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七中学学案
课题: 《熔化和凝固》
学案编制人: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①能区分物质的三种状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指导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重点)
③了解图像在研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
(我阅读,我知道)
一、阅读课本第53页“物态变化”和“熔化和凝固”,回答下列问题(请将答案写在学案上):
①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 、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 。
②熔化:物质由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
二、阅读课本55页“熔点和凝固点”,完成下列问题:(请将答案写在学案上)
①举例说明哪些物质是晶体?
②举例说明哪些物质是非晶体?
③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④熔点是指
凝固点是指
同种物质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 凝固点。
冰地熔点是
三、阅读课本56页“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部分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请将答案写在学案上)
①举出日常生活中熔化吸热的例子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凝固的例子
【课堂学习】
【合作探究●释疑】
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的问题是:
猜想:
如何设计实验?需要什么器材?
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收集到什么证据?
整理数据,画出熔化图像
讨论分析,熔化前、熔化过程、熔化后温度的变化特征?
问题:该实验中不用石棉网行吗?为什么不直接对试管加热,采用水浴法有什么好处?
如何使用酒精灯?
总结:(1)AB线段:表示物质处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体 热 温的阶段; BC线段:表示物质处于 共存阶段, CD线段:表示物质处于 态 热 温阶段。
(2)海波熔化时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蜡熔化时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二、讨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
三、讨论:56页“想想议议”中问题。
【知识拓展】
1、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
2、解释:夏天喝冷饮,为什么要在饮料中加冰块?
3、解释:为什么北方冬天菜窖里要放几桶水?
4、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这些物态变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你能给这幅对联写个横批吗?
【本节知识结构】
【课堂反馈】
1、钨的熔点是3 410 ℃,那么在3 410 ℃ 时钨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B.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冷饮冒“白气”
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 D.春天冰雪消融
3、图是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
4、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从图中你还能得到的信息有 。
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6、用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水(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不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不熔化
7、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熔化,第8 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5 51 52.5
(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3)海波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4)海波的熔点是 ℃.
【物理天地】
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