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第七章 同步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1.国家统一是国泰民安的前提。下列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设宣政院
②设伊犁将军
③设驻藏大臣
④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2.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下列人物不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
A、郑成功 B、李时珍 C、戚继光 D、康熙帝
3.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当时台湾府隶属(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直隶省
4.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
A.荷兰 B.日本 C.沙俄 D.葡萄牙
5.2005年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六百周年,你知道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是( )
A.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6.军机大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官员,这个官职最早出现在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7.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①《论语》 ②《史记》 ③《资治通鉴》 ④《天工开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下列哪些措施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
①科举制度的创立 ②鉴真东渡 ③八股取士 ④文字狱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9.下面哪一项不是造成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盛世里潜伏着危机的原因 ( )
A.统治者极力强化君主专制
B.统治者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C.统治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D.统治者闭关锁国,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1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B.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1.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焚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12.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概括了历史全过程的是( )
A.中华的荣耀 B.帝国的彷徨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13.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官办对外贸易的机构。该情况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清朝(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C.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 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4.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迅猛扩张的今天,越来越彰显出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下列与郑和下西洋史实不相符的是( )
A.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B.郑和到过亚欧30多个国家和红海沿岸
C. 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15.《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简单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④ 航海事业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17.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
C.驻藏大臣 D.西藏自治区
第II卷(非选择题)
1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现选取部分史实,对此作一简要梳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的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经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请问他是谁?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什么举措?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5)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
(6)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占中国领土。此后,沙俄英美继来。对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大……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请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
(1)造成清朝初期的对外关系“逆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倭寇”指什么人 (2分)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是谁
(3)“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请举出两例在清朝初期,面对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胜利的史实。
(4)反思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有人说,明清时期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来侵略紧密结合起来,才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学习明清历史后,同学们针对此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也积极参与。
任务一 梳理知识
(1)明清时期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后果怎样?
(2)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但是清朝也出现过危机前夜的治世局面,这一局面指什么?
(3)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表现在哪些方面?
任务二 解决问题
(4)用史实说明明清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保卫边疆做出的努力。
任务三 感悟启示
(5)从明清的繁荣到衰落,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材料一: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 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是谁?
(2)材料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3)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早在古代我国就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请回答:
(4) 朝时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5)清朝时确立 制度和设 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A
6.C
7.B
8.C
9.B
10.D
11.B
12.B
13.A
14.B
15.B
16.D
17.C
18.
(1)韩非。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八股取士。
(4)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思想。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6)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不择手段,加强思想控制;思想必须解放,禁锢思想,就会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等。
19.
(1)闭关锁国政策。
(2)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戚继光等
(3)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两次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胜利等等。
(4)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对外开放广泛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前进,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坚持改革开放,跟上世界潮流。
20.(1)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机构,设立廷杖制度,八股取士。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后果: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康乾盛世。
(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边疆地区出现危机;西方殖民势力入侵。
(4)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贵族的叛乱;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会盟联姻方式加强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修建避暑山庄,联络感情加强联系。(任意答出两点)
明清时期,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维护国家的统一,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任意答出两点)
(5)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每个公民的使命;封建社会已处于衰落时期。(言之有理即可)
21.
(1)赤壁之战、诸葛亮
(2)曹操、官渡之战
(3)《三国演义》
(4)元朝
(5)册封(或金瓶掣签制);驻藏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