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黄帝的传说 核心素养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5 黄帝的传说 核心素养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9 23:1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5 黄帝的传说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主备人
素养目标 1.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黄帝的传说,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2. 语言运用:通过认识“帝、创”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帝、传”等8个字,会写“传说、首领”等12个词语,提高学生的汉字读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思维能力:通过默读课文并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审美创造:通过欣赏传说中的黄帝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学习黄帝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和不断发明创造、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思政元素 1.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黄帝的传说,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学习黄帝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和不断发明创造、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创新意识教育:通过学习黄帝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价值观教育:通过学习黄帝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传说中的黄帝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学习黄帝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和不断发明创造、造福人类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帝、创”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帝、传”等8个字,会写“传说、首领”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初步认识黄帝这个人物。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 中华儿女又被称为“炎黄子孙”,其中“炎”指的是炎帝,“黄”指的是黄帝。 2. 板书“黄帝”,引导学生区别“黄帝”与“皇帝”的不同。 黄帝:单指一个人,以土得名,字轩辕。 皇帝:代指历史上的历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 3. 介绍黄帝。 黄帝是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为“人文初祖”。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 名轩辕,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4. 课题导入。 同学们知道最早的车和最早的船是谁发明制造的吗?今天学习的课文将告诉我们答案。 1. 参与谈话,讨论“炎黄子孙”中的“炎”和“黄”指的是谁,并回答预设问题。 2. 观察板书,学习区别“黄帝”与“皇帝”的不同含义。 3. 观看介绍黄帝的视频,了解黄帝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4. 思考最早的车和船是谁发明制造的,准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区别“黄帝”和“皇帝”,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初步了解黄帝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二、初读正音,随文识字 1. 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字、词圈起来。 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① 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创、按、材、供”,强调“创、供”的读音。 ② 形近字比较识记:推—堆、尊—遵、材—才。 ③ 认识多音字“待”。 2. 巩固生字,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出示词语列表: 黄帝、传说、创造、推举、联盟、忽然、启发、号召、设想、材料、改进、代替、自由、道理、一段、提供、交通、改善 运用多种方法读词语,如: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交流理解词语。如联系实际理解“推举”,举例子认识“材料”,表演法认识“代替”。 1. 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字、词圈起来。 ① 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创、按、材、供”,强调“创、供”的读音。 ② 形近字比较识记:推—堆、尊—遵、材—才。 ③ 认识多音字“待”。 2. 巩固生字,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运用多种方法读词语,如: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交流理解词语。如联系实际理解“推举”,举例子认识“材料”,表演法认识“代替”。 导入图片,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读课文后,交流识字方法,并让学生将本课的词语按课文顺序集中认读,为后面梳理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黄帝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课文中是如何描述他的? 课文中讲述了几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是什么? 黄帝的发明创造有何意义? 阅读要求:默读时不要小声念叨,不要动嘴唇无声地读,也不要用手指着读。 2. 讨论交流环节。 黄帝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课文中是如何介绍他的? 阅读第一自然段,点名让学生朗读。 解释“部落”和“联盟”的概念。 黄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很多创新和发明,深受人们爱戴。) 课文讲述了几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是什么? 讲述了两个小故事,分别是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黄帝的发明创造有何意义? 车和船的发明促进了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人们的相互往来提供了便利,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1. 默读课文: 独立默读课文,同时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1)根据指示,朗读第一自然段内容,并思考黄帝的形象。 理解“部落”和“联盟”的概念。 描述黄帝的形象,即他有很多创造发明,深受人们爱戴。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文中讲述的小故事数量及具体内容。 确认讲述了两个小故事,分别是关于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3)思考并阐述黄帝发明创造的意义。 整体上把握课文,了解黄帝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 展示要求会写的字“帝、传、忽、启、由、理、段、通”,并指定一名成员朗读。 2. 组织成员进行开火车认读,确保每位成员都能正确发音。 3. 引导成员观察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便更好地掌握书写规律。 4. 根据成员的反馈,进行补充和指导。 5. 亲自示范书写这些字,强调书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6. 在成员描红练习时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7. 对成员的作品进行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示例,同时指出问题书写示例并加以纠正。 8. 布置任务:抄写相关词语。 1. 认真听讲,注意观察示范者的口型和发音,模仿并跟读要求会写的字。 2. 积极参与开火车认读环节,确保自己能够正确发音。 3. 仔细观察生字,尝试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4. 认真倾听指导和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书写方法。 5. 观看示范书写,认真学习书写要点和注意事项。 6. 进行描红练习,努力模仿范字的书写,注意书写规范和整洁。 7. 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点评和建议,及时改正错误。 8. 按时完成任务,抄写相关词语,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的学生要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这个传说故事。 2.知道黄帝是怎样发明车、船的,感受传说故事的神奇,并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聚焦“造车”,感受神奇 1.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 听写“黄帝、传说、忽然、启发、自由、道理、一段木头、交通”等词语。 简要介绍黄帝发明创造车的故事背景。 2. 引导学生默读第一个小故事,梳理黄帝造车的具体过程。 指导学生默读故事,找出黄帝看到的事物。 展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圆草帽滚动的情景。 提问黄帝当时的想法,引导学生理解他的启发。 展示黄帝付诸实践的过程,强调试验的艰辛和成果。 介绍独轮手推车的样子,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最终结果,介绍双轮车和牛马拉车的出现。 3. 梳理车辆发明的流程图。 总结独轮车到双轮车的发展过程。 介绍用牛马代替人拉车的改进,强调出行和运货的便捷性。 4. 指导学生按提示图讲述车的发明过程。 出示提示图,指导学生如何按照提示图讲述故事。 邀请几名学生尝试按照提示图讲述车的发明过程。 对学生的讲述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1. 积极参与复习巩固环节,准确读出和听写词语。 2. 认真默读小故事,找出黄帝看到的事物和他的想法。 3. 关注黄帝造车过程中的试验和困难,体会发明的艰辛。 4. 了解独轮手推车和双轮车的特点,思考车辆发明的意义。 5. 按照提示图,尝试讲述车的发明过程,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默读小故事,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黄帝造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聚焦“造船”,感受神奇 1. 引导学生默读小故事,关注黄帝造船过程中的关键细节。 提醒学生画出黄帝看到的情景、想到的点子、采取的行动以及最终的结果。 2. 组织学生汇报,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画出的内容,并简要描述黄帝的造船过程。 根据学生的汇报,补充和解释不清楚的地方,确保流程的连贯性。 3. 梳理出黄帝造船的流程图。 在黑板上或使用多媒体工具,根据学生的汇报和故事内容,绘制流程图。 标注出关键的步骤,如黄帝的观察、思考、行动和结果。 4. 指导学生按照流程图讲述小故事。 分解流程图的各个部分,指导学生如何将每个步骤转化为具体的叙述。 邀请几名学生尝试按照流程图讲述故事,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1. 默读小故事,积极参与阅读过程。 仔细寻找故事中黄帝的观察、思考、行动和结果,并将其画出来。 2. 准备汇报,整理思路。 将自己画出的内容进行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黄帝的造船过程。 3. 参与汇报,倾听他人。 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同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汇报。 4. 观察流程图,练习讲述。 观察教师绘制的流程图,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 按照流程图的提示,练习讲述黄帝造船的故事,提高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默读故事,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习惯和专注力。同时,要求学生画出黄帝在造船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炼关键信息。
三、复述故事,感受神奇 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畅地朗读。 2. 出示提示图,为学生讲述整个故事提供线索和帮助。 简要介绍提示图的内容和作用,鼓励学生借助提示图进行讲述。 3.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试讲故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试讲。 在试讲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4. 组织学生在班内推荐代表讲述故事。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述故事。 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和鼓励,强调讲述的要点和技巧。 5. 拓展阅读活动。 向学生推荐有关黄帝的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并阅读有关黄帝的故事,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和成就。 1. 认真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2. 观察提示图,尝试借助提示图回忆并讲述整个故事。 3. 在小组内进行试讲,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讲述内容和方式。 4. 观看其他同学的讲述,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讲述技巧。 5. 积极参与拓展阅读活动,搜集并阅读有关黄帝的课外读物。 整理阅读心得,与同学分享自己对黄帝的了解和认识。 讲故事要讲究梯度,从讲清楚到讲出故事的神奇,是需要过程的。通过感悟神奇、指导朗读、读悟结合,并依据表格讲述故事,表现出传说故事的神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图片和视频导入,激发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活泼的图片、视频非常感兴趣。我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出示了“黄帝陵”的图片和祭祀视频,让学生对黄帝这个“人文始祖”一下子就有了亲近感。 2.注重扶放结合,注重自主学习。这篇文章的内容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指导学生梳理出第一个故事中造车的思路图,对于第二个小故事,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梳理出黄帝造船的思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