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蚌埠新城实验学校 路静雅笛卡尔: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一切生活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 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生活问题将迎刃而解。” 1.什么叫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想一想: 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就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问题2:王玲今年12岁,他爸爸36岁。问再过几年,她爸爸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问题1: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9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1人。跳水运动员有多少人?试一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只列方程,不解答)
解:设跳水运动员有 人。解:设再过 年,则王玲的年龄是 岁。
爸爸的年龄是 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练一练:一.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探究:已知每个蓝球重 克,每个黄球重2克。观察天平及等式变化情况,你可以得出与等式有关的什么性质? 探究:
已知每个蓝球重 克,每个黄球重2克观察天平及等式变化情况,你可以得出与等式有关的什么性质? 练一练:一、判断:问题1: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9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1人。跳水运动员有多少人?
解:设跳水运动员有 人。做一做:二、根据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试一试:1)
2)说一说: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
必做:课本P87练习
选做:解方程|2x|=3等式的基本性质1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2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不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教学内容:沪科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是第三章的第一课时,通过实例设立方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积极观察形成概念,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本节内容在小学阶段所学等式基本性质基础上拓展延伸,让学生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同时,本章内容又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到方程思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形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有趣的情节,构建积极和谐的教学情绪场。又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认识问题不能全面周到,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注意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在学习这一课时时,学生已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如方程的概念、等式基本性质等。大部分学生此时已经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归纳并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3.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1、引用名言“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笛卡儿。
辩证看待这句名言,同时肯定方程的重要性。
2、回忆旧知
(1)什么是方程?(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什么是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观察探究,主动构建
教学问题1、2、3
仔细阅读下题,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1: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9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1人。跳水运动员有多少人?
问题2 :王玲同学今年12岁,她爸爸今年36岁,问再过几年,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
问题3:鸡兔同笼,共有35个头,94只脚.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学生尝试独立列出方程,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议。
2.观察:
教师提问:以上几个方程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3、方程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链接:科普“元”和“次”的出处。在我国,“方程”一词最早出现于《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全书共分九章,第八章就叫“方程”。 12世纪前后,我国数学家用“天元术”来解题,即先要“立天元为某某”,相当于“设为某某”。 14世纪初,我国元朝数学家朱世杰创立了“四元术”,四元指天、地、人、物,相当于四个未知数。)
3.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回顾性质,简单应用
提问:小学时,我们利用什么来解方程?你还回忆起等式的基本性质吗?
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等式的基本性质,并用字母分别表示出来。并补充等式的对称性和传递性。
巩固练习
①利用等式性质,解决课前三个问题
②判断:已知:X=Y (a是任意有理数)
等式X-5=Y-5成立吗?
等式X+(5-a)=Y+(5-a)成立吗?
等式5X=5Y成立吗?
等式(5-a)X=(5-a)Y成立吗?
等式 = 成立吗?
等式 = 成立吗?
③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x-5=6 (2)0.3x=45
(3)2- x=3 (4)5x+4=0
全课小结,回顾整理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必做:1.课本P87练习
选做:2.解方程|2x|=3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