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表中关于世界文明古国的阐述,反映出人类的古代文明( )
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地球上古文明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德)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巴比伦、埃及和爱琴海文明、雅利安印度河文明、中国黄河文明这些最早的古代文明形态相继出现
(美)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中国是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A.在相互交流中形成 B.呈现多元发展格局C.均处于奴隶制时代 D.以欧亚大陆为典型
2.早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势力已伸展到巴勒斯坦地区,到新王国时代,其统治区域一度达到幼发拉底河。与此同时,西亚文明也从两河流域不断向外扩展,古巴比伦王国已把势力伸展到两河流域北部和地中海东岸。这可用来说明( )
A.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征 B.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
C.古代帝国都实行君主制 D.军事征服破坏了文明发展
3.公元2世纪,有人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罗马城:“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反映出当时( )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B.罗马城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
C.古罗马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古罗马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
4.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市民从事商业贸易和手工业活动,积极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王统一事业的进程。从长远来看,市民阶级的兴起( )
A.导致基督教会权力不断扩大 B.促进封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有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D.削弱了封建贵族和国王的势力
5.阿拉伯帝国对古希腊的哲学、科学著作推崇备至。他们尤其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感兴趣,并把他们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加以注释。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
A.与古希腊文明有密切交流 B.科技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
C.延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 D.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
6.15-16世纪,位于安第斯山峡谷中的古都库斯科城在每年6月的印蒂赖米节都会万人空巷,人们聚集到中央广场上参加宗教庆典。太阳刚一露脸,全场便欢声雷动鼓号齐鸣,全副武装的国王带领民众面向太阳顶礼膜拜。据此可知( )
A.中美洲玛雅人盛行太阳神崇拜 B.古代印加人具有灿烂的文明
C.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D.阿克苏姆王国成为地区强国
7.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8.有学者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全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贸易格局。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 B.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C.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 D.导致中国对外交往走向了封闭
9.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无计可施的市民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使更多的人感染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 )
A.动摇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统治 B.加速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C.体现了政府防控瘟疫能力有限 D.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0.伽利略(1564—1642)主张世界是统一的,无论是行星、石子、空气或云,所有这些现实都服从同样的道理;笛卡尔(1596—1650)主张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1561—1626)和笛卡尔一样蔑视传统,希望建立一种不受那些陈旧观点束缚的新哲学。这些思想主张( )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
C.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的时代 D.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社会基础
11.英格兰学者约翰·雷(1627—1705)在其著作中批判了研究自然即使不与宗教崇拜对立,也是浪费时间的传统观念。他强调:“没有一个职业比研究自然的美丽的业绩和歌颂上帝的无限的智慧与善行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了。”该学者这一观点( )
A.彻底否定了神学世界观 B.纠正了宗教改革偏差
C.旨在推动自然科学革命 D.倡导了理性的自然观
12.近代以来,英、美、德、法四国通过资产阶级宪法的颁布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下表)这反映出( )
国家 时间 宪法 确立政体
英国 1689年 《权利法案》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87年 美国1787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制
A.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B.资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 D.共和体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13.1869年10月7日,日本明治政府颁布《允许平民拥有西式船舶布告》,宣布:“自今日起,百姓可自由购买西式帆船、蒸汽船。”但日本这一时期拥有购买蒸汽船资本的商人少之又少,近代海运业单一依靠民间发展很难起步。针对上述现象,日本政府( )
A.扶植财阀经营运输 B.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C.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面貌翻天覆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能取得更多更重要成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延续发展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B.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几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D.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
15.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6.图5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 )
◆一切人都要劳动。 ◆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 ◆消灭家庭出身所带来的特权。 ◆精神权力由学者掌握;世俗权力由私有者掌握;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把尊重作为付给统治者的工资。
图5
A.肯定了“理性至上”的原则 B.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追求
C.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二、非选择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兴起之初即形成了较为强大的中央集权,以皇帝为中心的庞大官僚机构层层控制着包括教士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教、俗两大主流文化在拜占庭帝国不是作为对立物存在的,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拜占庭文化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兴建的“新罗马”城无论从整体规划、具体建筑样式,还是内外装修、建筑材料都模仿古典希腊罗马建筑。同时,拜占庭文化还兼收西亚、远东民族文化营养融合在自身之中,以满足新的需求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在4世纪到15世纪的千余年期间,拜占庭文化一直是该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文化之一。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材料二
纵观拜占庭历史,其文化科学受到历史的传统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人们更乐于因循传统而不思进取;国家和教会对人们思想和文化活动的干预性太强,皇室成员虽积极参与拜占庭文学和史学创作活动,但这种参与却一向以“罗马地中海世界一统”的正统思想为基础,着力于恢复“往日的”辉煌和中央帝国的强大,并不十分鼓励人们的创造性。因此,真正使古代典籍重获新时代的生命力的,还是那些属于文艺复兴新时代的意大利人而不是古代希腊人,也不是那些已经习惯于僵化教条思维模式的拜占庭人。
——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与西方世界的文化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庭学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在继承古典文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及其原因。(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启蒙运动,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启蒙”一词,德语为aufklorung,英语为enlightenment,意为启迪,在启蒙运动中引伸为用近代哲学和文艺的文化知识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与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的权威。启蒙运动不仅在文化部门展开,同时也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科学、哲学乃至社会制度和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
——摘引自朱光潜《西学门径》
材料二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出现暴政,宪法在中央政府设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平等而又独立,并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各级联邦法院。宪法又规定了三个部门相互制衡的许多条款,以防止可能出现国会专制、总统专制或法院专制。当时,许多国家都处在专制君主的统治之下,人民的权利任意受到侵犯。
——摘引自杨鹏飞、李家莉《欧亚文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并简析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787年宪法是如何“防止专制”的。(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美国学者马丁·威纳在《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一书中指出“反工业文化”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社会的贫富分化、城市化带来的脏乱差等,这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化的批判;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的贵族制度和贵族精神影响,企业家及其继承者漠视生产创造,追求绅士生活,进取精神衰退。还有学者指出,政治社会变革也是造成英国企业家精神衰退的重要因素。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的工会组织日益强大,垄断了劳动力供给,挑战雇主对其雇员的传统权力。此外,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越来越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崛起的工党更是凭借其政治权力,抑制了自由企业精神。在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看来,英国未能适应新形势,是因为其企业家有着广阔的帝国市场,仍能从旧的投资中获得充足利润,对海外传统产品市场的依赖,使英国企业家安享其成,竞争精神衰退。
——摘编自郭继兰《企业家精神与英国经济兴衰》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的蓬勃发展不仅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促进了人口就业结构与地域分布的重大变迁,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仅有8个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到1910年则飙升至48个。另外,1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从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情况看,德国城市增长呈现出巨大差异性,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工业发达的莱茵、威斯特法伦、西里西亚、萨克森等地区。在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技术革命的助推下,柏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合并了周边的施潘道、克罗伊茨贝格等城市,建立了新型工业区。据统计,1880~1900年柏林在行政区变更后人口增加了766518人,增长率高达68%,其中行政区并入的人口为490425人,约占柏林人口的26%。
——摘编自徐继承《德意志帝国时期的高速城市化与公共卫生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企业家精神衰退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现代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把资本主义社会自产生以来到20世纪40年代的发展过程区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的革命,“第一次革命在过去的400年里荡涤了统治人类大部分历史的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的传统生活。这次革命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以及17、18、19世纪的政治革命等。这次革命仍在进行中……”他所谓的第二次革命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兴起的消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第一次革命的兴盛时期。1844年之后,马克思通过整合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潮,描述了从中世纪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过程。
——摘编自仰海峰《马克思的社会转型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C D B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A B B B
1.【答案】B【解析】据材料“地球上古文明国有四”“这些最早的古代文明形态”“五大文明发源地”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发源于世界各地且各具特色,故选B项;早期古代文明起源的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故古代文明的形成具有独立性而非交流性,排除A项;早期五大文明均处于奴隶制社会,但材料没有明确文明时期的具体社会性质,排除C项;早期世界古代文明分布广泛,除欧亚大陆外还包括非洲地区,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据材料“埃及势力已伸展到巴勒斯坦地区……地中海东岸”可知,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王国都在向外扩展,而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古代埃及等在扩展的同时农耕文明也在向外传播,体现了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流,故选B项;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并不一致,具有多元化特征,但材料强调文明扩展,并未说明古代埃及文明的具体特征,无从得出“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征”,排除A项;古代埃及法老集宗教与世俗权力于一身,古代巴比伦王国实行君主制,但材料并未强调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方式,且仅凭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的情况不能得出“古代帝国都实行君主制”,排除C项;军事征服具有破坏性,但同时也促进了文明交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文明发展,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的罗马经济文化较为繁荣,故选B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在新航路开辟后才逐渐形成,排除A项;出超即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材料未体现罗马处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了罗马的经济活动较为繁荣,并未涉及对外侵略扩张,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从事工商业活动的西欧市民阶级,积极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王统一事业,而国王的统一事业在当时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C项; 材料强调的是自治城市与世俗王权之间的关系,并未提及基督教会,况且随着王权的强化,教权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排除A项; 市民阶级的兴起,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而非封建农业,排除B项; 市民阶级的兴起,削弱了封建贵族势力,但有利于强化王权,排除D项。
5.【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借助叙利亚基督教学者大量翻译古希腊著作,目的在于借鉴吸收,为己所用,这说明阿拉伯帝国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阿拉伯帝国与古希腊文明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阿拉伯人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并未延续希腊化时代的进程,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的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城库斯科从13世纪到16世纪是印加帝国的都城,因此材料“15-16世纪,位于安第斯山峡谷中的古都库斯科城在每年6月的印蒂赖米节都会万人空巷,人们聚集到中央广场上参加宗教庆典”体现的是古代印加人具有灿烂的文明,B项正确;材料是对古印加人文明的描述,非玛雅人,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是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阿克苏姆王国位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解析】据材料“过探险活动”“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可知欧洲人在海外探险的基础上开辟了新航路,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同时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故选D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主要强调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与“控制海洋”“所有大陆”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从传统到现代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排除B项;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贸易格局”,可知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中国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白银大量流入,从而导致货币经济占据主导,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B项;依所学,新航路开辟时期,虽在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传统生产结构并未改变,排除A项;依所学,白银在明中叶获得正式货币地位,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与材料中时间表述不符,排除C项;依所学,明清时期虽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但如清朝设立广州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的机构,因此对外贸易并未封闭,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据材料“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无计可施的市民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使更多的人感染瘟疫”可知,黑死病的爆发让人们对上帝、教会产生质疑,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目的,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统治,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疫情爆发后一些政府采取了隔离、建传染病医院、疫情通报制度等,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教会对人们长期的剥削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排除D项。
10.【答案】B【解析】据材料“世界是统一的……同样的道理”“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蔑视传统……新哲学”可知,伽利略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因此包括宇宙在内的万物遵循同样的规律;笛卡尔认为人应当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蔑视传统,主张建立新哲学。这些主张冲击了传统世界观,充满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精神,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科学兴起时期的思想,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的结果,“推动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哥白尼的“日心说”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时代,排除C项;这些主张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体系,但并没有动摇基督教信仰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的学说突破了基督教创世学说的教条,其意在引导人们打破神学桎梏,理性地研究自然现象,故选D项;据材料没有一个职业比“歌颂上帝的无限的智慧与善行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了”,该学者并未否定上帝,排除A项;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该学者为早期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并不是宗教改革的思想,排除B项;该学者主要是为了强调理性,推动启蒙思想的发展,排除C项。
12.【答案】A【解析】据表格可知,英、美、德、法四国都是通过制定宪法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体现了政治文明的统一性。但由于各国历史传统、具体国情的不同,各国确立的政体又各有特点,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故选A项;英国是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并非暴力革命,排除B项;材料仅呈现了英、美、德、法四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未体现四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排除C项;英国和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针对日本民间商人无力购买蒸汽轮船发展海运业的情况,明治政府大力扶植财阀经营运输,故选A项;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与材料“殖产兴业”不符,排除B项;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排除C项;文明开化是指在明治时代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以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4.【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更多更重要的成果,是因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实现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流水线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故选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侧重原始生产模式的改变,没有像第二次工业革命那样创新和生产结合的特点,因此,延续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几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非其取得成果的原因,排除C项; “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只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不能说明其为何能取得更多更重要的成果,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催生了工厂制出现;在工厂生产中,由于机器费用昂贵,生产成本增加,工厂主便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导致了材料中工作方式的变化,由此推知,生产方式的转变最终将会推动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出现,故B项正确;工业结构的变动指的是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材料中没有涉及,A项排除;蒸汽时代普遍采用机器大生产,而不是手工操作,C项排除;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主要是由于其产量有限,而不是物价上涨导致的,D项排除。
16.【答案】B【解析】该思想家的主张提出了人人平等,消灭特权,全民参与选举等理想化的构想,但并未触及到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这符合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的社会公正,追求美好的社会图景,但却没有详尽深入的阶级分析和革命行动,故选B项;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材料中的主张并没有体现“理性至上”的原则,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张解决的是社会阶级矛盾,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与材料中的主张并不一致,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到世界,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持续发展,与材料中的思想无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特征:教、俗两大主流文化互相补充;尚古倾向;积极主动吸收其他文明精华,注意发展创造;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悠久。(4分,任答4点即可)
成因:强大中央集权;继承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开明政策吸引了知识分子。(4分,任答2点)
(2)不同表现:拜占庭继承古典文化创造性不强;思想更因循传统;主要参与者是皇室成员。(2分,任答2点即可)
原因:历史的传统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国家和教会对人们思想和文化活动的干预性太强;时代的局限性;文艺复兴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形态更为先进。(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教、俗两大主流文化在拜占庭帝国不是作为对立物存在的,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可知教、俗两大主流文化互相补充;据材料一“拜占庭文化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可知尚古倾向;据材料一“拜占庭文化还兼收西亚、远东民族文化营养融合在自身之中,以满足新的需求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可知积极主动吸收其他文明精华,注意发展创造;根据所学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可知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据材料一“在4世纪到15世纪的千余年期间,拜占庭文化一直是该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文化之一”可知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悠久。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一“拜占庭帝国兴起之初即形成了较为强大的中央集权,以皇帝为中心的庞大官僚机构层层控制着包括教士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可知强大中央集权;据材料一“内外装修、建筑材料都模仿古典希腊罗马建筑”可知继承古希腊和罗马文化;据材料一“拜占庭文化还兼收西亚、远东民族文化营养融合在自身之中”分析开明政策吸引了知识分子。
(2)第一小问不同表现,据材料二“真正使古代典籍重获新时代的生命力的,还是那些属于文艺复兴新时代的意大利人而不是古代希腊人,也不是那些已经习惯于僵化教条思维模式的拜占庭人”可知拜占庭继承古典文化创造性不强;据材料二“其文化科学受到历史的传统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人们更乐于因循传统而不思进取”结合所学文艺复兴是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可知思想更因循传统;据材料二“皇室成员虽积极参与拜占庭文学和史学创作活动”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代表是知识分子可知主要参与者是皇室成员。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纵观拜占庭历史,其文化科学受到历史的传统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人们更乐于因循传统而不思进取”可知历史的传统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据材料二“国家和教会对人们思想和文化活动的干预性太强,皇室成员……以‘罗马地中海世界一统’的正统思想为基础”可知国家和教会对人们思想和文化活动的干预性太强;据材料二“着力于恢复‘往日的”辉煌和中央帝国的强大’”结合所学拜占庭帝国是继承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可知时代的局限性;据材料二“真正使古代典籍重获新时代的生命力的,还是那些属于文艺复兴新时代的意大利人”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背景是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形态更为先进。
18.【答案】
(1)中心:法国。(2分)
背景: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②人们思想的解放;③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④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任选3点3分)
(2)防止专制:①在政府内部依照分权制衡原则(1分)实行三权分立制度(1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别由国会、法院、总统掌握,相互制约(1分);②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实行联邦制原则(1分),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拥有自治权。(1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中心,据所学可知,法国。第二小问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据所学,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
经济方面: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据材料二“宪法在中央政府设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宪法又规定了三个部门相互制衡的许多条款,以防止可能出现国会专制”可知,在政府内部依照分权制衡原则,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分别由国会、法院、总统掌握,相互制约;从所学美国的政治制度可知,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实行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拥有自治权。
19.【答案】
(1)原因:工业化负面影响凸显,人们对工业化的批判;企业家追求绅士生活漠视新技术的运用和更新,政治社会变革;政府抑制自由企业精神;对海外传统产品市场的过分依赖。(8 分,答出四点即可)
(2)特征:大城市数量激增;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独占鳌头;行政区的合并是促进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6 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社会的贫富分化、城市化带来的脏乱差等,这引起了人们对工业化的批判”可知,工业化负面影响凸显,人们对工业化的批判;据材料一“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的贵族制度和贵族精神影响,企业家及其继承者漠视生产创造,追求绅士生活,进取精神衰退”可知,企业家追求绅士生活,漠视新技术的运用和更新;据材料一“政治社会变革也是造成英国企业家精神衰退的重要因素”可知,政治社会变革;据材料一“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越来越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崛起的工党更是凭借其政治权力,抑制了自由企业精神”可知,政府抑制自由企业精神;据材料一“对海外传统产品市场的依赖,使英国企业家安享其成,竞争精神衰退”可知,对海外传统产品市场的过分依赖。
(2)据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仅有8个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到1910年则飙升至48个”可知,大城市数量激增;据材料二“1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人口之和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可知,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据材料二“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工业发达的莱茵、威斯特法伦、西里西亚、萨克森等地区”可知,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独占鳌头;据材料二“1880~1900年柏林在行政区变更后人口增加了766518人,增长率高达68%,其中行政区并入的人口为490425人,约占柏林人口的26%”可知,行政区的合并是促进德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20.【答案】
示例:
论题: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2分)
阐释:西欧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使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提供了经济基础。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先后向宗教神权、封建专制统治发起冲击,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17~18世纪,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逐渐形成的条件下,英、法等国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完成,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人类进人一个新的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代。(8分)
综上,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转变,推动了欧洲从中世纪封建国家向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2分)
【解析】
据材料“这次革命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以及17、18、19世纪的政治革命等”可知材料认为第一阶段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在一系列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这些社会转型本质上都是经济基础不断量变和生产力发生质变的结果,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相关原理,总之,第一阶段的社会转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有了资产阶级要求打破神学、教会和王权束缚的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实力增强,客观上需要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促使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出现,同时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客观条件的逐步积累,最终爆发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新一轮的生产关系的调整随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