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学年第二学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
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
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
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腿《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阁慕,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
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
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
《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
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
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
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
“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
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
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
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
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文学的自觉”绝不是弧立的现象,它是以“人的觉醒”为先导的。没有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
识和肯定,没有尊重人的个性人格观念的形成,不可能有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李泽厚先生在《美
的历程》中,首次提出魏晋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并把它与“文学的自觉”联系起来加以研
究。
高二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2023学年第二学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CC项“导致”强加因果,原文“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
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
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可见“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与前文并不存
在因果关系。
2.CDD项“先秦两汉文学不如魏晋文学那样真切”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先秦两汉与魏晋虽然都讲
情,但本质上不可同日而语”,是说其本质不同,没有评价其情感表达的真切与否。
3.DD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属于战国时期的楚辞作品,此时的屈原尚无文学的概念,
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学的自觉”。
4.CA项原文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B项“一直”不合文意,《诗经》、楚辞和汉乐府
曾以音乐形式流传,“从它们所属的音乐体系中脱胎出来后,就只以文字形式流传”。D项原文为
“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
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5.①魏晋时期人们重新审视个体生命,从而认识、肯定自身的价值,尊重个性、人格的形成,使得
魏晋文学创作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抒情性特征。(2分)②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眼前的雅
集之乐思及暂与久、悲与欢、生与死等人生问题,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
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是作者生命意识觉醒的表现。(2分)③在《归去来兮辞并序》
中,陶渊明细致描喜了田园生活之美,反复抒发了自己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之情,也透露出
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顺应天性,坚定选择,这是作者独立人格觉醒的表现。(2分)
6.CC项“暗示子君应像娜拉一样做只听话的小鸟”错,涓生是觉得子君成为了自己的拖累,出于
自私,想要暗示她像娜拉一样果决出走。
7DD项“叙述者与作者合二为一”错误。这篇小说采用手记体,以涓生内心独白的叙述方式展开,
文巾的“我”不能等同于作者鲁迅。
8①增强真实性。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
(1分)②增强抒情性。小说借涓生内心世界的深刻白剖,使读者更容易体会涓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尤其是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之情。(2分)③增强批判性。涓生的自述属于有限视角,无法
代表子君的真实想法,给读者留下了理性思考、审慎评判的空间,突出小说反思女性解放的主题。
(2分)
9.①梦醒:由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到安于家务,平庸怯懦的家庭主妇形象,子
君的转变引得涓生的嫌恶厌烦,爱的美梦宜告破碎。(2分)②无路可走:子君延续传统的性别角
色分工,完全靠涓生养活,仍属于丈夫的附属品,缺乏真正的自我独立意识,才会在失去丈夫的爱
后无路可走,只能重返封建大家庭。(2分)③反思女性解放:子君的悲剧揭示出女性解放不应只
停留在婚姻自主层面,而应该彻底打破传统枷锁,改革社会观念,在经济权等方面培养女性真正的
独立自主的能力。(2分)
10BDF句意: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的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
器,却不趁现在让他有功于国。
高二语文学科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