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 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人民的抗争 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8 09:2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1.1901年,东交民巷的居民被迫迁出。与这一事件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台湾割让给日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百日维新的失败
3.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自己发动的,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发动的。“自己发动的”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对材料中“界碑”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C.中国迈进了资本主义社会
D.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6.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9.慈禧太后曾经说:“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里所述“议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 D.《九国公约》
10.据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该记载反映的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2.“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3.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清政府被推翻后 D.新中国成立后
14.小明同学参加姜堰市电视台“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大奖赛”,她回答的题目是“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答案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16.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沙俄侵华的罪证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17.据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该记载反映的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 2015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5周年,对于这场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战争。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是( )
A.中英战争 B.通商战争
C.夷匪战争 D.鸦片战争
第II卷(非选择题)
19.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的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香港经济更加繁荣,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素象。然而香港的过去却经历着悲苦,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之后,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将香港掠为殖民地。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时间 不平等条约 侵占的区域 危害
1842 年 香港岛
1860 年 《北京条约》
1898 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2)香港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 “天才创造”又是指什么?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款白银2亿两……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三分别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他们各自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按序作答)
② 从这些条约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性质逐渐有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以下是某摄影爱好者游历历史文化遗迹时拍下的照片。读图,回答问题。
③历史老师用这三张照片作为素材办了主题会,请你为这个主题会拟定一个合适的名称。
22.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中国战区受降签字仪式在此举行。上午8点50分,日军受降代表冈村宁次等7人分别从3辆汽车下来,跟在中方人员后面,“手里拿着帽子,低着头走路,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们不可能再趾高气扬,不可能了。”
——摘自《我的抗战Ⅱ》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1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发表题为《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亚太美好未来》的主题演讲。王冠中说,中国从未以武力威胁过任何国家,从未主动挑起事端,也绝不接受他国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挑事闹事。
——摘自2014年6月2日《广西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一是哪一战役之后的结果?与图二相关的民族英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冈村宁次为什么“不可能再趾高气扬”?这对中国而言有何意义?
(3)近年来,少数国家肆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权益。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A
6.C
7.C
8.D
9.C
10.A
11.A
12.B
13.B
14.A
15.A
16.B
17.A
18.A
19.(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或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根本原因: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清政府腐败无能、综合国力的衰弱。
20.(1)《南京条约》;九龙半岛南部;破坏了我国的领土完整(香港一步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1997年;“一国两制”。
21.
(1)分别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后签定
《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签定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
《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或抗击列强侵略的民族英雄)
22.(1)图一:雅克萨之战。图二:左宗棠。
(2)原因: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3)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争取和平解决争端,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