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市(县、区)、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填涂10位准考证号(考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被毛泽东称为“天书”的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这本签名册纵43厘米、横32.5厘米,共82页,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这份“天书”( )
A. 体现了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 B. 反映出群众参政热情高涨
C. 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D. 是筹建新中国的历史见证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主要任务是筹备建设新中国,因此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的“天书”是筹建新中国的历史见证,D项正确;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无法体现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排除A项;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的签名无法体现群众参政热情高涨,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标志是1949年9月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
2.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会议达成停战协定。1955年亚非会议吸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国际关系十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日联合声明》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都申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 B. 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
C. 正式取代“一边倒”方针 D.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恩来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会议达成停战协定……亚非会议吸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三个联合公报都申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材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D项正确;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取代“一边倒”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3.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 )
A. 是文革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C. 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 D. 提高了国防能力,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三线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和周边形势,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工业布局,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D项正确;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文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排除A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针对左倾错误和经济困难而采取的,是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66年全国基本完成,时间也不符,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开始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提出:“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加强机器制造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建设,注意生产力的合理分布,使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相结合”。这次会议( )
A.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B.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 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 推动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指出“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加强机器制造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建设,注意生产力的合理分布,使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的目标,所以材料中的会议是中共八大,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项正确;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是三大改造完成,并非中共八大,排除A项;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是1961年,与材料中共八大不符,排除C项;三线建设在20世纪60年代展开,与材料中共八大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
A. 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C. 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 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先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展开,1992年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推动十四大的召开。因此两篇“雄文”都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C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排除D项。故选B项。
6.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农、轻、重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这一时期( )
A. 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 土地改革正在进行
C.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D. 大炼钢铁运动盛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农轻重比例较为均衡且农业和轻工业比重有所提升,这符合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特点,A项正确;材料中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超过农业,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中重工业比重不断下降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材料中重工业的变化与大炼钢铁运动时期特征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 以下是1982年以来我国宪法修订的部分内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宪法修改的内容
1988年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1999年 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2004年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A.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
B.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 宪法的修订反映了法制建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D. 宪法规范了民众民事行为,是“社会百科全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从1988—2004年,宪法不断做出修改,其修改内容一依次围绕“私营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公民合法财产”等内容,因此,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过程中,通过立法提供保障,C项正确;据所学,1954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B项;据所学,2021年,民法典的颁布,规范了民众的民事行为,是“社会百科全书”,排除D项。故选C项。
8. 1990—1991年,上海新成立的外资银行有14家;1994—1995年,石家庄、武汉、西安、昆明等10个内陆省会先后出现了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至1995年底,驻华外资金融机构达到683家。这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B.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国内金融体制全面转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方便引进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体现,B项正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C项;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但当时并未对金融体制进行根本性改变,“全面转型”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
9. 2019年1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问题致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
B. 1979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C. “一个中国”原则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
D.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 “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的基础方针,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内战和外部干涉是导致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原因,故A项错误。1987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故B项错误。1992年时两会就达到“一个中国”的共识,故C项错误。所以选D。
10. 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和新的成果,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C项正确;1984年之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尚未完成,排除B项;题干中“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能够促进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但不能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在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又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些修改反映出(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 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在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宪法修改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载入宪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理论体系,将这些思想理论载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指导思想,这体现了党不仅坚持依法治国,而且实行科学化的依法治国,B项正确。材料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宪法,并未涉及法律体系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中宪法的修改无法得出党的工作重心调整,而且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并未调整,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民众法律意识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2. "下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
时间 领导人 会议 所作讲话
2002年 江泽民 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 《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2012年 胡锦涛 G20峰会 《稳中求进共促发展》
2021年 习近平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团结合作抗疫引领经济复苏》
A.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 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D.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全球政治经济民主化、法制化以及改善全球环境问题上,贡献了中国智慧,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A项;材料凸显了应对全球问题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未反映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且中国也不能“主导”国际政治秩序,排除B项;传统国际组织改革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丈夫一般在生前赠给妻子一部分财产,如果丈夫生前没有给妻子赠产,那么当丈夫去世后,妻子可以继承丈夫的遗产,其份额相当于一个继承人的份额。对于未出嫁的女儿,如果父亲生前没有给她准备嫁妆,那么当父亲死后,女儿可以从父亲的财产中拿出一定的份额,作为嫁妆。这表明该法典( )
A. 蕴含明显契约精神 B. 强调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 倡导良好婚姻风尚 D. 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不具有继承权的妻子和女儿可以获得丈夫和父亲的一部分财产,用于维持她们的生活,说明该法典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D项正确;夫妻、父女之间赠与,没有签订契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是财产继承问题,与婚姻风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 公元前500年,雅典出兵援助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反对波斯的暴动;公元前490年,雅典凭一己之力击败了波斯;公元前480年,以雅典为主力的希腊水师大败波斯舰队;公元前478年,雅典组建提洛同盟。雅典城邦的这些业绩主要得益于( )
A. 军队战斗力的强大 B. 贵族权力被彻底清除
C.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D. 社会面实现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希腊。结合所学,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直接民主制度较好地运作,促进了雅典的发展强大,C项正确;雅典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是原因之一,但雅典的在军事上的胜利还与经济实力、城邦公民的凝聚力、文化影响力等有关,归根结底是国家制度方面的优势,军事力量不是全部和主要原因,排除A项;“彻底清除”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雅典是奴隶制城邦,雅典的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能实现人人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
15. 中世纪后期,印度穆斯林士兵多迎娶居住在城市的纺织工家庭女子,其后代多信仰伊斯兰教、实行集团内婚、以纺织为生,成为新的亚种姓——朱拉哈。像这样因职业地域而分化出来的亚种姓在印度多达几千个。这说明( )
A. 笈多帝国时期社会秩序稳定 B. 种姓制度适应了社会发展
C. 种姓制度推动印度社会转型 D. 印度形成了新的国家认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后期(印度)。朱哈拉是在印度原有的种姓制度基础上出现的新种姓,原因在于穆斯林士兵和城市纺织工家庭女子结婚,形成信仰伊斯兰教、实行集团内婚、以纺织为生的新群体,即按照职业地域划分出新的种姓类型,这说明种姓制度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演进,即种姓制度适应了社会发展,B项正确;亚种姓出现在中世纪后期,而笈多王朝是中世纪前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种姓制度和印度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种姓制度强调差异性,不利于国家认同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兴起的一座城市,整个城市由雅典请来的希腊建筑师设计,修建了图书馆、希腊神庙、竞技场、体育场等设施。亚历山大里亚的兴起( )
A. 开创了古代埃及早期的城市文明 B. 把希腊城邦政治移植到了埃及
C. 打断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进程 D. 扩大了希腊文化在北非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兴起的一座城市”和所学知识可得,亚历山大里亚将希腊的文化在埃及进行大规模的传播,故扩大了希腊文化在北非的影响,D项正确;“开创了”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希腊文化的影响,与城邦政治无关,排除B项;希腊化有利于埃及文明的融合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7. 庄园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速发展和渗入农村,黑死病的流行等因素的影响,庄园制度瓦解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
A. 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 B.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C. 是市民斗争的必然结果 D. 标志着封建统治的结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欧洲)。据材料“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速发展和渗入农村”和所学可知,庄园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西欧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农场的兴起,地租形态的更替,市场体系的孕育,农奴的解放等,有利于欧洲的社会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为西欧率先实现近代化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工场手工业阶段之后,庄园制度的瓦解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庄园制度的瓦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市民斗争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庄园制度的瓦解标志着封建主义的瓦解,欧洲社会逐渐向资本主义发展,但封建政治统治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18.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中世纪欧洲的基本关系是领主与附庸,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能够反映这种复杂关系的是D项中纠缠在一起的线绳,D项正确;领主与附庸的效忠关系很复杂,而非层次分明、关系单一,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
19.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顶,此种风格是在古罗马半圆拱顶墙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十字形平面建筑则是古罗马长方形大会堂建筑的演化建筑形式。这可用以说明( )
A. 东西方文化交汇于君士坦丁堡 B. 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拜占庭
C. 古罗马文化滋养了拜占庭文化 D. 民主政治影响了建筑形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时空时古代的欧洲,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拜占庭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圣索菲亚大教堂借鉴了古罗马建筑的形制,这体现了拜占庭帝国对古罗马文化的继承发展,同时也说明古罗马文化滋养了拜占庭文化,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排除A项;基督教文化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民主政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0. 1224年,那不勒斯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与德意志君主合作建立一个以学生社团自修为主的学习型学院,这是欧洲最早的由国家元首建立的大学之一。但建校之初,学校吸引到的优秀学生很少,甚至在弗雷德里克二世去世后一度关闭。这所大学早期发展艰难主要缘于( )
A. 王权专制不得人心 B. 国际合作成本过高
C. 教会掌握文化霸权 D. 市民阶层轻视教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1224年,那不勒斯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与德意志君主合作建立的大学,因为无法吸引到优秀学生而一度关闭。既然是国君建立的大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发展艰难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时期正是中世纪,教会势力非常强大,控制着教育、文化和意识形态,也就是教会掌握文化霸权,C项正确;这所大学是由国王与德意志君主合作建立的,说明当时至少有一定的支持,但是还是发展艰难,排除A项;材料未曾提到合作成本问题,排除B项;材料里没有提到市民阶层对教育的态度的任何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1. 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极其发达,其中巴格达图书馆是一个集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于一体的“智慧宫”。不仅是公元前3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机关,也是世界的学术中心。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
A. 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B. 文化发展领先世界
C. 文化受到外国支配 D. 科学研究受到重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达,科学研究受到重视,D项正确;材料反映帝国重视科学研究,未涉及文化氛围,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帝国图书馆是世界学术中心,不能得出文化发展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图书馆的地位,不能得出文化受到外国的支配,排除C项。故选D项。
22. 7世纪中期,日本废除贵族世袭制,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日本此举( )
A. 使天皇权力受到削弱 B. 巩固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C. 遏止了土地兼并现象 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7世纪中期(日本)。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所述为日本大化改新,材料中“废除贵族世袭制”“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些举措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D项正确;日本大化改新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在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天皇权力开始得以确立,故“削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 “遏止”说法太绝对,后来日本的庄园经济就是土地兼并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
23. 世界各地人类早期文明都有典型建筑。根据如图图片,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解释是( )
A. 古代东方文明要早于西方文明 B. 人类历史兴起与海洋密切相关
C. 都体现早期人类图腾崇拜思想 D. 早期文明具有共性和地域特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三组图片都和宗教有关,但具体的建筑形式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早期文明具有共性和地域特色,D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东西方文明产生的时间,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明都不是海洋文明,排除B项;埃及金字塔没有体现人类图腾崇拜,排除C项。故选D项。
24. 玛雅文明盛行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发源地在今天的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地,是中美洲古代文明中最杰出的一个。这个“最杰出”表现在( )
A. 社会制度的最为先进 B. 天文历法的世界领先
C. 科技文化的成就突出 D. 浮动园地的巧妙高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美洲)。根据所学知识,玛雅人非常擅长天文学、数学、建筑学、雕刻、书法等技艺,且留下了丰富的文字、建筑、艺术和宗教遗产,是中美洲古代文明中最杰出的一个,C项正确;此时期印加文明已经出现专制制度,而玛雅文明仍是奴隶制,排除A项;玛雅文化并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B项;“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的发明,与玛雅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5. 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远征军司令来此(古巴)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 )
A. 基督教思想的演变 B.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C. 教皇子午线的影响 D. 三角贸易带来的恶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西欧。据材料“目的乃寻找黄金”“发扬光大基督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寻求黄金、传播基督教,B项正确;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目的之一是传播基督教,未体现基督教思想的变化,排除A项;教皇子午线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因殖民扩展的矛盾而出现的,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6.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 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 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 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欧洲人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把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联系在了一起,纽带是殖民贸易,A项正确;亚洲此时还不是西方工业品的市场,材料涉及的是欧洲人用白银换取香料等产品,排除B项;殖民扩张是西欧资本的积累的主要途径,掠夺非洲太片面,排除C项;欧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排除D项。故选A项。
27. 17世纪初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用品,如纺织布、铁壶、铁斧、鱼钩、锄头和枪支等,很快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印第安人对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和铜制品尤其喜欢,这些东西用在他们的宗教仪式和庆典中。这反映出当时( )
A. 美洲社会向近代转型尤为缓慢 B. 物品交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C. 美洲宗教信仰和习俗发生变化 D. 欧洲与美洲文化在碰撞中趋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初期(世界)。根据材料“印第安人对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和铜制品尤其喜欢,这些东西用在他们的宗教仪式和庆典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用品逐渐影响了当地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美洲社会向近代转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文化交流的影响”,而“宗教信仰和习俗发生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在碰撞中趋同”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促使世界日益成一个整体 B. 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C. 引发了宗教战争 D.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得西欧人找到了一条新的商路,推动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改变,B项正确;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未涉及宗教战争,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但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29.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最兴盛的时期。奴隶成为非洲可供输出的单一货物,欧洲许多国家蜂拥而至,把非洲西岸地区变成了他们掳掠、买卖、贩运黑人奴隶的竞争场所,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奴隶贸易兴盛主要是由于( )
A. 交通工具大变革 B. 奴隶专卖公司的建立
C. 高额利润的刺激 D. 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的非洲。根据材料“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最兴盛的时期。……把非洲西岸地区变成了他们掳掠、买卖、贩运黑人奴隶的竞争场所,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可知,欧洲国家将非洲西岸地区变为其贩卖黑奴的竞争场所,主要是美洲种植园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到美洲的种植园中,D项正确;交通工具大变革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与17世纪的时间并不符合,排除A项;奴隶贸易的发展催生了奴隶专卖公司的建立,因果关系倒置,排除B项;“高额利润的刺激”并不是奴隶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30. 西班牙以“马尼拉大帆船”开拓的太平洋贸易,沟通了亚洲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从航行次数、载重量、价值额等方面对大帆船贸易进行限制。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
A. 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 B. 白银流入中国损害其利益
C. 贸易量过大超出管控能力 D. 造船技术限制了贸易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班牙)。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 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 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这是因为白银流入中国损害西班牙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中西班牙主要是加强了对与中国的贸易的管理,而非加强对殖民地的管控,不能得出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排除A项;贸易量的增大如果能给西班牙带来利益,那么西班牙不会限制对华贸易,“贸易量过大”不能说明材料所述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当时造船技术进一步发展,并非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道,其中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外部环境来看,虽然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开放战略,但总体面临着很大的外部压力。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敌视或封锁的态度。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发展:1952年,工业GDP 占总GDP的份额仅为17.6%,1978年达到了44.3%;1978年,中国粗钢产量、煤产量和发电量的世界排名分别达到了第5、第3、第7位;1953-1965年期间,中国重要工业部门从无到有,涵盖能源、冶金、化工、民用机械和国防工业等部门。
材料二 近代以来,工业化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却难以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推进工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采取过政府推动型工业化模式和市场拉动型工业化模式,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不会受制于他国或成为他国附庸,但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与外界隔绝。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晗李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背景及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实施了“一边倒”战略,得到了苏联的援助;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敌视或封锁政策,意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成就: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坚持独立战争和平外交政策;苏联的援助;人民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从外部环境来看,虽然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开放战略,但总体面临着很大的外部压力。”及所学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实施了“一边倒”战略,得到了苏联的援助;由材料“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敌视或封锁的态度。”可得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敌视或封锁政策,意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第二小问成就:由材料“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发展”可得出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由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推进工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采取过政府推动型工业化模式和市场拉动型工业化模式,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不会受制于他国或成为他国附庸,但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与外界隔绝。”及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坚持独立战争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的援助;人民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打破了唐代以来的坊市制度,经商的时间限制也被取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工商业者成为城市中非农业人口的主体……城市的文化也受到冲击,呈现出多元性、丰富性,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改变,追求实际、逐利求富的价值观逐渐形成,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商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休闲娱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种娱乐场所呈现出兴盛的趋势。北宋中期,瓦子已相当盛行,汴京城内有50多家瓦子,茶坊也遍布城中,这为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提供了场所。
——摘编自况鹏《宋代商品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城市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并分析其对西欧历史演进的影响。
【答案】特征: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支持王权,反对封建割据;市民参与政治;打破了教育垄断,世俗教育产生。
影响: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强化王权;有利于西欧国家形成;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解析】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特征:依据材料“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可知,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依据材料“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可知,支持王权,反对封建割据;依据材料“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可知,市民参与政治;依据材料“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可知,打破了教育垄断,世俗教育产生。
影响:依据材料“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可知,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依据材料“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可知,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强化王权,有利于西欧国家形成;依据材料“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可知,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个重要事件。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
【答案】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各生态领域的巨大转变。
对欧洲:原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成为欧亚大陆的重要作物,养活了更多人口;烟草、可可等物种交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富,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的思想与文化。
对殖民地: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为了避免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隶。殖民地的社会发展进程被中断,殖民地的原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形成论点“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各生态领域的巨大转变”;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交流、人口迁移、疾病传播促使原有社会解体、殖民贸易、传播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角度进行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史论结合,紧扣论点,阐述对欧洲,美洲和对世界的影响;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认真分析材料,学生可从任意角度选取论点进行论证,论证过程注重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斗门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市(县、区)、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填涂10位准考证号(考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被毛泽东称为“天书”的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这本签名册纵43厘米、横32.5厘米,共82页,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这份“天书”( )
A. 体现了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 B. 反映出群众参政热情高涨
C. 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D. 是筹建新中国的历史见证
2.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会议达成停战协定。1955年亚非会议吸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国际关系十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日联合声明》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都申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 B. 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
C. 正式取代“一边倒”方针 D.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3.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 )
A. 是文革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C. 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 D. 提高了国防能力,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4.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提出:“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加强机器制造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建设,注意生产力的合理分布,使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相结合”。这次会议( )
A.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B.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 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 推动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5.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
A. 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C. 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 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先导
6.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农、轻、重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这一时期( )
A. 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 土地改革正在进行
C.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D. 大炼钢铁运动盛行
7. 以下是1982年以来我国宪法修订的部分内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宪法修改的内容
1988年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1999年 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2004年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A.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
B.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 宪法的修订反映了法制建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D. 宪法规范了民众民事行为,是“社会百科全书”
8. 1990—1991年,上海新成立的外资银行有14家;1994—1995年,石家庄、武汉、西安、昆明等10个内陆省会先后出现了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至1995年底,驻华外资金融机构达到683家。这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B.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国内金融体制全面转型
9. 2019年1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问题致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
B. 1979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C. “一个中国”原则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
D.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0. 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11. 在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又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些修改反映出(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 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12. "下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
时间 领导人 会议 所作讲话
2002年 江泽民 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 《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2012年 胡锦涛 G20峰会 《稳中求进共促发展》
2021年 习近平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团结合作抗疫引领经济复苏》
A.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 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D.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13.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丈夫一般在生前赠给妻子一部分财产,如果丈夫生前没有给妻子赠产,那么当丈夫去世后,妻子可以继承丈夫的遗产,其份额相当于一个继承人的份额。对于未出嫁的女儿,如果父亲生前没有给她准备嫁妆,那么当父亲死后,女儿可以从父亲的财产中拿出一定的份额,作为嫁妆。这表明该法典( )
A. 蕴含明显契约精神 B. 强调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 倡导良好婚姻风尚 D. 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14. 公元前500年,雅典出兵援助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反对波斯的暴动;公元前490年,雅典凭一己之力击败了波斯;公元前480年,以雅典为主力的希腊水师大败波斯舰队;公元前478年,雅典组建提洛同盟。雅典城邦的这些业绩主要得益于( )
A. 军队战斗力的强大 B. 贵族权力被彻底清除
C.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D. 社会面实现人人平等
15. 中世纪后期,印度穆斯林士兵多迎娶居住在城市的纺织工家庭女子,其后代多信仰伊斯兰教、实行集团内婚、以纺织为生,成为新的亚种姓——朱拉哈。像这样因职业地域而分化出来的亚种姓在印度多达几千个。这说明( )
A. 笈多帝国时期社会秩序稳定 B. 种姓制度适应了社会发展
C. 种姓制度推动印度社会转型 D. 印度形成了新的国家认同
16. 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兴起的一座城市,整个城市由雅典请来的希腊建筑师设计,修建了图书馆、希腊神庙、竞技场、体育场等设施。亚历山大里亚的兴起( )
A. 开创了古代埃及早期的城市文明 B. 把希腊城邦政治移植到了埃及
C. 打断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进程 D. 扩大了希腊文化在北非的影响
17. 庄园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速发展和渗入农村,黑死病的流行等因素的影响,庄园制度瓦解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
A. 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 B.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C. 是市民斗争的必然结果 D. 标志着封建统治的结束
18. 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 )
A. B.
C. D.
19.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平面十字形建筑物上方建造半球形穹顶,此种风格是在古罗马半圆拱顶墙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十字形平面建筑则是古罗马长方形大会堂建筑的演化建筑形式。这可用以说明( )
A 东西方文化交汇于君士坦丁堡 B. 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拜占庭
C. 古罗马文化滋养了拜占庭文化 D. 民主政治影响了建筑形制
20. 1224年,那不勒斯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与德意志君主合作建立一个以学生社团自修为主学习型学院,这是欧洲最早的由国家元首建立的大学之一。但建校之初,学校吸引到的优秀学生很少,甚至在弗雷德里克二世去世后一度关闭。这所大学早期发展艰难主要缘于( )
A. 王权专制不得人心 B. 国际合作成本过高
C. 教会掌握文化霸权 D. 市民阶层轻视教育
21. 阿拉伯帝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极其发达,其中巴格达图书馆是一个集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于一体的“智慧宫”。不仅是公元前3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机关,也是世界的学术中心。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
A. 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B. 文化发展领先世界
C. 文化受到外国支配 D. 科学研究受到重视
22. 7世纪中期,日本废除贵族世袭制,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日本此举( )
A. 使天皇权力受到削弱 B. 巩固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C. 遏止了土地兼并现象 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23. 世界各地人类早期文明都有典型的建筑。根据如图图片,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解释是( )
A. 古代东方文明要早于西方文明 B. 人类历史兴起与海洋密切相关
C. 都体现早期人类图腾崇拜思想 D. 早期文明具有共性和地域特色
24. 玛雅文明盛行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发源地在今天的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地,是中美洲古代文明中最杰出的一个。这个“最杰出”表现在( )
A. 社会制度的最为先进 B. 天文历法的世界领先
C. 科技文化的成就突出 D. 浮动园地的巧妙高产
25. 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远征军司令来此(古巴)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 )
A. 基督教思想演变 B.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C. 教皇子午线的影响 D. 三角贸易带来的恶果
26.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 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 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 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27. 17世纪初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带来的一些用品,如纺织布、铁壶、铁斧、鱼钩、锄头和枪支等,很快融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印第安人对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和铜制品尤其喜欢,这些东西用在他们的宗教仪式和庆典中。这反映出当时( )
A. 美洲社会向近代转型尤为缓慢 B. 物品交流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C. 美洲宗教信仰和习俗发生变化 D. 欧洲与美洲文化在碰撞中趋同
2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B. 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C. 引发了宗教战争 D.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29.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最兴盛的时期。奴隶成为非洲可供输出的单一货物,欧洲许多国家蜂拥而至,把非洲西岸地区变成了他们掳掠、买卖、贩运黑人奴隶的竞争场所,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奴隶贸易兴盛主要是由于( )
A. 交通工具大变革 B. 奴隶专卖公司的建立
C. 高额利润的刺激 D. 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
30. 西班牙以“马尼拉大帆船”开拓的太平洋贸易,沟通了亚洲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从航行次数、载重量、价值额等方面对大帆船贸易进行限制。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
A. 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 B. 白银流入中国损害其利益
C. 贸易量过大超出管控能力 D. 造船技术限制了贸易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道,其中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外部环境来看,虽然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开放战略,但总体面临着很大的外部压力。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是敌视或封锁的态度。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发展:1952年,工业GDP 占总GDP的份额仅为17.6%,1978年达到了44.3%;1978年,中国粗钢产量、煤产量和发电量的世界排名分别达到了第5、第3、第7位;1953-1965年期间,中国重要工业部门从无到有,涵盖能源、冶金、化工、民用机械和国防工业等部门。
材料二 近代以来,工业化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却难以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推进工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采取过政府推动型工业化模式和市场拉动型工业化模式,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不会受制于他国或成为他国附庸,但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与外界隔绝。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晗李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背景及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打破了唐代以来的坊市制度,经商的时间限制也被取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工商业者成为城市中非农业人口的主体……城市的文化也受到冲击,呈现出多元性、丰富性,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改变,追求实际、逐利求富的价值观逐渐形成,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商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休闲娱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种娱乐场所呈现出兴盛的趋势。北宋中期,瓦子已相当盛行,汴京城内有50多家瓦子,茶坊也遍布城中,这为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提供了场所。
——摘编自况鹏《宋代商品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城市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并分析其对西欧历史演进的影响。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者艾弗瑞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说: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越种族的一个重要事件。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