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岳西中学2023-2024学年
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长: 75 分钟)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
1.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记载,公元前6500年,苏美尔人开凿渠道引水肥田,他们逐渐成为精通水利的工程师;他们有牛、驴、绵羊、山羊,但没有马;他们的土屋集聚而成城镇,他们还为自己的宗教兴建起塔式的庙宇。由此可以判断两河流域( )
A.已进入文明时代 B.生产力出现飞跃
C.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D.诞生了最早的农耕文明
2.对古巴比伦马里宫殿的考古发现,“40英尺厚的宫墙围绕着庭院,300多间房子构成一个整体,其中有30英尺深的、沥青的、排列整齐的排水系统;它涵盖大约150码×200码这么大的一片区域”。该发现可以实证古巴比伦( )
A.是西亚地区当时的政治中心 B.建筑艺术融合中西特色
C.建立了完备的官僚行政体系 D.君主已拥有较大的权威
3.有学者认为农业起源于中东,再传布到全球各地。如果要质疑这一观点,可以使用的论据是( )
A.中美洲人驯化了玉米 B.张骞将苜蓿带回中原地区
C.河姆渡居民已饲养猪 D.小麦、大麦原产地在西亚
4.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 )
A.古代西亚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5.考古学家在西亚黎巴嫩毕布鲁斯废墟发掘中发现了很多带有古埃及国王名字的物品。黎巴嫩盛产的雪松木经常被古埃及用于建造棺木、神社和船。这反映出( )
A.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特性 B.农耕文明具备扩张性
C.区域性交流推动文明进步 D.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
6.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其著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他”是( )
A.苏格拉底 B.修昔底德 C.希罗多德 D.柏拉图
7.在帝国建立的过程,亚历山大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薛西斯毁掉的马都克神庙。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宣示政权的合法性 B.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C.赢得当地忠心归顺 D.助推各地文化交流
8.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兴起的一座城市,整个城市由雅典请来的希腊建筑师设计,修建了图书馆、希腊神庙、竞技场、体育场等设施。亚历山大里亚的兴起( )
A.开创了古代埃及早期的城市文明 B.把希腊城邦政治移植到了埃及
C.打断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进程 D.扩大了希腊文化在北非的影响
9.在罗马帝国征服殖民地的过程中,大量行省城市兴起。到2世纪时,几乎每一个行省城市都有类似罗马的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公认的法律、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这一现象( )
A.有利于罗马公民法产生 B.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D.体现了罗马文化的不断扩展
10.8世纪早期西欧一部题为《都尔的宗教礼节》的作品中记载了一种普遍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 )
A.基督教会的特殊地位 B.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
C.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 D.封建王权的日益强化
11.庄园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速发展和渗入农村,黑死病的流行等因素的影响,庄园制度瓦解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
A.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C.是市民斗争的必然结果 D.标志着封建统治的结束
12.10至11世纪,西欧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这说明,当时的行会或商会( )
A.阻碍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B.行使了基层治理的职责
C.助推了社区组织的形成 D.缓和了庄园内部的矛盾
13.古代世界的许多国家各具特色。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14.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这表明阿拉伯人( )
A.贸易深入到社会生活 B.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桥梁
C.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 D.建立起地跨三大洲帝国
15.646年,日本政府颁布诏令:废除皇族、豪族个人支配土地、人民的体制,改为公地、公民,豪族则由政府发给“食封”;建立户籍和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根据租庸调制,实行统一的新税制。上述改革措施( )
A.削弱了武士集团的实力 B.促成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C.推动日本庄园经济发展 D.巩固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16.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有史学家所说的“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二、 材料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40分)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
(2)写出材料一地图中3、6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相似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18.(20分)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审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栋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戚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三、 论述题 (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
1.【答案】C
【解析】据题干“开凿渠道引水肥田”“有牛、驴、绵羊、山羊”“他们的土屋集聚而成城镇”“为自己的宗教兴建起塔式的庙宇”等内容可知,苏美尔人已经过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即社会生活丰富多样,故选C项;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有三大标志: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国家的形成,但是题干并没有述及相关内容,排除A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进步,但是题干并没有述及苏美尔人“生产工具”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到目前为止,最早的农耕文明诞生于1万年前,但最早诞生于何地迄今尚无定论,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宫墙围绕着庭院,300多间房子……排水系统”知,马里宫殿有宫墙防御,房间较多,具有排水系统,宫殿区域较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君主已拥有较大的权威,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不能得出古巴比伦是西亚地区的政治中心,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古巴比伦马里宫殿,但没有关于宫殿建筑风格的描述,不能得出融合中西特色,排除B项;官僚行政体系是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与材料信息无关,且“完备”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3.【答案】A
【解析】“中美洲人驯化了玉米”可以很好地驳斥“农业起源于中东,再传布到全球各地”的观点,故选A项;苜蓿原产地在伊朗一带,但苜蓿是牧草,不属于农作物,排除B项;饲养猪为畜牧业,不属于狭义的农业(种植业),排除C项;“小麦、大麦原产地在西亚”与材料学者的观点相合,无法驳斥其观点,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时期,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馆”,因为大多数的知识都是记录在泥板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数千年;最早的伊甸园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因此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亚,故选A项;古代埃及文明成就主要有象形文字、莎草纸、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太阳历、医学与建筑技术等,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项;古代印度文明成就主要有社会等级制度、文学与艺术、宗教与建筑艺术等,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古代希腊文明成就主要有政治制度、文学与戏剧、历史学、雕刻、绘画、哲学、科学与体育等,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西亚黎巴嫩毕布鲁斯废墟……被古埃及用于建造棺木、神社和船”可知,西亚地区的遗址发现了古埃及的物品,古埃及拿西亚地区的雪松木建造船等,体现了古代西亚地区与埃及地区有一定联系,故选D项;“多元”是指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一体”是不同文化因某些原因组成一个共同体,材料并未强调西亚和埃及的文化特色,也未说明其共性,无从得出“多元一体”,排除A项;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材料仅体现了古代西亚地区和埃及地区的物质和文化往来,并未体现西亚或者埃及的扩张,无从得出“农耕文明具备扩张性”,排除B项;区域性交流可以推动文明进步,但材料仅涉及交流,不体现西亚地区和埃及地区的文化创造,无法体现文明进步,排除C项。
6.【答案】C
【解析】略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拜谒阿蒙神庙……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可知亚历山大尊重各地的宗教信仰,根本目的还是赢得获得当地民众的好感和拥戴,从而维护帝国的统治,故选C项;宣示政权的合法性可以通过获得当地宗教的承认来实现,材料的侧重点不是当地宗教领袖对他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表明亚历山大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但目的还是维护统治,排除B项;帝国的建立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属于客观结果,不是亚历山大的主观目的,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据材料“是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兴起的一座城市……希腊建筑师设计”可知,在托勒密王国时期,埃及文化确实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故有利于希腊文化在北非的扩展,故选D项;据材料“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兴起的一座城市”可知,亚历山大里亚是埃及在托勒密王国时期的一座城市,但不代表在此之前埃及没有形成城市文明,故“开创”一词错误,排除A项;据材料“修建了图书馆、希腊神庙、竞技场、体育场等设施”可知,埃及的文化艺术、竞技体育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另外,材料并没有呈现“城邦政治”是否对埃及产生了影响,排除B项;据材料“整个城市由雅典请来的希腊建筑师设计”可知,这一时期埃及文化受到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但吸收外来文明并不能代表自身文明被打断,故“打断了”一词错误,排除C项。
9.【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将城市建设复制到了其他被征服地区的城市,体现了罗马文化的扩展,故选D项;此时是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法产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不属于民主政治,排除B项;罗马帝国的分裂是因为帝国疆域过于庞大,统治出现严重问题,所以最终分而治之,C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C项。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我,某某因明显的衣食无着”“希望您能同意我把自己交给您或委身于您的保护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早期的西欧人们因社会动荡和生活困苦,自愿把自己身份、自由甚至所有财物都归于一位尊贵的主人,以求得到庇护和生活的保障,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特征,故选B项;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特殊地位表现在拥有大量庄园,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材料强调8世纪早期西欧人们寻求庇护和生活保障,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我把自己交给您或委身于您的保护之下”表明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而不是弱化,排除C项;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而8世纪早期,西欧王权软弱,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自给自足的庄园制的瓦解,使得农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黑死病使得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价格上涨,促使农场主们为新技术买单,推动了农业领域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工场手工业阶段之后,庄园制度的瓦解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庄园制度的瓦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市民斗争的必然结果,排除C项;庄园制度的瓦解标志着封建主义经济的逐步瓦解,欧洲社会逐渐向资本主义发展,但封建政治统治还能延续一段时间,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把持城市政权”可知,这些行会和商会在日常活动中对商业经营活动与城市管理上行使了一定的职责,故选B项;据材料“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可知,行会或者商会,通过规范商业活动,有利于商业贸易发展,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行使了城市管理职能,但并没有说是通过成立“社区组织”等形式,故无法说明其与社区组织形成的关系,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的矛盾存在于庄园内的领主和佃户之间,而材料中强调的是“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据“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史实主要表述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特色,与结论“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不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据“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并结合所学可知,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14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已经横跨亚非欧三洲,可得出结论“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高丽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并结合所学可知,高丽王朝学习唐朝制度,可得出“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的结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巴格达城的市场上贸易商品的种类涉及的内容与生活相关,说明阿拉伯人的贸易深入社会生活,A项正确;材料强调阿拉伯帝国的贸易方面,没有提到文化交流,阿拉伯人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桥梁说法错误,排除B项;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是阿拉伯帝国繁荣的表现,没有体现其疆域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废除皇族,豪族个人支配土地、人民的体制……实行统一的新税制”可知,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其收回皇族等土地,实行新税制,有助于削弱豪族势力,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管理,促进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故选B项;12世纪左右,日本的武士集团崛起,排除A项;日本将土地收归国有,并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12世纪末日本才建立幕府,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提到11—12世纪欧洲社会出现很多变化,西欧已经进入到它的青春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崛起,城市自治运动开展,故选C项;随着王权的加强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教会权力被削弱,教会法日趋衰落,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于16世纪初,排除A项;民主理性思想盛行于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工厂制度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二、 材料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40分)
17.(20分)(1)名称: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
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解析】第一小问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2处在两河流域,为西亚文明;4处在希腊半岛,为古希腊文明。第二小问不同点,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的角度概括,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2)名称:3处为古埃及文明,6处为印加文明。
相似点:国王拥有大权,实行中央集权。(以上文明之间的比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一小问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3处在非洲,为古埃及文明;6处在南美,为印加文明。第二小问相似点,根据所学可得出国王拥有大权,实行中央集权。
(3)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解析】据材料“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得出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据材料“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得出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18.(20分)(1)“自由”: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因素:日耳曼人的观念;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
【解析】第一小问自由,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可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材料一“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可知司法自由;材料一“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可知财产自由;材料一“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审民的人身安全”可知身份自由;材料一“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可知土地自由;材料一“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可知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第二小问历史因素,材料一“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可知日耳曼人的观念;材料一“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栋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戚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可知基督教思想移植到世俗领域;材料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可知罗马法中个人权利元素。
(2)特点: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或拥有司法、行政、赋税权力);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
【解析】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可知封建领主在其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材料二“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可知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材料一“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以及材料二“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可知教权与王权二元并行;王权较弱。
(3)影响: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孕育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推动了西欧近代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材料一“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等相关自由可知其影响主要包括如下两点:第一,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第二孕育了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材料一“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以及其所列举的诸多自由,可知其影响是推动了西欧近代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三、 论述题 (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2分)
19.(12分)【答案】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
【解析】首先理解题目的要求,以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写一则论文。其次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距今约一万年前,中国和外国都先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故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从文明分布的地区上看,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最后是文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