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
I卷(选择题,20小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
A. DNA分子的复制
B. 着丝点的分裂
C. 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 出现四分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两种主要方式,比较:1、染色体行为: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离,而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保持不变,并在有丝分裂后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染色体数量: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量减半,因为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而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3、 基因重组:减数分裂中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这包括同源染色体的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这有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相比之下,有丝分裂中没有基因重组。4、分裂次数:减数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次分裂。而有丝分裂只有一次分裂。5、子细胞类型: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通常是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同,通常是体细胞。
【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A错误;
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都进行着丝点的分裂,B错误;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都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C错误;
D、联会形成四分体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D正确。
故选D。
2.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
A. 有丝分裂的中期 B. 减数分裂Ⅰ的中期
C. 减数分裂Ⅰ的前期 D. 减数分裂Ⅱ的中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该二倍体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图像,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
【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无同源染色体行为,A错误;
B、该分裂图像中,细胞内2对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故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B正确;
C、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尚未整齐排列在赤道板,C错误;
D、减数分裂Ⅱ的中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区分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先分析图形中是否有斜线,有斜线代表的是DNA,DNA连续下降两次说明是减数分裂,只下降一次的是有丝分裂。如果直接倍增的也就是图形上直接上升的是染色体数量变化,先增加的是有丝分裂,如果先下降又恢复到原本数目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
【详解】DNA复制是一个过程,所以应是斜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所以结果DNA分子数目减半,A符合题意。
故选A。
4. 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辨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两次分裂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一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减二次级卵母细胞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极体细胞质均等分裂。
【详解】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 下列染色体行为中,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前期Ⅰ)不会发生的是( )
A. 交叉互换
B. 同源染色体联会
C. 同源染色体分离
D. 形成四分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及相关蛋白质合成;(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无同源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并排列在子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移向两极;④末期:染色体达到两极,2个子细胞各自分裂,最终形成4个子细胞。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B正确;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每对同源染色体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D正确。
故选C。
6. 家蚕有结黄茧和结白茧两个品种,其茧色的遗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茧色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AaBb的个体为白茧,雌雄杂交,子代中白茧:黄茧=13:3
C. 基因型AaBb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茧:黄茧3:1
D. 基因型相同的白茧个体交配,子代仍为白茧,这样的基因型有4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题图分析,B位于N染色体上,A位于M染色体上,因此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aaB_黄茧,aabb、A_B_、aaB_为白茧;AaBb个体相互交配,子代A_B_∶A_bb∶aaB_∶aabb=9∶3∶3∶1,黄茧∶白茧=3∶13,A正确;
B、AaBb表现为白茧,雌雄杂交,子代中白茧∶黄茧=13∶3,B正确;
C、基因型AaBb个体测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Bb(白茧)、1Aabb(白茧)、1aaBb(黄茧)、1aabb(白茧),可见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茧∶黄茧3∶1,C正确;
D、白茧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若基因型相同的白茧个体交配,子代仍为白茧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基因型,D错误。
故选D。
7. 水稻有旱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对性状受到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的控制。利用纯合亲本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出现了下图所示的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实验1和实验2中F2早熟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有2种、8种
C. 若让实验1中的F1测交,则后代中早熟个体:晚熟个体=1:1
D. 实验2的F2早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是(9:3:3:1)的变式,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只有双隐性时才表现为晚熟。因此,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有8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晚熟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A、该对相对性状受到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的控制,F2中早熟:晚熟=15:1,是9:3:3:1的变形,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由于实验1的F2表现为3:1,则实验1的F1基因型是Aabb或aaBb,由于实验2的F2表现为15:1,则实验2的F1基因型是AaBb,所以实验1中F2的早熟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Aabb、AAbb或aaBB、aaBb),实验2中F2早熟个体的基因型有8种(AABB、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aaBb),B正确;
C、实验1的F1基因型是Aabb或aaBb,若让实验1中的F1测交,即Aabb×aabb→Aabb:aabb=1:1或aaBb×aabb→aabb:aaBb=1:1,则后代早熟个体:晚熟个体=1:1,C正确;
D、实验2的F2中早熟个体的基因型有1AABB、2 AABb、2AaBB、4AaBb、1AAbb、2Aabb、 1aaBB、 2aaBb共8种,其中纯合子是AABB、AAbb 和aaBB,所占比例为3/15=1/5,D正确。
故选A。
8. 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F1均为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中扁盘形南瓜:圆形南瓜:长形南瓜=9:6:1。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无中生有”的原则可判断“圆形”性状相对于“扁盘形”性状为显性
B. 决定南瓜形状的基因是两对,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 长形南瓜一定是纯合子,且是双隐性基因型
D. 让 F2中的圆形南瓜分别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扁盘形南瓜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F1均为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中扁盘形南瓜∶圆形南瓜∶长形南瓜=9∶6∶1,是9∶3∶3∶1的变形,说明决定南瓜形状的基因是两对,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假设用A、a和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因此,双显性个体(A_B_)为扁盘形,含A(A_bb)和只含B(aaB_)的为圆形,aabb为长形。
【详解】AB、根据题意,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F1均为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中扁盘形南瓜∶圆形南瓜∶长形南瓜=9∶6∶1,是9∶3∶3∶1的变形,说明决定南瓜形状的基因是两对,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因此扁盘形为双显性状,长形为双隐性状,A错误,B正确;
C、长形为双隐性状,因此长形南瓜一定是纯合子,且是双隐性基因型,C正确;
D、决定南瓜形状的基因是两对,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假设用A、a和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因此,双显性个体(A_B_)为扁盘形,含A(A_bb)和只含B(aaB_)的为圆形,aabb为长形。那么亲代圆形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均为AaBb扁盘形南瓜,F1自交所得的F2中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_bb和aaB_,由于F2中的圆形南瓜基因型中不可能同时含有A和B,因此F2中的圆形南瓜分别自交,后代中不可能出现A_B_扁盘形南瓜,D正确。
故选A。
9. 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灰身(a)之分,翅形有长翅(B)、残翅(b)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蝇体色、翅形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
C. 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其子代有3种表现型
D. 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个体占2/5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为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为AaBb;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F2表现型比例为5:3:3:1,说明没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为A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A、由于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所以果蝇体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就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说明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没有受精能力,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B正确;
C、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父本产生的精子中能受精的只有Ab、aB、ab三种,所以其子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表现型有3种,C正确;
D、F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比例为1:1:3,所以双杂合子个体占3/5,D错误。
故选D。
10. 控制南瓜重量的基因有A/a、B/b、E/e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每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重量程度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基因型为aabbee、AaBbEe的南瓜重量分别是90克、120克。今有基因型AaBBEe和AaBbEE的亲代杂交,则有关杂交子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5种
B 基因型有12种
C. 果实最轻约110克
D. 果实最重的个体出现的几率是1/8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由于每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重量程度相同,故子代重量与显性基因的数目有关,基因型AaBBEe和AaBbEE的亲代杂交,子代最多含有显性基因6个,至少含有显性基因2个,因此表现型有5种,A正确;
B、基因型AaBBEe和AaBbEE的亲代杂交,考虑Aa×Aa,子代基因型有3种,考虑Bb×BB,子代基因型有2种,考虑Ee×EE,子代基因型有2种,故子代基因型共有12种,B正确;
C、AaBbEe比aabbee多3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ee、AaBbEe的南瓜重量分别是90克、120克,推测一个显性基因果实能增加10g,子代至少含有显性基因2个,则子代最轻者为90+10×2=110g,C正确;
D、最重者的基因型为AABBEE,这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为1/4×1/2×1/2=1/16,D错误。
故选D。
11. 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 ∶褐 ∶黑=52 ∶3 ∶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由题意知,该动物的毛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三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干给出的代谢途径可知,A_B_dd为黑色,A_bbdd为褐色,aa____、____D_为黄色;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则会出现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后代的杂交组合是64种,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
【详解】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说明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黄色个体是aa____、____D_;由题意知,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F2中黑色个体占比=9/(52+3+9)=9/64,褐色个体占比=3/(52+3+9)=3/64,结合题干3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要出现9/64 的比例,可拆分为3/4×3/4×1/4;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d,要出现3/64的比例,可拆分为3/4×1/4×1/4。而符合F2黑色个体和褐色个体的比例的F1基因型只能为AaBbDd,则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2. 有实验室选用纯合的家兔,进行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家兔体色的基因的传递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B. 家兔的体色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
C. F2白色家兔都是纯合子
D. F2白色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黑色:白色=9:3:4,是9:3:3:1的变式,可知控制家兔毛色的有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
【详解】AB、F2中灰色:黑色:白色=9:3:4,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则家兔体色是由两对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规律,AB错误;
C、假设体色是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则F2白色家兔的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aabb,C错误;
D、F2白色家兔中,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aabb,与亲本基因型aabb相同的占1/4 ,D正确。
故选D。
13. 狗皮毛具有多种颜色,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I(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有关。图甲表示狗毛色的遗传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B、b和I、i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亲本狗都是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
C. 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Bbii,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
D. F2中褐毛狗与F1白毛狗交配,后代中白毛狗出现的概率为1/3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与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F2表现型出现了12:3:1的分离比,是自由组合定律9:3:3:1模型变型,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I、i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褐色狗的基因型为bbii,白色狗基因型为BBII,F1白毛狗基因型为BbIi,F2中白毛狗基因型为B_I_和bbI_,黑毛狗基因型为B_ii,褐毛狗基因型为bbii。
【详解】A、因为F2表现型出现了12:3:1的分离比,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I、i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题目信息与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F2表现型出现了12:3:1的分离比,是自由组合定律9:3:3:1模型变型,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I、i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褐色狗的基因型为bbii,白色狗基因型为BBII,故亲本狗都是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B正确;
C、亲本褐色狗的基因型为bbii,白色狗基因型为BBII,F1基因型是BbIi,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Bbii,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C正确;
D、F2中褐毛狗(bbii)与F1白毛狗(BbIi)交配,后代中白毛狗(--I-)的概率为1×1/2=1/2,D错误。
故选D。
14. 两株纯合白花的香豌豆杂交,F1全部表现为紫花。F1自交,得到的植株中,紫花为542株,白花为424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白花植株均为纯合子
B. 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1:1
C. 控制紫花与白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F1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紫花:白花=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BC、由“F2植挂中,紫花为542株,白花为424株”可知F2中紫花:白花=9:7 ,是9∶3∶3∶1的变式,即控制紫花与白花的基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1:8,白花植株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AB错误,C正确;
D、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F1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紫花:白花分别为1:1、1:1、1:3,D错误。
故选C。
15. 人类的ABO血型由基因IA(A型血)、IB(B型血)、 i(O型血)三种基因控制,其中IA和IB对i完全显性,IA和IB共显性。人类的头发形状由基因F(大卷发)和f(直发)控制,F对f不完全显性,FF为大卷发,Ff为中卷发,ff为直发。某A型血的中卷发女士与B型血的中卷发男士婚配,生下一个O型血的中卷发孩子。关于这对夫妇其他孩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B. 基因型有12种,表现型有8种
C. 再生一个O型血中卷发孩子的概率为1/8
D. 再生一个O型血直发孩子的概率为1/8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可知,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为IBIB、IBi,AB型血的基因型为IAIB,O型血的基因型为ii;大卷发的基因型为FF,中卷发的基因型为Ff,直发的基因型为ff;某A型血的中卷发女士(FfIA-)与B型血的中卷发男士(FfIB-)婚配,生下一个O型血的中卷发孩子(ii),故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FfIAi、FfIBi。
【详解】AB、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FfIAi、FfIBi,因此这对夫妇其他子基因型有3×4=12种,表现型有3×4=12种,AB错误;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O型血(ii)中卷发(Ff)孩子的概率为1/4×1/2=1/8,C正确;
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O型血(ii)直发(ff)孩子的概率为1/4×1/4=1/16,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如图①②③为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进行增殖过程中的部分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②为分裂前期,正在进行中心体的复制
B. 图③为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C. 图①中有2个四分体,下一时期核DNA数目不变
D. 该生物的精原细胞也可发生图中所示分裂方式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处于间期,③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由图可判断,图②中中心体正移向细胞两极,为分裂前期,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A错误;
B、图③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B错误;
C、图中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没有四分体,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形成的,C错误;
D、图中发生的是有丝分裂,精原细胞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D正确。
故选ABC
17. 同源染色体是(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B. 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C.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 由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BC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正确;
D、由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来源相同,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C。
18. 番茄(雌雄同花)的果肉颜色有红、橙、黄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黄色肉与橙色肉番茄植株杂交,F1全是红色肉,F1自交,F2中果肉颜色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9: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番茄果肉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橙色肉番茄中纯合子占1/2
B. 亲本黄色肉和橙色肉番茄植株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bb和aaBB
C. F2所有橙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3表现型全为橙色肉
D. F2所有红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3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64:8:9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F2中番茄果肉颜色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9:3:4,为9:3:3:1的变形,所以番茄果肉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可以假设红色肉基因型为A_ B _,黄色肉基因型为aaB_,橙色肉基因型为A_bb、aabb,则F2中橙色肉番茄_ _bb中纯合子占1/2,A正确;
B、亲本黄色肉和橙色肉番茄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B错误;
C、F2所有橙色肉番茄植株基因型为3A_bb: laabb, bb 纯合,所以随机授粉,F3表现型全为橙色肉,C正确;
D、F2所有红色肉番茄植株基因型为4AaBb:2AABb,2AaBB,1AABB,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4/9, Ab=2/9,aB=2/9,ab=1/9,F 所有红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3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64:8:9,D正确。
故选B。
19. 已知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双亲为黄色高秆和绿色矮秆的豌豆植物杂交,得F1,选取F1的数量相等的两种植物进行测交,产生的后代数量相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双亲的基因性可能是YyDd和yydd
B. 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基因型是YyDd和yyDd
C. 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后代表型比为9:3:15:5
D. 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有4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根据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再结合测交特点可知,该比例可分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 1:1:1:1和绿色高秆:绿色矮秆=2:2,据此可推测进行测交的F1的基因型为YyDd和yyDd,且二者的比例为1:1,再结合双亲性状为黄色高秆和和绿色矮秆,推测双亲的基因型可能是YyDd和yydd,A正确;
B、F1用于测交的个体的表型为黄色高秆和绿色高秆,基因型是YyDd和yyDd,B正确;
C、上述F1(YyDd和yyDd)自交,且二者的比例为1 : 1,其中前者自交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9:3:3:1,后者自交产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高秆:绿色矮秆=12:4,因此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产生的所有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9:15:3:5,C正确;
D、若F1的所有个体(基因型为YyDd,yyDd、Yydd和yydd)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应根据YyDd自交分析,该个体自交共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型其中杂合子有5种分别为YyDd、yyDd、YyDD、YYDd、Yydd,D错误。
故选D。
20. 某品种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ab雄配子有50%不育。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及染色体片段互换,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水稻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2:2:2:1,则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若该水稻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比例是AB:ab=2:1,则说明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 若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该水稻作父本进行测交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2:2:2:1
D. 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水稻自交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2:3:1
【答案】B
【解析】
【分析】结合题干,若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会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1:1,而结合题干“其产生的ab雄配子有50%不育”,意味着1/4ab中只能存活1/4×1/2=1/8ab,将能存活的雄配子的比例进行重新分配可得:可育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2:2:2:1。
【详解】A、若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会产生的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1:1,而结合题干“其产生的ab雄配子有50%不育”,意味着1/4ab中只能存活1/4×1/2=1/8ab,将能存活的雄配子的比例进行重新分配可得:可育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2:2:2:1,A正确;
B、若该水稻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比例是AB:ab=2:1,则说明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错误;
C、结合A选项的分析,该水稻作父本进行测交(与基因型为aabb的母本)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2:2:2:1,C正确;
D、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结合题干应为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该水稻自交,其父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2:1,母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1:1,故则该水稻自交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2:3:1,D正确。
故选B。
II卷(非选择题,5小题,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图甲、乙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丙表示图甲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动物为_____(填“雌”或“雄”)性。
(2)图甲所示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分裂
(3)乙图细胞内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细胞。
(5)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de段对应的细胞图像应该是________。
【答案】 ①. 雄 ②. 有丝 ③. 2 ④. 初级精母 ⑤.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⑥. 甲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乙图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丙图分析,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详解】(1)根据图乙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可知,该动物为雄性。
(2)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3)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4)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
(5)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e段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甲。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2. 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a)和 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子代中有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 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答案】(1) ①. 绿色 ②. aabb
(2) ①. AaBb ②. 4
(3) ①. Aabb、aaBb ②. AABB、AAbb、aaBB、AaBB、AABb ③. AABB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①分析可知,甲植株为纯合子,根据实验②绿色纯合植株甲与紫色乙植株杂交,子代有绿叶有紫叶可知,绿色为隐性性状,紫色为显性性状,结合题干信息“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及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为绿叶∶紫叶=1∶3,可推测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根据实验①分析可知,甲植株为纯合子,根据实验②绿色纯合植株甲与紫色乙植株杂交,子代有绿叶有紫叶可知,绿色为隐性性状,紫色为显性性状,植株乙为显性杂合子,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2详解】
①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②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比例为1∶1∶1∶1。
【小问3详解】
①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
②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
③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3. 根据遗传学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散(黑色素的分散决定了灰色性状的出现);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散。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选用纯合的家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方式上______(填“是”或“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F2中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种,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F2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________。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纯合的黑色家兔与纯合白色兔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全部表现为灰色兔,请试用遗传图解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ABB、aabb ②. 是
(2) ①. 4##四 ②. AAbb或Aabb
(3) ①. aaBB、aaBb、aabb ②. 2/3
(4)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同时有A与B基因时显灰色,有A基因无B基因显黑色,无A基因显白色,即灰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_B_,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__。图中F2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均为纯合子,其中灰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F2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式,所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依题意,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灰色家兔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最多有4种,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共两种。
【小问3详解】
F2中白色家兔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种,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1/3aaBB和2/3aaBb,其中杂合子aaBb占2/3。
【小问4详解】
纯合的黑色家兔基因型是AAbb,纯合白色兔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子代全为灰兔,遗传图解如下: 。
24. 白花三叶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叶片内含氰(有剧毒)和不含氰为一对相对性状,其叶片内氰化物的产生途径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两个不含氰的品种进行杂交时,F1却全部含氰。F1自交产生F2,F2中含氰:不含氰=9:7.白花三叶草叶片内是否含氰的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学定律是________。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2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2)现有一株不产氰的白花三叶草植株,为确定其基因型,科研人员利用其叶片提取液、含氰糖苷(可用“X”表示)和氰酸酶(可用“Y”表示),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若叶片提取液中单独加入含氰糖苷(X)后不产氰,单独加入氰酸酶(Y)后产氰,则其基因型为_____。
②若叶片提取液中单独加入含氰糖苷(X)后产氰,单独加入氰酸酶(Y)后不产氰,则其基因型为_____。
③若叶片提取液中单独加入含氰糖苷(X)或氰酸酶(Y)后都不产氰,则其基因型为_____。
【答案】(1) 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 AAbb ③. aaBB ④. 1/2
(2) ①. A_bb ②. aaB_ ③. aab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由于F2中含氰:不含氰=9:7,是9:3:3:1的变式,所以白花三叶草叶片内是否含氰的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学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F2中含氰:不含氰=9:7,可推知含氰的基因型为A_B_,不含氰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两个不含氰的品种进行杂交时,F1全部含氰,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2中不含氰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A_B_,故不会发生性状分离,F2中含氰的个体中只有AABB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故F2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比例为(7+1)/16=1/2。
【小问2详解】
不产氰的白花三叶草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
①如果基因型为A_bb,则该植株能产生含氰糖苷,不含有氰酸酶,所以若叶片提取液中单独加入含氰糖苷(X)后不产氰,(单独)加入氰酸酶(Y)后产氰,则其基因型为A_bb。
②如果基因型为aaB_,则该植株不能产生含氰糖苷,能产生氰酸酶,故叶片提取液中(单独)加入含氰糖苷(X)后产氰,(单独加入氰酸酶(Y)后不产氰),则其基因型为aaB_。
③如果基因型为aabb,则该植株不能产生含氰糖苷,也不能产生氰酸酶,故若叶片提取液中单独加入含氰糖苷(X)或氰酸酶(Y)后都不产氰(只有既加入含氰糖苷(X)又加入氰酸酶(Y)才产氰),则其基因型为aabb。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
I卷(选择题,20小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
A. DNA分子的复制
B. 着丝点的分裂
C. 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 出现四分体
2.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
A. 有丝分裂的中期 B. 减数分裂Ⅰ的中期
C. 减数分裂Ⅰ的前期 D. 减数分裂Ⅱ的中期
3. 下列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4. 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④
5. 下列染色体行为中,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前期Ⅰ)不会发生的是( )
A. 交叉互换
B. 同源染色体联会
C. 同源染色体分离
D. 形成四分体
6. 家蚕有结黄茧和结白茧两个品种,其茧色的遗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茧色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AaBb的个体为白茧,雌雄杂交,子代中白茧:黄茧=13:3
C. 基因型AaBb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茧:黄茧3:1
D. 基因型相同的白茧个体交配,子代仍为白茧,这样的基因型有4种
7. 水稻有旱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对性状受到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的控制。利用纯合亲本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出现了下图所示的两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实验1和实验2中F2早熟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有2种、8种
C. 若让实验1中的F1测交,则后代中早熟个体:晚熟个体=1:1
D. 实验2的F2早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
8. 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F1均为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中扁盘形南瓜:圆形南瓜:长形南瓜=9:6:1。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无中生有”的原则可判断“圆形”性状相对于“扁盘形”性状为显性
B. 决定南瓜形状基因是两对,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 长形南瓜一定是纯合子,且是双隐性基因型
D. 让 F2中的圆形南瓜分别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现扁盘形南瓜
9. 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灰身(a)之分,翅形有长翅(B)、残翅(b)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蝇体色、翅形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
C. 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其子代有3种表现型
D. 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个体占2/5
10. 控制南瓜重量的基因有A/a、B/b、E/e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每种显性基因控制的重量程度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基因型为aabbee、AaBbEe的南瓜重量分别是90克、120克。今有基因型AaBBEe和AaBbEE的亲代杂交,则有关杂交子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5种
B. 基因型有12种
C. 果实最轻约110克
D. 果实最重的个体出现的几率是1/8
11. 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 ∶褐 ∶黑=52 ∶3 ∶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12. 有实验室选用纯合的家兔,进行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家兔体色的基因的传递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B. 家兔的体色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
C. F2白色家兔都是纯合子
D. F2白色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
13. 狗的皮毛具有多种颜色,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I(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有关。图甲表示狗毛色的遗传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B、b和I、i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亲本狗都是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
C. 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Bbii,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
D. F2中褐毛狗与F1白毛狗交配,后代中白毛狗出现的概率为1/3
14. 两株纯合白花的香豌豆杂交,F1全部表现为紫花。F1自交,得到的植株中,紫花为542株,白花为424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白花植株均为纯合子
B. 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1:1
C. 控制紫花与白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F1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紫花:白花=1:1
15. 人类ABO血型由基因IA(A型血)、IB(B型血)、 i(O型血)三种基因控制,其中IA和IB对i完全显性,IA和IB共显性。人类的头发形状由基因F(大卷发)和f(直发)控制,F对f不完全显性,FF为大卷发,Ff为中卷发,ff为直发。某A型血的中卷发女士与B型血的中卷发男士婚配,生下一个O型血的中卷发孩子。关于这对夫妇其他孩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B. 基因型有12种,表现型有8种
C. 再生一个O型血中卷发孩子的概率为1/8
D. 再生一个O型血直发孩子的概率为1/8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如图①②③为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进行增殖过程中的部分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②为分裂前期,正在进行中心体的复制
B. 图③为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C. 图①中有2个四分体,下一时期核DNA数目不变
D. 该生物的精原细胞也可发生图中所示分裂方式
17. 同源染色体是(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B. 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C.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 由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18. 番茄(雌雄同花)的果肉颜色有红、橙、黄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黄色肉与橙色肉番茄植株杂交,F1全是红色肉,F1自交,F2中果肉颜色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9: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番茄果肉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橙色肉番茄中纯合子占1/2
B. 亲本黄色肉和橙色肉番茄植株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bb和aaBB
C. F2所有橙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3表现型全为橙色肉
D. F2所有红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3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64:8:9
19. 已知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双亲为黄色高秆和绿色矮秆的豌豆植物杂交,得F1,选取F1的数量相等的两种植物进行测交,产生的后代数量相同,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高秆:绿色高秆:黄色矮秆:绿色矮秆=1:3: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双亲的基因性可能是YyDd和yydd
B. 上述F1用于测交个体基因型是YyDd和yyDd
C. 上述F1用于测交的个体自交,后代表型比为9:3:15:5
D. 若F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有4种
20. 某品种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ab雄配子有50%不育。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及染色体片段互换,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水稻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2:2:2:1,则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若该水稻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比例是AB:ab=2:1,则说明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 若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该水稻作父本进行测交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2:2:2:1
D. 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水稻自交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2:3:1
II卷(非选择题,5小题,共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图甲、乙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丙表示图甲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动物为_____(填“雌”或“雄”)性。
(2)图甲所示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分裂
(3)乙图细胞内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细胞。
(5)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de段对应的细胞图像应该是________。
22. 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a)和 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子代中有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 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23. 根据遗传学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散(黑色素的分散决定了灰色性状的出现);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散。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选用纯合的家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方式上______(填“是”或“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F2中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种,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F2白色家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________。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纯合的黑色家兔与纯合白色兔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全部表现为灰色兔,请试用遗传图解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
24. 白花三叶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叶片内含氰(有剧毒)和不含氰为一对相对性状,其叶片内氰化物的产生途径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两个不含氰品种进行杂交时,F1却全部含氰。F1自交产生F2,F2中含氰:不含氰=9:7.白花三叶草叶片内是否含氰的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学定律是________。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2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
(2)现有一株不产氰的白花三叶草植株,为确定其基因型,科研人员利用其叶片提取液、含氰糖苷(可用“X”表示)和氰酸酶(可用“Y”表示),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若叶片提取液中单独加入含氰糖苷(X)后不产氰,单独加入氰酸酶(Y)后产氰,则其基因型为_____。
②若叶片提取液中单独加入含氰糖苷(X)后产氰,单独加入氰酸酶(Y)后不产氰,则其基因型为_____。
③若叶片提取液中单独加入含氰糖苷(X)或氰酸酶(Y)后都不产氰,则其基因型为_____。