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22:5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真正的荷兰之美”是什么。
2.体会作者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
3.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作者田园诗情背后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感受作者田园诗情背后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思辩问题】
1.主问题:“这”到底指的是什么?
2.子问题:
①作者笔下的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你感受到这种情趣了吗?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宁静之美?宁静之美就是没有一点儿声音?
③比较木心改写小诗,你觉得他改写得好,还是原文好?
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句话?
【教学流程】
任务一:任务驱动,出示字源,情境创设导入
活动一: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境
1.同学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创意城市申报即将开始,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请你帮助一个城市寻找城市味道,打造城市名片,做好申报准备。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笔下的《牧场之国》。
活动二:“牧”字字源导入,引发思考
出示“牧”字金文:这是课题里的哪个字?根据字源联想到牧场上的情形。活动三:走进文章开头,关注别称牧场之国是一个国家的别称,这个国家还有其他别称。翻开语文书,找找。
任务二:抓反复句,层层递进,体会“这”的含义
活动一:小组梳理信息,分享交流
1.文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通过预习谁找到了?【课件呈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这”到底指的是什么?【课件呈现】自学要求:默读二至四自然段,
四人小组讨论:“这”到底指什么,把找到的答案写在纸条上。
1.小组交流,梳理答案。
2.全班汇报,师生共同分类,小结。
活动二:朗读品味语言,初感情趣
1.作者笔下的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出示句子品味情趣:【课件呈现】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2.出示课后习题第三题,默读课文二到四自然段,你还找到哪些富有情趣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来。
3.作者写动物,你发现写法上的共同点了吗?
4.思考:仅仅是因为用上修辞手法这些句子就特别有情趣了?
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活动三:找真正的主人,再感情趣
1.再由“牧”说起,感受荷兰牧场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王国。
2.创设情境,师生配合朗读,感受谁是真正的主人。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作者笔下的这些动物充满情趣了吧?
4.展开联想,想象动物们还会在牧场上做什么?5.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荷兰,你想到哪个词?
6.小结:此刻,“这”指什么?
活动四:抓住动静结合,言语实践
1.第五自然段旁有个小气泡给我们阅读提示,默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宁静之美?
2.辨析:宁静之美就是没有一点儿声音?同桌互说。
3.小结:就像交流平台所说,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呈现出牧场之国的独特魅力。
4.比较木心改写小诗,你觉得他改写得好,还是原文好?
5.师生配乐朗读,感受散文的节奏和韵味。
任务三:链接背景,抓住线索,走进作者内心
活动一:讨论反复作用,再引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句话?
活动二:补充创作背景,移情入境
1.如果我们走进卡雷尔.恰佩克生活的时代,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找到学习单一分钟时间浏览这两段文字,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呈现】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作家。他在亲身经历了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到中立国荷兰旅行,沿途看到秀美的风光,和人们安居乐业幸福的生活情景,有感而发写下了《牧场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恰佩克的祖国捷克刚好就处于战争区域之中。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15亿人被卷入战争流离失所,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了1700亿美元,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注释:中立国:是指一个国家由于完全置身于其他国家间所进行的战争之外,对交战双方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而取得的法律地位。
2.引读: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一起回到恰佩克生活的那个年代……
活动三:升华“这”的含义,引发期待
1.此刻的荷兰是作者的内心向往!
2.还记得上课伊始的那个任务吗?此刻,如果请你来为荷兰寻找城市味道,打造城市名片,你会选哪几个关键词?下节课,我们再去看看朱自清笔下的荷兰又是什么样的,再来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