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
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海猿 D.外星人
2.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 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生活习俗不同
3.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人类分为( )
A.黑种人 白种人 B. 有色人种 无色人种
C.黑种人 白种人 黄种人 D.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母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B.在母系氏族中,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在父系氏族中,人们“只知其父,不知其母”
D.在原始社会末,出现阶级压迫是人类的倒退
5.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
A.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 “能人” B.德国尼安德特人 C.印尼爪哇人
D.中国丁村人 E.法国克罗马农人 F.中国北京人 G.中国山顶洞人
进化阶段 主要代表 进化阶段 主要代表
早期猿人 早期智人
晚期猿人 晚期智人
6.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根本原因是( )
A.男子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B.男子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C.男子主要从事打猎和捕渔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7.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使用语言 B. 建造房屋
C.烧制陶器 D.制造工具
8.下面几项表现了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使用陶器器皿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9.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在每个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这种现象相当于古代( )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种姓制度 D.君主专制
10.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一种社会形态
B.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起始于170万年前,终止于公元前21世纪
C.原始社会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D.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识图题
11.读图回答:
(1)右面三位领导人分别属于什么种族的人?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2)你能说出这些种族主要分布哪些地方吗?(各一大洲就可以)
三、简答题
12.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1. B 2.A 3.C 4.D 5.早期猿人:A 晚期猿人:C、F 早期智人:B、D 晚期智人:E、G 6. D 7.D 8.D 9.A 10.C
11.(1)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肤色、发色和面目特征等的差别。(2)黄色人种:亚洲;白色人种:欧洲;黑色人种:非洲。
12.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所获得的产品除了维持劳动力的需要之外,还有剩余,这就给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私有财产和奴隶制的发展,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父系氏族逐渐解体。在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私有制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奴隶主和奴隶、富人和穷人、氏族贵族和一般氏族成员之间的斗争,逐渐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少数奴隶主贵族为了保持他们既得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劳动群众,势必加强暴力统治,把原来的氏族部落机关,转变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于是国家就产生了。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合作探究题:
1. 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是什么?它们有何区别?
2. 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
3.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
4. 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6. 军队、监狱等机构的设置,证明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十分残暴的。为什么还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1. 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1)“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2)“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3)“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 应该是的。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3. 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4. 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人脑对于自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
5.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不同点:
历史阶段 生产力水平提高 男女地位变化
母系氏族 采集、渔猎为主,农、牧、手工业大分工 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生产出现 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6. 原始社会时,虽然在血缘集团内部财产共有、集体生活、平等相处,但是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生活也极端艰苦;而且在不同的血缘集团之间,互相杀戮非常残酷和野蛮。奴隶社会的阶级分化则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人们生活的物质来源大大地丰富了,精神上也逐步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比原始社会进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