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学习目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程与方法: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学习重难点
尊儒术兴太学
开发边疆
“大一统”的含义
“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自主先学
结合下面的知识体系,阅读教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并完成下方练习(课前)
知识体系:
导学练习(预习完毕,完成下列练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课前完成)
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建立者是 。都城位于 。
2、汉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
巩固政权措施:
思想文化措施
3、汉武帝接受儒家学者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在长安兴办 ,让博士主持教学,招收“弟子员”。
政治措施
4、汉武帝根据臣下的建议,颁布了“ ”,削弱了王国的势力。
经济措施
5、汉武帝采取措施整理财政,规定 由国家统一铸造, 由国家垄断经营,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军事措施
6、开发边疆: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设置“ ”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 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把 “ ”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7、 在位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小组讨论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比较一下他们为加强统治在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检测反馈
选择题
1.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认为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上述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3.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是在都城(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益州
4.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
A.法家和墨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诸子百家 D.道家和兵家
5.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共同点是( )
A.打击儒学 B.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文化思想专制现象D.弘扬中国最先进的文化
6.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始于( )
A.战国时 B.春秋时 C.秦朝时 D.西汉时
7.西汉前期严重影响国家统一的问题是( )
A.财政问题 B.农民造反问题 C.王国问题 D.民族分裂问题
8.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削弱王国的力量 B.加强王国的力量
C.扩大王国的权力 D.剥夺王国的权力
9.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
10.汉武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有
①颁布“推恩令” ②实行盐铁专卖 ③统一发行五铢钱 ④推行郡县制(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
A.五岭以南 B. 西南夷地区
C. 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D. 海南岛
12.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使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材料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一反映了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哪一历史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上二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小结反思
西汉的建立(识记)
汉武帝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识记)
汉武帝下诏求贤(理解)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
汉武帝兴办太学
尊儒术兴太学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巩固国家统一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识记)
2、国家统一铸造供货币(理解)
3、国家垄断盐、铁经营(理解)
4、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作用(理解)
开发边疆
西汉军事实力的空前强大(理解)
设置河西四郡(识记)
加强对五岭以南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管辖(识记)
汉武帝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识记)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