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8 21: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庆安县勤劳镇中心小学 张凯
教材简析
《拐弯儿处的回头》是一篇带有浓浓父子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它让学生感悟到父爱很平凡,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只要引领学生潜心读文,用心触摸文字背后的心跳和灵魂,就能有个性化感悟,体会到父爱平凡中蕴涵着的伟大。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提倡多元解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发展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丰富阅读感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件配乐:爱的协奏曲,同时辅以父亲与孩子的画面。)
  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其实就是一种力量。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与父亲有关。
  2.(板书:拐弯儿处的回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
  1.想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文章,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1~2名学生说。
  边说边引导学生评价,注意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教师适当予以示范。
三、再读课文,交流体验
  1.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这一回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那么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被感动了呢?让我们再来默读全文,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做上小记号。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引导学生读,之后,指名谈谈“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
  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
  生再读之后谈感受。
  (1)这段文字还打动了谁?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再谈感受。
  (2)把你的感受送到文字中,再读。
  (3)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课件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看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找到“好像”被省略了,省略号变成了句号,还有“瞟”改成了看。
  你觉得这样改写行不行?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体会到“好像”是弟弟的一种猜测,失去它就变成了肯定语气。省略号说明弟弟心里还想了很多,这里没有写出来,在读的时候注意拖音和停顿。“瞟”有掩饰的“看”,不像看那么直接,更突出了父爱的含蓄。指导朗读。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了真实的体会。是呀,世界上爸爸对孩子的爱有千万种。有的是直接坦白,恨不得把“爸爸爱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有的是平淡含蓄,点滴之中露真情;或者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你认为这里爸爸对儿子的爱是属于哪一种呢?
  2.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注意引导从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入手来谈)
  3.这份淡淡的、含蓄的父爱,如果不用心去体会,是很难感受到的。让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爸爸依然……”引读。
  五、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1.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回头,却改变了弟弟的心情与看法。这样的改变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身临其境就更好了。我建议,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课本剧表演好吗?在这个活动中,我来扮演爸爸,同学们来扮演弟弟。(随机问几名同学)你是谁?(我是弟弟)你们大家都是谁?我是谁?你们应该称呼我为?(弟弟,爸爸)
  2.请看大屏幕,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在这里呢?(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全文,想想爸爸回头的前后你都有那些感受,是怎样变化的?
  场景1:受伤的弟弟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亲爱的爸爸!此时弟弟……;
  场景2:看到受伤的弟弟,爸爸却只是简单说了几句,竟自己走了,此时弟弟……
  场景3:终于,在拐弯儿处,弟弟看到了爸爸的回头,此时弟弟……
  3.“弟弟”们,你们之间也要交流交流,真的理解了吗?一会儿,我们可要对话的呀!
  预设1:
  师:孩子!当受伤的你在被同学护送回家的途中遇见了我这个爸爸,你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是从哪句话里体会出这种心理的?
  生:想得到你的关心。“他哭丧着脸,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
  师: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这句话。(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里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这段话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呀!这种写法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生:轻声读,再次体会写法。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此时此刻,闪着泪光的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2.就是这一回头,这一瞬间的动作,使你们竟如此动情,因为这个动作凝结着深深的父爱呀。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4自然段,表达出此刻你心中的感受吧。(齐读)
  3.此时此刻你还想对你周围的小伙伴说点什么吗?或者还有许多小朋友因为感受不到爸爸那含蓄的父爱而苦恼,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4.这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你、我、他,也感动了作者,所以作者在结尾也深情地说——一名同学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如果把这拐弯儿处的回头浓缩成一个词语,你会用什么词?“父爱”(板书)
  (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七、深情总结,回归生活
  父爱,它是那样深沉,那样含蓄,需要我们去——发现和体会。一个会发现爱、会感受爱的人,是快乐的,是感恩的,更是幸福的。就如作者和弟弟,就在父亲的一个动作中发现了父爱。这篇文章是否也勾起了你对父爱的回忆呢?你的爸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甚至是一个表情,……是否也让你深深地感动了呢?不妨在课后,仿照本文的写法,把你感受到的父爱用笔写下来,你们说好吗?
  (紧紧围绕文本主题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多角度、有创意的讨论、交流到有创造性的写,一气呵成,求异阶段与求同阶段,水乳交融,使学生的情感在求异中发展,在求同中升华。)
  板书设计
             1 拐弯儿处的回头
             看似平凡 蕴涵伟大
                 父爱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
  1.请大家默读课文,说说“拐弯儿处的回头”——父亲这一简单朴实的动作,让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以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二、识字训练
  1.我们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又认识了几个字,请看大屏幕(出示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同桌以互评互帮的形式认读、巩固、检查生字。
  2.展示识字成果。
  (以字卡的形式)
  三、写字训练
  (一)看。
   1.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同桌之间交流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
   3.总结:
     左右结构:拐、划、扎、碰、疑、终、郊
     左中右结构:附
     上下结构:弯、委、寻
     半包围结构:屈
     独体字:父
  (二)写。
   1.征求学生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
   预设:
   碰:石字旁靠左,稍瘦小,偏低,口字稍小,右侧点低撇高,上横稍短下横稍长,中间结构均匀,力求做到规范、端正。
  疑:这个字字形较复杂,左右结构,左上角匕字稍高,左下角矢字右捺变点,右侧结构稍大,笔画舒展,要注意笔画之间的避让,尽量做到整体结构和谐美观。
  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扁下大,上半部分是“亦”字的变体,下半部分是由3笔组成,“横折”“横”“竖折折钩”。
  2.拿出写字本,按要求书写。
(三)评。
  1.组织全班同学借助投影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部分学生写字的优缺点。
  2.教师对有问题的字给予纠正,并做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四)改。
  1.学生对照优秀作业订正自己的写字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检查,自主修改。
  2.同桌交换作业,互批互改。
  四、课堂总结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领略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书写生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让我们今后多读书、多观察,用心去发现爱、感受爱,享受人世间无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