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19:44:06

文档简介

长春二实验高一(下)4月月考测试卷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和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我这双手,昨天刚握过世界女子壁球冠军的手。她把她的微生物组传给我,而我现在又把
它传给了你。”建筑师卢克·梁一边说,一边和吉尔伯特握手。
“所以凭借这双手,我就能变成壁球‘高手’了吗?”吉尔伯特问道。
“只是右手而已,”梁说,“如果你是左撇子的话,我只好说声抱款啦。”
我们所有人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播撒自己的微生物。我们每触摸一件东西,就会在上面留下
微生物的印记。每个人每小时大约会喷出3700万个细菌,这意味着我们的微生物组不仅处于
身体内部,还会不断地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我包罗万象,但只“包罗”了一部分,剩下的像鲜活
的光环一般国绕着我,延伸进周围的世界。
为了分析这些“光环”,吉尔伯特的研究团队最近每天擦拭家里的开关、把手、厨房料理台、
卧室地板,还有他们自己的手、脚和鼻子。他们还招募并培训了六组家庭。这项名为“家庭微生
物组计划”的研究表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组,它们大部分来自家庭中的每个人。
人们手上的微生物会附着在开关和把手上,脚上的微生物会覆满地板,皮肤里的微生物则蹭上
了厨房台面。所有这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其中三名志愿者在研究过程中变更了住处,而
他们的新住所也迅速有了老房子里的微生物特性,即使换到了酒店房间也是如此。在进入新地
方的24小时内,我们自己的微生物便覆盖了这个地方,使其成为自身的映射。
我们也会改变室友身上的微生物。吉尔伯特的团队发现,同居一室的不同人,彼此之间所
分享的微生物要多于分开居住的人,而一对夫妇在微生物层面也更相似。如果家里养狗的话,
微生物之间的连接还会增强。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物种库,
丰富了家庭微生物组。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与狗相关的尘埃中的微生物喂给小鼠,发现
这些啮齿动物变得对各种过敏原都不那么敏感。这些灰尘大餐让小鼠的肠道增加了一百多种
细菌,且其中至少有一种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过敏原侵害。
【高一(下)4月月考测试卷·语文第1页(共8页)】
4354A长春二实验高一(下)4月月考测试卷·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7
10
11
12
15
19
20
答案
D
B
A
D
0
A
BEG
B
A
C
C
B
1.D(D项,“他主要是想利用小球吸附污染物”错误,根据原文“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这些小球在充
满有益细菌并能滋养细菌的营养液内浸泡过,这不仅是一道养眼的景观,同时也可以过滤空气”可知,他主要
是想利用微生物小球来增加建筑物内空气中的有益细菌。)
2.B(A项,“相同”错误,应为“相似”。C项,“有效抑制人体自身过敏性炎症”错误,“抑制过敏性炎症”只是在小
鼠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人类。D项,“是错误的”错误,原文只说“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
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卫生存在矛盾”,这并不意味着医院的这种想法错误。)
3.A(A项,“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是已经实现的应用图景,不属于“更大的图景”。)
4,D(D项,“可以成功预测出某一生态系统微生物种类”错误,原文为“团队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给定温度,植被、
风速和光照条件等基本变量,来预测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5.合适。①科普作品传播知识,既要科学严谨,也要生动通俗。②开头借两人开玩笑的对话传达了我们会向周
围释放自身携带的微生物的观点,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结尾运用抒情笔调,热切展
望了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能感染读者,引发共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D(D项,“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红衣姑娘来表现的”和“文中的老人是故事的线索人物,起到了引出主人
公、串连情节的作用”说法都有误。老人不仅亲眼所见这一场小斗争,也以交通员的身份亲身参与,他也是小
说的主人公之一,老人、姑娘等人组成了人物群像,共同揭示文章主题。)
7.A(A项,“本文语言具有韵律美,多处运用方言”错误。从语言叙述风格来看,小说中不管是景物描写还是人
物描写,语言都朴实、清新、自然,充分体现了自然美、诗意美,而不是韵律美。且文中并无多处运用方言。)
8.①有勇有谋,刚强乐观:②团结一心,全民抗日;③热爱生活,善良朴实。(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
5分,意思对即可)
9.①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小说中老头儿讲述了红衣少女用手榴弹消灭鬼子的“一次小斗争”,故事情节虽简
单,但充满智慧和波折,表达了军民积极抗日的主题。②以小人物反映大境界。小说中老头儿做交通员,他
的儿子参加水上游击队,三位女子与日本鬼子英勇斗争,这些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们的斗争经历,展现了那个
大时代的精神风貌。③以小环境反映大背景。小说中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这个特定的环境,是抗敌战场的
缩影,反映了全国上下抗日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每点3分,答对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0.BE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B(B项,“又名《道德经》”错误,《庄子》又名《南华经》。)
12.A(A项,“材料一先后运用了三种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错误,只有两
种对比,没有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
13.(1)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限睛去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遇”“官知”“神欲”
各1分,句意1分)
(2)我是个做工的人,哪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呢?虽说如此,我还是有一种本事。(“术”“虽然”、宾语前置
句各1分,句意1分)
14,两则材料都是先写技工技艺之高超以引发观者的叹问,然后借技工的回答对其成功之道作解说,最后以点
明主旨作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3分,意思对即可)
【高一(下)4月月考测试卷·语文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4354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