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0 08:03:19

文档简介

广东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质,礼以成之。”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这反映出,他们( )
A 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 B. 强调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 主张维护三代政治模式 D. 提倡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义和礼,而义和礼强调的是等级秩序,因此本质上强调规范社会等级秩序,B项正确;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三代指的是夏商周,材料没体现维护三代政治模式,排除C项;材料没涉及为政以德,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
A. 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B. 取士人数大幅增加
C. 重文轻武风气盛行 D. 官员执政素养提升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东晋至唐朝。根据图示,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员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A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比重,看不出人数增加,排除B项;重文轻武风气盛行是在宋代,排除C项;从比例变化看不出官员执政素养的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
3. 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中税种所占比重(%)变化对照表。这一现象( )
年份 田赋 税 厘金 关税
1842 76 13 0 11
1885 48 11 19 22
1911 27 26 24 23
(注:厘金是指清政府于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的商业税。)
A. 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 B. 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 反映了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 D.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从表中来看,田赋占比下降,厘金和关税比重上升,田赋代表的是传统的农业,厘金和关税代表贸易和商品经济,因此体现出了当时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C项正确;列强资本输出加强是在甲午战后,排除A项;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B项;材料和财政负担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下图为1950—2013 年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情况。对以下不同时期分析合理的是( )
A. a阶段: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建交国家数量不断增长
B. b 阶段: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 c阶段:改革开放揭开七十年代建交新高潮的序幕
D. d阶段:国际格局变动提高了我国的建交国家数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d阶段时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诞生了许多新国家,这客观上促使我国建交的家数量取得了巨大成就,D项正确;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排除A项;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排除B项;中美关系正常化,揭开20世纪70年代年代建交新高潮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D项。
5. 印欧各民族从当初的原始印欧人的家乡向外扩张,直至印欧人拥有并且统治了冰岛到印度的大片疆土。尽管在亚欧,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和其他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他们,但某些印欧族群也一度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帝国。印欧人的迁徙( )
A. 得益于强大的军事优势 B. 导致欧亚大陆区域文明衰落
C. 传播了先进的印欧文明 D. 确立起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建立了帝国,A项正确;印欧人的迁徙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不是衰落,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到印欧人传播先进文明,排除C项;近代以后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才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6. 如图所示的象钟是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撰写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中介绍的一种装置。此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 )
A. 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B.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C. 文化具有多元融合性 D.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据本题材料“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发明家介绍的这种器械具有不同文化的特征,呈现出文化的多元融合性,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阿拉伯文化科技与其他地区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阿拉伯的疆域范围,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文化交流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7. 苏格拉底与好友克里同争辩是否应越狱时指出,“不要太顾虑大众的意见”,“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与我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达成的协议”。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
A. 强调自由与美德的崇高价值 B. 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精神
C. 主张政治精英管理国家事务 D. 批判直接民主的非正义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希腊时期(雅典)。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注重正义和注重与值得过的生活达成协议,这反映了他具有理性主义精神,B项正确;材料强调正义的价值,而不是自由,排除A项;苏格拉底主张正义等价值理念,未涉及政治精英管理国家和批判直接民主,排除CD项。故选B项。
8. 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人的口语中逐渐夹杂进了埃及土语,许多人也因与埃及人通婚而被同化了,即便是希腊人引以为自豪的哲学也不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印记。这一现象( )
A. 推动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B. 表明希腊文化相对落后
C. 说明埃及本土文化先进 D. 丰富了古希腊文明内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托勒密统治埃及时期,希腊文化,包括语言、哲学等受到埃及文化的影响,丰富了古希腊文明内涵,D项正确;希腊化时代强调希腊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而材料所述为希腊文化受其他地区的影响,排除A项;希腊文化并不落后,选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希腊文化受其他地区的影响,无法说明埃及本土文化先进,排除C项。故选D项。
9. 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如高句丽建国初期,就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804字。这可用于印证( )
A. 中朝文化有共同的历史渊源 B. 儒学得到朝鲜社会普遍认同
C. 东亚文化圈形成并深入发展 D. 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汉语文言文写的,而朝鲜汉语是由中国传入的,可以用于印证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D项正确;共同的渊源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B项“普遍”过于绝对,排除B项;仅仅从朝鲜无法看出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0. 15世纪中叶,传统的陆上东西贸易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通商要道而几近瘫痪,西方人不得不考虑从海洋上开辟通行东方的新航路。揭开这一序幕的是( )
A. 意大利 B. 葡萄牙 C. 西班牙 D. 荷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到达了非洲南端好望角,率先开辟新航路,B项正确;揭开这一序幕的不是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 “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由此可知,英国的殖民( )
A. 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 B. 破坏了被殖民地的传统文明
C. 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 D.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统一文化的发展,即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文化的重构,A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积极作用,并未提到其破坏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印度在西方文化影响下文化思想的重构,而英国的殖民侵略是导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开展的原因,不能说殖民侵略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因果颠倒,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对印度的文化重构和影响,属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594年,利玛窦完成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向世界展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到18世纪,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把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与政治相结合的伦理、无神论的哲学观视为“天赐的礼物”。这表明( )
A. 传教士来华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儒家宣扬的理想政治具有科学性
C. 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 D. 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得到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94年和18世纪(中国和欧洲)。根据材料“利玛窦完成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向世界展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把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与政治相结合的伦理、无神论的哲学观视为‘天赐的礼物’”可知,利玛窦、伏尔泰、莱布尼茨等主动宣传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早在利玛窦来华前,东西方文化交流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表明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不能说明儒家宣扬的理想政治具有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表明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未体现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3. 泛非主义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是非洲人民反殖斗争、反对白人种族主义和美洲黑人反对奴隶制斗争的产物;1900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一战后,又连续召开了5次泛非大会。由此可见泛非会议( )
A. 导致了非洲的殖民秩序崩溃 B. 促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
C. 唤醒了非洲的民族自决意识 D. 维护了非洲地区文化统一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材料中“非洲人民反之斗争,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等信息可知,泛非主义运动为唤起民族自决,推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贡献,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确立,而非崩溃,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而非非洲经济一体化、非洲地区文化统一性,排除BD项。故选C项。
14. 茶的发音普通话读作chá,闽南语读作tea,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系统。这说明( )
A. 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特征 B. 茶叶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
C. 贸易商路影响文化传播 D. 世界文化异质化倾向明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中的图例及传播路线可知cha的发音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是沿着丝绸之路通过陆上传播的,tea的发音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欧洲,是沿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海上航线传播的,说明贸易商路影响文化传播,C项正确;茶文化主要起源于中国,关于“茶”的发音体现了国际茶叶贸易和茶文化的传播,不能体现世界各地文化的多元特色,排除A项;材料并未比较不同时期茶叶贸易范围,无法得出茶叶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排除B项;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系统,而非在世界各地都各有不同,不能体现世界文化异质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5. 下面这幅漫画名为《山姆大叔的钉子床》,描绘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下的美国经济。该漫画揭示了( )
A. 国家干预政策的失败 B. 资本主义世界竞争激烈
C.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从图中看出山姆大叔躺在钉子床上,而当时是70年代,正处于石油危机时期,这个时期受到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衰落,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失败,A项正确;材料没涉及别的资本主义国家,看不出竞争激烈,排除B项;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的矛盾,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是在九十年代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6. 下表所示为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据此可知,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反映了其( )
节日 备注
元旦 世界通用的公历
春节 新年中华民族传统历法的新年
耶稣受难日 基督教节日
A. 开放的经济体系 B. 儒家文化的传承 C. 移民社会的结构 D. 城市国家的规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新加坡)。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有“世界通用”“中华民族传统”“基督教”等多种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节日,反映了移民社会的结构,C项正确;据所学,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文化的国家,有文化及宗教的差异,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多种文化影响,“儒家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排除B项;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与移民带来的多种文化有关,与“城市国家的规模”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材料三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摘编自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图中的a、b、c、d四处曲线的走向做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否同意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
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老子:天人合一;荀子:尊重自然;墨子: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2)a:秦朝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治国;b:汉武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c: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d:宋朝出现理学,实现了儒学的复兴
(3)不同意。理由:宋明时期的理学和心学是对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和增强责任意识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明末清初出现了思想活跃局面,一直到晚清西方思想的传入,进一步活跃中国的思想界。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老子:天人合一;荀子:尊重自然;墨子: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所学知识得出a:秦朝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治国;b:汉武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c: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d:宋朝出现理学,实现了儒学的复兴。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到清朝。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不同意,理由为宋明时期的理学和心学是对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和增强责任意识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明末清初出现了思想活跃局面,一直到晚清西方思想的传入,进一步活跃中国的思想界。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制瓷中心,生产大量精美的青花瓷、五彩瓷、克拉克瓷等,并能够设计各种不同的装饰图案适应国外的市场需求。明清时期朝贡贸易密切,永乐二十一年各国使臣和商人到南京的一次就有1200多人,这些使臣回国都购买大批瓷器。郑和的船队不仅带回了永、宣青花瓷赖以形成特色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同时也开拓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当时景德镇的十里长街店铺多达1221家,其中70%以上是徽商开设的。1602—164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东南亚的中国瓷器,总数就达到420万件以上,多数是景德镇瓷器。
——摘编自孙文伟、孙天健《明代瓷器成就及其社会原因》等
材料二 17世纪以前,欧洲时常爆发流行病,食物霉变是重要原因,劣质餐具是罪魁祸首。中国瓷器密封性能好,不利于病菌的粘附和繁殖。景德镇的瓷质茶具、咖啡具、巧克力杯大量出现,丰富了饮品器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景德镇陶瓷以洁净的胎体配以动人的故事,展示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纵情现世的享乐,对世俗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8世纪欧洲还盛行用景德镇青花瓷作为镜框,用瓷板镶嵌桌椅,甚至墙壁、天花板、窗户的凹处都用陶瓷镶嵌。欧洲王公显贵竞相陈列收藏中国瓷器。景德镇瓷器明快、秀丽、严谨、精巧的艺术风格,给沉闷的欧洲艺术吹来了一阵清凉的东风,形成了洛可可艺术。
——摘编自詹嘉、袁胜根、胡伟《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瓷器对欧洲文明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景德镇是世界制瓷中心;产量大、种类多;应用进口原料进行创新;有针对外国市场的设计,海外市场庞大;与商帮紧密结合。
(2)影响:减少了欧洲流行病的爆发;丰富了日常生活,推动了欧洲饮食文化发展;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艺术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制瓷中心”可知,景德镇是世界制瓷中心;据材料“生产大量精美的青花瓷、五彩瓷、克拉克瓷等”可知,产量大、种类多;据材料“郑和的船队不仅带回了永、宣青花瓷赖以形成特色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可知,应用进口原料进行创新;据材料“并能够设计各种不同的装饰图案适应国外的市场需求”“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东南亚的中国瓷器,总数就达到420万件以上,多数是景德镇瓷器”可知,有针对外国市场的设计,海外市场庞大;据材料“其中70%以上是徽商开设的”可知,与商帮紧密结合。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影响:据材料“欧洲时常爆发流行病,食物霉变是重要原因,劣质餐具是罪魁祸首。中国瓷器密封性能好,不利于病菌的粘附和繁殖”可知,减少了欧洲流行病的爆发;据材料“景德镇的瓷质茶具、咖啡具、巧克力杯大量出现,丰富了饮品器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发展”可知,丰富了日常生活,推动了欧洲饮食文化发展;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展示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纵情现世的享乐,对世俗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知,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据材料“欧洲王公显贵竞相陈列收藏中国瓷器。景德镇瓷器明快、秀丽、严谨、精巧的艺术风格,给沉闷的欧洲艺术吹来了一阵清凉的东风,形成了洛可可艺术”可知,推动了欧洲艺术的发展。
19.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推动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丁美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移入地之一,也是近代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可谓是典型的“种族大熔炉”。15世纪末以来,拉丁美洲出现过四波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第一波国际移民潮在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扩张时期,移民主体为欧洲大陆的白种人;第二波国际移民潮在16—19世纪初的奴隶贸易时期,移民主体为非洲黑人;第三波国际移民潮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的“大移民”时期,移民主体为南欧的自由移民和少部分亚洲移民;第四波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向外移民时期,出现了“重返欧洲”或“重返亚洲”等“回流”现象。
——摘编自杜娟《拉美外来移民史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路径——兼论亚裔移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前三次大规模国际移民潮出现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文化影响。
【答案】(1)第一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对外扩张;第二次:奴隶贸易的发展;第三次:拉丁美洲独立后的国家建设需要劳动力
(2)带来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带来文化的冲突和社会紧张;促进文化的融合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第一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对外扩张;第二次:奴隶贸易的发展;第三次:拉丁美洲独立后的国家建设需要劳动力。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带来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带来文化的冲突和社会紧张;促进文化的融合。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拿破仑对外战争,自拟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论题:拿破仑对外战争既动摇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又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大军所到之处,废除了各国封建贵族特权,推广《拿破仑法典》,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宣传了启蒙思想和法国的大革命的成果,为欧洲此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然而拿破仑在征服地区强行摊派兵役,掠夺财富,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激发了被压迫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导致了人民的反抗,使法国最终被打败。
总之,拿破仑对外战争是把双刃剑,其传播的民主自由,独立平等意识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激发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对于法国占领地区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从战争的双重作用分析,得出论题:拿破仑对外战争既动摇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又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说明:首先,结合材料“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封建秩序的冲击以及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即可。
其次,结合材料“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消极作用即可。
最后,从战争的双重性分析总结,得出拿破仑对外战争是把双刃剑,其传播的民主自由,独立平等意识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也激发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广东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质,礼以成之。”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这反映出,他们( )
A 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 B. 强调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 主张维护三代政治模式 D. 提倡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2. 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
A 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B. 取士人数大幅增加
C. 重文轻武风气盛行 D. 官员执政素养提升
3. 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中税种所占比重(%)变化对照表。这一现象( )
年份 田赋 税 厘金 关税
1842 76 13 0 11
1885 48 11 19 22
1911 27 26 24 23
(注:厘金是指清政府于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的商业税。)
A. 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 B. 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 反映了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 D.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4. 下图为1950—2013 年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情况。对以下不同时期分析合理是( )
A. a阶段: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推动建交国家数量不断增长
B. b 阶段: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 c阶段:改革开放揭开七十年代建交新高潮的序幕
D. d阶段:国际格局变动提高了我国的建交国家数量
5. 印欧各民族从当初的原始印欧人的家乡向外扩张,直至印欧人拥有并且统治了冰岛到印度的大片疆土。尽管在亚欧,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和其他民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他们,但某些印欧族群也一度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帝国。印欧人的迁徙( )
A. 得益于强大的军事优势 B. 导致欧亚大陆区域文明衰落
C. 传播了先进的印欧文明 D. 确立起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
6. 如图所示的象钟是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撰写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中介绍的一种装置。此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 )
A. 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B.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C. 文化具有多元融合性 D.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7. 苏格拉底与好友克里同争辩是否应越狱时指出,“不要太顾虑大众的意见”,“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与我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达成的协议”。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
A. 强调自由与美德的崇高价值 B. 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精神
C. 主张政治精英管理国家事务 D. 批判直接民主的非正义性
8. 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人的口语中逐渐夹杂进了埃及土语,许多人也因与埃及人通婚而被同化了,即便是希腊人引以为自豪的哲学也不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印记。这一现象( )
A. 推动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B. 表明希腊文化相对落后
C. 说明埃及本土文化先进 D. 丰富了古希腊文明内涵
9. 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如高句丽建国初期,就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804字。这可用于印证( )
A. 中朝文化有共同的历史渊源 B. 儒学得到朝鲜社会普遍认同
C. 东亚文化圈形成并深入发展 D. 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0. 15世纪中叶,传统的陆上东西贸易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通商要道而几近瘫痪,西方人不得不考虑从海洋上开辟通行东方的新航路。揭开这一序幕的是( )
A. 意大利 B. 葡萄牙 C. 西班牙 D. 荷兰
11. “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由此可知,英国的殖民( )
A. 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 B. 破坏了被殖民地传统文明
C. 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 D.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12. 1594年,利玛窦完成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向世界展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到18世纪,伏尔泰、莱布尼茨等把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与政治相结合的伦理、无神论的哲学观视为“天赐的礼物”。这表明( )
A. 传教士来华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儒家宣扬的理想政治具有科学性
C. 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借鉴 D. 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中得到发展
13. 泛非主义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是非洲人民反殖斗争、反对白人种族主义和美洲黑人反对奴隶制斗争的产物;1900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一战后,又连续召开了5次泛非大会。由此可见泛非会议( )
A. 导致了非洲殖民秩序崩溃 B. 促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
C. 唤醒了非洲的民族自决意识 D. 维护了非洲地区文化统一性
14. 茶的发音普通话读作chá,闽南语读作tea,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主要有两大系统。这说明( )
A. 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特征 B. 茶叶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
C. 贸易商路影响文化传播 D. 世界文化异质化倾向明显
15. 下面这幅漫画名为《山姆大叔的钉子床》,描绘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下的美国经济。该漫画揭示了( )
A. 国家干预政策的失败 B. 资本主义世界竞争激烈
C.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16. 下表所示为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据此可知,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反映了其( )
节日 备注
元旦 世界通用的公历
春节 新年中华民族传统历法的新年
耶稣受难日 基督教节日
A. 开放的经济体系 B. 儒家文化的传承 C. 移民社会的结构 D. 城市国家的规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材料三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摘编自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图中的a、b、c、d四处曲线的走向做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否同意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
观点,请说明理由。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制瓷中心,生产大量精美的青花瓷、五彩瓷、克拉克瓷等,并能够设计各种不同的装饰图案适应国外的市场需求。明清时期朝贡贸易密切,永乐二十一年各国使臣和商人到南京的一次就有1200多人,这些使臣回国都购买大批瓷器。郑和的船队不仅带回了永、宣青花瓷赖以形成特色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同时也开拓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当时景德镇的十里长街店铺多达1221家,其中70%以上是徽商开设的。1602—164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东南亚的中国瓷器,总数就达到420万件以上,多数是景德镇瓷器。
——摘编自孙文伟、孙天健《明代瓷器成就及其社会原因》等
材料二 17世纪以前,欧洲时常爆发流行病,食物霉变是重要原因,劣质餐具是罪魁祸首。中国瓷器密封性能好,不利于病菌的粘附和繁殖。景德镇的瓷质茶具、咖啡具、巧克力杯大量出现,丰富了饮品器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景德镇陶瓷以洁净的胎体配以动人的故事,展示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纵情现世的享乐,对世俗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8世纪欧洲还盛行用景德镇青花瓷作为镜框,用瓷板镶嵌桌椅,甚至墙壁、天花板、窗户的凹处都用陶瓷镶嵌。欧洲王公显贵竞相陈列收藏中国瓷器。景德镇瓷器明快、秀丽、严谨、精巧的艺术风格,给沉闷的欧洲艺术吹来了一阵清凉的东风,形成了洛可可艺术。
——摘编自詹嘉、袁胜根、胡伟《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瓷器对欧洲文明产生的积极影响。
19.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推动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丁美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移入地之一,也是近代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可谓是典型的“种族大熔炉”。15世纪末以来,拉丁美洲出现过四波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第一波国际移民潮在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扩张时期,移民主体为欧洲大陆的白种人;第二波国际移民潮在16—19世纪初的奴隶贸易时期,移民主体为非洲黑人;第三波国际移民潮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的“大移民”时期,移民主体为南欧的自由移民和少部分亚洲移民;第四波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向外移民时期,出现了“重返欧洲”或“重返亚洲”等“回流”现象。
——摘编自杜娟《拉美外来移民史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路径——兼论亚裔移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前三次大规模国际移民潮出现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文化影响。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远征意大利开始,拿破仑就宣布: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国军队是来切断诸君枷锁的!作为“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对于法国占领地区的人们来说,虽说新的思想和制度具有刺激发展的作用。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对抗法国侵略者。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先驱形式,在法军占领的普鲁士所出现的运动就是明显的例证。拿破仑以两面手段占领了欧洲各地,广泛传播了在19世纪高扬的民族主义原型的思想和态度。也正因如此,最终他不得不失败。
——摘编自【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拿破仑对外战争,自拟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