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备课导航-【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文档属性

名称 23《马说》备课导航-【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0 09: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马说》备课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韩愈及其作品;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意,诵课文。
2.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征,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3.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的情感。
方法指导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结合具体语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遭遇,理解作者的愤激之情和渴望报效朝廷的心愿。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马说”即“说马”,就是谈论马的意思,题目点明了本文的论述内容。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有《昌黎先生集》。
背景资料
本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间。其时,韩愈初入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均郁郁不得志,所以文中有“伯乐不常有”之叹。韩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您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文体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篇幅一般不长。
“说”这种文体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核心是议。此外,这种文体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灵活,还常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常说的“托物寓意”。《马说》《师说》《捕蛇者说》等均属于这一文体。
通假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只)”,只、仅]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露、表现)
古今异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安全,平安)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动词,吃尽)
尺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竭尽)
食不饱,力不足(动词,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同“饲”,喂)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示修饰)
不以千里称也(介词,因为)
以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的)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指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
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实义,不译)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主题点睛
本文开篇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
疑难突破
1.作者是怎样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此文写于作者仕途屡遭挫折之时,因而本文正是他怀才不遇的怨愤情绪的宣泄。在封建社会,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韩愈之鸣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埋没、摧残人才现象的深刻批判。用“祗辱”“骈死”来描绘千里马的遭遇,可以看出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与怜悯;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也可看到作者在为千里马鸣不平时,还有一种无奈和委屈之情,这些感情都蕴含在议论当中,使文章情理相融,从而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2.应该如何认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试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观点一:千里马需要伯乐来识别,人才需要明主赏识。姜太公若无周文王赏识,就会终老在磻溪河畔;百里奚若没有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将会在放牛中度过一生。倘若没有得到明君的赏识,即使是“千里马”,其才能也将难以发挥,甚至酿成悲剧,如岳飞。
观点二:千里马不能消极地等待伯乐的赏识,是千里马就应该积极人世,纵横驰骋努力开创一片天地。毛遂自荐的故事发人深思。因此,是千里马就要努力学习,把握机遇,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毕竟成功要靠自己。
写作借鉴
1.脉络清晰,中心明确。
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继而从“食马者”的角度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2.托物寓意,意蕴深刻。
本文通篇说马,而意在论人。表面上说的是相马、食马之事,实际上阐释了对社会重大政治问题之一的人才问题的见解。这种托物寓意的写法,使深刻的思想蕴含在具体的形象之中。
对接中考
从课文中挖掘考试命题
(江苏泰州期末)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考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2)其真无马邪
(1)代词,它的。
(2)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答题技巧】记忆要领:“其”字可代人和物-般代指第三人称;远指“那”,近指“这”,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表示加强译“一定”,婉辞译为“恐怕”和“大概”。
(山西大同模拟)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且尚未被“伯乐”发现,你会怎么做 (考点:文意理解及体会)
示例一:我会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会保持平和的心态,继续努力,并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答题技巧】解答文言文阅读中的把握文意题可分两步走:①把握文意和主旨,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②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应对方法,形成个人见解,分条归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伯乐很重要
托物寓意呼唤伯乐重视人才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讽刺食马者愚妄无知
马说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控诉现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