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学年第二学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渭南宫室及上林苑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来陆续建设了七座具有卫星城
性质之陵邑,汉长安城也成为横跨渭河南北的大都市。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据考古
学者秦建明勘察测量,通过安门大街的中轴线向南延仲至子午谷口,向北延伸至汉高祖长陵两座封
土中点、青峪河(也称“清河”)大回转,直至天井岸村天齐祠遗址,总长74千米。这条基线与真
子午线的夹角误差仅为±1度,与我国大地原点仅相差2分经度左右。
隋都大兴城平面近方形,单边城墙约九公里,规模巨大:东西南三而城培均设三门。在城市形
态与“旁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同时以南北向朱准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
局特点。大兴城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组成,宫城在都城北部正中,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宫,如同
双翼东西护卫。皇城位于宫城南面,是宗庙和军政机构所在地,其中太庙与太社位居东南与西南,
以符“左祖右社”之制。郭城正中为朱雀大街,宽达50米,是当时世界城市中最长的中轴线,又
称“天街”。朱雀门东西各有五条街道,沿街的里坊数目东西基本相等。又分别建设有一个商业区,
而且位置对称,被称为东市和西市。
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北京城经过元代开创、明代改建与清朝传承,基本实现了《考工记》的理想
设计,为中国古典都城建筑的集大成者。这可从北京中轴线的功能上来直接体现。北京中轴线是指
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的对称轴,诸多重要建筑位于此轴线之上或
者对称布设在轴线两旁。传统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经过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乾清宫、神武门,景山最高点万春亭、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串连着四重城,即外城、
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全长7.86公里。北京城基本以此轴线为中心,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格局,比如
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的“左祖右社”。北京传统中轴线对于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的布设、奥
林匹克公园的建设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荀子·大略》说:“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是说都城选址的核
心原则为“天下之中”。而我们认为,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的“天下之中”,就体现在寻找中
原农耕文化与西北边疆游牧文化的区域中心点。
中国最早的“天下之中”是洛阳,《史记·周本纪》记周公复营洛邑的原因为:“此天下之中,
四方入贡道里均。”这是指经济地理上的得天独厚,与后来的“陶为天下之中”基本相似。西周王国
领有的“天下”主要在中原地区,与后来秦汉北逐匈奴、开辟西域所有的“天下”有所差异。北京
后来被认为是“天下之中”,也就是说帝之所居为中。金海陵王迁都燕京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上京临
潢府僻在一隅…不如都燕,以应天地之中”。明人陈敬宗《北京赋》认为:“圣皇之建北也…均
高一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2023学年第二学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B(B项“所有建筑的布局与形制都符合古籍《考工记》的要求”错误,以偏概全、过于绝对,原
文为“在城市形态与‘旁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故选B。)
2.D(D项无法从材料中推断北京“参考了《考工记》中的‘中轴对称’‘内制外拓’”,故选D。)
3.C(C项“外城中里坊可能采取了非棋盘式的街巷布局”不符合中轴对称的传统外郭城布局,而是
出于同自然地形相呼应的目的,采取的自由式的街巷布置。故选C。)
4.(4分)①从历史事实来看:西安作为都城与秦汉隋唐时期统一与对立的焦点地区在西北有关:
北京作为都城与历史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的地区转向北方和东北方有关。
②从“内制外拓”的理念来看:西安和北京都位于边疆和内地的结合部,作为都城对内便于控制中
原地区,对外便于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军事斗争。(每点2分,共4分)
5.(6分)①紫禁城处于北京中轴线上,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格局,体现了“天下之中”的理念②都城
一般由宫城、皇城、外城构成整体格局,紫禁城作为宫城,位于城北部正中,体现了都城营建以宫
庙为中心、“宫殿居中”的原则:③紫禁城以木材结构作为主要结构方法,梁架上设有斗拱、举架,
屋顶及建筑材料富有装饰性,建筑以朱红为主。(每点2分,共6分,其巾第③点只要联系课内,提
到至少一种“文法”即可。)
6.D(“作者以此说明鄂温克人,与现代文明有较大差距”错。)
7.B(“突出地展现了神力之威”错,妮浩有预知的能力,前后呼应是为了强调她的选择,突出她的
责任感。)
8,(4分)(1)为救活一个重病男孩,妮浩献出了自己的孩子,由于萨满通灵,她早已洞察这一切,
在母亲与萨满,亲情与责任中,她选择了承担责任。(2)最后,妮浩为祈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完
成了一个萨满的使命,也走完一个女人与责任缠斗的一生,她用生命唱响神歌。(每点2分,共4分。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1)人物形象上,《窦娥冤》巾这些“非现实性”描写更能塑造出窦娥因冤屈而反抗的形象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妮浩“跳神治病”“跳神祈雨”是以牺牲孩子和自己生命为代价,表现了她
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奉献的精神;(2)主题上,《窦娥冤》中这些“非现实性”描写暗示了窦娥
冤屈之大,有力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贪赃枉法、不辨是非等现象。《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这些
“非现实性”描写使小说充满了神秘色彩,神衣、神鼓、神曲、神奇的力量显示出鄂温克族独特的
文化:(3)阅读效果上,《窦娥冤》巾这些“非现实性”描写更能激发读者对窦娥的同情之心,以
及对窦娥悲剧命运的深入思考,也契合了百姓“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心理《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这些“非现实性”描写不仅吸引读者,还引发我们对这些特定习俗的关注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每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 D G
11.A(“敢”是谦辞。)
12.C(弦高并非郑国使者,只是普通商人。)
13.(8分)
(1)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
高一语文学科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