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7)
(范围:第6章 变化的地形)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填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1*cnjy*com
1.世界最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在( )
A.太平洋周围 B.印度洋周围 C.大西洋周围 D.北冰洋周围
2.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 )
A.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B.地球面貌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大陆漂移的结果 D.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
4.2015年10月26日阿富汗北部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阿富汗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台风的影响 B.山地丘陵多 C.岛国 D.位于板块之间
5.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B.围湖造田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
6.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7.从板块划分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8.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亚欧板块
9.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顺序是( )
A.a→b→c B.a→c→b C.c→a→b D.c→b→a
10.导致世界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冲积作用 B.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 D.全球气候变化
1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山脉,据测量,它现在每年仍在以每年0.33厘米的速度在 上升。造成它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21cnjy.com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B.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有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13.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形成新的丘陵 B.地表隆起
C.形成高大山脉 D.形成新的海洋
14.中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原因是我国地处( )
A.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
B.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洲板块交界处
D.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大西洋板块交界处
15.根据板块购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
A.地中海 B.大西洋 C.红海 D.印度洋
16.如图中的磨菇石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作用 C.海浪侵蚀 D.流水堆积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跨经度最多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18.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水井等遗迹证明( )
A.水下人确实存在 B.这里曾经抬升为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
C.海底也有河流、水井等自然现象 D.古人在这里进行了填海造陆活动
19.对于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20.关于火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而成的B.根据火山活动分类,可以分为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C.我国长白山天池是一座死火山21·cn·jy·com
D.火山与人在的活动关系密切
21.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是会造成破坏的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22.下列沧海桑田的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B.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C.荷兰的填海造陆 D.红海的不断扩大
23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的主体是大陆架
B.海洋深处是大陆架
C.海沟都位于大洋的中部
D.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般不超过200米
24.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陆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B.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C.太平洋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D.东非大裂谷在不断扩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6.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板块与板块间交界处地壳比较 。www.21-cn-jy.com
27.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它们分别是 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2·1·c·n·j·y
28.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_____________引起的。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分为_____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_______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________和________。
29.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______和______是主要原因,还有人类活动。
30.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31.火山的爆发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但是印尼很多农民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山附近定居,他们做出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2.家住太行山的小明,在一次野外活动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等海洋生物化石,这一现象说明了太行山可能曾经是 ,现在变成了 。
三、读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27分)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两块大陆古老地层完全吻合,反映了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规律是_________首先发现的,最后发展成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理论。
(3)用目前最流行的地质理论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图,回答:
(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相应的位置上。21·世纪*教育网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的接触地带。www-2-1-cnjy-com
(3)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四、解答题(本大题3小题,共13分)
35.(4分)连线题:
A 日本地震频繁 a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B 英国很少地震 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板块出现挤压运动
C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c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出现挤压运动
D 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 d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出现张裂运动
36.(3分)读一读: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21教育网
①料一说明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②材料二说明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③材料三说明_______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2-1-c-n-j-y
37.(6分)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问题。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_______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之间。(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请解释:“时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1教育网
1.A 解析:世界最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D 解析:地震发生时,时间来的及的话应迅速跑到开阔地带,时间来不及的时候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这样会减少伤亡。21cnjy.com
3.D 解析: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这是一种陆地变海洋的现象,属于沧海桑田变化。2·1·c·n·j·y
4.D 解析:火山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5.A 解析: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围湖造田,过度抽取地下水,内蒙古高原垦殖草原不能满足泥石流发生的条件。陡坡修筑梯田会使丘陵山区地表植被减少,产生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容易发生泥石流。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B 解析:A、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证明地球是球体,故不符合题意;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很久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演变为现在的高山,故符合题意;C、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7.C 解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澳大利亚大陆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8.B 解析: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21·cn·jy·com
9.C 解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10.B 解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11.C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21·世纪*教育网
12.D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相互碰撞容易形成高山,而板块间的相互拉伸,是形成大洋的主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2-1-c-n-j-y
13.D 解析: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形成新的海洋,板块碰撞挤压时形成高大山脉。 21*cnjy*com
15.A 解析: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就会消失,故选A。【来源:21cnj*y.co*m】
16.B 解析: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活动;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等.图中的磨菇石成因是风力作用形成的。【出处:21教育名师】
17.C 解析:从图中看出,南极洲板块跨所有的经度,是跨经度最多的板块。
18.B 解析: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水井等遗迹证明这里曾经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成为现在的海洋,这种现象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19.C 解析:这是一种科学猜想,但可找到大量的证据来支持这个假说,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www.21-cn-jy.com
20.C 解析: 我国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按照火山活动情况,可以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岩浆冷却而成.此后未再喷发,休眠火山即指喷发一次未见再次喷发的火山。火山一般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C 解析:地震发生时,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在室内停车场以卧姿躲在汽车旁.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版权所有:21教育】
22.C 解析:填海造地等现象与人类的活动有关,其余都是自然现象;
23.D 解析:海洋的主体部分是洋,海是洋的边缘部分,故A错误;海洋深处是海沟,故B错误;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一般出现在大陆坡下,并非海洋中部,故C错误;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般不超过200米,故D正确。
24.A 解析:火山地震多发于两板块交界处,此处地壳运动活跃;
25.D 解析:A.人类的活动与海陆变化也有关系,如填海造陆.故不符合题意;B.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正不断碰撞挤压,因此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缩小.故不符合题意;C.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太平洋周围的板块不断向太平洋挤压,因此太平洋的面积将不断缩小.故不符合题意;D.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东非大裂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东非大裂谷在不断扩大.故符合题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6.六;活跃.
27.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28.板块运动; 六; 运动; 火山; 地震
30.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解析: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中国地处亚欧板块,美国地处美洲板块,两大板块挤压运动,使得太平洋的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有可能会拼合在一起,美国和中国就会成为陆上邻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1.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肥料,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
32.海洋 陆地
三、读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34.(1)反映了很久以前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
(2)魏格纳 大陆漂移假说
(3)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35.(1)“略” (2)亚欧;印度洋;南极洲;美洲(3)环太平洋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35.(4分)A——b;B——a;C——d;D——c
36.(3分)①地壳运动 ②海平面上升 ③ 人类
37.(6分)(1)板块;亚欧;太平洋(2)地壳上升露出海面;地壳下沉海水进入(3)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茂密的森林资源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转化成煤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7)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1教育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6. 、 ;27. 、 ;
28. 、 ; 、 、 ;
29. 、 ;
30. ;31. ;
32. 、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21分)
33.(1) (2) 、 ;(3) ;
34.(1)见下图
(2) 、 、 、 ;
(3)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35.A 日本地震频繁 a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B 英国很少地震 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板块出现挤压运动
C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c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出现挤压运动
D 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 d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出现张裂
36.①材料一说明 ;
②材料二说明 ;③材料三说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7.(1) 、
(2)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