:15÷(15+75)
=15÷90

乙杯:25÷(25+100)
=25÷125

<,乙杯甜,李老师选择乙杯。
答:李老师喜欢喝甜一点的豆浆选择乙杯。
【点睛】根据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知识以及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解答。
7.;
【分析】求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分之几,用公鸡的只数除以母鸡的只数;求母鸡的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用母鸡的只数除以公鸡与母鸡的只数和,即可解答。
【详解】7÷11=
11÷(7+11)
=11÷18

答: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母鸡的只数占总数的。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8.
【分析】用彩旗总数÷一个周期总数,确定周期数,进而求出红旗和黄旗数量,红旗数量÷黄旗数量即可。
【详解】68÷(2+1+3)
=68÷6
=11(组)……2(面)
11×2+2
=22+2
=24(面)
11×3=33(面)
24÷33=
答:红旗占黄旗的。
【点睛】关键是掌握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9.餐厅一比较拥挤,计算见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两个餐厅的面积,再用两餐厅的面积分别除以两个餐厅的人数,求出两个餐厅人均占地面积,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
【详解】餐厅一:12×8÷84
=96÷84
=(平方米)
餐厅二:8×6÷36
=48÷36
=(平方米)



餐厅一比较拥挤
答:餐厅一比较拥挤。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比较大小。
10.儿子的做法是不对的;看法见详解。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即瓶是把这瓶酒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瓶是把这瓶酒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瓶=瓶,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瓶=瓶,所以儿子的做法是不对的,不应该用数学知识来欺骗妈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它们的知识并灵活运用。
11.(1)
(2)
【分析】(1)用珲春保护区内的野生东北虎的数量除以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约分,即可;
(2)用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数除以全球野生东北虎的数量,约分,即可。
【详解】(1)10÷20=
答:珲春保护区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约占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的。
(2)20÷500=
答:我国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占全球野生东北虎数量的。
【点睛】本题考查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12.75千克;千克
【分析】6吨=6000千克,依据晒1千克盐要海水重量=海水重量÷盐的重量,每千克海水可以晒盐重量=盐的重量÷海水重量。
【详解】6吨=6000千克
6000÷80=75(千克)
答:晒1千克盐要75千克海水。
80÷6000=(千克)
答:每千克海水可以晒盐千克。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简单应用题,只要明确数量间的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13.脂肪
【分析】首先把三个数都化成小数,然后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判断即可。
【详解】44.5%=0.445;
=7÷20=0.35;
=1÷5=0.2;
因为0.445>0.35>0.2;
所以44.5%>>;
答:脂肪的含量最高。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
14.无法判断
【分析】首先根据分子相同,则分母小的分数大,判断出>;然后根据妈妈和姑姑买的长方形布料的长短不确定,虽然妈妈做窗帘用去的布的长度占妈妈买的布料的长度的分率大于姑姑做窗帘用去的布的长度占姑姑买的布料的长度的分率,但无法判断谁用去的布料多。
【详解】妈妈和姑姑买的布料的长短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谁用去的布料多;
答:无法判断谁用去的布料多。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妈妈和姑姑买的布料的长短不确定。
15.(1)见详解;(2)(3)
【分析】(1)把三个长方形每个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三份,如下图所示:
(2)把3升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把3升牛奶看做单位“1”,每人分得单位“1”的;(3)一共有3升牛奶,每人分的牛奶的量等于总量除以总份数。
【详解】(1)
(2)1÷4=
(3)3÷4=(升)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基础题。
16.
【分析】看了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看了的页数÷这本数的总页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详解】
答:看了的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
【点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17.
【分析】选算出跑步的同学有多少人,50-12-23=15人,再用跑步的同学的人数除以全班的人数,就是跑步的同学占全人数的几分之几,即15÷50=,即可解答。
【详解】(50-12-23)÷50
=(38-23)÷50
=15÷50


答:跑步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18.
【分析】约分是分子和分母要除以相同的数;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那所以要求原来的分数,就将原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2次2,再乘1次3。
【详解】3×2×2×3=36
8×2×2×3=96
答:原来的分数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用最后得到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约的数。
19.(1)45毫米
(2)45毫米
(3)
【分析】(1)求“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月份相差多少毫米?”我们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找准最高点的数据和最低点的数据,它们的差值即为本题的答案。
(2)要求这几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我们可以根据平均数的求法求得:五个月的降水量总和÷5=平均每月降水量。
(3)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我们就可以用一月份降水量的数据除以五月份降水量的数据,再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从而得到本题的结果。
【详解】(1)75-30=45(毫米)
答:降水量最多与最少月份相差45毫米。
(2)(30+40+45+35+75)÷5
=225÷5
=45(毫米)
答:这几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是45毫米。
(3)30÷75=
答:1月份降水量是5月份降水量的。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平均数、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
20.(1)20
(2)20
(3);50;24
(4)
【分析】(1)观察图形可知,每一个单位之间相差20,一个单位表示20千米,即可解答;
(2)根据观察图形可知,乙车从8:00出发,到12:00停止,行驶时间是:4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2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答;
(3)根据观察图形可知,甲车从8点到10点,行驶的时间是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20千米,利用:速度=路程÷时间,即可;10点到12点,行驶时间是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20千米-20千米=100千米,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这段路程是速度;甲车行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用甲车行驶的全路程÷甲车行驶全路程所用的时间,即全路程是120千米,时间是5时,120÷5,即可解答;
(4)观察图形,找出10点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找出乙车行驶的路程,用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即可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统计图纵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0千米;
(2)8:00到12:00是4个小时
120÷4=30(千米/时)
答: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0千米。
(3)7点到10点是3个小时
20÷3=(千米/时)
10点到12点是2个小时
100÷2=50(千米/时)
7点到12点是5个小时
120÷5=24(千米/时)
答:甲车在7点到十点平均速度是千米,10点到12点平均速度是50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的速度是24千米/时。
(4)20÷60==
答:10点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的。
【点睛】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及分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21.(1)见详解
(2)9;
(3)见详解
【分析】(1)根据统计图上虚线的走势,说出李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情况即可;
(2)求出李强和同龄学生在7岁,8岁,9岁,10岁,11岁五个年龄段的平均体重的差值,然后比较找出相差最大的即可;用这一年李强的体重除以全校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用分数表示即可;
(3)根据统计图上的数据,可以根据李强的实际体重来说,合理即可。
【详解】(1)李强从7岁到9岁时体重平稳上升,9到10岁的时候体重下降,在10到11岁的时候缓慢上升。
(2)7岁:27-20=7(kg)
8岁:35-22=13(kg)
9岁:45-25=20(kg)
10岁:33-26=7(kg)
11岁:40-29=11(kg)
由此即可知道9岁时体重与全校同龄学生平均体重相差最大;
45÷25=;
(3)李强相对同龄人来说有点偏胖,要多多锻炼。(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学会分析统计图并灵活运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